Workflow
控制系统专用铝材
icon
搜索文档
亚太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7 07: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37.25亿元,同比增长4.12%,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下降15.46%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25%,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7.77% [1] - 毛利率12.04%,同比下降6.49%,净利率5.59%,同比下降18.79% [1] - 三费占营收比3.3%,同比增长6.1%,每股收益0.17元,同比下降14.43% [1] - 货币资金5.81亿元,同比下降24.02%,应收账款21.4亿元,同比增长16.99% [1] - 有息负债15.4亿元,同比增长35.3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下降107.63% [1] 业务运营 - 营业收入增长因销量增加及铝锭价格上涨,营业成本增长因产量增加及人工成本上升 [2] - 研发投入增长23.48%,因子公司亚通科技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及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推进 [3] - 在建工程增长37.54%,因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等项目投入增加 [2] - 长期股权投资下降5.34%,因被投资方经营损益按权益法核算 [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85.01%,因购建固定资产及到期现金管理产品 [3] 产能布局 - 公司推进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年产200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等 [6] - 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目前按计划推进中 [7][8] - 项目布局涵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空调等领域,支持新兴市场拓展 [6]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和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重要供应商,2024年热管理产品营收超30亿元,占营收42% [11] - 汽车轻量化产品营收近31亿元,占营收41%,终端客户包括比亚迪、理想、丰田、奔驰等 [11][12] - 在航空航天领域产品包括飞机液压、制动、密封等系统用高强度铝合金材,已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认证并批量供货 [5][6] 发展战略 - 公司聚焦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热管理等高端铝材应用行业 [13] - 目标成为全球轻量化合金材料质量最优、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商 [13] - 未来将提升产能及深加工能力,优化全球化产能布局,推进数字化和ESG行动 [13] 股东回报 - 2024年半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6元,共计1.97亿元,2024年度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元,共计2.47亿元 [9] - 公司审议通过2025年度中期分红安排及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 [10] 机构持仓 - 中银新华中诚信红利价值指数发起A持有26.09万股,为新进十大股东 [4] - 泰信优势增长混合持有7.84万股,为新进十大股东 [4]
亚太科技(002540) - 2025年6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1 15: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01年设立,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达81.81亿元,是全球汽车热管理和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重要供应商 [1] 核心竞争优势 - 在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是德国马勒等头部客户合作伙伴,2024年向全球汽车及工业热管理系统供应产品营收超30亿元,约占公司营收42%,汽车空调精密管路等产品占全球细分市场领先份额 [1] - 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领域,是德国博世等客户合作伙伴,应用终端涵盖众多车企,是国内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铝材重要供应商,报告期向汽车多系统供应产品营收近31亿元,约占公司营收41%,悬架系统等专用铝材产品占全球细分市场领先份额 [2] - 围绕高质量发展构建科技研发、硬件质量、规划项目等方面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2] 销售定价原则 - 铝材类产品采用“铝锭价格 + 加工费”定价模式,铝锭价格参考结算月上海长江有色金属现货交易所A00铝锭现货交易高价与低价的月度平均价,加工费由双方协商确定 [3] 利润分配情况 - 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派,以1,234,349,428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股利1.6元,共派发197,495,908.48元 [4] - 2024年度利润分派,以1,235,773,243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股利2.0元,共派发247,154,648.60元 [4] - 2025年4月18日审议通过2025年度中期分红安排和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议案 [4] 未来产能布局 - 2024年推进多个项目建设,包括航空用特种铝型材、新能源汽车铝制系统部件等项目 [5] - 开展区域竞争力提升项目布局,如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生产基地(一期)项目 [6] 未来发展前景 - 中长期来看,全球可持续发展政策、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等带来新机会点 [6] - 汽车产业向高效清洁等方向迭代,汽车热管理系统和轻量化技术领域迎来机遇与挑战,行业向头部集中 [6] - 工业热管理、航空航天等行业在政策背景下有新空间,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和材料开发沉淀将持续发挥重要价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