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智能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数据产业规模已超2万亿元,腾讯云程彬:Data+AI赛道将爆发
钛媒体APP· 2025-06-27 22:04
腾讯云"Data+AI"战略布局 - 腾讯云将于下半年发布数据智能体产品,构建"Data+AI"深度融合能力,实现从数据存储到智能交互的跃迁 [2] - 公司提出新一代DIaaS平台,集成多模态数据处理、AI模型和Data Agent,使非结构化数据可被AI理解与利用 [5] - 与传统"DataxAI"概念不同,腾讯云强调"Data+AI"是原生一体化平台,目标是让数据智能成为基础设施级的服务 [5][6] 数据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人均31.31TB(同比增长25.17%) [2] - 当前中国数据领域企业超19万家,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预计2030年达7.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20%+) [8] - 非结构化数据占比达70%-90%,相关IT支出将占数据管理总支出的40%(2027年预测) [3][5] 行业技术变革趋势 - AI大模型推动数据平台转型:从被动数据仓库发展为主动交互的"知识母体" [4][5] - 企业面临数据源激增挑战(平均管理400+异构数据源),需建立动态可追溯的治理体系 [3] - Gartner预测2027年80%的数据治理措施可能因缺乏危机意识失效 [3]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头部企业Databricks估值600亿美元、Snowflake市值740亿美元,已成功转型"Data+AI" [7] - 国内尚未出现对标Snowflake的技术型大数据初创公司,但预计下半年将涌现新竞争者 [7] - 腾讯云认为行业协同至关重要,单独企业难以满足全部客户需求 [7] 技术应用前景 - 生成式AI推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需求爆炸式增长,合规压力加剧企业管理难度 [3] - Agent智能体短期内(1-3年)可提升数据价值,但长期可能被AI模型替代 [7] - 大语言模型技术成熟与用户需求增长是推动数智平台发展的双重动力 [6]
GoldMine算力产品套件重磅首发 企业AI新生态开启民航智能新纪元
中国民航网· 2025-05-28 22:48
中兵智航 AI 产品及民航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 Noah数智平台:该平台以数据编织架构为基础,深度融合AI技术与大模型能力,结合民航、大交通行 业知识,打造自动化数据治理平台,具备数据自动集成开发、智能指标分析、资产智能推荐、语义检 索、智能问答等功能,帮助企业快速建立数据资源体系,挖掘数据价值。 Noah X企业增强数据智能平台:基于大模型和多智能体架构,Noah X 使用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表达他 们的数据交互任务,从而实现更自然、直观的数据交互。打破传统数仓和治理体系在人力、资源还有时 间的困局,帮助企业完成数据智能化,AI 普及化,让前沿技术人人会用,加速企业智能化转型与成 长。 KunLun 多智能体协同平台:打造企业智能中枢,实现跨系统的智能协同,具备记忆力增强、逻辑推理 强化、智能编排以及多模态认知融合等能力,补齐大模型与企业间的鸿沟,为企业提供全域智能操作和 集成服务,支持多智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决策流程、决策算法等全方位支撑复杂场景决策,实现 大数据可视化决策。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兵智航在第三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上正式发布了其在企业人工智能 (AI)领域的创新突破与战略布局,为企 ...
深桑达A20250519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先进制造业、数字信息服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人工智能、数据要素、云业务、高科技工程、数据中心等 公司:深桑达 A、中国电子云、中电四公司、中电系统集成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营业绩 - 2024 年收入大幅增长,但工程业务利润基本维持前年水平,两家大型工程公司税后净利润约 8 亿元,两家小型公司净利润约八九千万元;先进制造业竞争加剧致部分公司毛利率下降,也有几家公司毛利率稳定;数字信息服务原有产品销售增长一倍左右,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通过拓展客户群增加[4] 技术创新 - 2024 年初推动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为高速铁路通信服务领域小企业提供高毛利率、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几家公司获省级专精特新称号,今年预计两家晋升国家级;实现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计划未来 9 年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5] 资本运作和股权融合 - 获深交所和证监会批准进行融资并购;进行小股权回购;投资数字孪生团队;人才管理从大规模招聘转向注重质量,员工数量从 23000 多人减至不到 2 万人,提高招聘标准至 985 高校毕业生[6] 市场应对 - 国内市场传统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机会减少,一季度新签订单同比有变化,但能源、交通、商业航天等领域机会显著增加;国际市场东盟、南美、中东、非洲及中亚等地区中国制造业产能转移趋势明显,围绕核心技术和服务提升以及目标客户延展服务链布局,发展海外供应链服务[7] 发展战略 - 包括制造业服务和数据信息服务两个方向;制造业围绕国内先进制造业及能源、交通、商业航天等领域调整布局,在国际市场选择目标国开展业务合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积极布局;数据信息服务抓住信创、行业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机遇[2][8][9] 国际市场目标与合作项目 - 希望未来五年三分之一利润来自海外市场;国内与军贸企业合作,中电四公司与中国移动在内蒙古建立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从工程建设管理承包转变为运营服务模式,租期 7 + 3 年,提高收益和毛利率[10] 数字信息服务机遇与挑战 - 2019 年进入该领域,面临信创、行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等机遇,信创带来国产自主发展机会,行业数字化市场潜力大,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广泛应用;同时面临作为后来者的挑战[11] 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 打造应用开发平台、模型训练开发平台、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支持专业数据集发展和非结构化数据治理;参与建设大型专业数据集,推动大型垂类应用;谋求发展与计算芯片相关能力,预计三季度有阶段性进展[12] 数据重点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和可信数据空间;国家大数据局规划数据基础设施六条路线,可信数据空间是重点推行方向;中电数据港去年数据调用次数达 3800 万次,形成几千万收入,今年推出蓝盾产品获大型央企采购[13] 云业务形态及特点 - 收敛成专属云、虚拟化、一体机与边缘计算三种形态;专属云主打高安全、高可靠,已有客户提出 99.99%高标准要求;虚拟化目标客户是替代 Vmware 在国内关键领域应用;一体机与边缘计算针对不同客户及应用场景,均强调高安全、高可靠性和易运维[14][15] 数字信息服务目标客群 - 面向国防、国防工业、央企集团、国家实验室、医学科研机构、地方大型实体国企、专业部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等,立足服务国家战略[16] 电子云定位及盈利计划 - 2025 年从解决方案类业务转向专注产品销售及服务,预计大幅收窄亏损,2026 年初步盈利;2025 年产品收入规划至少比 2024 年翻番;重点面向国防、国防工业、央企和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不涉足一般 C 端业务或公有云服务领域[17] 高科技工程板块 - 2024 年营收增长不错,但利润率下滑,原因是结算慢、大量存量工程致净利润率下降;未来计划拓展国内外新市场、培育新能力提升毛利率,如水处理装备、智能运维和智能工厂等,国际市场毛利率高于国内[18] 数据中心拓展计划 - 中电系统集成公司中标呼和浩特项目后,探索将建设业务转变为服务业务模式,即运营资产,目前进展良好,采用 7 + 3 年期限模式,第一批已交付并取得不错效果,若成功将改变服务模式并部分尝试[19] 政企客户上云趋势及规划 - 趋势包括国产信创替代广度和深度进展,专属云技术路线和建设方案成央国企信创云主流,大模型技术促进智算云蓬勃发展;电子城作为专属信创云主要厂商,将持续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从信创云平台升级为一体化算力平台,在两个市场取得突破并积极合作[22] 自研产品情况 - 代表性产品有服务器虚拟化、一体机、可信数据空间等基础设施,以及数据治理服务、数据流通与交易解决方案;选择为特定客群如国防工业、央企集团及国家实验室等提供服务,具备独特竞争力,面对国家关键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自研产品营收占比重要但未详细披露[23][24] 中国电子云数据要素布局 - 目标是在数据要素领域成为领先头部企业;2025 年业务布局紧扣国家政策体系,涵盖五个维度,推出数据智能平台、云数一体可信数据空间和中国电子云数据港三款产品,分别解决大型政企客户不同需求[26] 中国电子云人工智能业务 - 定位是深耕行业打造完善平台,新平台解决多模态数据治理、一体化模型开发过程、智能化应用开发平台三个基础维度问题,目标是提高 80% - 90%效率;优势包括央企背景、国产算力和平台适配、扎实行业理解、引入优秀人才,通过能力和资源弥补入局稍晚劣势[33] 中国电子云政务、公安大模型 - 政务领域快速迭代政务垂直大模型,覆盖政务服务核心问题,能解决 80%居民问题并缩短时间,企业服务实现千企千面;公安领域重点在监所、情报指挥体系及智能协同,全国 3000 多个监所 2023 - 2024 年全面智能化改造,示范监所提升监管工作及嫌疑人安全,情报与数据业务协同提高线索挖掘精准率达 80%;2025 年拓展细分领域并打造标杆项目,未来拓展方向包括国防军工、科研、医疗、交通及能源[34][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表现出色,未收到深交所监管机构问询、警示或警告,决策到执行再到售后评估规范,信息披露渠道多样并及时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42][43] - 管理团队业务熟悉且有前瞻性,能聚集人才,员工展现出干事规则、创新精神、踏实奉献和打仗能力,代表鲜明企业文化[44] - 定增事项经监管部门严格审核,尚未启动发行工作,发行价格根据认购对象竞价结果确定,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 20 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 80%[45] - 制定中长期分红规划,从 2022 年开始分红总额和比例逐年提升,2024 年度股东大会通过每 10 股派发现金 1.2 元预案,2022 - 2024 年三年累计分红金额占累计归母净利润比例达 71%,未来专注主业稳健经营追求归母净利润增长[46] - 2024 年两金数据增长,一年期以内应收账款占总体应收账款 67%,高管层将两金回款作为核心任务之一,一季度措施初见成效,将继续确保财务健康和稳定发展[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