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大负载机器人

搜索文档
再破圈!央视端午晚会新松大负载机器人“执手”专业舞者柔美共舞,人机“无间”交互演绎未来美学
机器人圈· 2025-06-03 17:58
央视端午晚会新松机器人表演 - 新松大负载机器人与专业舞者在央视2025端午特别节目中完成柔美共舞,负载高达270kg的机器人展现出精准动作规划和柔顺轨迹运行[1][2][5] - 机器人SR270A-270/2.70采用高性能设计,运行速度提升,防护等级达IP54以上,搭载丰富软件工艺包[15] - 该机器人4月24日发布后已获多笔订单,应用于汽车制造点焊、涂胶等环节及飞机发动机叶片涂装等场景[16] 新松机器人技术突破 - 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刚柔兼备",在高负载工况下保持稳定,同时使连续轨迹过渡更加丝滑平顺[15] - 在晚会表演中展现出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惊艳的人机交互模式,完成多套舞蹈动作流畅切换[5][6][16] - 具身智能技术赋予机器人更全面环境感知和任务执行能力,实现"耳、脑、眼、手"高效协同[20] 公司战略布局 - 新松具身智能研究院成立,聚焦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打造通用型智能机器人平台[22][23] - 已为全球4000余家客户提供15000余个项目案例,筛选具规模化应用价值的场景推进产业化[17] - 根据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机器人物理形态,包括移动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各类智能机器人[2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未来产业重点方向[16] - AI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正重构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机器人产业加速向智能化演进[16][20] - 公司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网络,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化[23]
沈水畔奏响奋楫欢歌 辽宁人满怀振兴豪情
辽宁日报· 2025-06-02 08:18
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 - 节目采用交响乐乐章叙事框架,分为"江山共此青绿""血脉同频跃动""风骨代际传承""命运与共之舟"四大主题,串联"吾乡、吾爱、吾志、吾国"篇章 [2] - 首次在东北举办端午特别节目,沈阳两年内第三次与央视合作大型活动 [2] - "一址三舞台"设计包含岸边主舞台、浑河游船、赛艇中心咖啡厅小方台,依托九号码头自然水域搭建异形舞台 [2][3] - 浑河上方搭建双层威亚系统,最大跨度近200米、最高30米,结合声光电、特效、虚拟技术实现沉浸式效果 [3] 科技与文化融合 - 新松大负载机器人(负载270公斤)与舞蹈演员完成高难度人机共舞,实现精准动作规划与柔顺轨迹运行 [4][5] - 新松机械臂与专业舞者配合表演,展现沈阳智造技术实力 [3] - 节目融入《簪花仕女图》等文化符号,通过rap风格《沈阳印记》串联本地非遗元素 [3] 地域特色与产业展示 - 突出沈阳"共和国工业长子"定位,结合龙舟赛艇对抗赛、锡伯族泥地龙舟等民俗活动 [3] - 沈飞、新松、沈鼓等企业工人参与《天问》集体朗诵,体现工业文化传承 [8] - 节目呈现盛京大剧院、青年大街、老北市等地标,强化城市形象宣传 [3][6] 社会影响与传播效果 - "游沈阳过端午""一路向北沈阳最美"等话题成为网络热点,推动文旅关注度 [6] - 节目覆盖海外受众,纽约大学留学生及英国剑桥中学生均参与互动,强化文化认同 [8] - 沈阳本地1500名居民参与《九歌·东君》集体朗诵,形成全民文化参与效应 [5] 行业联动与教育意义 - 航空工业沈飞首席技能专家王刚提及节目激发航空报国精神 [7] -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将节目作为思政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建立家乡自豪感 [7] - 第五套人民币硬币设计者常欢通过节目唤起对沈阳造币厂的技术传承记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