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桑叶
icon
搜索文档
有人做蚕的生意年入千万
投中网· 2025-06-04 13:47
核心观点 - 蚕正在成为10后家庭的"新三件套",从教育工具演变为情感陪伴和消费新宠,带动萌宠经济与可持续消费的新风口 [4][12] - 2023年"儿童蚕具套装"电商销量同比增长327%,"亲子养蚕"短视频话题播放量达8.6亿次,显示市场爆发式增长 [4] - 传统蚕桑产业被教育需求重塑,形成从养殖到研学的完整产业链,年销售规模达千万元级别 [14][19][21]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教育价值**:蚕被写入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其28天生命周期成为观察生物蜕变的天然教具,实现"动手+动脑"学习模式 [9] - **情感需求**:蚕以"低科技高情感"属性填补城市儿童自然接触空白,蚕咀嚼桑叶的白噪音具有治愈效果,成为新型社交货币 [10] - **成本优势**:饲养成本仅几十元(蚕卵+桑叶),空间占用小且无异味,适合城市家庭,相较猫狗宠物更易普及 [11] 行业商业化路径 - **产品创新**:开发带气孔的"塑料饭盒"包装解决运输难题(成本超蚕卵桑叶总和),成活率显著提升 [18][19] - **技术升级**: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育彩色蚕茧品种,差异化产品提升溢价能力 [21] - **渠道拓展**:从淘宝店铺("蚕菇凉")扩展到盒马等商超渠道,日均供应桑叶500斤+活蚕10万条 [14][19] 典型企业案例 - 杭州耕耘生态农业公司从30万元年销售额增至700万元,年销售蚕1亿条,为全国学校提供教学产品及服务 [19][21] - 早期行业痛点包括:运输中蚕死亡率达30%(36小时存活限制),桑叶保鲜时效性要求高(5月高温易腐烂) [15][17] - 价格战阶段后转向价值竞争,通过基因技术、社交媒体营销(小红书教程)建立壁垒 [21] 市场格局演变 - 赛道从冷门转向拥挤,农产品商、教具商、盒马等零售巨头纷纷入局 [21] - 低价竞争存在乱象:9.9元包邮产品使用未消毒野生蚕卵(成活率<30%) [21] - 行业向标准化发展,形成"养殖-教具-研学"的完整商业生态 [14][19]
小麦田间“选秀”、蚕房变“流水线”……三夏收获正在进行
央视新闻· 2025-06-03 13:14
小麦机械化收割进展 - 山东省曹县159万亩小麦迎来丰收,大规模机械化收割作业正进行,预计本月10日前全部完成 [2] - 多台联合收割机同时作业,采取人歇机不歇模式轮班抢收,几十分钟可完成100多亩收割 [4] - 种粮大户预计2000亩小麦三天即可收完,颗粒饱满状态良好 [4] - 曹县成立6个科技小分队深入26个镇街指导科学收割,未来一周晴间多云天气利于收获晾晒 [6][7] 小麦育种试验田进展 - 河南麦收进度已过六成,新乡市小麦育种试验田进入收获期,科研人员筛选优异个体 [8] - 河南农业大学235亩试验田划分上千地块,种植700多个不同品系小麦,筛选高产抗病优质材料 [10][12] - 科研人员记录株高65厘米、穗数16个、穗粒数60多粒的优良单株,加速实验室培养 [14] - 因旱情导致拔单株成本增加,需多雇近一倍人手,收获后立即脱粒送往实验室加速育种进程 [16] - 新乡市育种基地已培育82个小麦新品种,部分在黄淮海麦区推广种植 [18] 水稻与小麦烘干应对措施 - 湖北强降雨缓解水稻旱情,但增加小麦烘干压力,企业24小时作业防止霉变 [19] - 中稻和再生稻进入分蘖期,降雨补充土壤墒情,田间气象站助力高效用水 [19][21] - 大冶市5.22万亩小麦已全部收割,智能烘干房10多小时完成烘烤,政策补贴10元/亩 [21][23] - 湖北省烘干机保有量1.1万台,批次处理能力24万吨,基本满足需求 [23] 新农人创新蚕桑产业 - 江西修水县95后团队革新养蚕模式,智能分龄蚕房和工业化管理提升效率数倍 [24] - 新式桑叶采收机采叶量相当于40名工人,每日节省人工开支4000元 [26][28] - 引进抗病性强、40天可循环采收的桑苗新品种,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匹配各生长阶段需求 [26][28] - 采用"分段养殖+流水线管理"模式,蚕房空间利用率提升3倍,实现工厂化循环养殖 [28] -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00余户家庭种植,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30][32] - 下一步计划建立生丝加工产业链,实现"全球采茧,修水制丝"新模式 [32]
一只蚕宝宝 如何让孩子懂得成长、责任与死亡?
央广网· 2025-04-29 17:59
养蚕热潮 - 全国三年级小学生因科学课要求掀起大规模养蚕活动,家长协助采集桑叶导致多地桑树被过度采摘[1][4] - 超过75%的家庭面临桑叶短缺问题,尤其在五龄蚕阶段食量激增导致喂养困难[2] - 蚕对桑叶要求严格:小蚕需嫩叶,大蚕需成熟叶,且必须无农药无污染,短缺时可临时用柘树叶、莴苣叶替代[2] 养蚕技术与管理 - 蚕从孵化到化蛹需40-60天,经历5次蜕皮,对温度(20-28℃)、湿度(60-75%)、光照有特定要求[5] - 家庭养蚕需精细管理:保持通风恒温、防蚂蚁病菌、避免不当触摸[5] - 现代养蚕技术已实现365天不间断生产,通过智能温控、人工饲料、立体养殖实现工业化[9] 产业技术革新 - 行业通过基因编辑和微生物优化培育出可食用豆粕、玉米粉的广食性蚕种,突破传统桑叶依赖[9] - 智能养蚕工厂采用温湿度调控和人工饲料替代技术,推动规模化生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