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熊猫外卖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30岁安徽小伙,在10个国家送外卖,一年交易10亿美元
创业邦· 2025-04-30 11:03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刘科路2016年在英国成立熊猫外卖,专为海外华人提供外卖服务,现已覆盖10个国家80多座城市,日活跃用户10万[3] - 公司从诺丁汉大学校园起步,初期团队6-10人,自筹200万元人民币启动资金,半年内签约100家商家但日订单仅200-300笔[11] - 2017年底通过开学季促销实现转折,日订单突破2000笔,拓展至伯明翰等4个城市并首次盈利[16] - 2018年获83North和Felix Capital 500万英镑投资,成为首个获欧洲风投的华裔背景外卖项目[18] - 2024年平台EBITDA转正,年交易额将突破10亿美元,10国中8国实现盈利[32] 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 聚焦6000万海外华人市场,解决中餐外卖空白,平台已覆盖运营地区90%中餐厅[6] - 采用15%以上佣金率,优化骑手成本至市场均价,初期单笔骑手佣金比Uber Eats高20%-30%[16][24] - 骑手采用众包模式,与Uber Eats共享骑手池,现有8万骑手月均收入4500-5000美元[22][24] - 商家端提供菜单优化、餐品改造等赋能服务,曾帮助餐馆将菜单从100项精简至50项[25] 市场扩张逻辑 - 进入新国家前测算"诺丁汉型"城市数量及"伦敦型"大城市规模,美国选择纽约周边小城市先行试点[29] - 美国市场已覆盖20城,占据60%华人外卖份额,计划两年内拓展至40个目标城市[6][30] - 避开东南亚等低客单价市场,专注欧美高消费区域,均单价格接近且模型可复用[30] 业务创新与增长 - 2022年在英国上线生鲜业务,提供2000-3000种亚洲食品SKU,1小时达[32] - 搭建中国供应链团队,部分品类采购成本降低50%,反向赋能海外商家[32] - 新增中餐品牌出海服务,基于平台600万用户数据指导开店选址与品类规划[32] 行业认知与竞争壁垒 - 创始人认为海外本地生活服务落后中国5年,美团经验仅50%可复用,算法与用工政策差异显著[24] - 欧洲风投更看重细分领域中型企业,需用数据说服而非流量故事,累计融资2.75亿美元为行业最高[18][33] - 预判AI将推动外卖3.0变革,公司需持续跟进技术演进以保持增长[33]
对话熊猫外卖创始人:美团饿了么的经验在海外有一半无法复制丨小猎犬号
晚点LatePost· 2024-12-04 22:52
公司概况 - 熊猫外卖成立于2017年,专注全球华人外卖市场,7年覆盖10国80多城,在8国华人外卖市场占有率超95% [4] - 日均活跃用户10万,年交易额10亿美元,合作商户约10万家,仅为美团外卖商户量的1% [4] - 通过并购快速扩张:2019年收购澳大利亚EASI和新西兰掌上新西兰,2020年进入美国后占据60%华人外卖份额 [4][8] 商业模式 - 差异化定位:提供全中文界面、优化中餐菜单(如缩减选项至50个)、匹配华人节日营销节点 [7] - 核心策略三步走:整合华人外卖市场→优化中餐供应链→推动中餐品牌出海本地化 [4] - 骑手管理本地化:采用拼单系统提升效率,月均收入4500-5000美元,避免国内式算法管控 [14][18] 市场拓展 - 美国市场挑战:50州法规差异大,城市类型多样(学生城/移民城等),4年覆盖35城 [11] - 并购逻辑:以5500万澳元收购EASI加速澳新布局,后续更谨慎采用现金+股权混合支付 [8][9] - 开城方法论:创始人实地验证数据,优先试点小城市(如纽约周边),测算单城盈亏模型 [10] 行业观察 - 中餐出海趋势:从茶饮扩展到正餐,品牌创始人亲自带队(如海底捞CEO转战海外) [28] - 出海痛点:供应链成本高(加拿大单店装修需12-18个月)、代理商管理难、百万美元级合规罚款 [25] - 平台赋能:提供600万用户数据辅助选址、推荐合规代理商、共享英国生鲜仓库资源 [26][27] 资本与竞争 - 融资2.75亿美元,投资方为83North等海外机构,偏好其专注细分市场的策略 [19][20] - 应对Doordash竞争:以深度中餐定制化建立壁垒,促成合作而非直接对抗 [12] - 国内外卖经验50%不可复制:如砍一刀拉新无效,商家管理需尊重而非强制下架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