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资产模式
搜索文档
安克又遇到了麻烦
36氪· 2025-10-31 16:28
安克又遇到了麻烦。近日,安克在日本启动产品召回,波及的产品数量高达50多万件。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安克在中、美、日等主要市场,启动多次大规模召回,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品牌信任危机。 安克作为一个追求"极致创新"的公司,为何屡屡深陷大规模产品召回的泥潭? 日前,安克披露了前三季度的财报。财报的数字依然看起来很漂亮,但在其营收和净利增长的表面下,隐藏着微妙的变化。 01.安克为何连遭"暴击"? 近日,安克日本公司(Anker Japan)宣布,因旗下产品引发41起火灾事故,召回约41万台移动电源以及超10万台内置锂电池的蓝牙音箱。1 这些产品都采用了某一批次的锂电池组件,而该批次电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过热现象,甚至引发火灾风险。据计算,安克此次召回产品总计约 23.73亿日元,折合人民币为约1.1亿元人民币。 | 产品名称 | 颜色 | JAN(EAN)召 | 产品型号 | 销售期间 | 対象台数 | | --- | --- | --- | --- | --- | --- | | 安克PowerCore 10000 | 黑色 | 4571411204692 | A1263N12 | ~2025年10月21 ...
王大在出任联席主席,美的置业管理层再迎变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5:49
(原标题:王大在出任联席主席,美的置业管理层再迎变动) 薪酬方面,王大在2024年的薪酬是141.4万元,而根据最新的公告,王大在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服务合 同,预计2025年年度因担任多个管理职位收取的酬金约为180万元。同时,王大在还持有美的置业24.04 万股股份及61.60万股期权股份,合计相当于公司股权的0.06%。 针对王大在的职务任命,美的置业在公告中进行了一番解释。 根据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规定,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应有区分,不应由一人兼任。美的置业表示,由于 王大在自2025年10月27日起同时担任本公司联席主席兼总裁,有所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规定,但鉴于 王大在业务营运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董事会认为这种安排有利于执行战略目标及加快推动经营发展。 美的置业强调,董事会认为,这一构架不会打破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权力及权限平衡,此因为董事会 由9名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诚信的高素质人才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他们将能够在出现潜在 利益冲突时带头处理有关情况。 美的置业最新的董事会架构是由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以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构成。3名执行董 事为美的置业管理层王大在、郝恒乐以及刘敏,3名 ...
OHKU单月营收近千万,中国潮玩奇袭欧美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0-30 22:57
OHKU的"直营+经销"轻资产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这一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玩具公司依赖经销商的老路,也有别于泡泡玛特全直营的重模式,平衡了品牌控 制力与扩张速度的矛盾。 当众多品牌仍扎堆东南亚市场时,一批中国品牌已悄然在欧美高端市场打开缺口。OHKU等新兴品牌正用差异化战略改写潮玩出海逻辑。 在全球潮玩市场持续爆发的背景下,初创品牌OHKU成立不到一年便实现单月营收近千万元,其中超八成收入来自欧美市场。 与此同时,行业领头羊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在美洲市场收益同比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同比增长735%-740%。这些数据表明,欧美市场已 成为中国潮玩出海的新增长引擎。 战略破局:绕开红海,用轻资产模式直取欧美高地 当大多数潮玩品牌将东南亚作为出海第一站时,OHKU选择了差异化战略:直接主攻北美与欧洲市场。这一选择建立在对全球潮玩市场的精准判断上。 2024年,多家潮玩公司扎堆东南亚,使泰国等市场在短短一年间陷入红海。与此对比,北美人均玩具消费额是中国的12.1倍,欧洲是中国的4.6倍,市场潜力 更为广阔。 全球化浪潮:潮玩出海迎来"黄金时代" 根据《潮玩产业发展报告》,全球潮玩产业在202 ...
凯悦加码亚太高端生活方式布局:香港首家安达仕酒店落户中环 将成Central Crossing核心资产
中国经营报· 2025-10-29 22:37
中经记者 李媛 北京报道 根据凯悦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450家酒店及度假 村,旗下品牌组合覆盖奢华精品、生活方式、畅享度假、经典风范与精选品质。 近年来,凯悦生活方式品牌组合(Lifestyle)已成为集团增速最快的板块之一,其在亚太地区的扩展尤 为显著。 目前,凯悦旗下的安达仕品牌已在亚太布局多个项目:例如上海徐家汇中心安达仕酒店预计2025年年底 开业;曼谷安达仕酒店计划于2026年启幕;黄金海岸安达仕酒店预计于2026年第二季度开业,标志品牌 首次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安达仕品牌的扩张节奏与凯悦"资产轻、品牌重"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通过与本地 开发商合作,凯悦以较低资本占用进入优质地段,实现品牌影响力与长期管理收益的双增长。 2025年10月27日,凯悦酒店集团(以下简称"凯悦")宣布,将携手永泰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 泰")及资本策略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本策略"),于香港中环威灵顿街118号联合打造香港首家 安达仕(Andaz)品牌酒店。该酒店预计于2027年揭幕,属于Central Crossing标志性综合发展项目的 ...
卖水能成为首富,纯净水的暴利碾压多数制造业
搜狐财经· 2025-10-29 09:16
邱 林 当互联网"掌门人"们还在为流量厮杀,当新能源车企"掌门人"们深陷价格战泥潭时,71岁的农夫山泉"掌门人"钟睒睒以5300亿元身家第四次登顶胡润 百富榜,其财富增长1900亿元的幅度甚至超过小米"掌门人"雷军的"增长王"表现。 10月28日,2025年度"胡润百富榜"发布,这是胡润研究院自1999年以来连续第27次发布榜单。今年共有1434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家登 上胡润百富榜,比去年增加31%(340位)。钟睒睒名列榜单之首,再次成为中国首富,并刷新了中国首富的财富纪录。 在这个榜单上,钟睒睒所代表的食品饮料行业表现亮眼。其旗下农夫山泉红瓶矿泉水业绩稳定,新品牌如东方树叶等销量增加,带来整体业绩增长。 农夫山泉的港股股价在过去一年上涨80%,外加上基数的强大,助推钟睒睒重回首富宝座。 与此同时,钟睒睒成为首富表明,即使是被视为"低技术门槛"的饮用水行业,也能通过品牌塑造、渠道革新和场景挖掘实现爆发式增长。这个饮用水 企业持续产出爆款的能力不输任何互联网产品。 5300亿元这份财富并非来自制造业或互联网产业,而是最传统的"水生意"。虽然纯净水看起来不值钱,但其实利润惊人。一瓶售价2元的矿泉 ...
尚博电商为什么这么赚钱?
搜狐财经· 2025-10-26 21:35
公司商业模式 - 采用极致轻资产模式 不囤货 不发货 不养主播 仅靠手机和微信号运作 [1] - 商业模式规避传统电商最大的库存压力风险 [1] - 单月服务费收入可达300-800万元 [1] - 公司单月GMV破亿 年销售额超15亿 [1] 行业定位与市场机遇 - 公司精准卡位直播电商爆发风口 定位为“撮合服务商”细分赛道 [3] - 2024年抖音GMV增速达47% 视频号增速高达200% [3] - 公司成为连接10万商家与30万达人的“超级连接器” [3] 核心竞争优势 - 通过资源积累形成规模效应 商家和达人资源可沉淀复用 [3] - 已积累超10万个合作品牌 与30万带货达人建立合作 可调动10亿以上粉丝流量 [3] - 规模效应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 [3] 运营与扩张能力 - 公司形成完整的业务SOP和管理体系 业务具备“易复制”特性 [5] - 新员工经标准化培训后 3个月能独立创造月利润10万以上业绩 [5] - 业务的可复制性使公司扩张速度远超传统电商 [5]
豪掷332亿“联姻”开云后 欧莱雅CEO放话准备收购阿玛尼
扬子晚报网· 2025-10-24 12:15
公司战略动向 - 欧莱雅以40亿欧元收购开云集团旗下美妆业务,包括直接买断英国高端小众香氛品牌Creed,并获得古驰、Bottega Veneta、巴黎世家长达50年的美妆授权[1][2] - 交易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欧莱雅还需向开云支付特许权使用费[2] - 公司已准备好根据阿玛尼先生的遗嘱,就收购阿玛尼品牌进行谈判,目前欧莱雅已持有阿玛尼的美妆授权,该业务年销售额约10亿欧元[1][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集团销售额达328亿欧元,同比增长3.4%,第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3] - 北亚区实现两年来的首次正增长,中国大陆市场在第三季度恢复中个位数增长[3] - 专业美发产品部门以7.4%的增速领跑各大事业部,香水品类也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3] 行业竞争格局 - 欧莱雅通过"授权+收购"双轮驱动模式,在高端美妆市场向老对手雅诗兰黛等发起猛烈攻势[1][4] - 对于古驰等仍处于开云集团核心的时装品牌,欧莱雅采取长期授权的"轻资产"模式[4] - 欧莱雅与开云成立合资公司探索"健康与长寿科学",意味着竞争开始向大健康领域延伸[5] 增长驱动力与渠道 - 线上渠道实现双位数增长,护发、香水品类展现出强劲势头[7] - 高档化妆品部的复苏以及兰蔻、赫莲娜等品牌的明星产品创新是业绩改善的主要驱动力[3] - 交易将帮助欧莱雅在小众香氛这一高增长赛道确立领先地位[2]
首付到老赖,一年蒸发820亿,还被万科告上法庭,王健林能翻身吗
搜狐财经· 2025-10-21 17:45
公司财务状况与债务压力 - 公司面临巨大债务缺口和现金流严重不足的问题 [1] - 为缓解债务压力,公司开启大规模资产出售,包括已出售近100座万达广场,并一次性打包出售48座万达广场 [19] - 资产出售效果不佳,许多交易为以资抵债,未能带来大量新增现金,短期债务压力巨大,账面资金远不足以填补资金缺口 [24] 控制权变更与核心资产重组 - 公司核心资产珠海万达商管为解除上市对赌协议,引入太盟投资集团等机构约600亿元投资,导致创始人失去绝对控股权,持股比例骤降 [15] - 公司失去对万达电影的控制权,股权转让后由中国儒意接手 [21] - 公司转让快钱金融股权给中国儒意,并出售万达酒店管理公司股权给同程旅行 [23] 法律纠纷与商业信誉受损 - 公司及其创始人被万科旗下海南万骏公司以“合同纠纷”为由诉至上海市人民法院,案件定于11月3日开庭 [3][6] - 纠纷源于2019年双方合作的“长春国际影都”项目,万科子公司曾支付50亿元合作款,现因约10亿元本金及利息款项对簿公堂,万科已申请冻结万达商管股权,冻结期三年 [28][30] - 公司创始人个人声望受损,曾多次被下达高消费限制令,虽近期解除,但“限高”标签对商业信誉造成打击 [34] 战略转型受阻与资产剥离 - 公司两次豪赌上市失败:2016年从港股退市谋求A股上市未果触发回购协议;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需在2023年底前上市,最终通过新协议解除对赌但丧失控制权 [8][9][11][13] - 公司创始人财富在一年内蒸发超过800亿元,排名大幅下滑 [6] - 公司重拾文旅梦,试图以轻资产模式转型,但市场信任度低,多个已签约项目进展缓慢 [32][34] - 公司已清理大量海外资产,包括美国传奇影业、英国圣汐游艇等 [23]
分红超210亿却背债百亿?海澜之家冲刺港股,库存百亿现金吃紧
证券时报· 2025-10-21 06:53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增长呈现“微增”与“下滑”交替的波动态势,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15.66亿元,同比微增1.73% [1][6][7] - 公司净利润自2018年达到34.56亿元峰值后整体呈震荡下滑态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88亿元,同比下降3.1% [1][7] - 作为公司营收支柱的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收入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83.95亿元,同比下降5.86%,2024年该系列收入同比下滑7.22%至152.7亿元 [1][14] - 公司业绩增长动力主要依赖团购定制系列与其他品牌,2025年上半年两者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7%和65.57%,但合计营收不足30亿元,对整体业绩拉动有限 [14] - 男装行业整体承压,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13家男装上市公司中仅4家实现营收增长,多家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或营收下滑的情况 [8] 存货状况 - 公司存货问题突出,2025年上半年存货账面价值达102.55亿元,占净资产的57.83% [1][16] - 存货周转效率持续下滑,存货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263天攀升至2024年的330天,2025年上半年为323天 [1][16][19] - 存货库龄结构恶化,2024年超百亿存货中,1年以上的存货达46.9亿元,其中2年以上的有5.15亿元 [16][19] - 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下,2025年上半年超百亿存货中有71亿元为可退货商品,2024年底近120亿元存货中82.71亿元为可退货商品 [18] - 部分服装品类出现“越增产越积压”循环,2024年鞋子生产量暴增187.89%,库存激增143.28%,夹克衫、羽绒服生产量提升40%以上,库存增加30%以上 [19]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货币资金在2024年骤降42.91%,从年初的119.01亿元锐减至年末的67.94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萎缩55.7%至23.17亿元 [1][21] - 短期偿债压力凸显,2025年上半年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合计达102.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应付款项为80.13亿元,已超过同期78.89亿元的货币资金储备 [1][22][23] - 公司维持高比例现金分红,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现金分红达65.16亿元,分红比例高达269.04%,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达214亿元 [1][24] - 控股股东周建平家族通过直接与间接持股合计持有公司45.75%的股份,成为高分红策略的最大受益者 [25][26]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 - 公司采用“上游占款、下游加盟”的类金融、轻资产模式,上游延期支付供应商货款,下游依靠加盟商资金拓展门店 [17][27] - 该模式面临挑战,下游加盟店数量持续收缩,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加盟店从2019年末的5241家峰值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91家,减少超1000家 [28][29] - 公司积极推进向“全家人的衣柜”转型,通过多品牌、全品类战略布局男装、女装、童装、运动装等领域,并收购斯搏兹51%股权以拓展运动品牌零售业务 [11][12] - 公司费用结构呈现“重销售、轻研发”特点,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4.72亿元,占营收比例达21.37%,研发费用仅1.06亿元,占比不足1% [1][30] - 公司加速全球布局,海外营收从2022年的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55亿元,但占总营收比例仍不足2% [32] 港股上市展望 - 公司启动港交所上市筹备工作,旨在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 [2] - 高股息公司颇受香港投资者青睐,公司上市以来68.34%的分红率或成为其冲击港股的有利因素 [2] - 公司面临的基本面问题,如主品牌疲软、存货高企、现金流紧绷及研发投入不足等,可能影响其港股估值及投资者长期认可度 [31][32]
分红超210亿却背债百亿?85后清华少帅掌舵,江阴男装龙头冲刺港股,库存百亿现金吃紧
券商中国· 2025-10-20 23:28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于9月9日公告启动港交所上市筹备工作,旨在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并打造多元化资本运作平台 [3][4] - 公司自2014年A股借壳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214亿元,分红率高达68.34%,以期高股息策略吸引香港投资者 [4][3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收增长陷入停滞,呈现“一年涨,一年跌”的交替波动态势,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15.66亿元,同比微增1.73% [1][11] - 公司净利润自2018年达到34.56亿元峰值后整体呈震荡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88亿元,同比下降3.1% [1][11][12] - 核心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收入持续下滑,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83.95亿元,同比下降5.86%,2024年该系列收入同比下滑7.22%至152.7亿元 [1][16] 存货状况 - 公司存货问题突出,2025年上半年存货账面价值达102.55亿元,占净资产的57.83%,存货周转天数为323天 [2][24][26] - 在超百亿存货中,可退货商品占比高,2025年上半年为71亿元,2024年底为82.7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低,仅占营收的2.3% [24][26] - 存货库龄结构恶化,2024年库龄1年以上的存货达46.9亿元,其中2年以上的存货为5.15亿元 [27] 现金流与债务压力 - 公司资金链紧张,2024年货币资金骤降42.91%至67.9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萎缩55.7%至23.17亿元 [2][28] - 短期偿债压力巨大,2025年上半年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合计102.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应付款项达80.13亿元,已超过同期78.89亿元的货币资金 [29]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 - 公司采用“上游占款、下游加盟”的类金融轻资产模式,上游延期支付供应商货款,下游依靠加盟商资金拓展门店 [2][25][39] - 下游加盟店数量持续收缩,主品牌海澜之家系列加盟店从2019年末的5241家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191家,加盟店主营业务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81% [44][47] - 公司向“全家人衣柜”转型,通过收购和孵化拓展多品牌矩阵,但新业务(团购定制与其他品牌)收入体量小且成本增速高,2025年上半年其他品牌成本增幅达103.92% [14][16][17] 费用结构 - 公司销售费用高企,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24.72亿元,占营收比例达21.37%,2020年至2024年销售费用率从13.38%飙升至23.1% [2][48] -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为1.06亿元,占营收比例不足1%,远低于同规模竞争对手 [2][48]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公司在现金流紧张背景下仍维持高分红,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现金分红达65.16亿元,分红比例高达269.04% [30][32] - 控股股东周建平家族合计持有公司45.75%的股份,是高分红的直接受益者,上市以来通过分红已获现金约97.9亿元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