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庸古城
icon
搜索文档
爆红文旅项目,为何撑不过三年?
创业邦· 2025-08-14 11:41
文旅项目亏损案例 - 大型演出项目《只有峨眉山》投资超8亿元,累计亏损达6亿元,于2023年6月15日停演[5] - 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2025年中财报显示,本期营业收入8465798元,净利润亏损1613834元,上期营业收入5889689元,净利润亏损2720536元[6] - 深圳文和友开业不到两年,人气寥寥,大部分区域空置[11] - 广州文和友于2023年2月租约到期后关店撤离[11] - 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总投资25亿元,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13] - 陕西蓝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开业四年后彻底关停,投资方原计划三期投资3.5亿元,最终只投一期[13] - 杭州闻堰老街投资超1亿元,招商失败,美食广场全关门[15] 网红文旅项目问题分析 - 重庆洪崖洞2023年净利润亏损157万元,近三年累计亏损超500万元[16] - 西安大唐不夜城2024年接待7475万人次,营收仅7574万元,人均消费1.01元,较2023年1.55元进一步下降[18] - 网红项目内容同质化严重,如《只有峨眉山》与《只有河南》在表演手段、舞台陈设等方面高度重复[18] - 白鹿原民俗村仅靠"关中风情"吸引人,实际为烤串小吃摊和义乌小商品[20] - 游客多为"拍照经济"用户,拍完即走,不产生二次消费[16][18] 成功文旅项目经验 - 苏超项目带动江苏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通过"草根足球+地方文化"模式成功[22] - 安吉县"村咖"产业年接待游客超615万人次,形成1.21亿元富民产业[24] - 年轻游客更愿意为乡村文艺生活、二次元周边、互动沉浸式餐厅等真实体验买单[22][24] - 成功的文旅项目需要持续运营更新,注重细节管理,而非一次性收割流量[24][26] - 地方文旅应搭建平台而非直接运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6]
爆红文旅项目,为何撑不过三年?
虎嗅APP· 2025-08-13 21:35
行业现状 - 大型文旅演艺项目《只有峨眉山》投资超8亿元,累计亏损达6亿元,最终停演[4] - 超级文和友项目从排队4小时到人气寥寥,深圳文和友开业不到两年即遇冷,广州文和友直接关店撤离[7][8] - 张家界大庸古城总投资25亿元,日均购票不足20人[11][12] - 陕西蓝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从日接待15万游客到彻底关停,投资方仅完成一期3.5亿元投资即撤退[15] - 杭州闻堰老街投资超1亿元,招商失败、消防未过、游客稀少[17][18] 商业模式问题 - 网红文旅项目流量一次性,商业转化长期不足[21] - 游客以打卡拍照为主,人均消费极低,如重庆洪崖洞三年亏损500多万[25][26] - 西安大唐不夜城2024年接待7475万人次,营收仅7574万元,人均消费1.01元[28][29] - 内容同质化严重,从《只有峨眉山》到《只有河南》呈现雷同化倾向[31] - 项目普遍采用夜市+仿古街+非遗摊+实景演出的"网红四件套"模式[32]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开始反网红,反感摆拍套路[35][36] - 年轻游客更注重生活感和在地体验,而非舞台感[38][39] - 情绪价值需求变化,如复购Labubu胜过仿古戏楼[40] 成功路径 - 苏超通过"草根足球+地方文化"出圈,带动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增长305%[44] - 安吉县"村咖"产业年接待615万人次,形成1.21亿元富民产业[50] - 成功项目需注重内容真实性、持续运营和细节管理[45][48][51] - 文旅应是社区型慢生意,而非一次性流量收割[52] - 地方政府应做好平台搭建,让专业团队运营[54]
一座“空城”,靠什么打响新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8:37
湖南省文旅产业发展调研 -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强调要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精细打造、精心管理 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1] - 大庸古城项目需打造成张家界新旅游品牌 发挥自然山水旅游优势 高效盘活资源 创新运营模式 发展城市休闲度假新业态 [1][2] - 张家界1-7月接待游客2781 7万人次(增长5 2%) 总花费394 8亿元(增长8 1%) 入境游客72 2万人(增长14 2%) 总花费3 8亿美元(增长16 4%) [1] 大庸古城运营现状 - 耗资24亿元的大庸古城试营业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198间商铺仅4-5家入驻且未缴纳租金 [1][2] - 业态单一(商业街区+客栈酒店) 仅两个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难以带动客流 [2] - 央视焦点访谈曾报道其建设运营问题 被列为"人造空城"典型案例 [1] 全国古城镇开发困境 - 全国已开发/开发中古城镇超2800座 大量沦为"空城" [2] - 27000余家古城镇相关企业中近4成处于清算、停业等异常状态 [2] 大庸古城重整计划 - 正在进行全面重整及盘活工作 计划2025年7月完成提质升级 [4] - 网友建议拓展住宿体验、增加古代生活场景、景区联动套票等 政府称将结合文化定位试点创新 [3] -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此前调研时要求盘活存量资产 探索"旅游+"新模式 [2]
城市24小时 | 一座“空城”,靠什么打响新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8:31
张家界文旅产业发展与大庸古城重整 -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强调张家界需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 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及精细化管理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1] - 大庸古城项目耗资24亿元 但试营业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 目前198间商铺仅四五个入驻营业且未缴纳租金 业态单一问题突出 [2][3] -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回应将结合古城文化定位和游客需求调研进行重整 计划明年7月完成提质升级运营 并探索"旅游+"新模式 [2][5] 张家界旅游市场表现 - 2024年1-7月张家界接待游客2781.7万人次(同比增长5.2%) 总花费394.8亿元(增长8.1%) 其中入境游客72.2万人(增长14.2%) 花费3.8亿美元(增长16.4%) [1] 全国古城开发行业现状 - 全国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超2800座 其中近4成古城镇相关旅游企业(约10800家)处于清算、停业、歇业等异常状态 [2]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 - 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 其中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4%、3.9%、17.2%、16.3% [12] -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5.1万亿元(增长8.4%) 贡献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长的45.4% 民营企业进出口14.68万亿元(增长7.4%) 占比57.1% [12] 中国百强城市排名 - 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居前五 杭州首次超越广州位列第四 宁波、合肥、西安排名上升 [13] - 江苏、山东各有13个城市上榜(上榜率100%和81.25%) 广东、浙江各有8个 福建有7个(上榜率77.78%) [14] 行业政策动态 - 七部门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产业规模壮大 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6] - 陕西省推出文化艺术精品扶持办法 影视动漫、舞台艺术、网络文艺类项目最高扶持200万元 图书出版类最高100万元 [7] - 福州市发布第二批"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措施 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及职业资质认证 [8]
亏损超10亿后,大庸古城闭园了
齐鲁晚报网· 2025-07-16 20:39
大庸古城闭园事件 - 大庸古城于2025年7月13日22:00起闭园进行资产维保工作[2] - 张家界旅游集团工作人员确认已进入司法重整程序[1][3] - 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工作人员否认闭园说法称"还可以进去"[2] 项目运营情况 - 项目占地240亩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总投资24.43亿元[1][4] - 2021年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累计超10亿元[4][5] - 198间商铺全部关闭唯一盈利项目为停车场[4] - 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13.95亿元负债16.97亿元净资产-3.02亿元[4] 财务影响 - 张家界旅游集团2025年上半年预亏3000-3600万元同比减亏41-51%[5] - 减亏主因大庸古城公司折旧摊销及财务费用减少[5] - 2021-2024年大庸古城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0.79亿元[5] - 张家界旅游集团连续5年亏损2025年4月17日起股票变更为"ST张家界"[5] 项目背景与问题 - 定位为全国文化旅游新标杆预计年营收5亿元净利润2亿元[4] - 实际运营中游客稀少商户经营困难存在欠薪问题[2] - 公司承认存在跟风建设问题错过市场窗口期[6] - 决策层坦言对市场预判存在主观性决策失误[6] 重整进展 - 2024年9月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6] - 正在进行层报审批投资人招募清产核资等工作[6] - 计划通过重整化解债务压降成本引入战略投资[6] - 目标完成改造升级业态优化后重新运营[6]
被央视点名的大庸古城,给文旅业释放的新信号愈发清晰了
36氪· 2025-07-03 16:56
文旅业卖方市场地位终结 - 张家界大庸古城因巨额亏损被央视点名 标志着文旅业卖方市场地位走向终结 卖方市场垮塌源于供不应求格局被打破 [1][6] - 2023年全国A级景区数量达15721家 较2019年新增3319家 但平均每家景区收入从2019年4085万元暴跌至2023年2588万元 降幅达37% 陷入增量不增质陷阱 [3] - 资源驱动型文旅经济失效 桂林旅游 云南旅游等头部景区企业2024年深陷亏损 仅靠优质资源揽客模式已过时 [5] 买方市场新特征 - 文旅消费社群化趋势明显 企业需瞄准"超级用户"社群 Labubu案例显示精准抓住特定社群比讨好大众更重要 [7][8] - 互联网平台掌握流量分配权 主导旅游消费决策 京东等平台入局加剧话语权集中 文旅企业需警惕沦为流量打工仔 [9][10] 行业变革方向 - 产品需聚焦有形在地文化元素 淄博烧烤 天水麻辣烫等案例证明小吃比历史名人更能引发大众共鸣 [11] - 品质管控是关键 乌镇通过标准化(如规定番茄炒蛋用4个鸡蛋)和暗访实现品控 打破"非标无法品控"借口 [12] - 企业家需具备三大特质:有理想(如陈向宏打造乌镇乌托邦) 不从众(拒绝同质化) 要耐心(坚持长期主义) [12][13] 行业现状总结 - 市场呈现五大特征:市场规模扩大 变化加速 竞争激烈 要求提高 盈利难度增加 [11] - 行业处于转型关键期 需警惕"按原逻辑做事"的风险 网红项目短期爆发后多销声匿迹 长期主义才是出路 [13][14]
“人造古城”模式陷困局
深圳商报· 2025-07-01 06:44
公司表现与财务情况 - ST张家界6月30日股价低开高走,收盘上涨2 97% [2] - 公司因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自2024年4月17日起被深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张家界" [2] - 大庸古城项目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4年累计亏损10 8亿元,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13 95亿元、负债总额16 97亿元,净资产为负3 02亿元 [2][3] - 大庸古城项目2024年9月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张家界市正推动市场化盘活方案 [3] 业务结构与行业对比 - ST张家界是中国旅游板块第一家上市公司(1996年上市),但不同于黄山旅游、峨眉山A等拥有景区门票收入的公司,其收入主要来自环保客运、宝峰湖、杨家界索道等业务 [3] - 公司旗下资源包括大庸古城、环保客运、宝峰湖、杨家界索道、十里画廊观光电车、旅行社服务及酒店经营,其中大庸古城成为核心亏损源 [3] 行业模式问题 - 旅游概念股依赖重资产扩张的困境显现,大庸古城作为投资24 43亿元的仿古建筑群,面临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等问题 [2][3] - "人造古城"模式被指千城一面、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市场竞争中易沦为"空城" [3]
跟风造古城,不光张家界要反思
南方都市报· 2025-06-29 18:59
大庸古城经营状况 - 大庸古城作为投资规模达24 43亿元的仿古建筑群 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 四年持续亏损累计达10 8亿元 直至濒临破产 [2] - 2024年9月上市公司张家界公告显示 其全资子公司作为运营方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17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张家界" [2] - 运营过程中仅停车场盈利 市中心的大庸古城门可罗雀 主要活动为本地居民休闲 [6] 项目决策与建设问题 - 2016年3月立项 6月开工 原计划550天建设工期因准备不足延长至近五年 [3] - 项目仓促上马源于跟风"全国古城古镇热" 当时全国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 [3] - 项目被赋予城市旅游新地标等虚高定位 同期10公里外还有同质化项目"古庸城" 形成内部竞争 [4] 行业普遍性问题 - 各地人造古城普遍存在同质化问题 内部多为义乌小商品和雷同美食 最终沦为"商家比游客多"的失败案例 [6] - 决策过程受"拍脑袋"式政绩冲动驱动 缺乏市场化运营考量 形成"击鼓传花"式风险传递 [4][5] 整改与反思 - 张家界当地召开专题会议 强调要虚心接受监督 深入开展问题整改 深刻汲取教训 [2] - 需同步启动对决策失误的追责问责 从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 [5] - 行业需举一反三 对无特色古城古镇项目早做调整 采取"壮士断腕"式转型 [6]
4年亏损超10亿,大庸古城“决策失误”谁买单?|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6-29 16:41
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项目分析 项目基本情况 - 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为当地"明星项目",总投资24亿元,试营业4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 [2] - 尽管采取免门票策略,客流依然稀少,呈现"门可罗雀"状态 [2] - 项目自2021年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存在明显"烂尾"迹象 [2] 失败原因分析 - 决策层面存在跟风现象,盲目追随全国古城古镇建设热潮 [2] - 市场预判存在主观性,对产品打造、业态布局、功能配套等关键环节研究不足 [2] - 项目上马仓促,前期缺乏充分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 [2] - 审批监管存在漏洞,出现手续不完善、工程超概算、项目逾期等问题 [3] 行业现状与启示 -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仅300余家,但开发/在建古城镇达2800多座,呈现严重供大于求 [3] - 人造古城同质化严重,多数项目面临烂尾或冷场风险 [3] - 文旅市场竞争加剧,但部分地方仍依赖过时的"人造古城"发展模式 [4] - 游客需求已发生变化,行政决策需更贴近市场需求 [4] 项目教训总结 - 重资产文旅项目需谨慎论证,避免盲目上马 [4] - 决策机制需完善,应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流程和终身负责制 [4] - 文旅发展需创新思维,突破路径依赖 [4] - 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杜绝投机心态 [4]
焦点访谈|20多亿打水漂、游客不买单……文旅项目如何破局重生?
央视网· 2025-06-27 21:46
大庸古城项目概况 - 项目总投资24 43亿元 占地240亩(22个标准足球场) 建筑面积16 55万平方米 融合明清建筑与土家族特色[5] - 定位为"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旅游新标杆" 预期年营收5亿元 年净利润2亿元[5] - 2021年6月试营业 四年累计亏损10 8亿元(2021年0 84亿 2022年1 51亿 2023年2 49亿 2024年5 96亿)[9] - 截至2024年底 资产总额13 95亿元 负债16 97亿元 净资产-3 02亿元[9] 运营现状与问题 - 198间商铺仅4-5家营业且未缴纳租金 主要客流为周边居民而非游客[7][19] - 核心项目《遇见大庸》演艺厅单场仅容纳349人 总投入超5亿元 演一场亏一场[21] - 飞行影院2024年上半年仅2300人购票(日均不足15人) 已停止运营[23] - 停车场为唯一盈利项目[7] 项目决策与执行缺陷 - 2016年3月立项 6月开工 论证不足导致建设期间反复修改 工期从550天延长至近五年[15] - 设计方案与可行性研究存在重大偏差 存在手续不全 工程超预算 逾期等问题[17] - 同质化严重 周边10公里处另有17亿元投资的"古庸城"项目(120亩 13万㎡)同样未营业[23][25] 行业深层问题 - 盲目跟风2016年全国古城古镇建设热潮 忽视市场窗口期与差异化竞争[11][13] - 国企主导("肥水不流外人田")导致决策主观性强 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11] - 业态单一(商业街+酒店) 沉浸式体验项目未能有效带动客流[19] - 全国多地出现"建时轰轰烈烈 建后冷冷清清"的仿古项目困局[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