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主题公园

搜索文档
服务消费创新升级添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05:29
在供给层面,场景联动、IP赋能已成为文旅服务创新的发力点。海昌海洋公园近期发布公告称,计划引 入战略投资者祥源控股集团。海昌的海洋主题公园将与祥源的山岳景区、低空观光业务深度融合,形 成"从云端到海底"的全场景消费闭环。7月5日,上海乐高乐园将开园迎客,目前在旅游平台的搜索量已 大幅增长,IP热度带动乐园"未开先火"。 ● 本报记者 熊彦莎 夏季来临,文旅订单增多,暑假家政服务预订热度上升,体育赛事为今夏消费增添新热点。 当下,服务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量来源,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月3 日,商务部启动2025年"服务消费季"活动,着力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培育"旅游+""美食+""体育 +""演艺+""会展+""数字+""IP+""冰雪+""列车+""电影+"等融合消费场景。 专家表示,下阶段,应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直播间里"囤"山海 今年"618",在直播间"囤"旅游商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了。飞猪"618"购物节数据显示,主题乐园游、邮 轮游等文旅商品销量翻倍增长,飞猪官方直播间引导的成交额同比去年翻了三番有余。 主题乐园游和邮轮游缘何受青 ...
中国最大海洋主题公园易主,海昌的“白衣骑士”祥源有何资本图谋
新浪财经· 2025-06-07 07:57
交易概述 - 祥源控股拟斥资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海昌海洋公园,以每股0.45港元认购51亿股新股,较6月2日收盘价0.84港元折让46.43% [1] - 交易完成后祥源控股持股比例将达38.6%,成为控股股东,原大股东泽侨控股持股比例从47.29%降至29.04% [1][3] - 资金来源包括股东出资14亿元(嵊州市祥源合伙企业12亿元、安徽源胤祥合伙企业2亿元)及金融机构借款8亿元 [1] 公司财务与运营现状 - 海昌海洋公园2020-2024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2024年总负债85.24亿元,负债率82.44%,年内有4.97亿元借款到期未偿还 [4][6] - 2021年通过出售武汉等4家主题公园给MBK Partners获60.8亿元现金缓解债务,2024年裁员458人(占比12.3%) [6] - 2024年入园人次1079万(同比+16.1%),但总营收仅微增0.08%至18.18亿元,门票收入下降0.84% [16][18] 战略意图与市场反应 - 祥源控股提出"山海联动"战略,计划整合旗下山岳景区与海洋公园资源,打造"海陆空"立体旅游网络 [8][11] - 市场对交易持悲观态度,公告后两日股价累计下跌13%,反映对业务协同可行性的质疑 [2][7] - 轻资产模式(OAAS)收入占比仅7.3%,北京、福州等项目采用品牌授权模式但效果有限 [19][21] 行业与业务挑战 - 海洋公园运营成本高,动物养殖等刚性支出导致结构性成本难题,上海、三亚、郑州新项目加剧资金压力 [16][18] - 主题公园行业供大于求,地产行业下行削弱配套地产销售对资金的补充作用 [21] - 祥源文旅2024年营收8.64亿元(同比+30%)、净利润1.47亿元,规模远小于海昌 [11][14] 未来发展方向 - 祥源控股或调整海昌重资产模式,聚焦现有7家公园运营效率提升,保留原有管理团队以维持动物保育技术 [19][22] - 轻资产项目如宁波前湾IP乐园、沙特海洋公园等推进存疑,需解决地方政府吸引力不足问题 [21][22] - 资本运作层面,祥源可能通过海昌IP提升融资能力,但需平衡文旅业务实际业绩与资本预期 [13][22]
斥资23亿港元入主海昌海洋公园 祥源控股构建“山海联动”新生态
中国经营报· 2025-06-05 12:27
战略投资与合作 - 海昌海洋公园计划以增发新股方式引入祥源控股集团,获得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祥源控股将持有38.6%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2][4] - 此次合作由祥源控股联合嵊州市文旅集团共同发起,是基于产业逻辑的深度绑定,而非简单的财务注资 [2] - 双方将开启"海洋+山岳"深度合作,短期通过客源共享、成本集约实现业绩提振,中长期构建"山岳+海洋""IP+科技""重资产+轻运营"的复合生态 [2][5]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海昌海洋公园2024年营业收入约18.18亿元,同比增长0.1%,旗下公园板块入园人次1079万,同比增长16.1% [3] - 公司连续3年亏损,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6亿元、-1.97亿元和-7.4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67.31%升至2024年82.44% [3] - 22.95亿港元融资将用于日常运营、补充资金、核心业务发展及偿还部分债务 [4] 业务布局与协同效应 - 海昌海洋公园在全国布局以海洋文化为主的综合主题文旅项目,包括2个5A级和4个4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 [3][5] - 祥源控股在全国14个省市布局40余个文旅项目,覆盖6处世界遗产、10处5A级和16处4A级景区,形成"大湘西""大黄山""大南岭"旅游目的地集群 [6] - 合作将实现"自然景区引流+主题公园招客"闭环,填补环渤海、华中等区域市场空白 [5][6] 战略发展方向 - 海昌海洋公园将聚焦主题公园核心业务,强化文旅运营即服务和IP运营业务,打造国际化综合文旅集团 [5] - 祥源控股计划整合"旅游目的地集群、海洋主题公园、文旅低空旅游"三大业务,打造"海陆空"立体化旅游体验网格 [7] - 双方IP资源互补,包括祥源的绿豆蛙、酷巴熊等动漫IP和海昌的海洋生物IP,可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新生态 [7]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祥源文旅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55.22%),归母净利润3119.48万元(同比+158.67%) [6] - 祥源通航已在丹霞山、齐云山等景区试点低空观光旅游业态,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赛道 [6] - 合作有望在存量竞争时代开辟新增长极,通过资源、IP、运营协同提升效率 [6][7]
海昌海洋公园(02255):海昌拟定增引入祥源:山海联动共创未来,看好强强联合开启文旅产业双赢新篇章
天风证券· 2025-06-03 20: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非必需性消费/旅游及消闲设施 [6] - 6个月评级:买入(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昌6月2日公告拟增发新股引入祥源控股集团为战略投资者,此次战投由祥源控股集团联合国资的嵊州市文旅集团共同发起,拟按每股0.45港元向祥源星海旅游发行51亿股新股,总代价22.95亿港元 [1] - 祥源战略投资海昌,是其贯彻“投资 + 运营”双轮驱动业务战略的关键举措,也是逐鹿国际化征途的积极探索,本次战投有望成为2025年文旅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1] - 祥源与海昌强强联合,其稳健运营与海昌的创新IP结合将形成“1 + 1>2”的协同效应 [4] - 鉴于海昌本身的动物保育和IP资源优势,定增后资金压力改善、开源节流预期,建议积极关注海昌海洋公园困境改善机会,基于消费环境影响,下调利润预测,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2/1.9亿元(前值为1.6/2.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祥源控股情况 - 已布局14个省市40 + 文旅项目,形成以“大湘西”“大黄山”“大南岭”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集群,旗下祥源文旅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张家界百龙天梯、黄龙洞等优质山岳型景区资源 [2] 海昌海洋公园情况 - 以环渤海、长三角、华中及成渝为核心,已运营7座海洋公园,引进奥特曼、航海王等国际IP落地旗下主题公园,积极进行行业创新、引领市场热度 [3] 双方合作优势 协同效应 - 产品形态补足:海昌的海洋主题公园与祥源的山岳景区、低空观光业务深度融合,可形成“从云端到海底”的全场景消费闭环 [9] - 区域布局补足:海昌旗下主题公园重点覆盖主要经济圈,双方可快速互补新兴区域市场的空白,依托双方海外项目投资和IP全球化布局,为祥源国际化战略布局按下“加速键” [9] - 客源优势共享:海昌的海洋生物种群与IP创新运营能力与祥源的休闲度假场景互补,能实现线下客群交叉转化,加速双方的数字化转型 [9] 对海昌的好处 - 夯实现金资产:海昌历史以重资产运营为主,此次定增获得23亿现金,有望夯实现金资产、促进业务发展 [9] - 运营赋能改善:海昌存量园区具备开源节流潜力,24年经调整EBITDA为1.66亿元,较上年有所下降,祥源具备运营能力,参考股权比例进入董事会后有望以运营赋能促进盈利改善 [9] - 轻资产扩张叠加IP拓展:未来三年北京、福州、沙特等租赁式轻资产发展项目陆续落地,叠加奥特曼、航海王等IP拓展同步推进,海昌有望释放新增长活力 [9] 合作成果 - 文旅资源版图更丰富:双方合作将形成协同合力,构建“海陆空”立体化旅游生态,祥源有望整合三大核心业务,完成对国内十七个省市的产业布局 [9] - IP整合合作空间广阔:祥源旗下拥有知名动漫IP及国际IP,海昌积累了丰富海洋生物IP资源并成功运营跨界合作项目,双方在IP整合层面具备协同效应,未来可打造“IP +”沉浸式体验项目 [9]
祥源22.95亿港元拿下海昌控股权,一场“山海联动”的资本实验
北京商报· 2025-06-03 20:15
并购交易概况 - 海昌海洋公园获祥源控股集团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交易完成后祥源将持有海昌38.6%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1] - 海昌当前负债29.53亿元,2024年亏损达7.5亿元,面临"客流增、收入降"困境(2024年入园人次1079万同比增16.1%,但公园运营收入同比下降0.13%) [1][9] - 祥源文旅2025年Q1营收2.12亿元同比增55.22%,净利润3119.48万元同比增158.67% [4] 资金用途与债务情况 - 22.95亿港元资金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占比未披露)、推动主题公园发展及偿还部分债务 [3] - 截至2024年底海昌流动负债净额29.53亿元,其中4.97亿元银行借款逾期未偿还(已偿还0.67亿元,1.04亿元续期) [3] 战略协同效应 - 祥源拥有40余个山岳型景区(含6处世界遗产、10处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4000万人次;海昌年入园人次超千万,累计接待游客3亿人次 [6][7] - 形成"山地+海洋"互补:祥源补足海洋主题IP短板,海昌获得自然景区客源导流 [6][7] - 区域布局互补:祥源覆盖大湘西/黄山/南岭,海昌覆盖环渤海/长三角/华中/成渝经济圈 [7] 运营整合规划 - 海昌品牌维持不变,继续使用"海昌海洋公园"名称 [9] - 中长期计划构建"山岳+海洋""IP+科技""重资产+轻运营"复合生态 [9] - 海昌OAAS轻资产模式(已落地北京/福州/宁波及沙特)与祥源"国内50+国际50目的地"战略协同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文旅市场呈现消费分层:观光景区追求性价比,休闲度假产品需求主题化/多元化 [6] - 全国3万余家景区中80%客源集中在20%头部景区 [7] - 海昌面临"客流增、收入降"结构性矛盾(2024年营收18.18亿元仅增0.1%) [9]
文旅并购“大动作”!祥源控股集团22.95亿港元战略投资海昌海洋公园,“山海”IP盛宴夏日启航
华夏时报· 2025-06-03 14:01
并购交易核心信息 - 海昌海洋公园拟以每股0.45港元向祥源控股集团发行51亿股新股,总金额22.95亿港元,占现有股本62.85%,交易完成后祥源持股38.6%成为控股股东 [2] - 此次定价较公告前收盘价0.84港元折让46.43% [2] - 交易目的为补充营运资金、降低财务费用,支持项目升级转型及提升运营效率 [2][4] 海昌海洋公园业务现状 - 公司为国内首家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主题公园运营商,布局上海、郑州、三亚等城市,拥有2个5A级、4个4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 [3] - 2024年收入18.18亿元(同比+0.1%),归母净亏损7.40亿元(同比扩大275%),面临经营性亏损及流动性压力 [4] - 业务生态包括主题公园运营、文旅服务及解决方案、IP运营三大板块,已引入奥特曼、航海王等国际IP [3][4] 祥源控股集团战略布局 - 祥源控股在全国14个省市布局40余个文旅项目,覆盖6处世界遗产、10处5A级景区,形成"大湘西""大黄山"等旅游目的地集群 [5] - 旗下祥源文旅2025年Q1营收2.12亿元(同比+55.22%),净利润3119.48万元(同比+158.67%),整合了张家界百龙天梯、凤凰古城等山岳型景区资源 [5] - 正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在丹霞山、齐云山试点低空观光 [6] 协同效应与产业升级 - 双方将形成"山岳+海洋""IP+科技""重资产+轻运营"复合生态,短期通过客源共享、成本集约提振业绩,中长期构建全域旅游生态 [2][5][6] - IP整合潜力显著:祥源拥有绿豆蛙、大熊猫等IP,海昌具备海洋生物IP及奥特曼主题酒店运营经验,可联合开发"IP+"沉浸式体验项目 [9] - 交易将新增辽宁、河南、重庆三省布局,覆盖国内17个省市,强化一线城市及海滨城市资源互补 [6] 行业并购趋势 - 2025年文旅行业并购呈现政策驱动、消费升级、科技赋能特征,区域整合与跨界融合加速 [7]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启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22.95亿港元投资可能使用并购贷工具 [8]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优化资产布局,中小文旅企业需提升差异化竞争力应对洗牌 [8] 未来发展规划 - 海昌将聚焦主题公园核心业务,强化OAAS轻资产模式及IP运营,构筑国际化综合文旅集团 [4] - 祥源计划整合旅游目的地集群、海洋主题公园、低空旅游三大业务,打造"海陆空"立体化旅游网格 [6] - 北京海昌海洋公园拟于2027年上半年试运营,为北京市2000年后首个新建大型海洋主题场馆 [8]
深夜宣布折价易主,今日大跌!
中国基金报· 2025-06-03 12:53
股权变动 - 海昌海洋公园拟以0.45港元/股向祥源控股集团旗下企业发行51亿股新股,总代价22.95亿港元 [2][4] - 配股价较6月2日收盘价0.84港元折让46.43% [4] - 交易完成后祥源持股比例达38.6%,成为控股股东,原大股东泽侨控股持股比例从47.29%稀释至29.04% [4][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8.18亿元同比微增0.08%,净亏损7.5亿元同比扩大275% [10][12] - 近五年除2021年外均亏损,2023年亏损1.82亿元后2024年亏损再度扩大 [13] - 经调整EBITDA为1.66亿元同比下滑67.3% [12] 资金用途 - 融资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及推进项目升级转型 [14] - 祥源集团通过内部资金(14亿元)和银行借款(8亿元)支付交易对价 [7]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聚焦主题公园核心业务,拓展文旅运营服务和IP运营业务 [14] - 目标打造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国际化综合文旅集团 [8][14] 行业背景 - 国家"大力提振消费"政策为文旅行业创造市场空间 [14] - 复杂外部环境导致业务复苏慢于预期,形成阶段性流动资金压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