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奇艺奇巴布乐园
icon
搜索文档
做乐园,长视频拥抱线下的终极大考
36氪· 2025-10-20 20:20
行业竞争重心转移 - 2024-2025年,中国长视频平台的竞争重心从线上指标(如内容规模、会员数、时长争夺)转向线下 [1] - 短视频和短剧分流用户注意力,导致用户付费意愿、广告主投放信心及内容价值空间被压缩,单纯依靠优质内容已不足以支撑平台增长 [1] 爱奇艺的线下战略布局 - 公司于2025年4月正式宣布进军“线下乐园与内容电商”,将沉浸式娱乐空间纳入战略版图 [3] - 2025年9月宣布在扬州、开封、北京三地推进“爱奇艺乐园”项目,并已在北京延庆落地儿童乐园项目“爱奇艺奇巴布乐园” [3][6] - 2025年9月与洛阳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洛阳打造为新的文旅沉浸实验场域 [6] 爱奇艺乐园的商业模式与设计特点 - 乐园采用模版化设计,体量较小(5000–20000㎡),体验更密集(包括全感剧场、全息光影、NPC互动、MR游戏、主题演艺) [8] - 强调快速迭代(半年可换内容模块),收入结构多元(以门票和二次消费如衍生品、餐饮、活动为主),目标单次体验时长超过4小时 [8] - 采用“轻资产+强运营”组合,降低投资门槛,实现内容热度与场景迭代同步 [10] - 例如北京王府井项目以自制动画IP为核心,搭建七大主题空间,包含超过200个互动项目,可根据新番档期更新 [10] 线下布局的战略价值 - 线下空间为平台提供“第二触点”,将剧集观众转化为线下游客,从而获取更多用户行为数据,反哺内容创作和衍生品设计 [10] - 线下体验具备强社交属性和传播势能,有助于形成线上无法复制的品牌认同感 [12] - 行业关系逻辑从“内容供给—时间占用—流量变现”转变为“内容供给—体验触点—多元变现” [24] 其他平台的线下策略 - 腾讯视频采用“事件化运营”路线,如“腾讯视频动漫大赏”,将线下场景作为粉丝朝圣地和传播放大器,实现低成本的多重目标 [20][22] - 优酷思路偏向“文旅方法论”,例如《清明上河图密码》与周庄的联动,让IP联动文旅硬核落地 [22] - 芒果TV的MCity线下项目以综艺IP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娱乐空间和城市综合体,是“乐园化”的雏形 [22] 行业共识与未来趋势 - 行业共识是内容不再只是“被看”,而是“被体验”、“被参与”;IP成为一种可以走进、触摸和沉浸的现实场景 [27] - 屏幕之外的世界正在成为长视频竞争的下一个主战场,线下已成为平台战略的组成部分 [25]
从“云端”到“地面”,爱奇艺的乐园新故事有些“水土不服”
观察者网· 2025-08-28 17:38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1%至66.3亿元 [1] - 净亏损1.337亿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6870万元 [1] 线下乐园业务布局 - 公司正利用自有IP资源拓展线下体验业务 除扬州、开封外预计年底前新增1-2家线下乐园项目 [1] - 首家线下亲子主题乐园奇巴布乐园于2023年7月试运营 占地6000平方米 涵盖7大主题空间和超200项游玩项目 [2] - 扬州和开封项目致力于将影视IP与数字技术结合 规划包含全感剧场、全息光影空间等7大互动娱乐版块 [4][6] 现有项目运营问题 - 奇巴布乐园工作日游客稀少 设施冷清 游乐项目以海洋球、沙坑等常规内容为主 [3] - 大众点评评分仅3.7分 目前相关点评信息和购票渠道均已下线 [3] - 缺乏专业团队负责创意研发、工程建设、市场分析等工作 [1] 行业专家观点 - 影视IP转化为线下实体体验需要长期内容孵化和持续热度维护 [1] - 公司不具备独立完成线下乐园研发建设的能力 项目推进更多基于合作地方发展文旅的需求 [6] - 轻资产运营模式难以保证体验质量与盈利稳定性 反映出对长期运营信心不足 [12] - 成功案例如奥兰多迪士尼"阿凡达"项目历时7年孵化 [8] 市场竞争环境 - 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高度密集 包括上海迪士尼、海昌海洋公园等众多项目 [8] - 公司乐园规划属于行业常见业态 缺乏显著创新 [9] - 跨界布局线下乐园的案例(如泡泡玛特)大多市场反响平平 [9][11] 战略定位分析 - 线下乐园采用轻资产模式 由当地企业承担重资产投资 公司提供内容与管理支持 [11] - 专家认为该布局短期更像市场噱头 缺乏长期投入的明确决心 [12] - 成功转化需要雄厚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和坚定战略决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