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爱奇艺乐园
icon
搜索文档
爱奇艺(IQ.US)2025Q3总收入66.8亿元:会员收入环比增长 持续发力AI、海外和体验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11-18 21:11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总收入为66.8亿元人民币 [1] - 会员服务收入为42.1亿元,环比增长3% [1] - 在线广告服务收入为12.4亿元,内容发行收入为6.4亿元,其他收入为5.9亿元 [1] 核心内容表现 - 剧集云合总市占率继续稳居第一,暑期档《朝雪录》《生万物》内容热度值均破万 [5] - 电影市占率连续15个季度保持第一,上线12部重点电影 [5] - 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内容热度值超8000,云合市占率领跑同类内容 [3][5] - 微剧内容储备已超2万部,过半免费,平台正积极拓展“漫剧”等创新形态 [5] - 出品院线电影《捕风追影》票房破12亿元 [3] 海外业务增长 - 海外业务总收入同环比增幅创近两年新高,被视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3][14] - 爱奇艺国际版日均会员数创历史新高,会员收入同比增长超40% [14] - 巴西、5个西语区市场、墨西哥、印尼会员收入同比涨幅超100% [14] - 泰语配音版《朝雪录》登顶13个市场的热度榜单,泰语剧集《灵魂重生》成为现象级作品 [17] - 微剧出海表现强劲,由微剧带来的会员收入环比增长140% [17] AI技术应用与创新 - AI技术深度融入业务运营,用于提升效率、增强货币化能力和创新用户体验 [4] - AI显著降低漫剧制作成本,公司联合谷歌、字节跳动发起AI短片创作大赛 [10] - 设立“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以挖掘AI创作人才,首批作品即将上线 [4][10] - AI赋能用户体验,“速看”功能将长视频自动剪辑为竖版短视频,“桃豆”智能助手提供精准搜索推荐 [10] 会员与广告业务 - 会员服务收入环比增长3%,星钻会员“加更礼免费看”等权益有效带动订阅与升级 [11] - 头部剧综带动品牌广告收入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15] - 定向内容投放的广告产品贡献当季品牌广告收入占比超60% [15] IP生态与线下拓展 - IP消费品业务整体收入同比增长超100%,自营消费品收入环比增长超70% [18] - 头部内容《赴山海》授权合作商家超30个,创授权业务新纪录 [18] - 扬州、开封的爱奇艺乐园建设稳步推进,第三个乐园官宣落地北京 [3][18]
做乐园,长视频拥抱线下的终极大考
36氪· 2025-10-20 20:20
行业竞争重心转移 - 2024-2025年,中国长视频平台的竞争重心从线上指标(如内容规模、会员数、时长争夺)转向线下 [1] - 短视频和短剧分流用户注意力,导致用户付费意愿、广告主投放信心及内容价值空间被压缩,单纯依靠优质内容已不足以支撑平台增长 [1] 爱奇艺的线下战略布局 - 公司于2025年4月正式宣布进军“线下乐园与内容电商”,将沉浸式娱乐空间纳入战略版图 [3] - 2025年9月宣布在扬州、开封、北京三地推进“爱奇艺乐园”项目,并已在北京延庆落地儿童乐园项目“爱奇艺奇巴布乐园” [3][6] - 2025年9月与洛阳文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洛阳打造为新的文旅沉浸实验场域 [6] 爱奇艺乐园的商业模式与设计特点 - 乐园采用模版化设计,体量较小(5000–20000㎡),体验更密集(包括全感剧场、全息光影、NPC互动、MR游戏、主题演艺) [8] - 强调快速迭代(半年可换内容模块),收入结构多元(以门票和二次消费如衍生品、餐饮、活动为主),目标单次体验时长超过4小时 [8] - 采用“轻资产+强运营”组合,降低投资门槛,实现内容热度与场景迭代同步 [10] - 例如北京王府井项目以自制动画IP为核心,搭建七大主题空间,包含超过200个互动项目,可根据新番档期更新 [10] 线下布局的战略价值 - 线下空间为平台提供“第二触点”,将剧集观众转化为线下游客,从而获取更多用户行为数据,反哺内容创作和衍生品设计 [10] - 线下体验具备强社交属性和传播势能,有助于形成线上无法复制的品牌认同感 [12] - 行业关系逻辑从“内容供给—时间占用—流量变现”转变为“内容供给—体验触点—多元变现” [24] 其他平台的线下策略 - 腾讯视频采用“事件化运营”路线,如“腾讯视频动漫大赏”,将线下场景作为粉丝朝圣地和传播放大器,实现低成本的多重目标 [20][22] - 优酷思路偏向“文旅方法论”,例如《清明上河图密码》与周庄的联动,让IP联动文旅硬核落地 [22] - 芒果TV的MCity线下项目以综艺IP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娱乐空间和城市综合体,是“乐园化”的雏形 [22] 行业共识与未来趋势 - 行业共识是内容不再只是“被看”,而是“被体验”、“被参与”;IP成为一种可以走进、触摸和沉浸的现实场景 [27] - 屏幕之外的世界正在成为长视频竞争的下一个主战场,线下已成为平台战略的组成部分 [25]
爱奇艺:推动北京等三地乐园建设 年内扬州乐园有望开园
新华财经· 2025-09-26 21:2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网络视听娱乐主营业务逐步拓展至线下体验新赛道 [2] - 公司将线下体验列为其核心业务之一 [2] - 公司重点聚焦IP衍生品开发与"爱奇艺乐园"两大方向 [2] 线下业务布局 - 公司正在建设及规划建设的"爱奇艺乐园"共有三处 分别位于扬州 开封以及北京王府井 [2] - 北京王府井的"爱奇艺乐园"为室内乐园 其建筑面积将达上万平方米 [2] - 扬州乐园争取于2025年年内开业 [2] 业务发展影响 - 公司推出类似创意空间的企业设施 受到游客和消费者关注 [2] - 公司独播的多部影视剧带动了绍兴 洛阳等地的文旅发展 [2]
IP衍生品、微短剧、内容精品化能否激活长视频行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21:15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增幅仅为0.7% [1] - 行业未来增长更依赖于内容创新、技术升级和跨场景融合 [1] - 行业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IP衍生品、微短剧以及内容精品化成为重要应对手段 [1] 业务拓展:线下业务与IP衍生品 - 公司将线下业务(主要包括乐园和IP衍生品)定位为核心业务之一 [2] - 公司的新型主题乐园模式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公司负责技术、内容和运营,合作伙伴负责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双方分享门票及二次消费收入 [2] - 公司位于扬州和开封的乐园正在筹备中,力争2025年底和2026年开业,第三家乐园已选址北京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 [2] - 公司在衍生品领域加速发展,例如影视剧《爱你》的同款香包一个月销量超5万件,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带动剧中小卖部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 [2] - 公司擅长影视IP衍生品开发,在制作过程中即考虑衍生品开发与植入,并尝试自创内容衍生品(如卡牌),主要通过授权与合作伙伴进行,同时利用AI、数字扫描技术将道具、布景保留为数字资产以供后续开发 [3] - 影视IP衍生品市场出现消费高峰,例如万达电影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94%;光线传媒《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总销售额预计突破1000亿元;大麦娱乐IP衍生业务同比增长36% [3] - 行业平台如优酷借助阿里鱼,腾讯视频借助阅文集团,均已发力衍生品领域 [4] 内容战略:微短剧与精品化 - 行业呈现“长剧向短”和“内容精品化”两大发展趋势 [4] - 公司的微短剧内容供给已达20000部,其用户规模在2025年8月最后一周相比第一周增长了54% [4] - 公司聚焦精品化创作,重点是利用优质IP创作精品微短剧 [4] - 腾讯视频将长剧预算中10%到20%的低效部分转移至横屏微短剧开发,并积极布局竖屏微短剧,推动品类升级以与长剧形成互补 [4] 合作模式创新 - 公司在剧集合作上提出“分甘同味”模式,即公司投资合理真实的项目成本,与合作伙伴五五分成成本之外的利润,旨在共同实现后端更大收益 [5] - 腾讯视频推行“后验激励”模式,该模式推广后,签约项目数量持续增加,项目超额利润保持激增态势 [5] - 行业合作模式的变化指向平台方越来越少承担前期成本,风险向外平摊,最终播出效果决定盈利,以此激励制作方提升内容质量 [5]
「长镜头」押注AI生成内容,布局小型乐园:爱奇艺探索长视频突围路
华夏时报· 2025-09-26 21:14
AI战略与内容生态建设 - 公司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AI将颠覆长视频和短视频行业,公司已积极布局AI应用并取得成果[2] - 公司宣布推出国内首个AI剧场“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与奥斯卡得主鲍德熹合作探索AI叙事影片创作,首批15分钟以上的AI叙事影片计划于2026年一季度上线[2][3] - 公司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AI原生将很快成为专业内容生产的主流模式,通过AI剧场将率先探索AI时代的叙事模式和内容生态[3] - AI剧场面向全球征集创意和团队,为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及补贴,从30支团队中优选15支获得制作补贴和技术支持,最终作品将获得平台宣推资源[4] -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AI赋能内容创作是未来重要趋势,影视、广告、游戏、动漫等作品的大部分环节将由AI完成,公司布局顺应发展趋势[5] - 分析师认为公司与传统电影代表人物鲍德熹合作,其摄影经验可反哺AI技术不足,有助于打造兼具商业与艺术价值的作品[5] - 在B端,AI已渗透公司运营、制作及货币化等核心场景;在C端,平台已推出AI赋能的“桃豆”智能体、“跳看”等产品优化用户体验[5] 线下乐园业务拓展 - 公司正提速乐园布局,以IP为主线构建从线上影剧综漫到线下IP衍生品、乐园的完整IP开发生态[2] - 公司与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签署协议,乐园将入驻北京王府井,这是继扬州、开封之后年内官宣的第三座乐园[2][6] - 北京王府井乐园项目将包含全感剧场、全息光影空间、影视置景互动等核心模块,覆盖十多个游乐项目,并增设明星活动专属现场[6] - 公司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投资建设如迪士尼等大规模乐园的窗口期已过,公司差异化路径在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虚拟现实、AI技术在更小空间内营造高情绪价值体验[6] - 位于扬州的乐园争取今年开业,乐园商业模式为公司负责技术、内容与运营投入,地方合作方承担土地、建筑等投资,双方按约定收益分成[7] - 小型乐园目标客群为高铁或高速公路1-2小时交通圈内游客,收入来源主要包括门票及餐饮、IP衍生品等二次消费[7] 传统内容业务表现 - 2025年以来公司内容生态建设持续强化,长剧集《漂白》《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四部作品内容热度值接连突破万[3] - 微剧板块稳步提升类型丰富度与制作品质,目前平台微剧总量已超过2万部[3] - 综艺领域表现亮眼,云合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综艺正片播放市占率TOP10中公司占据4席,上榜数量居全网首位[3] - 电影方面,公司出品并于暑期档上映的《捕风追影》票房已突破12亿元[3]
爱奇艺乐园将落地北京王府井喜悦 专家: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然选择
财经网· 2025-09-25 18:36
爱奇艺线下乐园战略布局 - 公司于2025年9月24日在北京文化论坛签约王府井喜悦"爱奇艺乐园"项目 系年内第三座签约乐园 预计2026年上半年开业[1][2]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 输出IP、策划与运营 由地方政府或商业集团承担重资产投资建设[3] - 线下乐园是公司"IP全场景开发"战略关键落子 旨在构建以影视IP体验为核心的沉浸式文娱空间[2] 具体项目进展 - 扬州项目为首个线下乐园 2023年3月启动 预计2024年内开园 包含《狂飙》《莲花楼》等影视IP互动体验[2] - 开封项目2023年4月启动 规划全感剧场/全息光影等七大互动娱乐版块[2] - 早期2023年7月在北京延庆落地亲子主题乐园 占地6000平方米 引入《恐龙萌游记》等动画IP[3] 行业背景与市场数据 - 2023年中国主题公园市场规模达471亿元 同比增长23.5% 受益消费升级趋势[3] - 长视频平台面临会员与广告收入双下滑压力 线下乐园成为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2] - 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破内容观看与实体消费边界 结合商业体客流优势实现协同效应[2]
爱奇艺布局主题乐园,打造扬州、开封和北京项目
第一财经· 2025-09-25 16:08
公司战略 - 公司发展采取线上与线下同步策略,线上业务包括影视剧和综艺,线下业务重点开发乐园和IP衍生品 [1] - 公司负责乐园的技术、内容和运营,主要收入来源为门票和二次消费 [1] 乐园业务模式 - 乐园定位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规划面积为5000至20000平方米 [1] - 乐园主打国创IP与科技沉浸体验结合,定位为城市文旅新空间 [1] - 正在打造和即将开启的乐园项目包括扬州、开封和北京 [1] 乐园体验与内容 - 园内计划设置全感数字体验、销售限量衍生品、演出演绎互动、主题餐饮服务 [1] - 纯内容体验超过4小时 [1]
爱奇艺布局主题乐园,打造扬州、开封和北京项目
第一财经· 2025-09-25 16:02
公司战略 - 公司采取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展的战略,线上业务为影视剧和综艺,线下业务则开发主题乐园和IP衍生品 [1] - 公司负责爱奇艺乐园的技术、内容和运营,主要收入来源为门票和二次消费 [1] 乐园定位与特点 - 爱奇艺乐园定位为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的新型主题乐园 [1] - 乐园规划面积为5000至20000平方米 [1] - 乐园主打国创IP与科技沉浸体验结合的城市文旅新空间 [1] 项目规划与体验内容 - 目前正在打造和即将开启的乐园项目包括扬州、开封和北京项目 [1] - 乐园内计划设置全感数字体验、销售限量衍生品、演出演绎互动、主题餐饮服务 [1] - 乐园提供的纯内容体验超过4小时 [1]
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爱奇艺晒“成绩单”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00:03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 其中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在线广告服务收入12.7亿元 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 其他收入8.3亿元 [1] - Non-GAAP运营利润5870万元 Non-GAAP净利润1470万元 连续14个季度保持Non-GAAP运营盈利 [1] 业务亮点 - 电影《捕风追影》院线票房累计破3亿元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首部内容热度值破万电影 [3] - 微剧日均播放时长和播放UV均实现环比双位数增长 储备约1.5万部竖屏微剧 [3][5] - 国际版会员规模和会员收入创新高 微剧成为印尼/韩国/巴西市场第二大会员拉新品类 [3][5] - 自营影视卡牌业务上半年GMV破亿元 乐园布局已落地扬州/开封 [3][9] - 电影市占率连续14个季度行业第一 《大风杀》分账票房突破2800万元且超过院线分账金额 [5] - 《哈哈哈哈哈5》刷新节目热度纪录 会员收入超预期 《喜剧之王单口季》广告收入较前作翻倍 [5] 战略方向 - 聚焦AI应用/微剧/体验业务/海外业务等增长领域 [2] - 打造兼具商业性和艺术价值的头部精品内容 精简内容集数以提升用户活跃度 [5] - 下半年启动海外原创微剧布局 [2][5] - 电影业务通过"大片计划/爆前计划/燎原计划"三大战略模块系统性布局自制电影 [9] - IP消费品将扩大至卡牌外品类 建立自有销售渠道 线下采用轻资产模式运营 [9] - 全感剧场已有50多家运营门店覆盖30个城市 年底前新增1-2家爱奇艺乐园 [9] 行业政策影响 - 广电总局新规被视作重大利好 可缩短内容制作审核播出周期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6][7][8] - 增加内容创作灵活度 加强网台协同效应 扩大优质内容发行渠道并稳定发行价格 [8] - 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进入内容制作 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8]
爱奇艺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66.3亿元 已储备约1.5万部竖屏微剧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23:3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66.3亿元 同比下降逾10% [2] - 净亏损1.337亿元 上年同期净利润6870万元 [2] - Non-GAAP运营利润5870万元 连续14个季度保持Non-GAAP运营盈利 但较2024年第二季度5亿元及2025年第一季度4.6亿元明显下降 [2]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在线广告收入12.7亿元 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 其他收入8.3亿元 [2] - 除其他收入外 各项收入同比均下降 2024年第二季度总收入74亿元 其中会员服务收入45亿元 在线广告收入15亿元 内容发行收入7亿元 其他收入7.8亿元 [2] 业务亮点 - 剧集云合总市占率位居市场第一 推出《捕风追影》院线票房累计破3亿元 [3] - 电影连续14个季度市占率行业第一 上线超10部各类型电影 [3] -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首部内容热度值破万电影 [3] - 综艺《哈哈哈哈哈5》会员收入超预期 [3] - 净利息费用连续7个季度下降 [3] 内容战略 - 聚焦打造兼具商业性和艺术价值的头部精品内容 同时精简内容集数 [4] - 储备约1.5万部竖屏微剧 构建规模化内容库 通过"自制+采购"形成稳定头部内容供给 [4] - 下半年将推出《树影迷宫》《八千里路云和月》《狐妖小红娘-王权篇》《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等剧集 [3] 技术创新 - AI赋能视频广告点击率提升20% [4] - AI推动用户体验革新及内容制作提效 [4] 海外业务 - 会员收入及会员规模连续8个季度环比增长 [5] - 国际版日均会员规模创历史新高 会员收入同比增长约35% [5] - 微剧成为印尼、韩国和巴西市场第二大会员拉新品类 会员时长收入逐月大幅上涨 [5] - 下半年启动海外原创微剧布局 [5] 新业务拓展 - 自营影视卡牌GMV突破亿元 [5] - 扬州、开封爱奇艺乐园正在筹备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