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碳汇
icon
搜索文档
让大海成为“绿色聚宝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13:46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通过印发《山东省海草床碳汇碳普惠方法学》,建立标准化核算体系,将海草床等蓝碳资源监测数据转化为市场可交易的“蓝碳凭证”,旨在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激活蓝碳经济,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2][8] 构建专业支撑体系 - 明确由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作为全省海洋碳汇调查工作的牵头单位,联合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省内外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聚焦碳储量调查评估、碳汇监测计量等关键技术领域 [4] - 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碳汇产业联盟——山东省海洋碳汇产业联盟,并筹建全国首个区域性蓝碳机构——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形成“1个中心+4个基地”的科研网络布局,以提升管理精准度与效率 [4] - 通过定期开展海洋碳汇技术培训,邀请全国领域内专家学者授课,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操作指南,保障全省海洋碳汇资源调查评估工作高效规范推进 [4] 蓝碳资源调查评估 - 2024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省域海洋碳汇资源调查,绘制全省海洋碳汇资源“一张图”,详细标注主要盐沼湿地、海草床和典型海藻场碳汇资源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6] - 2025年持续推进盐沼、海草、海藻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试点调查,已基本掌握试点区域蓝碳生态系统状况及碳储量资源,为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 - 对长岛庙岛、荣成月湖、潍坊弥河口等重点区域实施蓝碳典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梳理潜在风险并研究提出管控建议 [6] 蓝碳经济实践落地 - 在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及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大型会议上,主办方通过购买长岛海草床的核证减排量,成功实现“零碳办会” [8] - 威海市商业银行购入138.7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海洋碳汇,专门用于绿色支行日常经营的“碳中和”,荣成农商行、农业银行威海分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跟进,主动购买海洋碳汇实现网点或自身碳中和 [8] - 这些行动构建起“保护—核算—交易”的蓝碳价值转化闭环,激发市场参与蓝碳保护的热情和积极性 [8]
海洋强省强市·浙江篇|陆海协作——浙江强化用海要素保障支撑海洋强省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09 17:26
海洋强省建设战略 - 浙江依托独特地理区位和丰富海洋资源(陆域10多万平方公里 海域26万平方公里)建设海洋强省 [1] - "十四五"期间坚持陆海统筹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21-2024年保障项目用海50.53万亩支撑10余个国家重大项目 [1] - 通过管理制度创新和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质效提升"与"量增"双轮驱动 [1] 海洋管理制度创新 - 2024年出台12条政策措施从规划引领 指标统筹 审批优化等5方面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 压缩用海审查时限 推动海域复合利用 同步推进省市县三级海岸带规划编制 [5] - 2024年启动海底路由规划修编 优化海底电缆管道布局 提高海域利用效率 [5] 海洋产业发展 - 2021-2024年保障项目用海50多万亩 首宗海域使用权实现全流程网上交易 [7] - 优化养殖用海管理 支持LNG 核电等重大项目用海(六横LNG 三澳核电等) [7] - 实施用海用岛审核与使用金减免"双审合一"优化营商环境 [9] 海域空间高效利用 - 2022年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2024年审批79个项目(5.6万亩)形成"光伏+养殖"等复合模式 [11] - 盘活存量用海20个项目撬动投资85亿元 推动三门 温岭等试点建设 [13] - 编制技术规范明确宗海立面界址界定方法 释放海域立体经济潜力 [11]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开展280个海洋监测站位"体检" 生态状况稳中趋好 [16] - 实施11个重点修复工程 17个项目获国家级修复项目(全国前列) 获中央补助9亿元 [19] - 建立多源立体监测网络 赤潮预警准确率超70% 实现72小时预警 [19] 海洋碳汇探索 - 开展蓝碳生态系统调查 建立四大类碳储量评估技术 探索光滩转盐沼的碳增汇路径 [22] - 完成海洋灾害智能网格预警网建设 建立"五清单三报告"防灾机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