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视频
icon
搜索文档
长视频“热度值”第七年,深聊它的破立与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8-03 17:44
2025年8月3日刊| 总第4047期 最近,长视频行业的"热度值",再次成为了业内和剧迷群体中的热门话题。 引起这轮讨论的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新闻事件。 先是某部暑期档古装剧,因热度值"曲线"在剧迷群体中引发对阵。接着,是某古装小生在直播中发出的现在的剧总要在"某一个数据"上赢的感慨。这几件 事引发了业内对热度值的再讨论。 可以看出,"热度值"作为当下剧集的综合衡量指标,已经从B端语境进入到C端,对普通观众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但在争论之中,也能捕捉到一些知识盲区和迷思。 比如,尽管内容热度值评价系统已推行多年,但对于"热度值"和"播放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部分观众似乎并不完全清楚。 再比如,"热度值"究竟能不能客观评估内容的综合传播效能?它的实现机制是什么?当它与所谓"体感热度"矛盾时是否就意味着造假?还有,也最让人忧 心的是,弥漫在平台、制作方乃至粉丝群体中的"热度值"焦虑,会不会影响创作的百花齐放? 如果从2018年9月——也就是,首个长视频平台(爱奇艺)内容热度值体系落地的时间点——算起,"热度值"体系在长视频行业已经运行了接近7年,对内 容创作和受众培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阶段,"热度值"问题需要 ...
【市场把脉】 短剧如何才能 从爆红走向长红?
证券时报· 2025-08-01 05:34
行业格局变化 - 字节跳动旗下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达2.1亿 首次超越优酷的2亿月活 标志着碎片化内容形态重塑中国数字娱乐产业格局 [1] - 短剧以"免费观看+广告分账"模式实现用户规模指数级增长 不断蚕食长视频市场份额 [1] 用户需求特点 -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成为"精神按摩"时段 传统长视频难以满足即时解压需求 [1] - 短剧开篇即高潮 每集有爆点 反转密集 强刺激能提供更高效的情绪价值 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稀缺化"痛点 [1] 商业模式优势 - 短剧制作遵循"短平快"逻辑 单部成本数万至百万元 拍摄周期以天计 远低于长视频的高成本与长回报周期 [2] - AI生成剧本、虚拟演员建模等工具广泛应用 极大缩短制作周期并降低成本 吸引大量资本和创作者涌入 [2] 行业现存问题 - 题材高度同质化 质量参差不齐 存在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违规内容 如"一胎生99子"等荒诞剧情引发争议 [2] - 平台依赖点击量、完播率算法推荐 审核机制对有害内容视而不见 助推猎奇内容传播 [2] - 盗版侵权横行 中老年群体易被诱导高额付费 形成对银发群体的资本围猎 [3] 可持续发展建议 - 创作者需转向"内容为王"导向 探索多元优质题材 跳出"爽文"窠臼 [3] - 监管部门应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打击低俗内容 平台需完善审核机制与付费透明度 构建防沉迷体系 [3] - 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以精品内容和技术创新为基础 结合监管规范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4]
【市场把脉】 短剧如何才能从爆红走向长红?
证券时报· 2025-08-01 02:25
行业格局变化 - 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达2.1亿 首次超越优酷的2亿月活 标志着短剧对长视频市场的冲击进入新阶段 [1] - 短剧以"免费观看+广告分账"模式实现用户规模指数级增长 碎片化内容形态重塑数字娱乐产业格局 [1] 用户需求驱动因素 -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成为娱乐消费主要场景 传统长视频难以满足即时解压需求 [1] - 短剧"小成本、快节奏、高密度、强反转"特点精准匹配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稀缺化、情绪即时满足化痛点 [1] 商业模式优势 - 单部短剧制作成本仅数万至百万元 拍摄周期以天计 远低于长视频的高成本长周期 [2] - AI生成剧本、虚拟演员建模等技术应用大幅降低制作门槛 吸引大量资本和创作者涌入 [2] 行业乱象与挑战 - 题材同质化严重 存在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内容 部分作品以"一胎生99子"等荒诞剧情博眼球 [2] - 平台算法过度依赖点击量指标 审核机制缺位助长低质内容传播 [2] - 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消费陷阱问题突出 存在诱导高额付费等资本围猎现象 [3]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需从"流量收割"转向"价值创造" 探索多元优质题材 避免陷入"爽文"套路 [3] - 监管部门需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平台应完善审核体系 推行透明付费模式 构建防沉迷机制 [3] - 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通过技术创新与监管规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4]
2025年基金二季报划重点!泓德基金季宇:关注竞争优势清晰、符合时代趋势的新消费企业
新浪基金· 2025-07-29 11:36
基金表现 - 2025年二季度泓德丰泽混合(LOF)A净值增长率为4.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25% [1] - 基金自2019年3月28日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77.5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9.91% [1] 市场环境 - 二季度市场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带来的大幅调整开局,之后随着中美谈判推进市场逐渐收复失地 [3] - 二季度万得全A指数上涨3.86% [3] - 关税风险让投资者重新关注内需,消费医药板块悲观情绪得到修正 [3] - 新消费、创新药公司估值有明显修复 [3] - 军工、TMT板块细分行业有良好表现 [3] - 红利板块进一步缩圈到估值最低的银行 [3] 基金操作 - 二季度依然聚焦大消费领域 [3] - 减持估值有明显修复的医药股 [3] - 减持基本面承压的长视频平台 [3] - 减持竞争格局未见好转的部分家电公司 [3] - 增持业绩趋势向好的消费公司 [3] - 增持盈利模式清晰的AI应用公司 [3] 投资观点 - 新消费龙头公司竞争力优势明显,股价增长主要由盈利增长驱动 [3] - 新消费龙头估值仍在合理区间,投资价值明显 [3] - 三四线跟涨标的面临较大调整压力 [3] - 传统消费股短期面临景气压力,但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区间 [3] - 消费企业盈利渐次改善,板块上行周期仍处在起始阶段 [4] - 将继续增加竞争优势清晰、符合时代趋势的新消费企业 [4] - 关注传统优质消费个股的左侧布局机会 [4]
借箭“芒优”,咪咕的“草船”能载动多大野心?
36氪· 2025-07-24 08:27
行业背景 - 长视频行业曾以"烧钱换市场份额与增长"模式为主 导致增长与亏损共生 随着互联网整体承压加剧 该模式难以为继 [1] - 行业已告别流量红利期 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芒果TV会员规模增长明显放缓 2022-2024年有效会员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7.38%、12.45%、10.19% [22] - 短剧赛道快速崛起 红果免费短剧2023年5月-2025年5月用户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904.7% 月活跃用户规模近2亿 [22] 公司战略转型 - 从单纯体育转播平台向综合长视频平台转型 2019年中国移动以16亿投资芒果超媒获得市场敲门砖 [10] - 提出"一主两特"内容战略 以体育为主 特色影视剧与纪录片为辅 并正式发力自制内容 [15] - 与芒果TV建立"大MG"布局 2021-2023年达成不低于35亿元战略合作 但未能实现1+1>2效果 [11] 内容合作与自制 - 深度绑定芒果TV 同步网播《国色芳华》《五福临门》《锦绣芳华》等剧集 其中《锦绣芳华》创下咪咕平台最快破百万预约纪录 总预约量突破150万 [1][12] - 拓展与优酷合作 联合出品《边水往事》《雪迷宫》等男性向悬疑剧 有效承接奥运赛事流量 [16] - 向上游制作环节进军 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国色芳华》《锦绣芳华》等剧集制作 [15] 运营策略 - 推出7天VIP免费领活动 精准撬动用户付费转化 [10] - 创新营销方式 如《雪迷宫》借奥运直播插播广告 《国色芳华》联动20余家移动官方微博造势 [18] - 打通文体IP 通过《锦绣芳华》与世俱杯联动 推动体育用户与影视观众双向渗透 [18] 挑战与前景 - 面临长视频行业增长放缓与短剧冲击的双重挑战 [22] - 需从"借箭"转向"造箭" 证明自制能力 如《以法之名》从出品方名单中消失显示转型难度 [24] - 需将"草船"蜕变为"巨轮" 在视频行业深海中建立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24]
长视频的中场战事:精品化、短剧和AI
凤凰网财经· 2025-07-15 20:51
长剧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长视频平台上新271部剧集,较2024年同期的237部略有增加,但热播期集均有效播放量全面缩水,仅《漂白》一部集均播放量超5000万,4000万以上仅2部,3000万以上仅4部,而2024年同期前十名均超3000万,剧王《庆余年第二季》达1.1亿 [3] - 行业进入转型阵痛期,大量注水剧被淘汰,高品质剧集溢价能力增强,但头部作品数量减少,中腰部剧大面积哑火,近300部新剧多数反响平平 [3][4] 平台策略调整 - 腾讯视频从"赌超级爆款"转向提升整体项目成功率,降低平均亏损水平,鼓励主创专注创作、前置剧本开发及突破自我天花板 [6] - 爱奇艺采取"80%迎合市场+20%追求艺术价值"策略,减集数和时长但增加项目数和总预算 [6] - 优酷推出"优酷原创"厂牌,聚焦强叙事、系列化、国际视野的精品内容,三家平台均强调提升成功率与头部剧高溢价 [7] 短剧冲击与应对 - 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红果平台月活1.73亿逼近优酷,长视频付费会员增长停滞,腾讯视频会员数徘徊1.15亿-1.2亿,爱奇艺会员数从1.3亿峰值降至1亿左右 [5] - 广告收入持续下滑,爱奇艺品牌广告收入从2018年110亿缩至2024年40多亿,芒果超媒从54.53亿降至20.15亿 [5] - 平台转向精品化短剧,爱奇艺推出"短剧场"和"微剧场",腾讯视频将10%-20%剧集预算投短剧,优酷成立微短剧中心并调整APP界面优先级 [13][16] 行业困境与挑战 - 2025年Q1剧集开机量同比跌超50%,为近四年最低,行业年产量或仅200部,面临产能萎缩导致人才流失风险 [10][11] - 编剧能力不足制约精品率提升,新人培养需时间与项目支持,部分腰部编剧转行短剧或失业 [9][12] - 平台盈利依赖"成本紧缩+会员涨价",增长动力不足,短剧增量价值有限,爆款率低于红果等流量平台 [17][22] 未来战略方向 - AI技术应用加速,腾讯视频成立AI影视表达工作室,爱奇艺推出"跳看"和"桃豆"助手,聚焦工业化效率提升 [18][19] - 出海布局扩大,爱奇艺覆盖东南亚、北美、日韩和中东北非,国际版用户超1亿,腾讯视频WeTV下载量达2.5亿 [20] - IP衍生开发推进,爱奇艺建设线下乐园及VR剧场,探索"文旅+IP"和内容电商,但投入回报周期仍存不确定性 [21]
2025中国家庭智慧大屏发展报告发布,酷喵月活1.48亿行业第一
财经网· 2025-07-08 21:52
行业格局 - 酷喵2024年月活用户达1.48亿,超越银河奇异果成为行业第一,银河奇异果、云视听极光和芒果TV分列第二、第三和第四位[1][5] - 智能电视累计激活3.9亿台,同比增长2.6%,覆盖约10.2亿人,与短视频用户同期规模相当[5] - 长视频平台在智能大屏端市场格局稳定,酷喵、银河奇异果、云视听极光的月活均在亿级[5] 用户行为 - 智能电视日均开机率52.4%,每天有超过一半的家庭在智能电视上观看视频内容[10] - 智能电视用户日均观看4.5小时,超过同期我国网民人均每天用手机上网时长4.1小时[10] - 少儿内容观看时长同比增速最快,达到76%[9] 内容表现 - 经典内容收视时长TOP100电视剧中,20部经典剧占据用户22%的收视时长,《甄嬛传》《知否》位居前两位[9] - 新热内容如《藏海传》《蛮好的人生》《以法之名》等爆款内容在大屏端受到观众追捧[9] - 优酷在大屏端打造"内容推荐"、"沉浸式观看"和"视觉升级"三大亮点,提升用户决策效率[10] 平台数据 - CIBN酷喵月均活跃终端数14,861万台,银河奇异果14,357万台,云视听极光12,032万台,芒果TV 6,799万台[3] - 云视听小电视、华数鲜时光、云视听快TV、央视频TV月均活跃终端数分别为4,668万、2,989万、576万、367万台[3]
长视频平台变革:如何界定“质”与“量”
中国经营报· 2025-06-25 17:30
行业趋势 - 2025年1月至3月国产网络剧发行许可数量为24部559集,较上年同期的37部787集显著下降 [1] - 2024年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数量锐减至115部,较2023年156部下降超过四分之一,较2015年396部减少约一半 [3] - 行业呈现"提质减量"趋势,B级和低效A级项目减少,头部精品内容数量提升 [1] 平台战略 - 腾讯视频强调精品内容需兼顾艺术性、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爆款评估标准包括完播率、内部团队评分和豆瓣分数 [2] - 爱奇艺提出精品内容需平衡艺术价值、社会效益和商业转化,并具备长期系列化价值和跨领域共振效应 [2] - 平台对项目评估新增多维度考核体系,包括播放量、会员指标和投入产出比等商业数据 [2] 市场挑战 - 好剧本和头部创作人才短缺,市场投资向头部作品集中导致中小项目减少 [3] - 电视台和网络平台购买力下降,与精品剧作高资金需求形成矛盾 [4] - 项目回报不可预测性增加,受演员舆论事件和同期爆款内容冲击等因素影响 [4] 人才问题 - 年轻编剧转行现象严重,行业面临人才断档风险 [4] - 资深从业者呼吁给予年轻人更多创作机会和署名权以保持行业活力 [4] 内容标准 - 行业对"精品"定义存在双重标准:创作者侧重艺术价值,平台侧重商业转化 [2] - 腾讯视频提出爆款内容需通过数据维度(完播率)和主观评估(制片人评分)双重验证 [2]
腾讯视频组织架构调整 海外业务中心升级
中国经营报· 2025-06-12 16:38
腾讯视频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设立在线视频BU执行委员会(OVBU EC)作为核心决策小组,由孙忠怀、王娟、马延琨组成,负责重大业务和管理决策 [2] - 孙忠怀升任在线视频BU董事长,王娟和马延琨升任联席总裁,分别兼任首席内容官和首席运营官 [2] - 王娟负责影视剧、综艺、纪录片内容制作,马延琨分管平台运营、会员业务、动画内容制作、商业化、产品技术等 [3] AI与海外战略布局 - 成立AI影视表达工作室,探索AI技术在影视创作和消费领域的应用,目标是降低制作成本、批量出品 [2] - 海外业务中心升级为海外业务部,负责海外版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及本地化内容运营 [2] - AI应用目前分为增强观看体验和辅助制作/宣发两个方向,但现阶段效果有限,如《传说》豆瓣评分仅4.4分,票房8000万元 [4] - 海外战略聚焦东南亚市场,因该地区用户付费模式成熟且国产内容影响力提升 [5] 长视频行业现状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达1.17亿户,领先同业 [6] - 行业面临增长瓶颈:长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2022年120分钟降至2024年110分钟 [6] - 主要商业模式为会员订阅付费和在线广告,各平台探索新业态:爱奇艺发力微短剧,芒果超媒推动TO C业务,优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 [7] - 行业普遍采取"降本增效、提质减量"策略,同时寻求新增长曲线 [6]
48家金主、217条广告……《藏海传》被塞爆!优酷SVIP弹窗再陷争议
新浪科技· 2025-06-09 08:17
核心观点 - 古装权谋剧《藏海传》凭借肖战主演、郑晓龙执导及南派三叔IP加持,成为优酷S+级爆款项目,创下平台热度纪录并实现超强商业化变现[1][3][4] - 该剧广告植入规模创行业新高,共48个品牌、217条广告,总时长1927秒,单集平均广告时长48.17秒,但引发观众两极评价[1][4][5] - 优酷通过该剧实现2025年招商金额与品牌数双冠,并带动一季度扭亏为盈,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8][9] 商业表现 - 招商数据:包揽2025年优酷播前招商金额与客户数量双冠,位列2022年以来全网剧集招商品牌数第一[8][9] - 广告规模:全集植入48个品牌、217条广告,总时长1927秒(约32分钟),单集峰值达10条广告,远超同期腾讯S+项目《折腰》的5条首集广告[4][5] - 平台效应:开播38小时突破优酷站内热度万点,刷新2024年平台纪录[3] 行业影响 - 商业模式创新:单集广告数量达9-10条,中插广告占比最高(如外星人品牌单条达45秒),开创剧集广告密度新标杆[4][5] - 用户反应分化:SVIP用户因弹窗广告抱怨"无效开会员",部分观众却将广告量视为爆剧标志并主动分析植入细节[1][6] - 分析师观点:广告密集度是对受众底线的试探,若泛滥可能导致用户流失,需平衡商业化与体验[1][6] 平台财务 - 优酷2025Q1业绩:收入55.5亿元(同比+12%),经调整EBITA盈利3600万元,主要受益广告增长与经营效率提升[9] - 母公司表现:阿里大文娱(虎鲸文娱)2025财年亏损收窄至5.54亿元(2024年为15.39亿元),优酷为主要驱动[9] - 行业挑战:爆款持续性不足,需拓展剧集同款商城、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以实现长期盈利[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