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驱逐舰05
icon
搜索文档
半年海外销量超去年全年,比亚迪全球化战略按下加速键
贝壳财经· 2025-07-15 19:39
巴西市场战略与工厂建设 - 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长公开表示比亚迪有望成为巴西汽车销量第一的企业 并强调其科技感与环境关注度 [1] - 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于7月1日完成首车下线 标志着海外本地化制造进入新阶段 [1][3] - 工厂位于卡马萨里市 总投资55亿雷亚尔(约71亿元人民币) 规划年产能15万辆 预计创造2万个本地就业岗位 [4] - 该基地为拉美最大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制造综合体 配套完善汽车产业链与港口物流设施 [4] - 全面投产后巴西本地生产占比超90% 仅10%以下车辆依赖进口 同时计划2025年底前建立240家经销商门店 [6] - 比亚迪自2014年进入巴西市场 截至2025年5月累计销量突破13万辆 巴西成为其重要海外市场之一 [8] 全球化布局与产能扩张 - 比亚迪新能源产品覆盖全球6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工厂包括泰国 乌兹别克斯坦及柬埔寨等 [3][9][11] - 泰国工厂投产一周年交付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 乌兹别克斯坦工厂年产能5万辆 生产宋PLUS DM-i和驱逐舰05等车型 [9][11] - 柬埔寨工厂计划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 配套建设10家销售服务门店以实现本地化网络覆盖 [11] - 欧洲总部设立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承担销售 认证测试及本地化研发职能 并与三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11] - 全球化战略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本地化研发+智能制造+生态共建"的全产业链输出模式 [11][12] 海外销售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47.22万辆 同比增长132% 超过2024年全年销量 [13] - 海外销量占总销量比例达21.63% 其中6月单月海外销量首次突破9万辆 占比接近30% [1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 增速超出行业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13] - 海外市场已成为公司核心增长极 推动其从中国车企向全球车企战略转型 [15] 技术与管理体系输出 - 海外基地建设不仅延伸生产线 更系统性输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 管理经验及人才体系 [17] - 通过垂直整合能力与规模化优势 将中国先发技术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动能 [17]
买车,不安全了?
搜狐财经· 2025-06-02 09:55
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诉激增 - 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达10738件 同比上升50.24% 位列商品投诉量第六位 [2] - 投诉激增主因并非质量问题 而是"营销和售后服务"环节问题 [2] - 行业投诉集中表现为三类: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 预售模式退款纠纷 宣传承诺优惠未兑现 [7] 比亚迪经销商乾城集团运营危机 - 山东核心经销商乾城集团旗下4S店暂停营业 涉及济南/潍坊/泰安/德州等地超20家门店 [3] - 该集团2022年单次车展售出1152辆比亚迪 占品牌当地总销量1300辆的88.6% [3] - 危机源于经销商政策调整致现金流压力 叠加银行融资困难 自2024年12月起拖欠工资 [4][5] - 争议焦点为"三保费用"预付模式 消费者预付12500元三年保费后无法获得返款 [5] 行业销售模式变革与风险 - 预售模式被普遍采用 消费者基于有限信息"盲订" 车企借此锁定客户/抢占市场 [8] - 预售合约常转嫁风险 约定意外情况由消费者承担损失 [8] - 行业呈现快消品化趋势 销售话术和模式日趋激进 [9] 车企与经销商关系动态 - 比亚迪否认政策调整导致经销商危机 归因于该集团"盲目急速扩张加杠杆运营" [6] - 部分4S店已被当地其他经销商收购 拖欠工资问题已解决 但消费者退款问题仍待处理 [6] - 经销商深度捆绑单一品牌策略存风险 乾城集团曾坚持"只做比亚迪"包括乘用车/叉车/光伏等业务 [3][4]
避开红海竞争:中企为何集体押注中亚“双斯坦”战略要地?
吴晓波频道· 2025-04-03 08:39
中亚市场概况 - 比亚迪正式进军哈萨克斯坦汽车市场,与阿斯塔纳汽车公司合作发布新能源车型[1] - 中国新能源车在中亚快速普及,宋PLUS DM-i和驱逐舰05已在乌兹别克斯坦投产,成为当地精英阶层身份象征[1] - 中亚班列运输中国二手车、拼多多单日在哈斩获20万订单,跨市场贸易价差可达3倍[1] 乌兹别克斯坦投资机遇 - 城镇化率2025年将达40%,十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速1.37%,催生住房和家电需求[5] - 2025年计划建设13.5万套公寓(810万㎡),建材家居行业存在重大机会[5] - 北新建材年产4000万㎡石膏板生产线实现当年投产盈利,房价一年内从500-600美元涨至1500-2000美元[7][8] -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40%-50%,棉纱厂年出口中国达600万美元,纺织业利润空间显著[10] - 政府采用中国标准推进基建,政策环境有利于中企本土化运作[11] 哈萨克斯坦贸易优势 - 跨境贸易价差显著:牛百叶中国售价7-9万元/吨(中亚2-3万元),洗手盆哈国售价3000-4000元(中国1000元)[13] - 中国出口欧洲商品85%经哈萨克斯坦中转,俄乌冲突后中亚成为俄罗斯替代供应链枢纽[14][15] - 电商平台Kaspi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月活1350万用户(65%日活),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从20亿增至85亿美元[20][21][22] - 国家电投开发札纳塔斯风电项目,福建恒旺投资12亿美元建设350兆瓦燃气电厂[24] 标杆企业布局案例 - 华立集团在乌建设中亚华塔工业园,打造中企产业集群与制造出口基地[27][28] - AKFA集团覆盖建筑/能源/制药等六大领域,产品出口31国[28] - 新康集团采用"农业资源+本土渠道"战略深耕哈国果蔬加工市场[28] - 阿拉套工业园与毕马威专业服务为中企提供落地支持[30] 政策与资源对接 - 塔什干市政府商务厅直接推动国际经贸合作[31] - 塔什干工商会与哈投资贸易商会提供跨国合作平台[32] - 财税法机构/金融机构/出海企业家代表构成多维资源网络[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