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开发
搜索文档
视频丨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9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4 10:09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2] 海洋资源供给 - 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涉及投资额6419亿元 [2] -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和17.7% [2]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42.1% [2] - 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2] 海洋传统产业 - 海洋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保持全球领先 [3] - 海洋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7%和6.2% [3] -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6.5% [3]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邮轮港口接待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28% [3]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7.0% [6] - 海洋药物LY104注射液获批临床试验 [6] - 海洋信息服务业取得进展,包括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上线、"AI+海洋"应用场景发布、智能焊接机器人进入测试 [6] - 18家涉海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260.0亿元,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33.7% [6]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洋经济同比增长5.6%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1-04 09:25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7.9万亿元,同比增长5.6% [1] - 全国批准用海用岛面积26.2万公顷,同比增长19.2%,项目涉及投资额6419亿元 [1] 海洋资源供给 - 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3.0%,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7.7% [1]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42.1% [1] - 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海洋传统产业 - 海洋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保持全球领先 [1] - 海洋货运量同比增长5.7%,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2% [1] - 海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6.5%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海洋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3.0%和3.8% [1] - 全国邮轮港口接待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28% [1]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金额同比增长13.6%,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7.0% [2]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Y104注射液正式获批临床试验 [2] - 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在浙江上线,深圳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 [2] - 自主研发的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完成集成并进入测试验收阶段 [2] 涉海金融市场 - 18家涉海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达260.0亿元 [2] - 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33.7% [2]
海洋经济何以成为广西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一线调研
第一财经· 2025-10-30 13:47
海洋经济总体增长 - 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137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80.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4%,高于全区GDP增速 [1] - 初步预测2025年1月至9月海洋生产总值约2043亿元,同比增长5.4% [1] - 2017年至2024年累计批复用海项目785个,涉及用海面积79.27万亩,项目投资总额约2629.33亿元 [2] - 2024年1月至9月批复用海项目38个,涉及面积5849.1557公顷,项目投资总额936.63亿元 [2]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在生态优先前提下调整优化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释放出2419平方公里海域空间,使可开发利用海域面积扩大近一倍 [2] - 完成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24公顷,修复红树林1366公顷,营造红树林793公顷 [1] - 2019年至2024年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0个,总投资近40亿元,整治岸线195公里,修复滨海湿地3301公顷,营造红树林1371公顷 [8] - 冯家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铺设27.7公里截污管线,建设19座污水设施,每年消减污染物1366吨,减少污水排放1650万吨 [6] 重大战略项目与要素保障 - 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北钦防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高效服务保障重大项目 [1] - 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全长134.2公里,工程总概算727.19亿元,建成后将缩短入海航程约560公里 [5] - 平陆运河项目涉及101个土石方堆存场,总面积3.76万亩,截至10月23日已完成69个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占总数83.17% [5] - 灵山县为平陆运河工程选取土石方消纳点80个,预计消纳土方量约2.3亿立方米,报批建设用地1067.23公顷 [5] 海洋环境治理成效 - 北海冯家江水质从长期劣Ⅴ类提升至准Ⅳ类标准,银滩公园海水浴场水质优良率从2019年20%大幅提升至2020年64.28% [6] - 生态修复后冯家江入海口发现中华鲎、绿海龟等珍稀动物,17种红树植物生长状况明显好转 [6] - 北海银滩中区岸线生态整治工程总投资3720.97万元,完成修复岸线3.3公里,修复沙滩面积约16.72公顷,退陆还海4.04公顷 [8] - 北部湾近岸海域发现中华白海豚种群超300头,涠洲岛识别布氏鲸数量超70头 [8] 海洋预警监测与规划 - 广西在全国率先发布省级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组织实施总投资近10亿元的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 [9] - 建成覆盖14280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洋观测网络,实现对沿海12海里实时观测,填补广西90%海域无观测能力的空白 [9] -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计划于2024年11月完成初稿,12月底完成征求意见稿 [1] - 自然资源部与广西政府联合发文,协同推进广西向海图强发展 [2]
31899亿元、33446亿元、37858亿元……“数”里行间感知海洋经济新活力、新突破
央视网· 2025-10-30 13:02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1] - 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31899亿元、33446亿元和37858亿元 [5] - 三大海洋经济圈生产总值相比2020年名义增长显著,增幅分别为33.1%、37.7%和33.3% [5] 海洋科技装备与创新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吸引300多家行业龙头和科技企业参展 [5] - 专为海上工程检测设计的水下机器人重20公斤,可抗击每秒两米海流,关键部件为声呐设备 [7] -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其国产水下机械臂具备抓取和力反馈功能,性能稳定性与可靠性优于进口设备 [9][11] -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博览会设立“成果超市”,通过扫码可了解专利与科研成果信息 [13] 深海勘探与开发能力 -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海资源调查勘探实现历史性突破,已组织实施93个大洋航次,航迹遍布全球四大洋 [14][16] - 建成从水面至海底的深海探测装备体系,拥有“蛟龙”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载人深潜能力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17] - 全面掌握“全海深到达、全矿种识别、全时域感知”的尖端深海勘查能力 [16] 深海资源与应用成果 - 成功突破跨洋高可靠海缆系统核心技术,自主研制大容量低损耗海底光缆,深海通信实现10万公里跨越 [18] - 建成全球最大深海微生物资源库,保有近3万株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发现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20] - 深海微生物资源在关键酶制剂实现进口替代,并在生物医药、绿色农业等领域形成突破性应用 [20] 国际合作与未来发展 - 在海洋环境保护、绿色开发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倡导“深海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理念 [22] -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发展为深海科学探测、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新应用场景,支撑深海科技产业跨越式发展 [24]
福建省首宗海域使用权出让“交海即交证”项目落地福清
解放日报· 2025-09-29 17:28
公司动态 - 万华化学(福建)码头有限公司成功获得江阴港城经济区东部产业园1号区块海域使用权 [1] - 公司缴纳出让价款后当天即取得《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 实现福建省首宗"交海即交证"项目 [1] - 项目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东南部海域 拟建设化工新材料专区基础配套设施 [1] - 工程总投资超41亿元 建设工期30个月 [1] 政策创新 - 福州市推行海域使用权出让"交海即交证"服务 变"审批用海"为"交易用海" [1] - 企业竞买即可拿海 缴纳出让价款即可取证 无需自行开展海籍调查等前期工作 [1] - 海域使用权全面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流转 制定标准化出让操作指南 [2] - 资源规划部门联动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前介入 在出让环节同步开展海籍调查成果入库审查 [2] - 出让成交当日凭出让合同完成海域使用管理配号 实现当天办证 [2] 行业影响 - 标志着福州市在推动高效用海和深化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1] - "交海即交证"实现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全流程提速 [2] - 政策有助于打通服务涉海企业"最后一公里" 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2]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7:03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1] 海洋资源要素供给 - 全国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1] - 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3%,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6.9% [1]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199.4%,发电量同比增长2.2% [1]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海洋传统产业表现 - 海洋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1] - 海洋货运量同比增长5.2%,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9% [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金额同比增长39.3%,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9.7% [1] - 青岛发布用于海洋药物研发的"海星大模型" [1] -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1]
夯实向海图强坚实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7-30 06:12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海洋经济是我国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部署 [1] - 我国在深海探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包括"蛟龙"探海、"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等 [1] - 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发布海洋产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1] 海洋经济重点领域 - 积极开发海洋油气、渔业、矿产等资源,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洋新能源等产业 [1] - 科技创新聚焦港口清洁用能、高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 [2] - 对海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在土地、海岸线、海域等方面优先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案 [2] 海洋生态保护 -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 - 推进海洋垃圾治理和污染防治,发展绿色海洋产业 [2] - 推广清洁能源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探索生态友好型开发模式 [2] 国际合作与治理 -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倡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3] - 加强与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合作,推动港口互联互通、海洋贸易和科技交流 [3] - 在国际海洋规则制定中贡献中国智慧,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3]
海南创新推行海域立体分层设权,解锁立体用海新模式
海南日报· 2025-07-28 09:07
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创新 - 海南创新推行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将海域空间划分为水面、水体、海床、底土四层,实现从平面用海到立体用海的转变 [2][4] - 2023年3月海南印发《关于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通知(试行)》,同年11月自然资源部推广该模式 [4] - 2024年5月1日实施的《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为立体分层设权提供法治保障 [5] 典型项目案例 - 陵水海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用海面积14.46公顷,分层使用水面、水体、海床三层,底土空间保留 [3][7] - 三亚跨宁远河连通通道工程分层使用水面建桥、水体施工围堰,不动产权证首次标注重叠用海范围 [7] - 三亚月亮岛市政接驳工程仅使用1.18公顷底土埋管道,不动产权证首次明确标注"用海空间层" [7] - 乐东水产养殖取排水工程使用水体、底土两层,不动产权证首次划定"高程范围"明确空间界限 [7] 政策实施效果 - 立体分层设权解决了传统平面用海模式下项目"抢地盘"问题,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2][4] - 已推动海底数据舱、深水网箱养殖、海上风电等新业态发展,形成海洋新技术产业集群 [4] - 全省4个典型项目实现精准分层用海,不动产权证标注从重叠范围到空间层再到高程的精细化升级 [7] 未来发展方向 - 海南将深化节约集约用海政策,探索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 [7] - 目标紧扣"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持续释放立体用海的经济效益 [7]
日本将新建深海调查母船,推动稀土开发
日经中文网· 2025-07-18 14:29
深海调查母船建设计划 - 日本政府计划新建调查母船以替代老化的"横须贺号",预计在2026年度预算案中计提相关费用 [1] - 新母船将搭载多种探测器包括自主无人潜水器(AUV)、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和"深海6500"载人潜水器 [1] - 新母船设计需要1-2年,建造需要3-4年 [1] 新母船功能升级 - 新母船具备水上静止功能以便进行固定地点精准观测 [1] - 将设置女性研究人员专用区域 [1] - 大幅减少人工水下作业,降低研究所需人员和成本 [1] 深海调查应用领域 - 主要用于调查稀土等矿物资源,这些资源是纯电动汽车(EV)零部件不可或缺的 [1] - 其他应用包括发现未知生物和预测海沟型地震 [1] 现有设备问题 - 现有"横须贺号"调查母船已建成35年,老化问题日益加剧 [1] - 存在零部件库存断货等问题 [1] 潜在风险 - 如果"横须贺号"无法航行,深海6500等探测器将无法用于调查 [2] - 新母船建造延迟可能导致日本海洋研究出现空白期 [2]
《海洋文化十八讲》:叩开海洋探索新门扉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海洋经济与资源开发 -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近71%的面积,蕴含丰富资源和多样生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2] -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增长动力,支撑了全球经济的繁荣[4] - 海洋运输和亲海型旅游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4] -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海洋资源(如可再生能源)更高效开发,为社会经济提供强劲动力[4] 海洋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 海洋学研究涵盖海水成分、海浪、潮汐、洋流等自然现象,以及声、光、电磁传播等前沿领域[3] - 海洋对全球气候调节起关键作用,其热、碳容量及海-气相互作用深刻影响气候系统[3] - 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污染、过度捕捞、滨海湿地破坏等挑战,需转向可持续蓝色经济模式[4] - 蓝色金融兴起和数字技术赋能为海洋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开辟新路径[4] 海洋历史与文明发展 - 海洋是生命摇篮,见证近40亿年生命演化历程,包括单细胞生物到陆地脊椎动物的进化[3] - 海洋在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中扮演重要角色,全球海洋商贸网络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 - 现代人类扩散与海洋密切相关,沿海地区成为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3] 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 - 国际和区域涉海条约与制度建立,推动主权争端和海洋划界妥善处理[4] - 海洋治理维护和平稳定,为资源可持续开发创造良好环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