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储粮
icon
搜索文档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油瓶子”工厂迎来“数字工友”
中国新闻网· 2025-07-27 14:47
第一产业经济表现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1] - 夏粮稳产丰收为国民经济提供支撑 当前夏粮收购进入高峰阶段 [1] 科技储粮创新应用 - 中储粮昆明直属库采用大型浅圆仓 单个仓容超1万吨 配备微型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等环境数据 [3] - 粮仓布设420个温度传感器实现网格化管理 可精准定位问题区域 [4] - 数字孪生系统实现300亩库区"云巡检" 半小时完成温湿度地图分析 [3] - 中央储备粮实施动态轮换机制 小麦3-5年 稻谷玉米2-3年 豆类1-2年轮换 出库粮食保持清香味 [5] 食用油加工智能化 - 中粮广东产业园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上半年加工大豆75万吨 产出豆油14万吨 豆粕59万吨 [6] - AGV小车配备光电眼/雷达系统 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协同调度 [6] - 300米空中连廊实现成品油自动分拣 智能立体仓库含7250货位 35万箱成品油由6台穿梭车精准管理 [6][7] 优质粮食工程进展 - 全国建成273个优质粮食示范种植基地 5500多家产后服务中心覆盖产粮大县 [9][10] - 实施1057个产业升级项目 推广粮机装备3.3万台套 [11] - 低温仓容超2亿吨 气调储粮仓容达5500万吨 保障粮食保鲜 [12]
多措并举保障夏粮市场购销活跃、节粮减损 绿色科技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央视网· 2025-07-04 11:03
夏粮收购进展 - 全国夏粮收购进入高峰 累计收购量超5000万吨 [1] - 河南 安徽 河北三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托市收购量达180万吨 [3] - 中储粮集团在河南17地市部署176个收购库点 安徽启动53个最低收购价库点 [3] 收购与储运体系 - 中国供销粮油公司在湖北 江苏 安徽启用12个码头和物流基地 13个库点开展收购及烘干加工服务 [5] - 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平均每3分钟发运一列粮食等重点物资列车 [6] - 安徽临泉粮食专业合作社新建智能烘干塔 日处理量达百吨 将小麦水分控制在12.5%-14.5% [8]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五位一体"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目标三年建成100个示范库点 [12][18] - 轮式吸粮机实现多机联动单人操作 集成伸缩机 输送机等四种装备 [14][16] - 全球粮食全环节损失率约14% 每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700万吨 [16] 政策与科技协同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进收购 加工 转运全链条协同 优化五项为农服务 [11] - 绿色储粮技术聚焦仓房性能提升 智能监测预警等五大核心领域 [18] - 科研单位与储备企业将形成技术耦合效应 提升产后减损效率 [19]
“绿色储粮”新方向 大国粮仓焕发“智能体”数字生命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16:07
粤港澳大湾区粮食枢纽建设 - 东莞麻涌镇建成350亩粮食枢纽,相当于3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配备28个1.5万吨大直径筒仓,单仓可满足12万人一年粮食供应[1][3][4] - 深赤湾港拥有1250米码头岸线和5个5万吨级泊位,单泊位卸船效率达4000吨/小时,两泊位30小时内可完成两艘7万吨级散粮船卸货[3][6] - 枢纽采用数字孪生技术管理上千台设备,实时监控粮食流向并优化车队调度,实现高效精准管理[6][8] 智能化粮食仓储技术 - 粮库实现"云上巡仓"和在线监测上万个控制节点,通过智能气调、通风、预警系统进行远程粮情监管[4][11][13] - 粮食储存精度达毫米级,每批粮食拥有专属数字档案,通过实时温湿度监测实现全程可追溯[13][15] - 智能系统可一键应对台风等突发天气,自动关闭仓库窗户保障储粮安全[11][13] 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11个标准化农场和4个综合服务站,连接超3万户农户,形成"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9][17] - 基地三期在建30万吨高标准粮仓,预计2027年应急服务能力突破百万吨,打造集收购、加工、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17] 绿色储粮技术创新 - 全国划分七大储粮生态区,针对不同气候条件采用差异化绿色储粮技术组合[18][20] - 华南高温高湿区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马六甲肉食螨可有效消灭害虫卵和幼虫,且不会形成生态威胁[22][24][26] - 部署真菌毒素全自动检测仪等智能化装备,实现粮食安全检测完全自动化[30][32]
粮食住进“好房子”
经济日报· 2025-06-16 06:02
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创新、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以及气膜仓、地下浅圆仓等重大科技成果 [1] - 中储粮长沙直属库建设首批5座9000吨级气膜仓,单仓高33米、直径24米,气密性是气调仓6倍以上,外层反光防辐射效果是传统仓3倍左右 [2]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平房仓占78%,立筒仓占12%,浅圆仓占6% [3] 绿色储粮技术 - 全国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超5500万吨 [4] - 湖南湘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低温环境+智能监测+生物防控"绿色储粮新模式,仓温稳定在23℃左右,粮堆温度15℃左右 [4] - 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首次构建基于储粮害虫特征挥发物的嗅觉检测系统,开发甲酸乙酯和工业化射频杀虫绿色防控技术 [5] 智能化粮库管理 - 中储粮八达岭直属库融合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粮食收购、保管、销售全流程闭环管理 [8] - 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可实现四大粮食品种收购环节自动扦样和22项质量指标全流程无人化检验,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高2倍以上 [9] - 平粮机器人、翻粮机器人、余粮清理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工作效率提升数倍 [9] 科技与新型粮仓 - 中储粮集团公司建设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河南工业大学开发地下浅圆仓,湖南粮食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研发智能化氮气储粮集装箱 [3]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计划3年内在全国七大储粮生态区建立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库点 [6] - 智能粮情监测、智能通风系统和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实现穿透式监管,推动"经验治理"向"智慧储粮"转变 [7]
新粮“入住”绿色智慧粮仓 15分钟完成一车小麦入库
镇江日报· 2025-06-15 07:18
数字化粮仓建设 - 全省首个绿色生态化高标准粮仓正式高效运行 粮仓日入库粮食能力达10000吨 [1] - 数字化卸粮通道将种粮户等待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15分钟 核心支撑是数字化系统和稳定电力 [1] - 自动扦样机机械臂实时取样质检 江苏省地方储备粮云服务系统同步完成称重结算 [1] 绿色能源应用 - 该粮仓是全省首个主要依靠清洁能源运行的绿色粮仓 由丹阳南部2座总装机12兆瓦的光伏电站供电 [1] - 年底将建设929千瓦仓顶光伏 最终实现全绿电运行 [1] - 清洁能源有效降低能耗成本 稳定供电保障粮食品质 [1] 粮食仓储能力 - 丹阳年均粮食产量约50万吨 是苏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产粮大县 [1] - 苏南储备粮仓储项目一期建成投用 新增仓容15 46万吨 [1] - 10座绿色生态化高标准圆柱形粮仓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硬核载体 [1] 政策与行业规划 - 中央一号文件把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 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 - 全市正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化粮仓建设 预计今年可新增仓容45 46万吨 [2] - 智慧粮库系统建设将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稳定粮食市场并促进农民增收 [2]
推进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这场全国科企交流会在穗举行
南方都市报· 2025-06-11 01:29
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进会 - 会议主题为"创新引领示范先行、深入推进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首次集中展示"五位一体"绿色储粮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及应用情况 [1] - 公布2025年启动的30家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单位名单,包括广东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东莞直属库等 [1] - 推动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从"单兵突进"向"系统会战"转变,从"安全储粮、减损降耗"向"保质保鲜、绿色优储"迈进 [1] 绿色储粮技术发展重点 - 紧扣绿色低碳、节粮减损、提质增效要求,构建系统化绿色储粮技术创新体系 [2] - 统筹推进示范点工作,突出示范引领,提升产业化水平,打造绿色储粮新标杆 [2] -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选择技术类型,注重匹配区域特点,高质量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 [2] 项目实施与人才建设 - 加强项目组织,发挥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用,确保示范取得质效 [2] - 坚持人才引领,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加强技术培训,培育科技储粮人才梯队 [2]
推进绿色储粮 守好天下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2
绿色储粮技术体系 - 绿色储粮采用智能监测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最小化用药等综合措施,形成"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生态协同体系[1][4] - 储粮害虫每年造成我国粮食储藏环节损失超100亿斤,占总量200多亿斤的一半以上[1] - 行业正推动从化学药剂依赖向绿色防控转型,应用智慧监测与防控集成技术、多参数粮情AI监测系统等创新成果[1] 储粮害虫来源分析 - 害虫来源分为外部输入(田间携带占35%、仓储感染占28%、外部侵入占22%)和仓内环境诱发(湿热环境加速虫卵孵化)[1] - 淀粉含量高的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品种更易受害虫侵蚀[1] 物理防治技术应用 - 低温储粮技术通过内环流控温/空调将粮温控制在15℃以下,全国7亿吨仓容中已有超2亿吨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2] - 气调储粮技术在高湿地区应用氮气充入,使氧气含量低于2%,全国应用仓容达5500万吨,需配合粮面密封膜/惰性粉使用[2] 生物防治创新实践 - 天敌昆虫防治中赤眼蜂可降低印度谷螟孵化率60%,麦蛾茧蜂形成闭环剿杀链[3] - 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24小时致死鳞翅目害虫,白僵菌对谷蠹致死率达85%[3] 数字化防控升级 - 智能粮情监测系统整合多光谱诱捕、AI视觉识别技术,分布式诱捕器植入粮堆实现靶向防控[3] - 高光谱相机与红外传感器生成虫害活动热力图,大数据平台可预测虫害暴发风险并自动触发干预措施[3] 区域化技术适配 - 绿色储粮体系已适配全国七大生态储粮区不同需求,综合应用物理/生物/化学最小化措施[4]
科技赋能大国粮仓 储粮守护舌尖幸福 探访我国首批5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在现场)
人民日报· 2025-05-20 05:41
新型粮仓建设进展 - 中央储备粮长沙直属库正在建设我国首批5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每座高33米、内径24米,建成后每座可储藏约9000吨粮食,属于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 [1] - 5座气膜粮仓预计于今年年底竣工,将为粮库新增4.5万吨仓容 [4] 气膜粮仓技术特点 - 气膜粮仓采用特殊多层结构:外层为防水PVDF膜材,中层为聚氨酯保温层,内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2] - 气密性达到国家高标准粮仓要求的6倍以上,保温隔热性能是传统浅圆仓的3倍以上 [2] - 内部无梁无柱设计,配备传感器实时监控粮食温度,可实现全程自动化储粮 [2] - 建设初期先"吹"起外层膜材,内部搭建骨架,实现全天候施工 [4] 气膜粮仓性能优势 - 优异的气密性能可有效抑制粮食呼吸作用,减少干物质损耗和营养成分分解 [2] - 在南方高温高湿气候下,良好保温隔热性能可保持粮食品质,防止品质下降 [3] - 配置工业空调系统,夏季可为粮仓防暑降温,确保出库粮食保质保鲜 [3] - 采用添加阻燃成分的材料,已通过消防审核,安全性有保障 [4] 经济效益与行业影响 - 气膜粮仓综合造价与传统浅圆粮仓相当,但建设进度更快,节省时间成本 [4] -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表示将依托科技赋能绿色储粮,引入新质生产力推动粮食仓储领域节能降耗 [4] - 科技储粮技术推广应用已使中储粮湖南分公司辖区中央储备粮质量达标率和品质宜存率大幅提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