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行业系列报告(三):精准医疗时代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药物靶向治疗新突破
头豹研究院· 2025-11-17 21: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4][5]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药物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由传统抗组胺药主导转向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驱动 [5][14] - 精准医疗时代下,针对IL-4R、IgE、BTK等新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取得突破,将重塑未来市场竞争格局 [5][25][30] - 中国CSU患病人数持续增长且伴有多种共病,庞大的患者基数与治疗需求升级共同推动市场规模扩大 [9][11][12] 行业发展现状:定义与流行病学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病程超过6周、由肥大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瘙痒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 [6] - 全球CSU患病人数从2018年的6550万例增长至2024年的6970万例,复合年增长率为1.0%,预计2030年将达到7350万例 [9][11] - 中国CSU患病人数从2018年的2260万例增长至2024年的2610万例,复合年增长率为2.4%,预计2030年将达到2970万例 [9][11] - CSU患者常伴有共病,约35%伴慢性诱导性荨麻疹,28%至少患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4%至少患一种过敏性疾病,31%存在精神性疾病 [9][1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中国CSU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2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9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6.4% [5][12][14] - 预计未来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16.2%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7亿元 [5][12][14] - 市场增长动力包括:诺华诺德的奥马珠单抗于2022年获NMPA批准、2025年FDA批准的新药Rhapsido及度普利尤单抗、患者教育深化及早期治疗率提升 [14] 行业竞争格局:传统药物市场 - 氯雷他定销售额受仿制药冲击和替代药物影响呈波动下降趋势,国内市场有35条仿制药批文 [17][18] - 西替利嗪销售额保持相对稳定,得益于剂型创新(如缓释片、复方制剂)及在儿童用药细分市场的突出表现 [17][18] - 依巴斯汀销售额因国家集采政策大幅下滑,第七批集采中原研药价格降幅达88%,导致2023年院内市场销售额下降76.65% [17][18] - 非索非那定销售额持续增长,动力来自新剂型(如口服混悬液)上市和仿制药市场扩容,其安全性优势获临床认可 [17][18] - 企业竞争格局层级分明,头部企业优势显著:氯雷他定市场拜耳领先(2025年1-8月销售额3514.3万元);西替利嗪市场香港澳美制药领先(5930.6万元);依巴斯汀市场西班牙艾美罗领先(3212.5万元);非索非那定市场济川药业领先(4013.3万元) [20][21] 行业竞争格局:单克隆抗体药物 - 全球市场:赛诺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于2025年4月获FDA批准,靶向IL-4Rα,2024年销售收入达143.367亿美元;诺华/罗氏的奥马珠单抗(茁乐)2014年获批,靶向IgE,2024年销售收入44.558亿美元;诺华的瑞米布替尼(Rhapsido)2025年9月获批,为口服BTK抑制剂,美国市场价格4521美元/月 [25] - 中国市场:目前仅诺华的奥马珠单抗(茁乐)于2022年4月获NMPA批准,每月治疗费用约1300-2600元,并已于2023年1月纳入国家医保 [27] - 中国在研管线丰富且靶点多样:赛诺菲(度普利尤单抗)与智翔金泰(Telikibart)针对IL-4R靶点处于临床III期;联合生物制药(UB221)、天辰药物(LP-003)、济烨生物制药(JYB1904)针对IgE靶点处于临床II期;恒瑞医药(SHR-1819)针对IL-4R靶点处于临床II期;荃信生物(QX013N)针对独特KIT靶点处于临床I期 [30][32]
益生菌真能抗过敏?
科技日报· 2025-10-16 09:00
行业市场动态 - 季节性过敏高发期带动电商平台“抗过敏”益生菌产品销量节节攀升 [1] - 产品价格区间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部分产品宣称“7天改善鼻敏”“3天改善肠道” [1] - 许多“抗过敏”益生菌属于跨境电商产品,可能含有未经国内安全性评估的菌株 [5] 产品功效与宣称 - 部分产品宣称含有25种超广谱菌株以证明专业性,但菌株数量多并不等同于更有效 [4] - 益生菌的核心功能由菌株决定,不同菌株的代谢产物和作用靶点差异极大 [4] - 我国《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包含24种功能,但不包含“抗过敏”功能 [5] 科学研究与证据 - 益生菌抗过敏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支持 [2][3] - 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部分研究显示可降低打喷嚏频率,但多项对照试验表明缓解作用微乎其微 [3] - 目前尚无明确研究结论能证明“肠道菌群平衡”与“抑制过敏反应”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3] - 科学界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研究较多,部分菌株可能对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有辅助作用,但尚未形成统一临床指南 [4] 产品定位与监管 - “抗过敏”益生菌产品不能替代抗过敏药物治疗,仅能作为辅助手段 [6] - 相关产品若为保健食品,需有“蓝帽子”标志及国家批准文号 [6] - 消费者选购时应关注菌株是否有第三方机构开展的人体临床研究报告,而非盲目追求多菌株或进口菌株 [7]
朝“问”健康丨服用抗过敏药会上瘾吗?来看专家解读
央视网· 2025-10-10 11:20
抗过敏药物成瘾性与安全性 - 主流抗过敏药物不会产生成瘾性,过敏患者应避免自行停药以防症状反复或加重[3] - 市场上主流抗过敏药分为两类: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鼻用激素,均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总体非常安全[3] 抗过敏药物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部分抗组胺药可能导致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5] - 从事高空作业、驾驶车辆等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群使用时需特别注意用药安全[5]
秋天“小毒客”隐翅虫出没,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齐鲁晚报· 2025-09-24 09:04
隐翅虫的生物学特征 - 隐翅虫体长为0.6-0.8厘米,外形类似大蚂蚁,头部和腹部为黑色,前胸和足部呈橘黄色,翅膀不明显 [4] - 隐翅虫喜好光亮和潮湿环境,常栖息于水田、草地及树林中,夜间易被灯光吸引飞入室内 [4] 隐翅虫的毒性作用机制 - 隐翅虫不咬人但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其pH值在1-2之间,与浓硫酸相当,当虫体被拍打或碾压时会瞬间释放毒液 [6] - 毒液接触皮肤后伤害具有延迟性,第一天出现红斑和灼热感,第二天红肿加重并伴有灼痛及水疱,第三天可能出现黄色脓疱和剧烈痒痛 [7] 隐翅虫的正确处理与驱避方法 - 当隐翅虫落在身上时应采取“吹、弹、别拍”的方式,即用嘴吹走或借助卡片等物品将其弹飞,避免直接拍打或用手捏 [9][10] - 可在室内喷洒驱虫剂、使用灭蚊器、涂抹花露水或使用风油精香薰以有效预防隐翅虫 [10] 隐翅虫皮炎后的急救措施 - 皮肤沾染毒液后需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进行冲洗以中和毒液 [11] - 针对不同症状需采取相应药物处理,初期红肿可涂抹炉甘石洗剂,出现水疱糜烂可用生理盐水冷敷,瘙痒难耐可遵医嘱口服抗过敏药 [12] - 若出现脓疱、感染或剧烈疼痛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挑破水疱以免留疤或加重感染 [13] 隐翅虫的预防措施 - 应清理家中及周边杂草垃圾以减少隐翅虫栖息地,夜晚开灯时关好门窗或拉上窗帘以减少光源吸引 [14] - 在草地公园等户外场所应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可在纱窗窗台喷洒含味虫胺或拟除虫菊酯成分的杀虫剂形成防护 [14]
秋季花粉“猛于春”,快收下这份过敏防护指南
央视新闻· 2025-09-11 16:32
秋季花粉过敏特征 - 秋季花粉过敏期长达3至4个月,致敏性比春季更强[1] - 秋季过敏原主要为杂草花粉,如蒿属、藜科/苋科、葎草,其颗粒小且干燥易漂浮[2] - 秋季霉菌滋生更多,落叶和腐烂植被助长霉菌孢子,接触或吸入后易引发过敏[3] 过敏防护措施 - 户外防护需避开花粉浓度高的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有风晴天花粉最活跃,雨后及早晚浓度较低[5] - 建议使用护目镜、口罩作为物理屏障,回家后及时漱口、洗鼻、换衣以减少花粉残留[6][7] - 室内防护可通过关闭门窗、使用带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并将湿度控制在50%以下以防霉[8][9] 医疗干预与区分诊断 - 科学用药建议在花粉季来临前一周开始,常用药物包括鼻喷激素、口服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及抗过敏眼药水[11] - 对于常年严重过敏患者,可就医进行脱敏治疗[12] - 过敏与感冒的区分关键在于:过敏症状持续至少三周以上,具有明显季节性和时间性,而感冒常伴有头疼发烧嗓子疼,一般3到7天缓解[15]
头发越洗越少?脱发的锅该谁背
齐鲁晚报· 2025-08-11 09:03
抗过敏药物依赖性问题 - 抗组胺类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通过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来减轻过敏症状 不会导致生理或精神依赖 也无停药戒断反应 [3] - 过敏症状反复是由于过敏未得到有效控制 而非药物依赖 合理用药是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3] 洗头与脱发关系 - 洗头不会导致脱发 头发脱落主要因毛囊进入休止期自然脱落 与免疫 遗传 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 [4] - 洗头时集中脱落是因摩擦力减小和休止期头发受外力影响 建议油性头皮隔日清洗 干性头皮3-5天清洗 运动后可用清水冲洗 [4][5] 防晒过度风险 - 高倍数化学防晒剂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 物理防晒剂质地厚重易堵塞毛孔导致痤疮恶化 [6] - SPF30对UVB阻隔率超过96% 满足一般户外需求 过度防晒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影响钙吸收引发骨质疏松 [6] - 科学防晒需分时段:强紫外线时采用硬防晒 温和时段每日接受10-20分钟日晒 日常通勤用SPF15产品即可 [7] 不锈钢水壶安全性 - 电热水壶需符合GB4806.9-2023标准 锰迁移量限值2mg/kg 高锰钢锰含量10%以上但安全性取决于迁移量而非含量 [8] - 建议选购标有GB4806.9-2023标准的产品 优先选择304或316L不锈钢材质 [9] 牙齿正畸影响 - 正畸通过轻力引导牙齿移动 牙槽骨发生生理性改建 不影响牙齿稳定性 [10] - 牙齿脱落主因是牙周病或龋坏 与正畸无必然联系 [11] 水垢与健康关系 - 水垢是钙镁离子形成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硬度高于200mg/L时产生 饮用硬水不会导致结石 [12] - 肾结石主因是代谢问题和饮水不足 水垢中钙镁离子含量远低于形成结石所需 [12] 霉变水果食用风险 - 霉变水果产生的展青霉素是神经毒素 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可导致急性中毒症状 [13] - 毒素会扩散至腐烂部位周围组织 削掉霉变部分仍可能摄入毒素 腐烂面积越大毒素含量越高 [13]
频繁洗头会脱发?抗过敏药会产生依赖?这些都是健康误区
央视新闻· 2025-07-08 10:28
喝有水垢的水与肾结石关系 - 专家指出"喝有水垢的水易得肾结石"是误区 水垢主要由钙镁离子与碳酸氢盐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 [2] - 国际标准以碳酸钙含量衡量水的硬度 硬度高于200mg/L时烧水易产生水垢 水垢进入人体后可被分解或通过代谢排出 [2] - 健康人群饮用硬水不会直接导致肾结石 饮水量不足导致尿液浓缩才是泌尿系统结石风险增加的主因 [4] 频繁洗头与脱发关系 - 频繁洗头不会导致脱发 洗头时集中脱落的是已进入休止期或自然脱落的头发 [5] - 正常人头发脱落主要因毛囊进入休止期 病理脱发与免疫遗传激素等因素相关 洗头影响微乎其微 [7] - 适度洗头有助于清除头皮多余皮脂灰尘和死亡细胞 保持头皮健康 [7] 伤口消毒方式选择 - 酒精消毒更适合完整皮肤如术前消毒 外伤伤口更推荐刺激性小的碘伏消毒 [8] - 75%医用酒精虽杀菌效果好 但会破坏伤口健康组织细胞 影响愈合甚至导致瘢痕 [10] - 碘伏能达到与酒精同等杀菌效果 且对皮肤刺激性小 使用更舒适 [8] 抗过敏药依赖性认知 - 抗过敏药不会产生生理或精神依赖 过敏性鼻炎需规范用药才能有效控制症状 [11] - 抗组胺类药通过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减轻过敏 停药后无戒断反应 [13] - 过敏症状反复是因疾病未有效控制 盲目停药可能加重病情 [13]
花粉季的「过敏星人」,买出一个百亿爆款
36氪· 2025-04-03 07:59
过敏药市场概况 - 北京春季花粉浓度持续"很高"级别(>800粒/千平方毫米),圆柏花粉导致过敏患者激增[3] - 京东买药数据显示过敏药品订单量显著增长:北京地区3月20日后过敏相关订单日环比增长127%,鼻部过敏订单增长160%[8] - 中国过敏性鼻炎等4类疾病患者达5亿人,过敏药市场预计2030年突破200亿美元[8][9] 传统过敏药现状 - 氯雷他定成为电商夜间下单量最高单品,但利润因集采大幅摊薄(地氯雷他定片降至0.47元/片)[11] - 氯雷他定类产品近5年全国零售销售额突破76亿元,2022年仍保持10%以上年增幅[11] - 其他春季爆款过敏药销售额:布地奈德13.46亿元、西替利嗪2.67亿元、氟替卡松5.19亿元,京东单周成交额提升50%[13] 行业痛点与需求 - 现有抗组胺药仅覆盖过敏早期阶段,无法根治(组胺仅参与部分炎症反应)[13] - 患者核心诉求转向"治愈",社交媒体反映反复过敏导致心理压力[13] - 全球过敏相关临床试验超1600项,反映研发热度[14] 生物药创新进展 - 康诺亚IL-4Rα生物药司普奇拜单抗国内获批,赠药后1208元/针,III期临床显示50%患者首次治疗即症状缓解[17] - 生物药靶向过敏反应上游机制,如TSLP靶点受追捧:安进/阿斯利康物特泽鲁单抗2024年国内获批,恒瑞等国内企业进入II期临床[17] - 全球标杆生物药商业表现强劲:奥马珠单抗、度普利尤单抗为"10亿美元分子",物特泽鲁单抗单适应症年销9.72亿美元[18] 脱敏治疗发展 - 脱敏治疗周期长(3-5年)但长期有效,被视为"最接近根治"的方案[21] - 我武生物脱敏滴剂"畅迪"2024年上半年收入4.11亿元(同比+9%),"畅皓"1-9月收入2057万元(同比+88%)[21] - 浩欧博引进17种过敏原舌下喷剂,目前仅限海南乐城使用[21]
花粉季的“过敏星人”,买出一个百亿爆款
36氪· 2025-03-31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春季花粉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过敏症状激增 驱动抗过敏药物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 中国过敏药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突破200亿美元规模[1][8][9] 过敏疾病患者规模 - 中国过敏性鼻炎 哮喘 特应性皮炎和慢阻肺四类过敏疾病患者总数达5亿人[8] - 京东平台过敏相关药品用户同比增长40% 北京地区3月20日后过敏相关订单日环比增长127% 鼻部过敏订单日环比增长达160%[8] 传统过敏药物市场表现 - 氯雷他定近5年全国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突破76亿元 2022年前年销售增幅保持10%以上[10] - 布地奈德 西替利嗪 氟替卡松2024年全国零售市场销售额分别达13.46亿元 2.67亿元和5.19亿元 京东平台单周成交额提升50%以上[11] - 普利制药地氯雷他定片集采后价格降至0.47元/片 该公司在氯雷他定类药物市场占有率超10%[10] 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 康诺亚研发的司普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为首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 赠药后价格1208元/针[13] - 该药III期临床显示:首次治疗后50%患者鼻部症状达轻度或完全缓解 二次治疗后90%患者眼部症状达到同等效果[13] - TSLP靶点成为研发热点 安进和阿斯利康的特泽鲁单抗2024年在华获批 恒瑞 康诺亚 博奥信/正大天晴等企业处于II期临床阶段[13] - 全球过敏相关临床试验超1600项 生物药因能干预过敏反应上游机制而成为研发重点[12][13] 生物药市场价值 - 诺华奥马珠单抗和赛诺菲度普利尤单抗均为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14] - 特泽鲁单抗上市第三年单适应症销售额达9.72亿美元[14] 脱敏治疗市场发展 - 我武生物"畅迪"粉尘螨滴剂2024年上半年销售收入4.11亿元 同比增长9%[17] - "畅皓"黄花蒿花粉滴剂2024年1-9月收入2057万元 同比增长88%[17] - 浩欧博引进17种过敏原舌下喷剂 目前仅在海南乐城先行区使用[17] - 脱敏治疗需持续3-5年 但可实现长期免疫效果[16][17] 市场发展趋势 - 中国过敏药市场渗透率低于全球水平 但随患者重视度和支付能力提升 预计将进入高速发展期[8] - 药企从传统片剂转向口服液 糖浆等剂型创新 同时加速开发生物制剂等创新疗法[10][12]
过敏原检测和药品销量大增,春季花粉过敏高发该怎么用药?
界面新闻· 2025-03-26 14:02
春季花粉过敏高发情况 - 3月以来多地进入春季花粉过敏高发期,北京等地尤为严重,花粉浓度达到“很高”等级[1] -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临床接诊病人数量确有增加,绝大多数为花粉过敏患者[3] - 今年3月初国内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催动植物开花抽芽,北方天气晴朗干燥导致花粉浓度迅速升高[5] 过敏相关产品与服务需求激增 - 阿里健康大药房数据显示,3月中下旬以来全国过敏用药需求持续走高,北京地区相关药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330%[4] - 京东健康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北京地区京东到家快检过敏原检测服务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4] - 京东健康B2C渠道上,北京地区鼻部用药如雷诺考特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成交额同比提升50%以上[4] - 1药网数据显示,进入3月北京地区过敏药品销量月环比增长48%[5] 花粉过敏的病理与症状 - 花粉过敏多发于春秋两季,春季集中在3月至4月,过敏原以柏科、垂柳等植物花粉为主,通过风传播[5] - 过敏是免疫系统对花粉产生过度反应,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导致症状[5] - 花粉过敏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过敏性结膜炎、鼻炎、喉炎、支气管炎、哮喘及皮肤过敏等[5] 花粉过敏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 预防和治疗方式可分为物理防护和药物使用两大类,物理防护包括在花粉浓度高时段减少外出、佩戴口罩护目镜等[6] - 过敏性鼻炎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第二代口服/鼻用抗组胺药、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6] -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为对因治疗,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提取物诱导免疫耐受,有效率在80%左右[7][8] - 医生建议症状明显、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早期进行脱敏治疗,但疗程需持续至少3年,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