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庸古城
icon
搜索文档
亏损超10亿后,大庸古城闭园了
齐鲁晚报网· 2025-07-16 20:39
大庸古城闭园事件 - 大庸古城于2025年7月13日22:00起闭园进行资产维保工作[2] - 张家界旅游集团工作人员确认已进入司法重整程序[1][3] -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工作人员否认闭园说法称"还可以进去"[2] 项目运营情况 - 项目占地240亩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总投资24.43亿元[1][4] - 2021年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累计超10亿元[4][5] - 198间商铺全部关闭唯一盈利项目为停车场[4] - 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13.95亿元负债16.97亿元净资产-3.02亿元[4] 财务影响 - 张家界旅游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亏3000-3600万元同比减亏41-51%[5] - 减亏主因大庸古城公司折旧摊销及财务费用减少[5] - 2021-2024年大庸古城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0.79亿元[5] - 张家界旅游集团连续5年亏损2025年4月17日起股票变更为"ST张家界"[5] 项目背景与问题 - 定位为全国文化旅游新标杆预计年营收5亿元净利润2亿元[4] - 实际运营中游客稀少商户经营困难存在欠薪问题[2] - 公司承认存在跟风建设问题错过市场窗口期[6] - 决策层坦言对市场预判存在主观性决策失误[6] 重整进展 - 2024年9月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6] - 正在进行层报审批投资人招募清产核资等工作[6] - 计划通过重整化解债务压降成本引入战略投资[6] - 目标完成改造升级业态优化后重新运营[6]
被央视点名的大庸古城,给文旅业释放的新信号愈发清晰了
36氪· 2025-07-03 16:56
文旅业卖方市场地位终结 - 张家界大庸古城因巨额亏损被央视点名 标志着文旅业卖方市场地位走向终结 卖方市场垮塌源于供不应求格局被打破 [1][6] - 2023年全国A级景区数量达15721家 较2019年新增3319家 但平均每家景区收入从2019年4085万元暴跌至2023年2588万元 降幅达37% 陷入增量不增质陷阱 [3] - 资源驱动型文旅经济失效 桂林旅游 云南旅游等头部景区企业2024年深陷亏损 仅靠优质资源揽客模式已过时 [5] 买方市场新特征 - 文旅消费社群化趋势明显 企业需瞄准"超级用户"社群 Labubu案例显示精准抓住特定社群比讨好大众更重要 [7][8] - 互联网平台掌握流量分配权 主导旅游消费决策 京东等平台入局加剧话语权集中 文旅企业需警惕沦为流量打工仔 [9][10] 行业变革方向 - 产品需聚焦有形在地文化元素 淄博烧烤 天水麻辣烫等案例证明小吃比历史名人更能引发大众共鸣 [11] - 品质管控是关键 乌镇通过标准化(如规定番茄炒蛋用4个鸡蛋)和暗访实现品控 打破"非标无法品控"借口 [12] - 企业家需具备三大特质:有理想(如陈向宏打造乌镇乌托邦) 不从众(拒绝同质化) 要耐心(坚持长期主义) [12][13] 行业现状总结 - 市场呈现五大特征:市场规模扩大 变化加速 竞争激烈 要求提高 盈利难度增加 [11] - 行业处于转型关键期 需警惕"按原逻辑做事"的风险 网红项目短期爆发后多销声匿迹 长期主义才是出路 [13][14]
“人造古城”模式陷困局
深圳商报· 2025-07-01 06:44
公司表现与财务情况 - ST张家界6月30日股价低开高走,收盘上涨2 97% [2] - 公司因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自2024年4月17日起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张家界" [2] - 大庸古城项目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4年累计亏损10 8亿元,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13 95亿元、负债总额16 97亿元,净资产为负3 02亿元 [2][3] - 大庸古城项目2024年9月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张家界市正推动市场化盘活方案 [3] 业务结构与行业对比 - ST张家界是中国旅游板块第一家上市公司(1996年上市),但不同于黄山旅游、峨眉山A等拥有景区门票收入的公司,其收入主要来自环保客运、宝峰湖、杨家界索道等业务 [3] - 公司旗下资源包括大庸古城、环保客运、宝峰湖、杨家界索道、十里画廊观光电车、旅行社服务及酒店经营,其中大庸古城成为核心亏损源 [3] 行业模式问题 - 旅游概念股依赖重资产扩张的困境显现,大庸古城作为投资24 43亿元的仿古建筑群,面临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等问题 [2][3] - "人造古城"模式被指千城一面、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市场竞争中易沦为"空城" [3]
跟风造古城,不光张家界要反思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18:59
大庸古城经营状况 - 大庸古城作为投资规模达24 43亿元的仿古建筑群 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 四年持续亏损累计达10 8亿元 直至濒临破产 [2] - 2024年9月上市公司张家界公告显示 其全资子公司作为运营方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17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张家界" [2] - 运营过程中仅停车场盈利 市中心的大庸古城门可罗雀 主要活动为本地居民休闲 [6] 项目决策与建设问题 - 2016年3月立项 6月开工 原计划550天建设工期因准备不足延长至近五年 [3] - 项目仓促上马源于跟风"全国古城古镇热" 当时全国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 [3] - 项目被赋予城市旅游新地标等虚高定位 同期10公里外还有同质化项目"古庸城" 形成内部竞争 [4] 行业普遍性问题 - 各地人造古城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 内部多为义乌小商品和雷同美食 最终沦为"商家比游客多"的失败案例 [6] - 决策过程受"拍脑袋"式政绩冲动驱动 缺乏市场化运营考量 形成"击鼓传花"式风险传递 [4][5] 整改与反思 - 张家界当地召开专题会议 强调要虚心接受监督 深入开展问题整改 深刻汲取教训 [2] - 需同步启动对决策失误的追责问责 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 [5] - 行业需举一反三 对无特色古城古镇项目早做调整 采取"壮士断腕"式转型 [6]
4年亏损超10亿,大庸古城“决策失误”谁买单?|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6-29 16:41
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项目分析 项目基本情况 - 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为当地"明星项目",总投资24亿元,试营业4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 [2] - 尽管采取免门票策略,客流依然稀少,呈现"门可罗雀"状态 [2] - 项目自2021年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存在明显"烂尾"迹象 [2] 失败原因分析 - 决策层面存在跟风现象,盲目追随全国古城古镇建设热潮 [2] - 市场预判存在主观性,对产品打造、业态布局、功能配套等关键环节研究不足 [2] - 项目上马仓促,前期缺乏充分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2] - 审批监管存在漏洞,出现手续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项目逾期等问题 [3] 行业现状与启示 -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仅300余家,但开发/在建古城镇达2800多座,呈现严重供大于求 [3] - 人造古城同质化严重,多数项目面临烂尾或冷场风险 [3] - 文旅市场竞争加剧,但部分地方仍依赖过时的"人造古城"发展模式 [4] - 游客需求已发生变化,行政决策需更贴近市场需求 [4] 项目教训总结 - 重资产文旅项目需谨慎论证,避免盲目上马 [4] - 决策机制需完善,应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流程和终身负责制 [4] - 文旅发展需创新思维,突破路径依赖 [4] - 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杜绝投机心态 [4]
焦点访谈|20多亿打水漂、游客不买单……文旅项目如何破局重生?
央视网· 2025-06-27 21:46
大庸古城项目概况 - 项目总投资24 43亿元 占地240亩(22个标准足球场) 建筑面积16 55万平方米 融合明清建筑与土家族特色[5] - 定位为"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旅游新标杆" 预期年营收5亿元 年净利润2亿元[5] - 2021年6月试营业 四年累计亏损10 8亿元(2021年0 84亿 2022年1 51亿 2023年2 49亿 2024年5 96亿)[9] - 截至2024年底 资产总额13 95亿元 负债16 97亿元 净资产-3 02亿元[9] 运营现状与问题 - 198间商铺仅4-5家营业且未缴纳租金 主要客流为周边居民而非游客[7][19] - 核心项目《遇见大庸》演艺厅单场仅容纳349人 总投入超5亿元 演一场亏一场[21] - 飞行影院2024年上半年仅2300人购票(日均不足15人) 已停止运营[23] - 停车场为唯一盈利项目[7] 项目决策与执行缺陷 - 2016年3月立项 6月开工 论证不足导致建设期间反复修改 工期从550天延长至近五年[15] - 设计方案与可行性研究存在重大偏差 存在手续不全 工程超预算 逾期等问题[17] - 同质化严重 周边10公里处另有17亿元投资的"古庸城"项目(120亩 13万㎡)同样未营业[23][25] 行业深层问题 - 盲目跟风2016年全国古城古镇建设热潮 忽视市场窗口期与差异化竞争[11][13] - 国企主导("肥水不流外人田")导致决策主观性强 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11] - 业态单一(商业街+酒店) 沉浸式体验项目未能有效带动客流[19] - 全国多地出现"建时轰轰烈烈 建后冷冷清清"的仿古项目困局[27]
地方国资文旅集团为何总是一地鸡毛?
36氪· 2025-05-20 16:37
行业现状 - 桂林旅游、曲江文旅、ST张家界等地方文旅上市公司2024年出现巨额亏损:桂林旅游净亏2亿元(累计近10亿元)[2]、曲江文旅亏损1.31亿元(三年累计6亿元)[2]、张家界净亏5.82亿元(五年累计超13亿元)[2][10] - 县级文旅公司盲目跟风投资现象普遍,形成"上市公司大坑+县级小坑"的行业困境[12] - 行业普遍存在"游客人数多但不赚钱"的运营悖论,如曲江文旅旗下大唐不夜城等项目[7] 公司案例 - 桂林旅游:虽拥有漓江等顶级景区资源,但因财务披露违规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需追溯调整三年财报,高管被记入诚信档案[3] - 曲江文旅:大股东22%股份遭司法冻结/拍卖,核心项目大明宫等持续亏损[4][7] - ST张家界:资产负债率达86.12%,大庸古城项目三年累计减值损失4.78亿元,流动负债是流动资产7倍,进入预重整流程[7][10][11] 问题根源 - 管理机制缺陷:管理层多来自体制内,缺乏市场化运营能力,存在"政企模糊地带"[15] - 投资逻辑错位:"先有债再有项目"的成立思路导致融资需求远大于运营能力[15] - 缺乏问责闭环:鲜少因亏损被追责,关键考核指标为"立项能力"而非运营效益[23][24] - 项目同质化严重:仿古街+演艺+酒店模式重复建设,忽视游客体验与复购率[17][24] 典型运营问题 - 滨湖旅游项目年游客不足2.5万人却亏损2400万元[16] - 停工8年项目持续拨款亏损[16] - 城市综合体项目年亏损超2000万元且空置率高[16] - 古风文旅街区开业三年即计提资产减值[17] 潜在转型路径 - 收缩战略:剥离非核心资产(如曲江文旅、张家界已开始实施)[29] - 机制改革:引入市场化团队,建立权责对等的决策体系[28] - 现金流导向:放弃流量泡沫,聚焦真实运营能力[28] - 专项债门槛提高:需通过项目收益、资产质量、政府财力三重审核[26] 行业趋势 - 2025年或将出现中小地方文旅集团集中淘汰现象[26] - 政策收紧导致"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26] - 10万亿化债额度优先支持城投而非文旅企业[28] - 成功案例稀缺:需同时具备IP打造、二次消费转化等综合能力[28]
张家界财务困境加重 预重整阶段又遇3.86亿元诉讼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8:26
财务风险 - 截至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86.12% [1][5]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增加22.83%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6.49% [1][5] - 流动负债69.95亿元 流动资产仅1.01亿元 缺口达5.98亿元 [2][5]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5.82亿元 同比增亏143.22% [3] - 连续五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 [2][3][5] 诉讼纠纷 - 被湖南建工起诉涉诉金额3.86亿元 [2] - 湖南建工申报破产债权5.3亿元 确认1.44亿元 未确认3.86亿元 [3] - 诉讼请求包括确认3.86亿元债权及3.24亿元优先受偿权 [3] - 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对利润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3] 大庸古城项目 - 项目工期延误1070天 导致重大损失 [2] - 2024年计提减值4.78亿元 几乎吞噬全部利润 [3] - 延期开业近三年 资金流承压 [4] - 2024年营收仅414.24万元 同比减少20.47% [4] - 净利润亏损5.96亿元 同比翻倍 [4] - 定位和运营模式存在缺陷 缺乏差异性 [4] 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4.32亿元 同比增长2.77% [3] - 部分银行借款逾期 多起诉讼 账户被冻结 [5] - 2024年10月进入预重整 期限延至2025年7月16日 [5] - 能否进入重整程序仍存不确定性 [5]
又一次面临ST,张家界五年亏13亿,大庸古城成“拖油瓶”
格隆汇APP· 2025-04-16 16:57
公司财务与ST风险警示 - 公司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自2025年4月17日起股票简称变更为"ST 张家界" 日涨跌幅限制由10%降至5% [1] - 2024年归属净利润亏损5 82亿元 同比增亏142 83% 其中大庸古城项目亏损5 96亿元 占总亏损的83 9% [7][8] - 扣非净利润连续5年亏损 2020-2024年累计亏损13 48亿元 2024年扣非亏损同比扩大142 83% [9][10] 历史经营与资产问题 - 公司曾多次因财务问题被ST/*ST 股票简称历经多次变更 包括"ST张家界""S*ST张股"等 [3] - 大庸古城项目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4 78亿元 直接导致净利润恶化 若剔除该项目 公司可实现盈利 [7][8] - 2024年营业收入4 32亿元 同比微增2 77% 但子公司张家界国际大酒店仍亏损662 53万元 [7] 预重整进展 - 截至2025年2月12日 共47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材料 其中45家提交重整方案 [11] - 法院决定将预重整期延长三个月至2025年7月16日 公司正配合推进相关工作 [11] 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 - 成立于1992年 1996年作为中国旅游板块首家上市公司登陆深交所 主营业务涵盖景区经营 旅游客运 酒店等 [2][6] - 证券代码000430 属深交所主板A股 曾用名包括"张家界""张服"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