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态甲醇船
icon
搜索文档
这一市场,已到爆发前夜→
经济日报· 2025-10-03 12:4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船舶市场已处于爆发前夜,超过1000艘新能源内河船舶正航行在我国水域 [1] - 长江干线新能源船舶发展呈现井喷趋势,已投运132艘,预计2024年建成406艘,未来5年新增建造意向达966艘 [3] - 内河航运船舶中新能源船舶占比不足1%,叠加老旧船舶数量众多,船舶绿色化改造空间巨大 [6] 政策支持 - 国家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将纯电动船舶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并规划了直至2030年的发展蓝图 [3] - 相关部门已印发补贴措施,以真金白银对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予以补贴 [3] - 政策持续发力有效激发企业积极性,推动行业从研发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 [3] 技术发展现状 - 新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包括纯电池动力、液化天然气动力、氢燃料电池和甲醇动力,以满足不同航行场景需求 [4] - 技术正朝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快速进步,并与自动驾驶、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深度融合,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 电池能量密度低、充电效率低及安全技术待突破是目前主要技术瓶颈,限制了船舶的续航里程和应用范围 [7] 应用场景与潜力 - 新能源船舶在客运、货运及公务船领域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纯电动游轮提供更佳旅行体验,电动集装箱船降低运输成本 [6] - 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已常态化,2024年用电量达1.9亿千瓦时,是"十三五"最高年份用电量的4倍 [1] - 内河航运由于船舶密度大、航线固定,被视为减排的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有望持续拓展 [6] 面临的挑战 - 经济性问题是推广的主要障碍,锂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成本高昂导致前期投入过大,资金回收期限长 [7] - 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包括码头充换电、加氢系统覆盖面不足,设备不兼容以及标准规范不统一 [7] - 行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内生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需多方共同努力解决现有问题 [7]
新能源下个风口呼之欲出
经济日报· 2025-10-03 06:12
行业现状与规模 - 中国水域已有超过1000艘新能源内河船舶在航行 [2] - 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已建成投运新能源船舶132艘,预计2024年辖区船厂将建成新能源船舶406艘,未来5年新增建造意向达966艘,呈现井喷趋势 [3] - 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2024年用电量达1.9亿千瓦时,是"十三五"时期最高年份用电量的4倍 [2] - 中国作为航运大国,内河船舶中新能源船舶占比不足1%,且老旧船舶数量众多,船舶绿色化改造空间巨大 [5] 政策支持与驱动 - 国家发改委将纯电动船舶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并与财政部联合印发补贴措施,对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予以真金白银补贴 [3] - 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为新能源船舶制造业规划了发展蓝图 [3] -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强化新能源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能力的目标 [3] 技术路线与发展 - 纯电池动力船舶在短途内河航线广泛应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适用于中长途运输,氢燃料电池船舶、甲醇动力船舶也在加速研发试点,多种技术路线并行 [4] - 新能源船舶与自动驾驶、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深度融合,能自动规划最优航线并精准控制能耗,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 - 电池能量密度低、充电效率低、安全技术待突破等问题限制了船舶续航里程和应用范围 [5] - 氢燃料电池成本高昂,锂电池价格较高,导致前期投入过大,资金回收期限长 [5] 应用场景与市场潜力 - 在客运方面,纯电动游轮以其安静、舒适、环保等特点受到市场欢迎 [4] - 在货运领域,电动集装箱船的应用可降低运输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4] - 在公务船领域,新能源船舶的使用提高了执法和服务效率 [4] - 内河航运由于船舶密度大、航线固定,是减排重点领域,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替代传统燃油船舶 [5] 配套设施与挑战 - 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码头充换电、加氢系统覆盖面不够广,设备不兼容,以及标准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船舶发展 [5] - 行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内生发展的转折点,解决经济性、技术瓶颈和配套设施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