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麦19号

搜索文档
专家小院“结亲” 田间地头生金
陕西日报· 2025-09-15 08:21
项目概况 - 陕西省农学会自2024年起实施"千家万户"工程 计划5年内组织1000位农业科技专家与1000家农业经营主体结对 带动1万户农民增收[1] - 已在西安 咸阳 渭南 延安 商洛5市9个县区建立12个"科学家精神实践小院"并聘任12位"首席专家"[1] - 2024年9月全国科普月期间计划新建10个实践小院 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3] 技术成果 - 澄城县"渭麦19号"在旱情严峻情况下实现亩产364公斤 表现出强抗旱稳产性[2] - 畜禽粪污处理技术取得突破 发酵周期从2-3个月缩短至10天 实现无臭味低成本处理[2] - 通过有机肥加施使土地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 地力得到有效提升[2] 服务模式 - 专家团队开展常态化进驻和精准服务 在病虫害防治 品种改良 节水灌溉等方面实现突破[3] - 开展"学术与科普"进企业活动30次 建立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重要连接枢纽[1][3] - 构建"政策—科技—市场"三位一体支持体系 组织政策宣讲 市场信息对接和产品营销活动[3] 发展成效 - 形成畜沼粮果菜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 资源化高质量利用[2] - 实践小院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农民增收的"加速器"[1][3] -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实现科技创新与农民增收共赢[4]
【渭南】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
陕西日报· 2025-07-08 07:32
渭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现状 - 渭南占陕西省近五分之一的粮食产量 承担"陕西粮仓"重任 [1] - 2023年通过"五良"融合策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实现夏粮总产稳定 抵御持续性高温影响 [1] 种业科技创新成果 - "渭麦19号"旱地小麦新品种试种30亩 实收8.62亩平均亩产达434.4公斤 [2] - "渭麦9号"国审旱地小麦品种全国推广面积突破180万亩 高温条件下表现优异 [2] - 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超96% 玉米良种实现全覆盖 [7]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组织1100余名农技人员开展"三贴近"技术服务 覆盖94万亩示范田 [2][3] - 集成推广"3335"技术模式 包括宽幅沟播/深松整地/一喷三防等技术 [3] - 小麦宽幅沟播精量播种面积超280万亩 [3] 农田基础设施改善 - 全市440.7万亩小麦中水浇地达317万亩 "以水补旱"减轻干旱影响 [4] - 蒲城县盐碱地改造后小麦亩产突破700公斤 [4] - 大荔县黄河滩区小麦亩产达746.09公斤 较去年600公斤显著提升 [6] 农业机械化应用 - "三夏"期间投入9万余台农机具 单日抢收峰值52.7万亩 [6] - 小麦机收率达99.5%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6] - 应用北斗导航/无人机播撒等智能装备 [6] 政策机制创新 - 实施《2025年单产提升行动方案》 打造8个"万亩片"/21个"吨粮镇"/23个"吨粮村" [7] - 建立4391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7443家专业合作社 3571家家庭农场 [8] - 临渭区试点"五化协同"全程托管服务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