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共同发布“繁 | 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北京商报· 2025-11-12 21:08
公司动态 - 公司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共同发布面向农业育种领域的智能基座“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1] - 该智能枢纽通过构建多地多中心的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多模态种业数据的标准化归集 [1] - 该平台旨在使能AI提升育种效率,加速农业科研领域的AI行业化落地进程 [1] 行业趋势 - 此次发布在2025年植物表型组学国际研讨会上进行,显示农业与AI结合是行业重要发展方向 [1] - 行业正致力于利用AI技术提升育种效率,推动科研领域的AI应用落地 [1]
华为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共同发布“繁
北京商报· 2025-11-12 21:07
合作发布 - 公司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2025年植物表型组学国际研讨会上共同发布“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1] 技术平台 - 平台通过构建多地多中心的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多模态种业数据的标准化归集[1] - 平台旨在使能AI提升育种效率[1] 行业影响 - 此次发布将加速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AI行业化落地进程[1]
农业领域加速AI化 龙头公司下好“先手棋”
证券日报网· 2025-11-12 20:08
行业宏观前景与政策支持 - 全球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5% [1] - 中国“AI+农业”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4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5% [1] - 国务院印发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技术创新与合作动态 -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华为共同发布“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构建AI全链条技术体系,包含育种智能体、种业数据集、工具集及软硬件基础设施 [1] - 该平台通过AI提升育种效率,实现多模态种业数据的标准化归集,智能体可完成数据关联筛选、自动化编排分析、建模验证和智能决策 [1] - 极飞科技推动农业垂类大模型应用落地,以“用一部手机就能种好地”为愿景 [2] - 大禹节水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深度融入业务体系,为农田水利管理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3] 企业实践与效率提升 - 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进行水稻播种任务,4分钟完成6亩地,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 [2] - 极飞科技产品已进入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百万户农户 [2] - 隆平高科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化育种效率,信息技术已大量使用在生物育种领域 [2][3] - 大禹节水的数字农业平台涵盖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物联网及遥感技术应用、农业大数据中心等核心环节 [3] 产业链发展现状 - “AI+农业”市场已初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结构,不少头部企业积极布局该领域 [2] - AI与农业的结合源于传统农业模式的瓶颈突破需求,企业正通过AI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1] - 隆平高科已发展成为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为主的综合性跨国种业集团 [2]
华为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发布“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证券日报网· 2025-11-11 21:47
合作与产品发布 -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华为公司于2025年植物表型组学国际研讨会上共同发布面向农业育种领域的智能基座"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 [1] - "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是一个由华为AI数据湖解决方案支撑开发的AI全链条技术体系 [1] - 该体系包含育种智能体、种业数据集、工具集及软硬件基础设施 [1] 技术架构与功能 - 该枢纽通过构建多地多中心的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多模态种业数据的标准化归集 [1] - 其通过汇聚全国多源头农业数据,建立覆盖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环境组学的标准化数据集 [1] - 结合数据加工、应用编排、模型工程等工具集,打造出行业专属的育种智能体 [1] - 智能体可完成数据关联筛选、自动化编排分析、建模验证、智能决策,以高效寻找优秀育种路线 [1] 效率提升与流程重塑 - "繁|未来农业智能枢纽"有望将传统育种流程从20代(8-10年)缩短至5代(3-4年) [1] - 预计可减少50%育种周期,效率提升30% [1] - 基于华为AI工具链ModelEngine,可大幅降低数据工程与模型工程复杂度,数据标注效率可提升4倍 [2] - 行业专属模型的构建耗时可从15天缩至5天,缩短应用上线周期80%以上 [2] 行业意义与发展目标 - 该平台旨在整合全球大田与实验室数据,并提供智能分析能力,以解决AI在农业科学落地的数据瓶颈问题 [2] - 成果发布将加速全国农业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共享,将科学家经验知识转化为AI模型与标准化工具 [2] - 华为公司表示将持续携手伙伴深化联合创新,加速AI的行业化落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