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类产品
搜索文档
新天药业(002873):业绩短期承压,增资汇伦医药强化创新研发
天风证券· 2025-10-17 19:04
投资评级 - 6个月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评级 [6]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短期承压,营业收入为3.58亿元,同比下降18.88%;归母净利润为0.06亿元,同比下降80.99%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业绩下滑更为显著,营业收入为1.65亿元,同比下降37.54%;归母净利润为0.02亿元,同比下降89.31% [1] - 业绩下滑主要受市场环境及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导致核心品类销售承压,其中妇科类产品收入2.66亿元(同比-16.61%),泌尿系统类产品收入0.61亿元(同比-26.8%),清热解毒类产品收入0.28亿元(同比-23.04%)[2] 研发与战略投资 - 公司拥有完善的中药创新药研发体系,在研管线丰富,包括1.1类创新药(主治细菌性阴道病)、经典名方制剂(主治宫颈炎、阴道炎)以及泌尿系统疾病领域药物 [3] - 公司增资参股公司上海汇伦医药,使用自有资金4000万元,交易完成后持有其股权比例由14.5971%增至15.4567% [1] - 汇伦医药是一家致力于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拥有近20个研发管线,预计到2025年底有十余个新药品种进入临床二期、三期研究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数据 - 报告下调了公司盈利预测,将2025-2026年收入预测由11.92/13.39亿元下调至6.31/6.69亿元,2027年收入预测为6.96亿元 [4] - 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16/1.34亿元下调至0.21/0.37亿元,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44亿元 [4] - 根据财务数据,公司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630.95百万元,同比下降26.42%,随后在2026年和2027年恢复正增长,增速分别为6.07%和3.94% [5]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在2025年将降至21.00百万元(同比-59.86%),之后在2026年反弹至37.31百万元(同比+77.62%),2027年达到44.49百万元(同比+19.25%)[5]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股价为10.77元,A股总市值为2,629.00百万元 [7] - 基于盈利预测,公司2025年预期市盈率(P/E)为123.53倍,预计随后将逐步下降,2026年为69.55倍,2027年为58.32倍 [5] - 市净率(P/B)预计从2025年的2.04倍微降至2027年的2.00倍 [5]
济川药业:8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3 07:20
公司治理 - 公司第十届第十六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2日召开 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议案[1] - 会议采用现场及通讯表决方式 地点为湖北济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十楼会议室[1]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清热解毒类占比33.53% 儿科类占比28.11% 消化类占比14.41%[1] - 其他行业占比9.94% 呼吸类占比8.13% 核心业务集中在医药制造领域[1]
上半年净利润跌八成 新天药业成本压力未解
新京报· 2025-07-31 21:5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58亿元,同比下降18.88%,净利润576.61万元,同比下滑80.99% [4] - 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均呈下降趋势 [7] - 股价7月31日报收10.87元/股,单日跌幅1.09% [3] 产品收入结构 - 妇科类产品收入2.66亿元(占营收74.16%),同比下滑16.61%,为收入下滑主因 [4][5] - 泌尿系统类产品收入6105.89万元(占17.04%),同比下滑26.8% [5] - 清热解毒类产品收入2792.4万元(占7.79%),同比下滑23.04% [5] - 其他类产品收入360.52万元(占1.01%),同比微增7%,但对整体影响有限 [4][5] 成本压力 - 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23年的58.35%持续上升,直接成本(原辅料)呈现上涨趋势 [7][8] - 主要采购中药材包括阿胶、黄连、黄芩等,价格波动显著影响生产成本 [6][8] - 公司计划通过价格研判、采购优化及资金储备应对成本压力,但上半年尚未见效 [8] 费用管控 - 销售费用1.59亿元,同比下降11.61%,管理费用5814.99万元,同比下降17.35% [10] - 2023-2024年销售费用连续两年下降(17.79%和15.06%),但仍占营收超40% [9][10] - 公司明确将"降成本、控费用"列为2025年工作重点 [10] 负面舆情 - 成都分公司被举报通过虚假病例、超标讲课费等方式向37家医疗机构进行利益输送 [9] - 公司未正面回应举报事件,仅表示"已知悉相关事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