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
搜索文档
鼓励与港澳共建气象探测设施,广东立法推动区域气象协同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10-13 19:51
法规框架与实施时间 - 《广东省促进粤港澳气象合作发展条例》于2024年10月11日通过,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1] 合作领域与体系建设 - 聚焦气象设施建设、预报预警、科技创新,构建协同高效的区域气象服务体系 [1] - 鼓励省市政府与港澳共建气象探测设施,建立和完善气象观测站网,参与建设地球系统立体综合观测系统 [1] - 要求开展台风、暴雨、高温、寒冷等重大天气过程的联合会商,提高天气预报预警水平 [2] - 支持与港澳气象部门共享预报预警信息,在口岸、跨境公共交通工具显著位置播报气象信息 [2] 基础设施与数据共享现状 - 目前已共建地面自动气象站6个、闪电定位观测站13个,基本建成粤港澳大湾区X波段相控阵雷达网 [2] - 存在站点选址难、观测设备型号不统一导致的故障维修难、协同观测难等困难 [2] - 粤港、粤澳气象数据共享日数据量分别达22GB、16GB,但仍存在精细化网格产品及时传输共享问题 [2] - 条例明确要求支持共建气象探测设施,推进与港澳气象部门网间互联宽带扩容 [2] 科技创新与新兴服务 - 支持气象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加大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研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3] - 组织开展低空飞行、海上生产作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发,探索为跨区域低空飞行和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气象服务 [3] 重点区域发展布局 - 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气象工作机制,探索建设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4] - 支持南沙建设气象导航中心,加强海洋气象观测能力建设,提升远洋气象导航服务能力 [4] - 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进人工智能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等领域深度融合应用 [4]
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导致华北雨季超长“待机”
科技日报· 2025-08-28 09:47
华北雨季特征 - 2025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 较常年7月18日偏早13天 为1961年以来最早 [1][2] - 截至8月25日雨季持续52天 较常年30天明显偏长 且尚未结束 [1] - 监测区平均降水量达315.5毫米 较常年值136.6毫米偏多131% [2] 气象成因分析 - 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维持25°N以北 7月脊线位置达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北水平 [2][3] - 赤道太平洋呈现"西暖东冷"海温异常分布 推动副高位置异常偏北 [2][3] - 台风"竹节草"外围水汽沿副高外围输送至华北 显著增强区域水汽条件 [3] - 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地形抬升效应 促进水汽凝结和对流发展 放大降水效率 [3] 气候背景评估 - 全球变暖导致副高北界向高纬度拓展 提供大尺度环流背景 [3] - 破纪录雨季事件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局部体现 [4] - 需持续提升气候适应与应对能力以抵御极端天气挑战 [4]
今年第1号台风为何“姗姗来迟”?
海南日报· 2025-06-13 09:35
台风生成时间异常 - 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于6月11日生成,较历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区域首个台风的平均生成时间3月25日显著偏晚 [1] - 初台风偏晚的三点原因:南海海温较常年偏低且上升缓慢导致热力条件匮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抑制热带对流活动;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且季风活动异常导致季风槽形成偏晚偏弱 [1] 海南岛台风登陆特征 - 6月台风登陆海南岛频率极低但近年增多:1991-2012年22年间仅1个台风登陆,2013-2020年8年间增至3个,平均不足3年1个 [2] - 常年6月登陆海南岛的台风平均强度为强热带风暴级,历史最强达台风级 [2] - "蝴蝶"若登陆海南将成为1949年以来第二个在海南岛登陆的第1号台风,此前仅有2008年第1号台风"浣熊"于4月18日登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