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3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3 11:57
华人学者在Nature期刊的突出表现 - 2025年7月2日,Nature期刊上线24篇论文,其中13篇由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完成[1] 各领域研究论文摘要 化学与材料科学 -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Liang Wei团队发表硼介导的四取代烯烃模块化组装研究[1]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陈优贤团队实现天然聚酯立体发散转化制备对映体纯聚羟基脂肪酸酯[1] 神经科学与生物医学 - 骆清铭院士团队发布1微米分辨率小鼠大脑立体定位图谱[2] - 洪暐哲教授研究生物与人工智能系统中的脑际神经动力学[15] 癌症研究 - 王凌华教授团队发现PPP2R1A基因突变可提升癌症免疫治疗生存率[19] - 张如刚教授团队揭示从不吸烟者肺癌基因组的致突变机制[3] 基因工程与免疫治疗 - Amanda Xi Ying Chen开发CAR-T细胞基因重塑技术实现肿瘤靶向治疗[12] - Zhixun Dou团队发现WSTF核自噬对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17] 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 - Li Ji-An利用小型循环神经网络探索认知策略[21] - Jun Jia团队构建声频传感混合量子网络[10] 跨学科研究 - 周涵教授联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开发超宽带热辐射元发射器[23] - Tian Chen Zeng通过古DNA揭示乌拉尔语系民族史前史[7] 论文发表机构分布 - 涉及哈佛大学[7][17]、普林斯顿大学[6]、加州大学系统[15][21]等顶尖机构 - 国内机构包括海南大学[2]、上海交通大学[23]等 注:所有论文链接见文档25,包含13篇论文的Nature官方网址[25]
AI研究必备!施普林格·自然AI资源与服务指南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6 16:32
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生成式AI(如ChatGPT)激发各行业热情,对科研效率提升产生深远影响,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增加 [1] - 施普林格·自然作为领先科研出版机构,积极开发AI工具和服务,以科技赋能科研,推动全球学术交流 [1] 施普林格·自然的AI资源与服务 Springer人工智能图书合集 - 2025年推出的全新合集,涵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生成式AI等核心领域,以及医疗保健、教育等应用方向 [2][3] - 图书类型包括专著、会议论文集、教科书等,面向研究人员、师生和专业人士,下载量最高达322k(《机器学习》) [5][7][11] Springer计算机科学图书合集 - 每年出版1100多本电子书,覆盖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计算伦理学等新兴主题,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际案例 [7][8] - 分支学科包括计算机视觉、数据科学、物联网等,其中《生成式AI应用》下载量112k [11][12][14] Springer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图书合集 - 每年出版600多种电子书,涵盖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医疗机器人等主题 [15][16] - 代表性书籍如《数据智能与认知信息学》下载量104k,《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前沿趋势与进展》下载量105k [17][19][20] Springer计算机科学期刊合集 - 每年出版100多种期刊,68%被SSCI/SCI收录,19种期刊位列学科前25% [24][26] - 高影响力期刊包括《人工智能综述》(影响因子13.9,下载量2.88M)和《国际计算机视觉杂志》(影响因子9.3) [27][29][31] 《自然》系列期刊 - 《自然-机器智能》影响因子23.9,学科排名第2,2024年下载量2.49M [35][37] - 《自然-计算科学》影响因子18.3,聚焦计算技术与AI协同发展,下载量707k [38][40] - 跨学科应用案例包括天文图像降噪(《自然-天文学》)、T细胞图谱(《自然-方法》)和中风预测系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41] AI驱动的科研服务 文本和数据挖掘(TDM) - 通过API工具结合生成式AI,从海量文献中提取模式,提升科研信息检索能力 [47] Methods Muse生命科学研究平台 - 提供实验方案生成、故障排除、数据分析功能,集成protocols.io平台优化科研流程 [50] 自然科研智讯 - 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自然策略报告》、AI驱动的《自然引航》和科研表现评估工具《自然指数》 [53][56][57] 行业合作与生态 - 施普林格·自然与工业机器人(如埃斯顿自动化)、医疗机器人(如天智航)、人形机器人(如优必选科技)等企业建立合作生态 [68][70]
图博会亮点纷呈 “何以中国”等多部好书受青睐“走出去”
央视网· 2025-06-22 14:12
中国童书海外版权贸易 - 多种中国童书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达成海外版权贸易协议[1] - 《西游记:中国神怪图鉴》版权输出到阿拉伯地区,采用"图文+音频+虚拟影像"多维叙事技术[3] - 《金山银山·我和自然》系列绘本多语种版本已出版,并改编为广播剧在海外传播[3] - 接力出版社通过"童书合作计划"促成70多种原创少儿读物外文版出版[5] 传统文化IP展示与传播 - 图博会首次设立中国传统文化故事IP展区,集中展示"哪吒""封神榜""敦煌"等IP[5] - 《中国量天尺》英文版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签约,展现中国古代天文测量技术[7] - 《古代简牍: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丛书英文版成功签约,引发海外展商关注[9] 中国现代化实践与科技成果输出 -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前沿》外文版签约,展示"上海示范""浙江探索""深圳故事"等地方实践案例[9] - 《中国矿冶百科全书》与《中国心理学百科全书》英文版全面反映中国矿冶与心理学领域最新成果[11] - 科学出版社以《中国科学》《国家科学评论》为核心打造730余种多学科期刊集群[13] - 中国先进智能制造、智能时代药物创新等领域学术专著签约不断[13]
《中国钼业》正式被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数据库收录
搜狐财经· 2025-06-22 13:10
行业突破与国际认可 - 《中国钼业》被美国化学文摘(CAS)数据库收录,标志着其在国际化学学术舞台上的重要突破 [2] - CAS是全球最权威的化学信息机构,拥有精通50多种语言的编辑科学家团队,对全球近万种期刊和109个专利机构的信息进行人工审读和专业分析 [2] - CAS数据库被全球化学、制药企业、大学和政府组织公认为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信息来源 [2] 期刊质量与学术贡献 - 《中国钼业》的成功收录得益于编委会专家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治学态度,严格把控期刊学术质量 [3] - 审稿专家一丝不苟地审阅论文,确保学术成果的可靠性 [3] - 作者积极投身钼及相关有色金属领域研究,贡献高质量学术文章 [3]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钼业》将坚守特色定位,深耕钼及相关有色金属领域学术研究 [3] - 期刊计划聚焦学科前沿动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学术水平 [3] - 目标是为钼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并向更高国际学术目标迈进 [3]
2025图博会 | AI正在重塑出版业生态
经济观察报· 2025-06-20 15:20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交流互鉴共赢"为主题,共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亮相 [1] - 马来西亚担任主宾国,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率领50余位出版人、学者、作家参会,20余家出版商、文学基金会和创意工作室集体亮相 [1] - 展览区域分为主题图书、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古籍图书、科技图书、文学艺术图书、少儿图书六大板块 [1] - 国内综合馆吸引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600多家单位参展 [1] - 特别设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书"和"世界文化遗产图书"两个专题展区 [1] - 设立精品期刊展区,展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成果 [1] 202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 - 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出版合作"为主题,围绕"区域与全球""合作与发展""机遇与挑战"三大核心议题 [2] - 150余位中外代表参加,聚焦出版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交融共生,探讨互利共赢的全球出版合作新模式 [2] -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指出技术发展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版权保护、数字鸿沟等挑战 [2] - 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葛万莎·乔巴娃强调技术创新是出版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呼吁推动技术创新与版权保护的平衡发展 [2] - 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强调应建立国际技术标准,优化资源共享,创新版权合作模式 [2] 出版业发展趋势 - 与会专家建议出版人秉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理念,探索区域协同出版合作可能性 [3] - 强调数智技术与出版的有机融合,推动出版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3] - 新质生产力被视为助力出版业发展的强劲推手 [3]
重磅消息!食品领域最新影响因子全名单出炉!
仪器信息网· 2025-06-19 16:19
食品科学领域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 2024年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前五分别为:Nature Food(21.9)、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5.4)、Food Hydrocolloids(12.4)、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2.4)、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10.6) [3][4] - 食品化学领域期刊表现突出: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达9.8排名第七,Food Chemistry-X影响因子8.2排名第十一 [4] - 新兴期刊表现亮眼:Future Foods作为ESCI期刊首次上榜即获8.2影响因子,与Food Chemistry-X并列第十一 [4] 顶级期刊数据分析 - Nature Food以21.9影响因子领跑全行业,五年影响因子达28.3,即时指数2.8,总被引10,263次 [4] - 老牌期刊保持稳定: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6.2排名25,但总被引高达152,778次显示其持久影响力 [4] - 综述类期刊优势明显: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以14.1影响因子位列第三,五年影响因子17.8 [4] 细分领域期刊表现 - 食品包装领域: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影响因子10.6排名第六,显示包装技术研究热度提升 [4] - 食品安全控制:Food Control影响因子6.3排名24,总被引40,316次反映该领域研究活跃度 [4] - 肉类科学研究:Meat Science影响因子6.1排名29,五年影响因子6.8显示稳定发展 [4] 中国期刊发展情况 -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影响因子7.4排名16,即时指数2.8表现突出 [4] - Journal of Future Foods作为ESCI期刊获7.2影响因子排名17,显示中国食品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 [4] - Food Frontiers影响因子6.9排名19,五年影响因子8.6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4]
中国博后一作兼通讯Nature论文,已回国加入北京大学
生物世界· 2025-06-12 17:37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新发现 - 传统观点认为海洋中的元素主要来自表层生物过程通过"海洋生物泵"输送至深海 但最新研究提出海底是多种微量元素的关键来源 颠覆了传统认知 [2][3] - 研究以稀土元素和钕同位素为示踪剂 结合颗粒循环和沉积物成岩作用模型 建立了TEI(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循环的新框架 [8] - 发现对锰氧化物亲和力强的元素在水柱中呈现净清除效应 其浓度随水深增加而上升 这与可逆清除假设相反 [8] 研究机制与数据支撑 - 海底元素来源包含两部分:水柱颗粒吸附元素的再循环 以及沉积物内海洋硅酸盐风化作用新生成的元素 [8] - 深海有氧成岩作用是驱动因素 通过海底地形和底部湍流混合强烈影响水柱生物地球化学 [8] - 证实自生矿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常被生物颗粒掩盖 深海海底实为生物地球化学转化活跃区 [8] 学术价值与行业影响 - 研究发表于Nature期刊 被同期新闻观点文章评价为"揭示了微量元素令人惊讶的来源" [9] - 第一作者杜江辉具有北京大学本硕及俄勒冈州立大学博士背景 现任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3][7] - 该发现为海洋资源开发、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全新理论基础 [8][9]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8篇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5-30 17:25
华人学者科研突破 - 2025年5月29日Science期刊上线8篇华人学者参与的论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1] -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ASB7通过HP1-SUV39H1动态调控回路维持H3K9me3表观遗传稳态[1] - 中科院团队揭示家蚕滞育变异的遗传基础,发现核心生物钟基因Cycle是关键调控因子[1] 古人类遗传学研究 - 中科院团队通过127例云南古人类基因组(距今7100年)揭示该地区与青藏高原"幽灵祖先"及南亚语系族群的深层遗传联系[2] - 研究填补中国西南古基因组空白,证实云南在亚洲史前人群迁徙中的枢纽地位[2] 新能源技术进展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气相辅助表面重构技术,显著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户外稳定性[3] - 美国国家实验室团队开发基于C60离子盐电子穿梭体的高性能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组件[3][4] 植物与气候研究 - 清华大学发现植物茎呼吸的热适应机制,表明碳-气候反馈效应可能弱于预期[3] - 台湾大学团队通过693份基因组数据证实红豆驯化起源于日本,与中国野生品种存在基因渗入[5]
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中国社联期刊汇编》等研究丛书出版
新浪财经· 2025-05-16 14:59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成立背景与历史意义 - 1930年5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中国社联)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团体,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领导组织 [1] - 在鲁迅、瞿秋白、潘汉年等引领下汇聚大批社会科学家和进步青年,为社会进步与变革注入精神动力 [1] - 中国社联早期工作被称为"新兴社会科学运动",其核心是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早期探索 [2] 中国社联的历史贡献与学术成果 - 社联盟员创办或合办《新思潮》《新思想》《社会科学战线》等数十种社会科学期刊,发起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等问题的论战 [3] - 翻译出版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初步奠定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基础,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早期探索 [3] - 中国社联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社会科学本土化探索、革命文化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3][6] 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活动 - 为纪念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市社联联合多家单位发起"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活动 [1][4] - 活动发布两部新书:《中国社联期刊汇编》选编12种代表性期刊按原貌影印出版 [6] - 《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与新兴社会科学运动》通过郭沫若、李达等代表人物著作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先驱的历史功绩 [8] 当代学术界对中国社联的评价与展望 - 复旦大学姜义华等学者系统梳理上海左翼文化和中国社联发展历史脉络,呼吁加强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深度挖掘和研究阐释 [9] - 中国社联的优良传统和理论成就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宝贵启示,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3][9] -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期待丛书能激发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新思考 [6]
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 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 为“创造时代的新文化”贡献社科力量
解放日报· 2025-05-16 09:42
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活动 - 活动由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发起,主题为"创造时代的新文化" [1] - 活动地点为上海社会科学馆,会上首发《中国社联期刊汇编》《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与新兴社会科学运动》两部新书 [2]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历史背景 - 中国社联成立于1930年5月20日,是党领导下的首个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团体 [1] - 组织汇聚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等社会科学家和进步青年,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 [1] - 作为左翼文化运动骨干力量,为社会科学运动提供领导组织 [1] 中国社联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 -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2] - 新时代文化建设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人民中心导向、文化传承创新等原则 [2] - 上海作为左翼文化运动策源地,需传承革命精神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