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圆仓

搜索文档
大数据观察|大国粮仓的升级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22 09:48
粮仓设施发展历程 - 早期土木结构粮仓容量仅3万至6万公斤 密封性差且依赖自然通风 虫害鼠害导致粮食损失巨大 [2] - 1950年代首次技术升级采用苏式仓 砖木结构实现机械化进出粮 单个仓容约2500吨但粮堆高度仅3米多 仓储效率有限且不适应高温高湿气候 [3] - 1998年前后建设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型 配备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的"四合一"技术 显著提升储存质量和使用效率 [4] 现代粮仓技术特征 - 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 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 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1] - 气膜粮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 气密性达国标6倍以上 结合氮气气调技术对抗高温高湿环境 单个仓容达9000吨级 [6] - 新型楼房仓采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仓容数万吨且分区设计 配备气垫机/斗提机等高效转运设备 [6] 智能化与绿色储粮进展 - 智慧绿色粮仓配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系统 实现24小时智能粮情监测和有害生物绿色防治 [6] - "十四五"期间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力度 建成全球最大粮食物联网体系 仓储能力达7亿多吨与年度产量匹配 [7] - 计划3年内在七大储粮生态区建设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示范点 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标准化和产业化应用 [7]
大国粮仓的升级故事(大数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13
粮仓设施发展历程 - 早期土木结构粮仓条件简陋 仓容仅3万至6万公斤 依赖自然通风和简单防虫措施 粮食损耗严重[3] - 1955年出现首代标准化"苏式仓" 采用砖木结构 单个仓容约2500吨 首次实现机械化进出粮[4] - 八九十年代砖混仓房普及 配备通风设备 密封性和防潮能力提升[5] - 1998-2005年建设现代化仓型高潮 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配合"四合一"储粮技术[5] 现代粮仓技术特征 - 当前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 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 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2] - 高大平房仓和浅圆仓成为主力仓型 配备智能管理系统 实现粮食智能化监管[6] - 气膜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 气密性达国标6倍以上 结合氮气气调技术适应南方高温高湿环境[7] - 新型楼房仓采用多层混凝土框架 仓容数万吨 配备气垫机/斗提机等高效转运设备[7] 智慧绿色储粮体系 - 粮食物联网体系全球最大 配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系统 实现24小时智能监测调控[7][8] - "十四五"期间加快绿色储粮技术推广 计划三年内建设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8] - 有害生物绿色防治构建立体防护网 推动从安全保粮向绿色优储阶段转型[7]
“坐”电梯、“穿”新衣、“住”楼房 “大国粮仓”里藏着多少“科技密码”
央视网· 2025-07-02 08:11
现代粮仓技术发展 - 河南新郑中储粮新港直属库采用高度超过30米的浅圆仓 单个仓容9800吨小麦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平房仓的1/4 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单人管理3-4个仓 [1] - 浅圆仓配套工作塔设计产能200吨/小时 3-4天可完成1万吨入库 利用粮食自流惯性出库效率达200吨/小时 [2] - 湖南长沙望城区建设9000吨级气膜粮仓 装粮高度26.6米 内径24米 气密性达国家高标准6倍以上 采用三层结构实现保温隔热 [3] - 河南鹤壁浚县楼房仓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仓容2.8万吨 配备智能集控系统实现高效转运 [4] 粮仓类型比较 - 筒仓(浅圆仓/立筒仓)结构受力均匀 压力分散至仓壁 稳定性高 但地基成本较高 [10] - 房式仓(平房仓/楼房仓)建造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 内部空间便于设备操作维护 [10] - 平房仓配备14根测温线监测420个点位 数据实时回传电子粮情监测系统 [9] 粮仓历史演变 - 河南鹤壁浚县黎阳仓遗址发现152个粮仓 总储粮3000多万斤 可供应8万人一年口粮 保存期限达10年 [5] - 浚县50年代土圆粮仓为半自动式 共14座总容量280万公斤 现存完整4座 [6][7] - 从土圆仓到平房仓的演变 平房仓采用轴流风机调节温湿度 [8]
“黑科技”升级粮食“住”进好房子 今年粮食收购储存有新亮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6 16:00
河南夏粮生产与收购 - 河南夏粮产量占全国1/4 连续多年稳定在750亿斤以上 [2] - 受天气影响今年小麦收购比常年提前10天左右 [2] - 截至6月24日河南已收购新产小麦548.1万吨 [4] - 收粮点采用微信小程序预约售粮 单日卸粮能力达3500吨 [2][4] - 90后农户李俊辉单次运输量达150吨 通过液压翻板设备半小时可卸完50吨粮食 [2][4] 粮食仓储技术创新 - 新郑中储粮浅圆仓单个容量9800吨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平房仓1/4 [9] - 浅圆仓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单人可管理3-4个仓 工作塔设计产能200吨/小时 [9][11] - 出粮口利用粮食自流惯性 每小时可出库200吨 [13] - 长沙在建气膜粮仓气密性达国标6倍 采用三层结构保温隔热 预计2026年投用 [15][17] - 气膜仓采用氮气气调技术 可解决南方高温高湿储粮难题 [17][19] 新型粮仓性能对比 - 楼房仓夏季粮温比浅圆仓低4℃ 比平房仓低3℃ 40℃外界温度下仓内保持20℃ [21] - 三层楼房仓总仓容2.8万吨 配备智能集控系统 卸粮效率提升50% [21][23] - 筒仓结构受力均匀 地基成本较高 房式仓维护简便 投资成本较低 [37][39] - 平房仓配备14根测温线监测420个点位 数据实时回传电子粮情系统 [32][34] 历史粮仓演变 - 隋朝黎阳仓遗址发现152个粮仓 总储粮3000万斤可保存10年 [26] - 50年代土圆粮仓单仓容量20万公斤 设14个通风口和熏药除虫系统 [28][30] - 现代平房仓采用轴流风机调节温湿度 测温频率每周两次 [32][34]
“坐”电梯、“穿”新衣、“住”楼房 “大国粮仓”里藏着多少“科技密码”↓
央视网· 2025-06-26 15:44
现代粮仓技术 - 河南新郑中储粮新港直属库使用10个高度超过30米的浅圆仓 每个仓可装9800吨小麦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平房仓的1/4 [3] - 浅圆仓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一人管理3-4个仓 可线上实时监控粮食状态 [3] - 浅圆仓配套工作塔设计产能200吨/小时 3-4天可完成1万吨粮食入库 出库效率达200吨/小时 [6] - 湖南长沙望城区建设5个9000吨级气膜粮仓 设计装粮高度26.6米 内径24米 [7] - 气膜仓采用三层一体化结构 气密性达国家高标准粮仓要求的6倍以上 解决南方高温高湿储粮难题 [9] - 鹤壁浚县楼房仓总仓容2.8万吨 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配备智能集控系统实现高效转运 [11] 传统粮仓技术 - 河南鹤壁浚县黎阳仓遗址发现152个古代粮仓 可储粮3000多万斤 保存期限达10年 [13] - 浚县50年代建造的土圆粮仓共14座 总容量280万公斤 现存4座完整 [15][17] - 平房仓配备14根测温线监测420个点位 数据实时回传至电子粮情监测系统 [19] 粮仓类型比较 - 筒仓(浅圆仓/立筒仓)结构受力均匀 空间利用率高 但建造成本较高 [21][23] - 房式仓(平房仓/楼房仓)内部空间规整 便于管理 建造成本较低但空间利用率相对较低 [21][23] - 粮仓选择需综合考虑布局 结构安全 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因素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