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态阳光醇氢电动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氢能融资“下半场”开局火热,7月9企吸金
势银能链· 2025-08-04 11:33
氢能产业投融资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氢能行业共22家企业完成23笔投融资,平均每月3-4家,但7月单月融资企业数量骤增至9家,显示资本热度显著提升[3][4] - 7月融资企业包括海德氢能、协氢新能源、碳际科技、磐动电气、科新氢材、醇氢科技、质子汽车、氢羿能源、碳丰氢能源,覆盖电解槽、膜电极、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等关键技术领域[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融资事件详情 海德氢能 - 中国石化资本于7月1日完成对海德氢能的二次增资,此前已在2024年6月通过恩泽基金首次投资 目前与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金风科技、壳牌、道达尔能源及沙特阿美旗下Aramco Ventures建立深度合作[5] 协氢新能源 - 超威集团7月2日战略投资协氢新能源,计划投资数亿元共建全球最大风冷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重点推动氢能两轮车/三轮车商业化[7] 碳际科技 - 7月7日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中金资本领投),资金用于储能电池产业化及复合材料技术布局,累计已完成4轮融资[8] 磐动电气 - 7月11日获蓝图创投Pre-A轮投资,为重塑集团旗下企业,专注燃料电池电力电子领域(如DC/DC系统、无油空压机),近三年出货量年均增长150%[10] 科新氢材 - 7月17日获仁发新能股权融资,主攻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技术研发与生产[12] 醇氢科技 - 7月20日完成第三轮超2亿美元融资(杭州高新金投领投),资金将用于醇氢电动技术研发及商用车领域规模化应用[14] 质子汽车 - 7月21日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目标2026年实现1.5万辆整车销售并冲刺IPO[16] 氢羿能源 - 7月24日获陕西双能研究院数千万元二轮融资,计划提升PEM/AEM电解槽产能至1GW、膜电极产能至10万㎡[18] 碳丰氢能源 - 7月24日完成A轮融资(黄海汇创投资),资金用于碳纸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年产能规划10万㎡[20]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端:2025年上半年国家及地方氢能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目标路径清晰化[4] - 技术端:电解槽、膜电极等关键技术成熟度提升,重卡、储能等商业化场景加速落地[4] - 资本端:国际能源巨头(沙特阿美)与国内产业资本(中石化、超威)联动形成示范效应[4][5][7]
液态新能源突破: 醇氢科技超2亿美元融资破局商用车零碳转型
中金在线· 2025-07-22 14:35
醇氢科技融资与技术进展 - 公司完成第三轮融资超2亿美元 资金将重点投向技术研发及生态体系完善[1] - 公司以液态阳光醇氢电动技术为核心 构建甲醇生产、动力系统开发、车辆制造及加注网络的全链条业务[1] - 公司聚焦醇氢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助力零碳甲醇商用车规模化应用[1] 零碳甲醇技术优势 - 甲醇凭借常温常压液态属性 成为解决商用车零碳转型痛点的关键突破口 占交通领域石油消耗70%的商用车转型需求迫切[2] - 甲醇可由二氧化碳加氢制备 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闭环 契合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国情[2] - 公司攻克甲醇燃料腐蚀、溶胀、低温冷启动等技术难题 累计行驶230亿公里运营数据显示技术适应零下30℃极寒至高温高湿复杂工况[2] 经济性与生态布局 - 醇氢电动技术燃料成本较传统燃油车降低32%-52% 能耗成本与纯电动车持平 整车采购成本更具竞争力[3] - 相较氢燃料电池车 醇氢技术燃料费用节省约50% 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优势突出[3] - 公司构建"甲醇制备-甲醇加注-醇电汽车"三位一体闭环生态 推进"甲醇三步走"战略[3] 中国市场与生态协同 - 中国商用车领域拥有全球最大货运量与车队规模 涵盖干线物流、城市配送等复杂场景 支撑技术迭代[4] - 公司整合西部煤炭与风光资源 将绿电转化为零碳甲醇并通过管网输往东部 解决"西能东送"运输难题[4] - 远程X7M醇氢电动搅拌车年运输30万方混凝土仅需15台 较纯电车型减少6台采购 节省成本超400万元[4] 航运与非道路应用 - 液态甲醇安全储运优势突出 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已订购多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5] - 公司布局船舶动力领域 首艘醇氢电动新能源船舶打造中 目标服务内河航运[6] - 醇氢电动动力系统在非道路领域显著降低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PM排放 适应海拔3000米动力不衰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