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主题度假区

搜索文档
斥资23亿港元入主海昌海洋公园 祥源控股构建“山海联动”新生态
中国经营报· 2025-06-05 12:27
战略投资与合作 - 海昌海洋公园计划以增发新股方式引入祥源控股集团,获得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祥源控股将持有38.6%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4] - 此次合作由祥源控股联合嵊州市文旅集团共同发起,是基于产业逻辑的深度绑定,而非简单的财务注资 [2] - 双方将开启"海洋+山岳"深度合作,短期通过客源共享、成本集约实现业绩提振,中长期构建"山岳+海洋""IP+科技""重资产+轻运营"的复合生态 [2][5]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海昌海洋公园2024年营业收入约18.18亿元,同比增长0.1%,旗下公园板块入园人次1079万,同比增长16.1% [3] - 公司连续3年亏损,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6亿元、-1.97亿元和-7.4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67.31%升至2024年82.44% [3] - 22.95亿港元融资将用于日常运营、补充资金、核心业务发展及偿还部分债务 [4] 业务布局与协同效应 - 海昌海洋公园在全国布局以海洋文化为主的综合主题文旅项目,包括2个5A级和4个4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 [3][5] - 祥源控股在全国14个省市布局40余个文旅项目,覆盖6处世界遗产、10处5A级和16处4A级景区,形成"大湘西""大黄山""大南岭"旅游目的地集群 [6] - 合作将实现"自然景区引流+主题公园招客"闭环,填补环渤海、华中等区域市场空白 [5][6] 战略发展方向 - 海昌海洋公园将聚焦主题公园核心业务,强化文旅运营即服务和IP运营业务,打造国际化综合文旅集团 [5] - 祥源控股计划整合"旅游目的地集群、海洋主题公园、文旅低空旅游"三大业务,打造"海陆空"立体化旅游体验网格 [7] - 双方IP资源互补,包括祥源的绿豆蛙、酷巴熊等动漫IP和海昌的海洋生物IP,可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新生态 [7]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祥源文旅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55.22%),归母净利润3119.48万元(同比+158.67%) [6] - 祥源通航已在丹霞山、齐云山等景区试点低空观光旅游业态,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赛道 [6] - 合作有望在存量竞争时代开辟新增长极,通过资源、IP、运营协同提升效率 [6][7]
祥源22.95亿港元拿下海昌控股权,一场“山海联动”的资本实验
北京商报· 2025-06-03 20:15
并购交易概况 - 海昌海洋公园获祥源控股集团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祥源将持有海昌38.6%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1] - 海昌当前负债29.53亿元,2024年亏损达7.5亿元,面临"客流增、收入降"困境(2024年入园人次1079万同比增16.1%,但公园运营收入同比下降0.13%) [1][9] - 祥源文旅2025年Q1营收2.12亿元同比增55.22%,净利润3119.48万元同比增158.67% [4] 资金用途与债务情况 - 22.95亿港元资金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占比未披露)、推动主题公园发展及偿还部分债务 [3] - 截至2024年底海昌流动负债净额29.53亿元,其中4.97亿元银行借款逾期未偿还(已偿还0.67亿元,1.04亿元续期) [3] 战略协同效应 - 祥源拥有40余个山岳型景区(含6处世界遗产、10处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海昌年入园人次超千万,累计接待游客3亿人次 [6][7] - 形成"山地+海洋"互补:祥源补足海洋主题IP短板,海昌获得自然景区客源导流 [6][7] - 区域布局互补:祥源覆盖大湘西/黄山/南岭,海昌覆盖环渤海/长三角/华中/成渝经济圈 [7] 运营整合规划 - 海昌品牌维持不变,继续使用"海昌海洋公园"名称 [9] - 中长期计划构建"山岳+海洋""IP+科技""重资产+轻运营"复合生态 [9] - 海昌OAAS轻资产模式(已落地北京/福州/宁波及沙特)与祥源"国内50+国际50目的地"战略协同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文旅市场呈现消费分层:观光景区追求性价比,休闲度假产品需求主题化/多元化 [6] - 全国3万余家景区中80%客源集中在20%头部景区 [7] - 海昌面临"客流增、收入降"结构性矛盾(2024年营收18.18亿元仅增0.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