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牡丹化妆品
icon
搜索文档
2025 运河牡丹文化周——牡丹产业创新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共探牡丹产业发展新路径
科技赋能牡丹产业 - 北京林业大学牡丹国际研究院院长成仿云指出漷县镇以运河串联北京、洛阳、菏泽的文化脉络,具备独特优势,建议借助科技力量推动牡丹在化妆品、康养、药用等领域的开发[2]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舒庆艳提出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科普内容,深入挖掘牡丹中药文化,并利用技术实现牡丹四季开放,建议通过废料深加工降低成本[2]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文忠指出芍药在中药材、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其杂交技术可拓展牡丹产品多样性,提升产业链附加值[2] 文旅融合与IP打造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继国建议打造林下康养牡丹示范地,深度挖掘北京本地及南北运河文化,与菏泽黄河牡丹文化形成呼应,开发系列文创产品[3]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杨剑飞指出需强化"水木共生"叙事,通过数字文创、影视联名等形式塑造年轻化、国际化文化符号[4] - 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专家朱群芳教授提出融合大运河文化、牡丹文化与康养文化,打造集科普研学、康养生活、林下经济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示范区[4] 企业实践与多元发展 - 陕西村上文旅集团董事长郭强提出"文旅+产业+合作社"模式,打造集研学、康养、消费于一体的"乡村生活综合体"[5] - 华蓝瑞兆文旅执行董事赵峥建议开发牡丹音乐节、元宇宙体验等新业态,注重经济测算与融资创新[5] - 菏泽诚美牡丹产业园李洪勇指出丰富牡丹花期品种、延长观赏期的重要性[5] 产学研协同与产业落地 - 漷县镇人民政府与华顺德国际文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运河牡丹产业集群建设[6] - "运河牡丹核心文化体验区共创计划"由五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整合多方资源,推动运河文化与牡丹产业深度融合[7] - 华顺德集团总裁纪培斌表示将推动牡丹与健康、非遗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运河牡丹历史文化遗产体验区"[7]
一蕊芳华满城韵——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综述
河南日报· 2025-04-30 07:52
文旅活动创新 -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花YOUNG洛阳城"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包含10项主题活动和35项联动活动[5] - 线上开幕式通过10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45分钟内实现"烟火万象""迎宾盛启""牡丹狂欢"三大篇章展示[2] - "牡丹奇妙游"活动创新设计八位"牡丹仙君"IP形象,结合机甲门神等现代元素吸引年轻游客[4] - 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九大夜间消费片区通过光影秀、3D投影等形式展现差异化魅力[4]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采用防风支架、覆膜技术及600米挡风屏障保护牡丹,有效降低大风天气影响[7] - 启动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洛阳测试站建设,开展"牡丹组培"等核心技术攻关[11] - 牡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实现盆花90万盆、鲜切花2750万枝产销,并首次打入荷兰鲜花拍卖市场[11][15] - 开发牡丹精油面膜、"牡丹守护神"数字藏品等衍生产品,形成从观赏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15] 文化IP开发 - 打造"汉服友好城市"生态,提供妆造服务及古风体验场景,强化传统文化沉浸感[9] - 推出"Z世代周游记"等年轻化活动,结合街舞、蹦迪等现代形式实现文化破圈[9] - 牡丹产品向食品、化妆品领域延伸,形成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矩阵[15] - 龙门石窟等景区通过数字藏品开发实现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变现[15] 消费促进措施 - "全城碰好运"寻宝游戏覆盖42个点位,发放亿元消费券刺激文旅消费[4] - 地铁运营延长至23:00,增设临时停车场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7][9] - 河洛飞花牡丹市集整合非遗手作、牡丹美食等业态,形成消费聚集效应[4] - 各县区围绕汉服、音乐、非遗等板块培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差异化赏花场景[5]
鄂州花湖机场开通国内首条芍药鲜切花全货机航线
中国民航网· 2025-04-28 20:48
航空货运行业 - 顺丰航空开通菏泽至鄂州"鲜花航线" 由波音737全货机执飞 采用"恒温货舱+优先中转"定制化运输方案 实现"当日采、当日发、次日达"[1][5] - 鄂州花湖机场今年新增13条货运航线 目前货运航线总数达98条 其中国内货运航线58条通达53个国内航点 国际货运航线40条通达43个国际航点[5] - 鄂州花湖机场已累计保障20余架次国际"鲜花航班" 鲜花运输网络覆盖全球[6] 花卉产业 - 菏泽是全国最大芍药种植基地 栽培品种超600个 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 年销量达1.2亿枝 占全国市场份额超60%[5] - 菏泽花卉产业年产值超130亿元 包括60万盆催花牡丹 以及牡丹籽油 牡丹化妆品等260余种深加工产品 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5] - 通过航空运输 菏泽芍药可在24小时内实现从采摘到配送全国 较陆运提速2倍以上 绽放周期延长30% 预计每年为花农增收20% 增收规模超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