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排放检验服务

搜索文档
沈阳点对点支持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发展
辽宁日报· 2025-08-08 08:50
行业规范发展 - 沈阳市通过"问题导向+制度推动+技术赋能+帮扶提升"推动机动车排放检验行业规范发展 已对60余家存在数据异常问题的机构完成技术帮扶 [1] - 机动车排放检验是打好蓝天保卫战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支撑 [1] - 沈阳市搭建帮扶指导平台 组织行业协会组建专家技术团队 通过远程指导与实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点对点指导 [1] 技术帮扶措施 - 专家团队通过调阅数据 系统分析 实地查看 现场诊断等方式帮助机构精准识别异常问题 查找技术瓶颈 完善管理流程 [1] - 要求相关机构完善数据审核流程 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确保设备技术达标 系统功能合规 [1] - 保障检测数据真实 完整 可追溯 [1] 监管机制升级 - 沈阳市推动监管信息平台升级 完善远程监管和预警提醒 建立"异常预警+联动执法"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2] - 建立严重违法机构退出机制 对弄虚作假等违法情节严重的机构依法取消检验资格 [2] - 将被处罚机构纳入信用管理范畴 对完成整改的机构协助其开展信用修复 [2] 治理模式推广 - 沈阳市"执法+帮扶"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治理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2]
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机动车排放检验“预约指导服务”
南京日报· 2025-05-16 10:26
执法模式创新 - 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邀约式"执法检查,为企业提供预约指导服务[1] - 该模式在全省属于首创,已对7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指导帮扶,发现12个环境管理问题[1] - "邀约式"检查结果不作为执法结论和后续依据,消除企业顾虑[2] 企业服务内容 - 执法人员携带专业设备进行现场指导,提出管理建议如安排专人复核检测数据[1] - 针对废气收集排放、危废库存等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协调相关部门处理[2] - 建立跟踪回访机制,约定3个月后复查,持续关注整改情况[2] 行业影响 - 通过提前告知检查标准、现场答疑促进机动车排放检验行业规范发展[1] - 帮助企业完成建设项目自主验收,梳理工艺和流程并提出规范建议[2] -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企业评价执法服务"暖"[2] 未来规划 - 市生态环境局将深化"执法+服务"模式,坚持执法与服务统一[3] - 通过更灵活高效的方式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3]
九部门联手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
中国证券报· 2025-05-10 04:49
机动车环境监管政策 - 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重点加强重型货车排放监管 [1] - 重型货车氮氧化物排放占机动车总排放量的80%,是城市PM2.5的首要贡献者,北京等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占比超40% [2] - 政策通过改进监管机制解决环境污染和弄虚作假问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 监管具体举措 - 将重型货车纳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计划,对3.5吨以上排放稳定达标的柴油货车试行免检政策 [1][4] - 采用路检路查、入户抽查、遥感监测等方式加强重型货车污染排放监管 [2] - 严格检验机构准入和退出管理,规范维修机构行为,加强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 [2] 排放源头管理 - 指导新车生产企业完善数据防篡改功能设计,对设计缺陷车辆实施召回 [3] - 利用补贴手段推动老旧车辆报废更新 [3] - 推进各部门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3] 监管技术手段 -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精准识别违法线索,配强监管队伍和科技设备 [3] - 依托治超站、交通卡口等开展路检路查,运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筛查问题车辆 [4] - 重点查处"三不两改一黑"问题(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擅自改装、冒黑烟等) [4] 差异化执法措施 - 对问题车辆给予整改机会,逾期未改或屡犯的列入重点管理清单 [4] - 初次违法且危害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不予行政处罚 [4] - 违法情节严重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将被取消检验资格 [4]
机动车检测造假,东莞一检测公司收费120元被罚1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15:55
行业监管动态 -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3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 其中2家已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1家已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1][4] - 信用中国(广东·东莞)显示2024年已有20多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因弄虚作假被通报处罚 多家公司被罚没40余万元[4] -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六部门自2023年9月起实施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 并印发机动车排放检验专项实施方案[5] 典型处罚案例 - 东莞市中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因对排放黑烟车辆出具虚假合格报告 被没收违法所得120元并处10万元罚款 该处罚金额已按道歉承诺从轻标准减半[1][2][3] - 东莞市康泉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分别被罚没14.024万元、12.51万元和10.005万元 均为2023年媒体暗访涉及的检测站[5] - 石排恩畅、上底等多家检测公司因数据造假被罚没超40万元 涉及2024年通报案件[4] 执法技术手段 - 监管部门通过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网络系统远程调阅硬盘录像和中控室视频 发现中元公司对粤BQOK30车辆排放黑烟却出具合格报告的违法行为[2] - 专项整治中采用非现场执法手段 派专人实时远程监控检验机构 并组织行业专家对线索分析研判[5] 企业整改情况 - 中元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在2024年3月12日公开道歉声明中承认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 承诺遵守生态环境法规[3] - 监管部门鼓励未涉刑检验机构主动投案 作为专项整治的配套措施[5]
排放检验造假!江门20余家机动车检测公司被罚630万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4-22 13:15
行业监管动态 - 江门市生态环境局自2024年底至2025年4月对超20家机动车检测公司处以罚款,总额超630万元,单家最高罚46.25万元,最低1.2125万元 [1] - 违规行为包括伪造机动车排放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涉及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等区域 [1] - 专项整治覆盖全市117家检验机构和19家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站,18家机构因弄虚作假被立案调查 [2] 典型案例分析 - 鹤山市盛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使用OBD故障码屏蔽器帮助26辆车通过检测,被罚46.25万元并退还检测费用 [1] - 执法部门通过"大数据+线索"筛查锁定可疑机构,3家涉嫌犯罪的检测机构被公安部门收网,扣押OBD模拟器等作案工具 [3] 政策法规更新 - 生态环境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意见》,明确伪造排放检验结果"情节严重"的5种情形,包括涉及10辆以上车辆或造成重大环境影响 [4] - 对情节严重者,生态环境部门将严格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将取消其检验资格 [4] 执法行动成效 - 江门市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强化震慑效应,推动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行业环境 [3] - 2024年10月启动专项整治方案,统筹推进排查并深入挖掘违法行为线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