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叉车
icon
搜索文档
买车,不安全了?
搜狐财经· 2025-06-02 09:55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诉激增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达10738件 同比上升50.24% 位列商品投诉量第六位 [2] - 投诉激增主因并非质量问题 而是"营销和售后服务"环节问题 [2] - 行业投诉集中表现为三类: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 预售模式退款纠纷 宣传承诺优惠未兑现 [7] 比亚迪经销商乾城集团运营危机 - 山东核心经销商乾城集团旗下4S店暂停营业 涉及济南/潍坊/泰安/德州等地超20家门店 [3] - 该集团2022年单次车展售出1152辆比亚迪 占品牌当地总销量1300辆的88.6% [3] - 危机源于经销商政策调整致现金流压力 叠加银行融资困难 自2024年12月起拖欠工资 [4][5] - 争议焦点为"三保费用"预付模式 消费者预付12500元三年保费后无法获得返款 [5] 行业销售模式变革与风险 - 预售模式被普遍采用 消费者基于有限信息"盲订" 车企借此锁定客户/抢占市场 [8] - 预售合约常转嫁风险 约定意外情况由消费者承担损失 [8] - 行业呈现快消品化趋势 销售话术和模式日趋激进 [9] 车企与经销商关系动态 - 比亚迪否认政策调整导致经销商危机 归因于该集团"盲目急速扩张加杠杆运营" [6] - 部分4S店已被当地其他经销商收购 拖欠工资问题已解决 但消费者退款问题仍待处理 [6] - 经销商深度捆绑单一品牌策略存风险 乾城集团曾坚持"只做比亚迪"包括乘用车/叉车/光伏等业务 [3][4]
比亚迪山东核心经销商乾城集团停摆:20多家4S店人去楼空,千名车主预付款无法兑现,厂、商对责任各执一词
搜狐财经· 2025-05-29 09:05
经销商运营危机 - 山东乾城控股有限公司及其旗下至少二十余家4S店出现人去楼空、暂停营业的情况,涉及济南、潍坊、泰安、德州等地[1] - 济南乾盛店曾号称"大中华区NO.1旗舰店",如今店内仅两名工作人员留守[1] - 风波直接影响上千名消费者,预付的"三年联保"保险费、保养套餐等服务无法兑现[1] 消费者权益受损 - "三年联保"是消费者反映最集中的问题,金额多在10000元至15000元之间[4] - 大量车主在垫付第二年或第三年保费后未收到返款,部分车主未收到承诺的赠品[6] - 仅济南、潍坊地区受影响的车主或已超千人,他们自发组织维权群[6] 经销商集团背景 - 乾城集团自2014年创立,曾是比亚迪在山东区域的核心战略伙伴,业务覆盖多个城市[7] - 旗下拥有超过20家比亚迪4S店及展厅,曾宣称年营业额达30亿元,员工超1200人[7] - 乾城集团董事长魏绪明2009年首次接触比亚迪品牌,2014年创立第一家门店[7] 经销商经营策略 - 乾城集团始终坚持"只做比亚迪品牌,但不只是做比亚迪汽车"的经营方向[8] - 业务涵盖乘用车零售、对公销售、高新技术、互联网共享经济四大产业群[8] - 比亚迪叉车业务2022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预计2023年将突破5亿元[8] 资金链断裂迹象 - 2024年已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部分员工被拖欠数月乃至半年[8] - 山东乾城控股有限公司大股东魏绪明的420万元人民币股权被冻结[9] - 旗下多家公司因数千元的执行标的成为被执行人[9] 责任归属争议 - 比亚迪否认经销商政策调整对危机的影响,归因于经销商盲目极速扩张并加杠杆运营[10] - 乾城集团将危机主因指向比亚迪的政策调整,称对其现金流管理带来巨大压力[10] - 乾城集团还提及外部环境恶化,山东地区多个汽车经销商行业爆雷[11] 后续处理措施 - 比亚迪表示部分4S店已被当地其他经销商收购,公司正在进行纾困支持[12] - 多数消费者不认同比亚迪的说法,认为没有给出实质性解决方案[12] - 比亚迪作为品牌授权方,其对经销商网络的监管责任成为舆论焦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