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地化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圈粉海外 国产机器人出海“闯”市场
人民日报· 2025-08-12 08:15
中国服务机器人出海日本市场 - 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已成为日本餐饮场所不可或缺的一员,弥补了当地人力成本高和老龄化严重的人力资源缺口 [3] - 最初因文化审美差异导致产品在日本市场遇冷,国内流行的大体积机器人无法适应日本狭窄的过道 [4] - 公司针对日本市场重新设计机器人,体形小巧(能穿过49厘米通道)、配备日语语音系统和可变换动画表情,提升亲和力 [4][5] - 机器人配备双层或三层托盘,加装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以应对突发状况 [5] - 公司每月进行非标零件迭代,如定制轮胎解决刹车痕迹问题 [5] 本地化服务与技术支持 - 擎朗智能在日本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6] - 采用云端同步技术,新机器人可快速接管前任的"记忆",无需重新培训 [6] - 机器人在日本的使用成本仅为人工的1/3,且效率稳定、全年无休 [6] - 公司在日本设立本地化服务器、保税仓和维保点,优化算法以适应日式管理特点 [6] 物流机器人拓展与市场表现 - 牧星机器人的分拣系统和GTP解决方案由日本东芝、三菱在关西物流展呈现 [7] - 公司物流机器人和软件系统被日本关东地区医药行业仓库采用,满足当地医药物流需求 [7] - 为日本知名车企设计的料箱搬运拣选机器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7] - 公司产品超七成出口发达国家,上半年销售额创新高,同比增长近三成,订单排至9月 [7] - 物流机器人负载跨度从50公斤到1.5吨,覆盖车间零件搬运至电商仓库货物托举 [7]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日本帝京大学教授认为中国机器人行业从拼规模转向拼技术、比质量、树品牌,体现制造业转型 [6] - 牧星机器人通过前沿创新与深度本地化策略在日本市场扎根,未来将持续研发满足当地需求 [7]
国产机器人出海“闯”市场(经济聚焦·中国品牌圈粉海外)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中国服务机器人出海日本市场 - 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成功打入日本餐饮市场,成为当地烤肉店等场所的重要劳动力补充[4] - 日本市场因人力成本高和老龄化严重,对服务机器人需求旺盛[4] - 公司最初产品在日本市场遇冷,主要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产品适配问题(如尺寸过大、外观亲和力不足)[5] - 针对日本市场特点,公司重新设计产品:缩小体积至可通过49厘米窄道、增加日语语音系统、优化动画表情[5] - 产品细节持续迭代,如定制轮胎解决刹车痕迹问题,非标零件每月都在更新[5] 本地化服务与技术支持 - 公司在日本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2小时内响应故障,24小时内修复[6] - 采用云端同步技术,新机器人可快速继承前任"记忆",无需重新培训[6] - 机器人使用成本仅为人工的1/3,且效率稳定全年无休[6] - 设立本地服务器、保税仓维保点和常用零配件储备,优化日式管理算法[6] 物流机器人市场拓展 - 牧星机器人物流系统在日本关西物流展获得关注,产品由东芝、三菱等公司展示[7] - 物流机器人已被日本关东地区医药仓库采用,满足医药物流增长需求[7] - 为日本知名车企设计的料箱搬运机器人赢得订单[7] - 公司产品70%以上出口发达国家,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订单排至9月[7] - 产品负载能力覆盖50公斤至1.5吨,适应车间零件搬运到电商仓库等多种场景[7] 行业整体发展 - 从服务机器人到物流机器人,中国机器人产品在日本多个领域获得认可[6][7] - 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品牌竞争,体现中国制造业升级[6] - 企业采取深度本地化策略,根据当地需求持续研发创新[7]
本地化加速,速卖通巴西迎来收获期
华尔街见闻· 2025-07-16 17:19
跨境电商本地化策略 - 海外仓成为跨境电商平台争夺重点 巴西海外仓在618大促中表现突出 销售额环比日销增长4.3倍 消费电子、电脑办公、户外运动类目增速前三 [2] - 公司通过海外仓缩短交货时间提升消费者体验 重点投入巴西等拉美市场本地发货 [2] - 6月起加大对巴西海外仓商家扶持 包括百亿补贴品牌出海 站内资源倾斜 站外网红直播支持 专属小二服务等 [2] 本地化策略成效 - 消费电子品牌在巴西专场直播中GMV暴涨10倍以上 观看人次12万 评论破万 登上全球店铺榜首 [3] - 高客单品牌通过海外仓在巴西市场爆发 游戏手柄品牌环比328大促增长26倍 骑行台品牌单品当天售罄 深圳固态硬盘商家3天售出1万多件 [4] 全球化布局 - 5月接入10余家头部海外仓服务商成为"认证仓" 覆盖美、西、法、德、英、波市场 [5] - 认证仓商品可获得"LOCAL+"打标 出现在重点市场本地专属频道 [6] - 在美国、德国、波兰等市场招揽本地商家 加速海外业务扩张 [7]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自运营+托管"双轨驱动策略 全品类覆盖多元模式运营 海外备货支持海外托管和POP模式 国内备货支持全托管和POP模式 [7] - 通过多元模式运营+本地化策略 明确跨境电商下半场发展方向 [8]
智荟中欧·北京论坛 | 全球经贸变局下,中企如何以“差异化出海”破局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16:29
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 - 全球经贸格局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壁垒、金融波动、技术变革等多方面挑战,中国企业需关注本地化策略、供应链智能化建设及出海战略[2]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论坛聚焦"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汇集金融界、企业界及学术界代表[2] 供应链与投资策略 - 中国凭借强大生产能力、物流能力及人力资源优势,可通过精准对接海外市场需求保持竞争力[3] - 在"双循环"格局下,中国企业需提升国际谈判技巧,把握系统性出海机会[3] - 全球面临投资回报率系统性下降,需反思长期促进增长政策导致的规模膨胀与效率下降问题[3] 数字货币与金融体系 - 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稳定币崛起需要国际机构介入管理以实现透明机制[3] - 美国通过《稳定币创新法案》强化美元霸权战略意图,中国需加快数字人民币立法与监管[4] - 人民币稳定币可通过香港先行先试,但重点应加快数字人民币进程以避免国际化受阻[4] - 中国若把握数字美元窗口期,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数字身份融合应用,可能重塑国际货币格局[5] 贸易表现与经济挑战 - 中国前五月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42%,出口全球份额已超越美国[6] - 国内经济面临消费不足、房地产市场波动、PPI连续下降及货币流动速度放缓等结构性挑战[6] - 需更积极货币政策扭转通缩预期,激活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意愿[6] 企业出海实践 - 本地化是全球化成功关键,需尊重当地文化法规并实现收益共享[7] - 将中国制造优势与数字化管理结合可应对海外运营挑战[7] - 央国企出海六大经验:全球化运筹、差异化定位、专业化管理、一体化协同、本地化立足、低碳化转型[8] 未来发展路径 - 中国企业需超越简单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资本和管理模式深度出海[8] - 宏观政策调整需配合企业寻找全球化新阶段的差异化路径[8]
第五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解读
财经网· 2025-07-11 16:25
全球经贸格局重构下的企业策略 - 全球化发展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壁垒、金融波动、技术变革等多重挑战 [1] - 企业需超越传统思维,锻造发展韧性,打造更安全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更深厚的本地化运营根基、更强大的数智内核 [3] - 把握区域合作框架机遇、开拓新兴市场,在不确定性的国际市场中锚定价值、赢得话语权 [3] 国际投资与货币体系 - 从美国到全球都面临投资回报率的系统性下降,长期过度依赖促进增长的政策导致规模过度膨胀与效率相对下降 [4] - 美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管理币值的稳定性成为系统性需求 [4] - 稳定币的崛起创造了传统货币以外的代币形式,未来管理需国际性机构介入,实现"良币驱除劣币" [4] 中美贸易争端与供应链重组 - 美国长期存在的商品贸易逆差背后是债务依赖加剧了经济失衡 [6] - 关税手段忽视了供应链重构的长期性,会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和他国供应商 [6] - 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人力资源依然可以继续占据优势,但需以互利模式更精准对接海外市场需求 [6] 稳定币发展与监管 - 美国《稳定币创新法案》及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持牌经营、足额储备并禁止信贷投放,削弱稳定币的"去中心化"属性 [7] - 美国推动稳定币发展隐含着巩固美元霸权,抢占加密世界制高点的战略意图 [7] - 人民币稳定币可通过香港先行先试,但更重要的是加快中国对加密资产与稳定币的立法与监管 [8] 数字人民币发展 - 数字人民币应突破其当下"M0现金替代"的定位,向全流程加密的智能账户或钱包转型 [8] - 可借鉴稳定币的技术与模式,优先推动数字人民币海外版发展 [8] - 若中国能把握美国暂停数字美元的窗口期,率先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数字身份的融合应用,将有望重塑国际货币竞争格局 [8] 中欧关系 - 中欧双方均不应接受他人规定的中欧关系的框架或性质,必须基于各自的价值来考虑双方的关系 [10] - 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是未来几年双方具有广阔合作空间的领域 [10] 企业全球化经营案例 - GE航空航天在中国建立8家发动机大修基地,实现境内全链条服务,99%的员工来自本地 [11] - 赣锋锂业在海外投资以资源开发为主,坚持让当地共享收益,推动中国的效率优势、技术优势与本土结合 [11] - 联想集团已实现75%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投资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球客户实时追踪订单交互状态 [12] - 中国石油已完成物理上的"走出去"和本地化运营为核心的"走进去",正迈向"走上去" [13] 全球贸易与中国表现 - 2004年以来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占全球GDP比重稳中有升,全球化并未停止 [16] - 中国前五月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42%,出口占全球份额已超越美国 [16] - 进口占比下降折射出国内消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亟需更积极的货币政策扭转通缩预期 [16] 企业微观创新 - 中国企业需要超越简单的"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资本和管理模式的深度出海 [17] - 联想深耕全球181个国家市场,通过技术合作、资本投入和本地化运营建立长期竞争力 [17] - 宁德时代将质量管理标准从百万级缺陷率提升至十亿级标准 [17]
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公布,宁德时代挺进前五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3 23:00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核心趋势 - 2025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根据供应商对汽车制造商的年销售额进行排名 不包括售后业务收入和其他公司销售收入 [6] - 行业格局受电动化 智能化及区域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 竞争加剧 [6] - 完整榜单尚未公布 但行业报告 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揭示了关键趋势 [6] 传统巨头凭借战略调整占据主导地位 - 博世保持全球最大供应商地位 2024年汽车业务营收543 72亿美元 同比下降近3% 反映内燃机系统面临的挑战 [9] - 博世正转向电动化和软件定义的出行方式 并在中国建立ADAS相关合作伙伴关系 [9] - 电装以479亿美元销售额排名第二 麦格纳以428 36亿美元排名第三 采埃孚以373 18亿美元排名第四 [10] 中国供应商在关键电动汽车领域表现强劲 - 宁德时代以352 49亿美元营收排名第五 是前五名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13] - 比亚迪电子和德赛西威正在重塑信息娱乐和电动汽车零部件领域 [14] - 德赛西威在全球车载娱乐系统销售方面领先 比亚迪信息娱乐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7% [14] 区域动态 - 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实现全球最高营业利润率 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为5 7% 电动汽车供应链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出口需求 [15] - 欧洲供应商受产量低迷 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 2024年息税前利润率仅为3 6% [17] - 北美企业改良运营模式取得积极成果 但人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产量停滞 盈利性基本不变 [18] 并购与战略联盟 - 萨玛集团欲收购马瑞利 可能改变前20强格局 使萨玛集团晋升为全球顶级企业之一 [21] - 电装通过新建电动汽车热管理工厂和区块链电池回收系统扩大中国业务版图 [22] 新兴趋势重塑行业 - 电动汽车零部件增长占比超过60% 特斯拉和比亚迪自行生产超过50%的电池组 [23] - 哈曼和松下开发用于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集中式计算平台 [25] - 博世和采埃孚加快在中国研发和生产 以满足对成本效益高且技术先进解决方案的需求 [26] 主要风险与挑战 - 全球产量增长停滞 欧洲和北美产量停滞 中国和全球南方国家成为增长驱动引擎 [27] - 纯电汽车增长放缓 政府补贴取消和市场犹豫削弱增长势头 [28]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催生本土品牌格局调整和洗牌 [29] - 软件定义汽车模式将在未来几年主导行业发展方向 [30] - 固态电池 4D毫米波雷达和基于AI的ADAS系统对传统技术供应商构成威胁 [31] 地缘政治动态变化 - 地缘政治变化对全球汽车行业带来显著影响 关税壁垒升高影响零部件和整车贸易 [32] - 核心汽车市场之间的全球贸易秩序和区域型产业链生态开始重塑 [32] 行业变革总结 - 中国供应商挑战电动汽车和智能出行领域的传统巨头 [34] - 欧洲和北美企业通过合作 合并和本地化创新适应形势 [34] - 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进一步整合 拥抱电气化/智能化的供应商与传统系统供应商差距将拉大 [34]
美媒:本土竞争倒逼在华外国餐饮企业变革
环球网· 2025-06-19 07:11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哈根达斯和星巴克等西方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来自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本土品牌如华为、小米、安踏、李宁等已与消费者建立深厚联系 [1] - 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更注重物有所值和情感共鸣,导致跨国公司需调整策略以适应需求变化 [1] - 中国市场成熟度提升,快速增长的机遇减少,消费者品位变化快且品牌忠诚度低,本土企业更能识别并适应这些特点 [2] 跨国公司本地化策略 - 星巴克在中国降低茶饮料和星冰乐价格以应对瑞幸咖啡等本土咖啡连锁的竞争,与美国市场简化菜单的策略不同 [1] - 麦当劳中国菜单包含粥和午餐肉汉堡等本土化产品,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和必胜客提供蛋挞、老北京鸡肉卷等特色食品 [1] - 跨国公司考虑通过股权重组引入本地战略合作伙伴,以应对市场挑战并抓住增长机遇 [2] 合作伙伴关系调整 - 部分国际公司考虑建立新的中国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取技能、技术和资本支持 [2] -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并购业务主管指出,本地化策略包括寻找中国合作伙伴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 - 法国巴黎银行工业与消费者业务主管认为,中国市场的成熟度要求跨国公司采取更灵活的本地化措施 [2]
36氪出海·洞察|解码印尼医疗投资新机遇:政策红利下的本地化策略
36氪· 2025-06-05 19:30
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医疗行业 - 2015至2023年中国企业对东南亚医疗市场直接投资累计超66.19亿美元 [2] -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拥有2.8亿人口 2024年医疗保健支出预计达677万亿印尼盾(约470亿美元) [2] - 36氪出海与Lestari合作推出印尼医疗健康市场主题活动 聚焦政策激励与增长潜力 [2] 印尼医疗市场拓展项目 - Lestari推出Indonesia Discovery Program: Health-Tech Edition 2025年7月在雅加达举行为期3天的医疗垂直领域实地考察 [3] - 项目涵盖医疗设备与诊断、数字健康、制药、医院服务等领域 提供与政府高层及行业领袖对话机会 [3] 印尼投资政策与优先领域 - 印尼政府推出"黄金印尼2045愿景" 重点吸引医疗保健等9个优先领域投资 [5] - 修订79项法律的"就业综合法"实现法规统一化 建立在线单一提交系统简化许可流程 [5] - 提供土地保障、一站式服务及下游产业支持 包括原材料获取和本地合作伙伴对接 [5] 企业进入印尼市场的五步法 - 第一步通过印尼全球代表处了解投资政策 第二步成立PT公司需100亿印尼盾(约441万人民币)注册资本 [7] - 第三步通过OSS系统完成商业注册 第四步申请税收优惠 第五步启动运营并获投资部全程协助 [7] 印尼医疗健康市场潜力 - 中产阶级增长推动医疗需求 东部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创造投资空间 每年超200万人出国就医显示医疗旅游潜力 [8] - 巴厘岛萨努尔经济特区将建设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允许外国医生执业 [8] 印尼制药与医疗器械产业 - 本土拥有1200家制药分销商、200家制药制造商和800家医疗器械制造商 已能生产38种活性药物成分和8种生物制品 [9] - 政府提供免税期、税收补贴等激励措施 公共采购优先考虑国内供应商以促进本地生产 [9] 医疗设备市场准入要求 - 医疗器械需向印尼卫生部注册并通过安全性评估 进口药品需在食品药品监管局注册并完成技术转让 [10] - 外国公司需确保五年内实现药品本地生产 [10] 行业资源与本地化策略 - 印尼工业部TKDN认证要求优先使用本地供应链 政府协助利用加里曼丹等地区自然资源支持本土化生产 [9]
对话熊猫外卖创始人:美团饿了么的经验在海外有一半无法复制丨小猎犬号
晚点LatePost· 2024-12-04 22:52
公司概况 - 熊猫外卖成立于2017年,专注全球华人外卖市场,7年覆盖10国80多城,在8国华人外卖市场占有率超95% [4] - 日均活跃用户10万,年交易额10亿美元,合作商户约10万家,仅为美团外卖商户量的1% [4] - 通过并购快速扩张:2019年收购澳大利亚EASI和新西兰掌上新西兰,2020年进入美国后占据60%华人外卖份额 [4][8] 商业模式 - 差异化定位:提供全中文界面、优化中餐菜单(如缩减选项至50个)、匹配华人节日营销节点 [7] - 核心策略三步走:整合华人外卖市场→优化中餐供应链→推动中餐品牌出海本地化 [4] - 骑手管理本地化:采用拼单系统提升效率,月均收入4500-5000美元,避免国内式算法管控 [14][18] 市场拓展 - 美国市场挑战:50州法规差异大,城市类型多样(学生城/移民城等),4年覆盖35城 [11] - 并购逻辑:以5500万澳元收购EASI加速澳新布局,后续更谨慎采用现金+股权混合支付 [8][9] - 开城方法论:创始人实地验证数据,优先试点小城市(如纽约周边),测算单城盈亏模型 [10] 行业观察 - 中餐出海趋势:从茶饮扩展到正餐,品牌创始人亲自带队(如海底捞CEO转战海外) [28] - 出海痛点:供应链成本高(加拿大单店装修需12-18个月)、代理商管理难、百万美元级合规罚款 [25] - 平台赋能:提供600万用户数据辅助选址、推荐合规代理商、共享英国生鲜仓库资源 [26][27] 资本与竞争 - 融资2.75亿美元,投资方为83North等海外机构,偏好其专注细分市场的策略 [19][20] - 应对Doordash竞争:以深度中餐定制化建立壁垒,促成合作而非直接对抗 [12] - 国内外卖经验50%不可复制:如砍一刀拉新无效,商家管理需尊重而非强制下架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