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淳科保
icon
搜索文档
高淳发布“先使用后付费”实施体系
南京日报· 2025-10-06 09:55
核心观点 - 南京市高淳区率先启动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 发布首个实施体系 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2] 实施模式与定义 - “先使用后付费”模式为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零门槛”许可给企业先行使用 费用支付可采用“延期支付”、“阶段性支付”或“收入提成”等方式 [1] - 该模式为企业留足技术验证时间 降低获取科技成果的门槛和试错成本 [2] “五位一体”实施体系 - 高淳区建立“办法先行、协议推进、政策激励、平台支撑、金融护航”的“五位一体”实施体系以保障试点 [1] - 办法先行方面 研究制定了《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试行)》 [1] - 协议推进上 共建高校院所联合技术转移中心以明确校地协同目标任务 [1] - 政策激励方面 区级科技创新政策新增对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和试点成效的奖励 [1] - 平台支撑上 依托“宁科荟”平台开设高淳区试点活动专栏及科技成果清单专栏供发布与对接 [1] 金融与保险支持 - 中国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定制推出“淳科保”特色保险产品 匹配转化费用损失、专利被侵权损失、专利许可信用等险种为试点护航 [2] 试点启动与合作签约 - 活动当天 高淳区与4家高校院所签约共建联合技术转移中心 并向其技术转移部门负责人颁发科技成果转化专员聘书 [2] - 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与4家企业签署“淳科保”保险协议 [2] - 4家高校院所与4家企业代表签约实施“先使用后付费”项目 [2] 预期影响与未来规划 - 该模式有助于盘活高校院所“束之高阁”的存量专利资源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 - 高淳区计划紧扣产业创新需求 推动试点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为全市贡献“高淳经验” [2]
科技成果也能“先使用后付费”
新华日报· 2025-09-30 05:35
政策机制创新 - 南京市高淳区发布全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体系 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1] - 该机制通过科技保险和制度保障 允许企业免费试用高校技术成果 待评估成效后再决定是否正式转化并商定具体方式 [1] - 高淳区引入特色保险产品“淳科保” 由企业和高校共同投保 覆盖转化费用损失、专利被侵权损失等全环节风险 为“先使用后付费”提供保障 [2] 平台建设与项目进展 - 在“宁科荟”平台的高淳区试点活动专栏中 已有高校上传近百项技术成果供当地企业选择 [1] - 高淳区已与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家高校院所签约共建联合技术转移中心 [2] - 高淳区对高质量产学研合作项目及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给予精准扶持 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采取“拨投结合”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2] 企业案例与成效 -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成功签约南京工业大学技术项目 省去专利交易流程 [1] - 该机制显著缩减了高校创新技术到市场应用验证和转化落地的时间 并助力企业加快新品研发效率 降低技术采购成本 [1] - 有效化解了过去因信息对接不畅导致的“高校不敢放 企业不敢投”难题 [1]
人保财险高淳:与区科技局成功签约 全市首推“淳科保”
江南时报· 2025-09-17 13:18
核心观点 - 人保财险南京高淳支公司与南京市高淳区科学技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出全市首个服务于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的定制化保险产品"淳科保" 标志着科技金融创新迈出实质性一步 [1] - 合作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保障 通过保险工具降低中小微企业创新风险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为政策落地提供市场化保障机制 [1][2] 合作背景与目标 - 合作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及金融"五篇大文章"要求的重要举措 [1] - 围绕高淳区先行实施的《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开展政策研究 产品开发 风险管理和企业服务 [1] - 旨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增强高校院所和企业双方信心 [2] 产品创新与保障范围 - "淳科保"为全市首个针对"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的定制化保险产品 提供"试用期+转化期"全链条风险保障 [1] - 保障维度涵盖研发费用损失 专利执行 许可信用 数据知识产权 商业秘密被侵权损失等多重风险点 [1] - 产品体现保险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1] 实施计划与战略意义 - 高淳支公司将配套专项服务团队加快产品落地 确保政策惠及更多科技型企业 [2] - 合作展现保险公司主动融入区域科技创新格局的担当 未来将持续优化科技保险产品体系并拓宽服务边界 [2] - 此次签约是8月初双方深入交流后的实质性推进 为全市科技保险服务新模式提供"高淳样本"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