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

搜索文档
地方国资文旅集团为何总是一地鸡毛?
36氪· 2025-05-20 16:37
行业现状 - 桂林旅游、曲江文旅、ST张家界等地方文旅上市公司2024年出现巨额亏损:桂林旅游净亏2亿元(累计近10亿元)[2]、曲江文旅亏损1.31亿元(三年累计6亿元)[2]、张家界净亏5.82亿元(五年累计超13亿元)[2][10] - 县级文旅公司盲目跟风投资现象普遍,形成"上市公司大坑+县级小坑"的行业困境[12] - 行业普遍存在"游客人数多但不赚钱"的运营悖论,如曲江文旅旗下大唐不夜城等项目[7] 公司案例 - 桂林旅游:虽拥有漓江等顶级景区资源,但因财务披露违规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需追溯调整三年财报,高管被记入诚信档案[3] - 曲江文旅:大股东22%股份遭司法冻结/拍卖,核心项目大明宫等持续亏损[4][7] - ST张家界:资产负债率达86.12%,大庸古城项目三年累计减值损失4.78亿元,流动负债是流动资产7倍,进入预重整流程[7][10][11] 问题根源 - 管理机制缺陷:管理层多来自体制内,缺乏市场化运营能力,存在"政企模糊地带"[15] - 投资逻辑错位:"先有债再有项目"的成立思路导致融资需求远大于运营能力[15] - 缺乏问责闭环:鲜少因亏损被追责,关键考核指标为"立项能力"而非运营效益[23][24] - 项目同质化严重:仿古街+演艺+酒店模式重复建设,忽视游客体验与复购率[17][24] 典型运营问题 - 滨湖旅游项目年游客不足2.5万人却亏损2400万元[16] - 停工8年项目持续拨款亏损[16] - 城市综合体项目年亏损超2000万元且空置率高[16] - 古风文旅街区开业三年即计提资产减值[17] 潜在转型路径 - 收缩战略:剥离非核心资产(如曲江文旅、张家界已开始实施)[29] - 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团队,建立权责对等的决策体系[28] - 现金流导向:放弃流量泡沫,聚焦真实运营能力[28] - 专项债门槛提高:需通过项目收益、资产质量、政府财力三重审核[26] 行业趋势 - 2025年或将出现中小地方文旅集团集中淘汰现象[26] - 政策收紧导致"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26] - 10万亿化债额度优先支持城投而非文旅企业[28] - 成功案例稀缺:需同时具备IP打造、二次消费转化等综合能力[28]
“五一”假期桂林旅游持续火爆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0:42
旅游客流数据 - 桂林漓江、遇龙河等景区"五一"假期前两天单日水上客流分别达到4.6万、8.8万人次,日增幅分别达到18%、90% [1] - 5月3日水上客流达到13.9万人次,"五一"假期水上总客流预计达到36万人次 [1] 景区活动与创新 - 象山景区推出首台AI拉花咖啡机器人,吸引游客互动 [1] - 龙脊古壮寨举办传统"开耕节"活动,包含12道传统农事及梯田捉凤鸡、摸鱼等体验项目 [1] - 猫儿山景区开展植物拓染DIY,大碧头度假区推出农耕主题活动,恭城景区举办劳动主题互动 [2] - 灵渠景区结合AI技术举办国潮主题活动,八角寨景区推出登山寻宝等趣味项目 [2] - 遇龙河景区引入"二郎神"机器人进行表演、人流监测及安全巡逻 [2] 营销与消费促进 - 桂林推出14条"周末游桂林"主题线路、4条县域户外徒步路线,邀请300余名广东博主进行体验推广 [2] - 景区、酒店及民宿推出门票及消费折扣优惠 [2] - 漓江畔汉服竹筏旅拍、国潮旅拍及阳朔云端摄影基地成为年轻游客热门打卡点 [2] 基础设施与服务优化 - 桂林交警发布假期交通提示,免费开放近万个停车位,对轻微交通违法不处罚 [2] -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强调通过年轻化表达打造"山水+潮流"体验,吸引Z世代游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