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曲尺AI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润建股份:从智能运维到 AI 生态构建的进阶之路
36氪· 2025-08-05 09:05
政策背景与行业趋势 - 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首部人工智能+行动政策文件 强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 市场规模大 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 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和深度融合 形成以创新带应用 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1] - 文件为AI产业发展趋势定调 既要大力推进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更需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 [1] 公司战略定位与差异化路径 - 公司基于真实系统嵌套发展AI应用能力 用100+个行业智能体推进AI落地真实场景 构筑生态护城河 [1] - 公司选择从场景中生长AI能力的路径 以通信 能源及政企等复杂系统为基础 推动智能能力嵌入真实业务流程 在原有架构中自然生长 而非搭建通用技术栈 这一从场景中来 到场景中去的模式更贴近行业实际且更具工程可行性 [4] - 公司不试图复刻大模型路径 而是通过标准化工具 组件化智能体与协同协议 构建可迁移 可共建 可落地的行业AI系统 定位为产业场景服务的能力中台 [2] - 相较通用模型方案 行业AI的成功关键在于让智能能力服务现有系统结构 而不是要求系统为算法做结构性妥协 [5] 技术架构与核心能力 - 公司聚合算力 数据 算法三大要素构建面向行业客户和开发者的能力平台 算力层投资建设五象云谷智算中心 一期可部署2万卡GPU集群 数据层基于多年通信与能源项目形成流程级数据沉淀 算法层通过平台提供统一调度接口 连接模型 数据与场景之间的应用链路 [4] - 平台通过统一接口层 标准化组件与调度协议打通模型能力从开发到应用的路径 在效率与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 [5] - 平台设计核心在于工程可控性和生态可持续性 以智能体为基本单元建立可配置 可协作 可复用的模块化工作流 支撑不同行业智能系统快速开发与交付 兼容主流开源模型 支持灵活配置推理精度与资源消耗 并通过可视化方式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 [6] - 平台建立多智能体协作协议体系 推动智能体从单点能力向系统能力演化 通过标准接口和任务调度逻辑实现不同功能智能体的跨模块联动 适配复杂流程场景下的协作需求 [8] 商业化进展与客户覆盖 - 平台已服务超2000家B端客户 落地300+行业智能体 广泛应用于政务 电力 制造等关键场景 以平台+生态方式打通算力 数据 算法与行业流程之间的壁垒 [5] - 未来三年目标构建100个行业智能体加1000个智能组件 打通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关键节点 [5] - 平台累计上传智能体超过300个 开发者构成以B端客户 垂类创业团队与超级个体为主 [8] - 平台已上线数百个覆盖政法 教育 电力 制造等领域的智能体 初步构建面向行业的能力原子库 [10] 应用场景与落地案例 - 平台应用于智慧通信 智慧能源 智能城市 K12教育 高校教育等领域 具体场景包括故障AI巡检报告 AI视觉电力设备巡检 智能交通调度 AI个性化学习路径 论文报告检测等 [10] - 平台在行业中细分场景应用达到90%+准确率和10ms响应速度 覆盖20+行业活窗 [10] - 典型落地案例包括巡检智能助手结合CV模块与图像标签工具提升现场工程图纸识别准确率 政务数字专家实现咨询-触发-办理闭环流程 电力解析专家完成标准规程文件的自动抽取与多维比对 [10] - 某通信运营商基于平台完成从初步测试 定制开发到联合发布的全流程合作 所形成的模块化组件被沉淀为平台可复用资产 [9] - 在广西某数字产业园提供园区级本地运行环境 实现不转移数据前提下的智能体搭建与迭代 所产出模型能力可在平台上共享给其他园区 实现低成本横向迁移 [9] 出海战略与国际拓展 - 公司将平台定位为面向全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AI能力中枢 构建北上广研发 广西集成 东盟落地的出海通路 在基础设施 开发者生态 产业伙伴与区域服务体系层面同步推进 搭建完整能力输出链条 [12] - AI出海业务已初具规模 在东盟地区员工超过200人 项目年度营收突破2亿元 累计商机规模达3.5亿元 落地项目覆盖数据中心 政务服务 能源监测 教育系统等垂直场景 智能体部署访问量近千万次 [12] - 与2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建立战略 资本 研发等多维合作 包括与云之声 灵宇宙 智平方等联合产品开发与股权合作 共建面向东盟市场的语言模型与机器人中心 [12] - 公司希望通过平台化机制把东盟七亿人口与多样产业结构转化为生态伙伴的可持续市场增量 构建涵盖工具 标准 用户 收益网络的多边共建场 [12] 生态体系与未来规划 - 公司推动平台从能力调度工具进化为支撑产业智能重构的基础设施 未来三年打造100个行业智能体加1000个通用组件的目标为行业AI规模化落地提供组织框架 [13] - 公司将重点放在结构性迁移能力上 通过标准化组件封装与接口协议治理使能力具备跨行业复用与快速调整的基础结构 使智能体从单场景定制工具转化为可插拔的能力组件 具备产业操作系统特征 [13] - 平台生态理念概括为开放 共生 进化三点 开放是能力标准向生态释放 共生是资源机制向伙伴倾斜 进化是平台自身具备结构优化与技术成长能力 平台要支撑企业智能化转型 并成为整个区域AI能力的生成引擎与扩散节点 [13] - 公司角色并非算法开发者或闭环系统拥有者 而是作为中立平台的组织者推动行业智能构建能力向生态释放 标准化模块 工程化工具与迁移性能力三者的耦合是平台价值可持续的技术底盘 [14]
“智联中国-东盟 AI共赢未来”生态论坛举办 中国-东盟AI创新生态联盟启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7-28 18:04
中国-东盟AI合作 - 广西打造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推动"北上广研发 广西集成 东盟应用"创新模式 [3] - 数字化与AI技术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跨国合作 技术商业化与创新协作的关键催化剂 [3] - 构建中国-东盟数智合作新高地需抢抓东盟AI产业跨境合作机遇 [3] 润建股份战略发布 - 首次公开发布曲尺AI平台生态战略及运维大模型产品 定位"AI中台" 融合主流大模型能力 [1][3] - 未来三年聚焦工业场景及语料清洗 目标打造"100个行业智能体+1000个通用智能体组件" [5] - 发布《润建曲尺运维大模型1.0》 具备知识融合 智能故障诊断等五大功能 推动运维模式向"先知自愈"升级 [5] 技术基建与生态合作 - 五象云谷智算中心定位中国-东盟AI合作核心枢纽 提供算力 算法 数据等关键支撑 [5] - 与阿里云 云知声等10余家企业签署人工智能战略合作协议 [5] - 中国-东盟AI创新生态联盟启动 共建产业协同机制与跨境人才共育体系 [6] 行业发展态势 - AI技术迭代重塑全球产业价值格局 中国-东盟合作采用"政府引领 企业协同 生态共建"模式 [6] - 东盟可借力中国工业级算法与算力基建 中国企业可快速落地东盟本地场景 形成区域协同新范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