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籽油
搜索文档
青春华章│江苏南京:“食”力聚变,向新而行
南京日报· 2025-10-18 11:02
行业展会概况 - 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吸引全球40个国家的4000家企业及30个国内展团、12个海外展团参展 [1] 农产品现代化与市场拓展 - 叮咚买菜平台通过现代化商品链路将南京特色农产品如八卦洲芦蒿、响堂栀子花等推向全国市场,采购金额和占比逐年快速增长 [3] - 公司依托位于溧水区的大型仓储物流中心进行标准化分拣、包装、预冷等初加工,利用其紧邻空港、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实现商品次日达 [3] 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价值提升 - 南京康之源农业科技将牡丹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牡丹花蕊和花瓣可制茶,牡丹籽可压榨出含不饱和脂肪酸达92.26%、α-亚麻酸含量超40%的牡丹籽油,茎、叶、根均可提取有效成分用于食品、化妆品及中药材 [6] - 甘汁园股份有限公司运用纳米陶瓷膜技术以物理方式过滤甘蔗汁杂质,推出黄金砂糖,该技术使公司实现17年蝉联全国糖业质量评比冠军 [7] - 南京师范大学六合未来大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通过真菌发酵技术将灵芝孢子粉转化为方便饮用的饮品,完整保留灵芝多糖与三萜等营养成分,并推动西蓝花提取物成为高附加值功能食品 [9] 产学研一体化与产业生态构建 - 六合区拥有全市约40%的基本农田,由区政府、南京师范大学、黄和院士技术团队共建的产业研究院采用"需求—研发—销售—迭代"模式,提升产品市场适应性并拉动销量 [10] - 南京食品产业已形成集聚效应,2024年全市食品行业规上企业达174家(较上年增加33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6家,全年行业完成产值643.5亿元,增长1.8% [13] - 南京重点打造"两区两园"产业集聚区,包括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和两个食品产业特色园区,并吸引百胜、金拱门、喜之郎、王老吉等优质企业落地 [13] 产业链招商与投资吸引力 - 北京牛氏运昌食品有限公司在南京建设研发生产基地并计划投产,公司为全国红枣馅料行业领军品牌,客户包括稻香村、中粮、泸溪河等龙头企业 [13] - 南京市投资促进局利用全国糖酒会平台进行招商,旨在将展商转化为投资商 [14]
南京“食”力聚变,向新而行
南京日报· 2025-10-17 07:59
全国糖酒会概况 - 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览面积达20万平方米,吸引全球40个国家的4000家企业及30个国内展团、12个海外展团参展 [1] 农产品现代化与品牌创新 - 叮咚买菜通过现代化商品链路将南京特色农产品如八卦洲芦蒿、响堂栀子花等推向全国市场,其位于溧水区的大型仓储物流中心作为核心枢纽,利用区位优势实现食品次日达 [2] - 南京康之源农业科技开发牡丹全产业链,将牡丹的花、籽、茎、叶、根分别用于制茶、榨油、生产食品化妆品及中药材,实现资源高附加值利用 [2] - 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达92.26%,其中α-亚麻酸含量超过40%,被誉为植物脑黄金 [3] 食品加工技术升级 - 甘汁园采用纳米陶瓷膜技术物理过滤甘蔗汁,推出黄金砂糖,实现17年蝉联全国糖业质量评比冠军 [4] - 南京师范大学六合未来大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通过真菌发酵技术将灵芝制成便携饮品,一瓶相当于一株灵芝的营养价值,拓宽消费场景 [4] - 研究院通过产学研销一体化模式,根据市场反馈反向推动研发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5][6] 产业集群与投资吸引力 - 南京食品产业集聚效应显著,2024年规上企业达174家(较上年增33家),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6家,全年行业产值643.5亿元,增长1.8% [7] - 南京重点打造两区两园产业集聚区,包括两个国家级特色园区和两个食品产业特色园区,吸引百胜、金拱门等龙头企业落地 [7] - 北京牛氏运昌食品有限公司在南京建设研发生产基地,预计明年投产,将生产南京馅月饼,公司客户覆盖稻香村、中粮等头部企业 [6][7] - 南京市投资促进局借糖酒会契机加强优质项目招引,推动展商转为投资商 [8]
山东林草种质资源转化显成效,林业总产值居全国第四
齐鲁晚报· 2025-10-16 11:26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通过林草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遗传改良和共享应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703亿元,位列全国第四 [1] 优质用材林产业 - 新育成雄株无絮杨树品种“泰宁1号”和“泰宁3号”,用于解决飞絮问题并建设速生丰产林 [2] - 山东省创建国家级木材加工示范园区4家,数量为全国最多 [2] - 人造板年产量超过7000万立方米 [2] - 临沂市形成木材加工企业近1.3万家,产值3000多亿元,从业人员100万 [2] - 曹县红酒包装盒产量占全国90%,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特色花卉及精深加工产业 - 以牡丹为核心,在反季节开花、鲜切花、油用牡丹栽培及深加工领域取得60多项技术突破 [2] - 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精油、黄酮提取物等系列产品已批量进入市场 [2] - 202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71.6万亩,销售额173亿元,居全国前列 [2] - 青州花卉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值98亿元,其多肉植物和草花产销量占全国50% [2] - “青州花卉”品牌估值340亿元,连续三年居全省农业品牌第一 [2]
菏泽牡丹成为增收“富贵花”
人民网· 2025-08-25 18:17
行业概况 - 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 自古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美誉 立足传统资源优势 坚持种苗培育和专业种植并重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6] - 菏泽已实现规模化种植 品种和数量稳步增加 占全国牡丹种苗出口量80%以上[5] - 牡丹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5] 种植规模 - 安农花卉合作社共有9个种植基地 分布在牡丹区、单县、东明等地 总面积5000多亩 大部分为油用牡丹[1] - 天香倾城合作社流转土地500多亩 集中种植牡丹 专门经营鲜切花[4] - 单个基地规模达1000多亩 流转黄屯村、王屯村、尹集村土地进行集中种植管理[1] 业务模式 - 油用牡丹籽有两种用途:暴晒后用于榨油 阴干后用于育苗 2年生可成苗出售[1] - 观赏牡丹经营模式包括:春季销售鲜切花 秋末冬初售卖牡丹树苗 春节前销售催花牡丹[4] - 鲜切花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销售 国内价格6-8元/枝 出口荷兰、新加坡等国价格翻倍[4] - 开通直播销售渠道 多个直播团队轮番推介 合作社设有冷库保障鲜花保鲜[4] 经济效益 - 牡丹育苗亩收入达4万元左右[1] - 5年生牡丹价格从每棵160元上涨至500多元[5] - 天香倾城合作社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助力周围村民增收500多万元[4] - 牡丹籽油深加工经济价值更大 产品论克销售[1] 社会影响 - 土地流转后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每月按时发放工资 实现家门口就业[2] - 产业带动周围村民增收 牡丹花成为村民的"幸福花"[4] - 鲜切花受到国外市场欢迎 很多外国朋友喜欢象征富贵的牡丹花[4] - 牡丹种苗不仅国内销售良好 在国外市场也受到青睐[5]
菏泽:全力以赴推动牡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多元化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19 10:56
菏泽牡丹产业发展概况 - 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拥有全球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善的牡丹生产加工基地,涵盖种植、加工、科研、旅游等多领域[3] - 牡丹产业坚持"五化并举"原则(市场化、大众化、人文化、国际化、品牌化),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3]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牡丹苗木全国市场支持率超85%,年出口200万株占全国90%,年宵花销量60万盆占全国50%[4] - 芍药鲜切花年销量1.2亿枝占全国60%,产品出口至美俄澳等30余国[4] - 现有牡丹生产加工企业120余家,开发牡丹籽油、牡丹茶等260余种产品,销往日德法等30国[5] 产业链升级与科技创新 - 聚焦高端萃取与健康产品研发,延伸至医药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领域[5] - 依托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高校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培育尧舜牡丹、龙池牡丹等龙头企业[5] 文旅融合与经济带动 - 牡丹节会期间接待游客992万人次(+14.8%),旅游收入60.7亿元(+13.6%)[6][7] - 开发牡丹剪纸、刻瓷、汉服等文创产品,工笔牡丹画畅销国内外[7] - 创作牡丹题材影视戏曲10余部,出版书画集70余部,文化著作100余种[7] 品牌影响力与未来规划 - 菏泽跻身全国"五一"热度涨势最快小众城市第4名,入选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7] - 计划打造"全国牡丹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强化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品牌打造三项措施[8]
菏泽|亚洲大型全品类果蔬汁加工企业在菏泽初长成
大众日报· 2025-08-13 08:56
山东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公司采用世界领先的600MPa超高压灭菌设备和HPP超高压冷灭菌技术生产生鲜饮料,产品供应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知名企业 [2] - 公司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实现牡丹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2] - 公司进驻菏泽30年累计投入超2亿美元,亩均投入突破1000万元,亩均产出5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 [2] - 2025年1至5月公司营业收入达5.06亿元(同比增长61.15%),税收2963万元(同比增长53.28%) [2] - 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签约20万亩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带动10余万户增收,每年为农民创造超4000万元收入 [3] 菏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 菏泽市规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牡丹省级农高区通过验收,郓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园区 [3] - 成武、单县、巨野大蒜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菏泽牡丹、单县羊肉汤跻身全省农产品公共品牌前列 [3] - 芍药鲜切花产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向全产业链融合跨越 [3][4] - 牡丹产业形成11大类260余种产品,涵盖牡丹籽油、茶、日化品、生物医药等,远销海内外 [4] - 菏泽拥有30余处牡丹芍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对全国牡丹苗木供给率超85%,出口量占全国90% [4] 曹县汉服产业 - 曹县是全国最大原创汉服生产基地,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占比超90%,从业者近10万人 [5] - 汉服产业形成方圆5公里的完整产业链,涵盖面料供应、设计打版、生产制作、电商销售、品牌孵化等环节 [5] - 全县汉服上下游企业达2753家,网店数量突破1.5万个 [5] - 2025年上半年汉服销售额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5] - 菏泽市推出"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累计发放贷款超268亿元,14.6万名从业者获得授信 [5] - 当地职业院校开设美学、服装设计、直播电商等定向专业,培养1100余名在校生作为产业升级生力军 [5]
菏泽|菏泽城市名片缘何熠熠生辉?
大众日报· 2025-07-16 08:44
牡丹产业 - 菏泽是全球最大牡丹种植与科研加工基地 拥有9大色系 10大花型 1308个品种 种植面积与品种数量居世界首位 [2] - 通过反季节催花技术实现"花开四季"供应 每年春节销售60余万盆牡丹 [2] - 构建全产业链条 拥有120余家生产企业 20所科研机构 开发260多种深加工产品 包括牡丹籽油 化妆品 保健品等 2023年总产值达130亿元 [2] 羊肉汤产业 - 单县羊肉汤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60亿元 区域品牌价值达366亿元 带动15万群众增收25亿元 [3] - 全国关联门店达3万家 年营业收入550亿元 [3] - 通过延长产业链 提升新质生产力打造产业优势 [3] 生物医药产业 - 未元大健康产业园创新"智能化柔性共享产业化平台" 拥有100多个标准化生产单元 可智能化组合生产线 [3] - 该平台将传统制药产业化周期压缩90%以上 节约2/3成本 突破"一品一线"生产限制 [3] - 已吸引湖北 海南 江苏等地多家知名药企项目落地 [3] 高端电子材料 - 天厚新材料自主研发20微米超薄导电布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 [4] -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联合山东大学突破技术瓶颈 从50微米提升至20微米 [4] - 孵化的PVD设备制造项目成立一年获1.3亿元订单 获多家投资机构青睐 [4] 城市配套服务 - 创新"菏泽智泊"小程序整合机关单位 商场闲置车位实现错时共享 [5] - 拆除街巷拦路杆 清理空中线缆等民生问题 [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后来居上”——重访边区看山东菏泽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7-11 20:51
红色基因传承 - 菏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三村"(刘岗村、曹楼村、伊庄村)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大本营[2] - 当地通过革命纪念馆、义务讲解等形式强化红色教育,新一代菏泽人持续传承奋斗精神[2][3] - 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建设和美乡村的精神动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2] 黄河经济带发展 - 黄河菏泽段全长185公里,历史上既是抗战防线也是水患源头,近年通过滩区迁建工程解决民生痛点,1100余户居民实现从土坯房到现代化楼房的"三级跳"[3] - 沿黄产业布局加速,东明县运动鞋加工厂、郓城县月饼加工生产线等成为滩区发展新引擎[3] - 菏泽规划"七大品质提升工程",目标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中心城市[4] 绿色产业升级 - 菏泽经济总量从"全省垫底"跃升至"中游水平",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5] - 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龙蟠科技磷酸铁锂项目投产、"铁锂1号"正极材料量产,牡丹区78亿元超电动力电池、鲁西新区130亿元海辰零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5] - 传统牡丹产业向深加工转型,开发出籽油、化妆品、文创等衍生产品,产业链价值显著提升[5] 区域经济定位 - 菏泽通过"居住、交通、生态、风貌、管理、文明、安全"七大工程强化区域中心地位[4] - 绿色智能制造业集群初现规模,单县75亿元纺织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郓城县3亿元中储物流仓储项目等形成多产业协同格局[5]
安徽铜陵:一朵凤丹绽放亿元产业链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20:20
产业链发展 - 安徽铜陵凤丹已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涵盖观赏、药用、榨油、制茶、提露等多个环节,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 [1] - 凤凰山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4万元,显示产业链对当地经济的显著带动作用 [1] - 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发30余款凤丹衍生产品,覆盖药用和日化领域,其中牡丹籽油2023年产值达3000万元 [2] 旅游与业态创新 - 铜陵凤凰山景区通过"赏花 + 体验"复合业态实现转型,包括滴水崖咖啡屋、凤栖坪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以及萌宠乐园、露营基地等亲子项目 [1] - "五一"假期景区门票收入43万元,综合营收116万元,游客量同比增长240% [1] - 景区布局亲水夜游项目,将"白天赏花"延伸至"夜间消费",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1] 种植与加工 - 凤凰山村拥有2000亩凤丹种植基地,年产丹皮远销日韩,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达240万元 [2] - "凤丹产业联盟"计划5年内建成万亩种植基地,强化规模效应 [2] - 凤丹丹皮与白芍并称"安徽四大名药",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栽培系统跻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 政策与规划 - 铜陵市正打造全国南方牡丹产业示范区,目标203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2] - 凤凰山村精品示范村与江南铜谷风景道联动,总投资7423万元,串联5大景区,推动"一日游"向"深度游"转变 [1] 品牌与文化 - 凤丹是铜陵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1] - 凤凰山村既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
“好品山东”入湾区,2025港澳山东周诚邀您共品齐鲁风味
南方农村报· 2025-05-20 18:00
山东农业品牌建设 - 山东打造"好品山东"品牌矩阵,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8个,其中21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7][8] - 2023年24个农业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总数累计达到171个,构建"好品山东+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体系 [9][10] - 市级层面打造"泉水人家""青岛农品""产自临沂"等区域品牌,县级层面突出"一县一品",全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351个 [11][12][16][17] 特色农产品与产值 - 章丘大葱年产值超10亿元,莱芜黑猪品牌价值突破50亿 [23] - 崂山绿茶、大泽山葡萄通过"农旅融合"模式带动10万农民增收 [30][31] - 沂源苹果出口30余国,高青黑牛品牌价值超百亿 [39][40] - 枣庄石榴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开发120余种深加工产品 [46][48] - 栖霞苹果年产值超百亿,莱阳梨古树梨膏成养生佳品 [56][57] - 寿光智慧大棚年产蔬菜450万吨,制定全国蔬菜价格指数 [59][60] - 金乡大蒜出口量占全国70%,济宁"一粒米一头蒜"经济年创汇超10亿美元 [71][72] - 乳山牡蛎年产量50万吨,文登西洋参占全国七成份额 [82][83] - 蒙阴蜜桃电商年销破10亿单,乐陵金丝小枣、德州扒鸡传承百年工艺 [88][90][91] - 冠县鸭梨年产量30万吨,沾化冬枣品牌价值超50亿 [93][102] 产业模式与创新 - 青岛构建"市级统筹、区市发力、企业创牌"三级联动体系,成立农产品品牌联盟整合头部品牌资源 [32][33] - 淄博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成立"淄博农品"产业联盟整合7大区域品牌 [40][41] - 潍坊打造"潍坊农品"全球IP矩阵,2023年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67亿元,同比增长45% [65][68][69] - 济宁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出海体系,金乡大蒜在TikTok东南亚直播间创下5分钟售罄200吨纪录 [73][74][75] - 临沂依托"物流之都"优势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网络,助力革命老区农产品外销 [89] - 菏泽以"一朵花一根药"推动产业升级,牡丹籽油被誉为"液体黄金" [10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