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籽油

搜索文档
菏泽|亚洲大型全品类果蔬汁加工企业在菏泽初长成
大众日报· 2025-08-13 08:56
山东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公司采用世界领先的600MPa超高压灭菌设备和HPP超高压冷灭菌技术生产生鲜饮料,产品供应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知名企业 [2] - 公司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实现牡丹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的突破 [2] - 公司进驻菏泽30年累计投入超2亿美元,亩均投入突破1000万元,亩均产出5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 [2] - 2025年1至5月公司营业收入达5.06亿元(同比增长61.15%),税收2963万元(同比增长53.28%) [2] - 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签约20万亩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带动10余万户增收,每年为农民创造超4000万元收入 [3] 菏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 菏泽市规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牡丹省级农高区通过验收,郓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园区 [3] - 成武、单县、巨野大蒜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菏泽牡丹、单县羊肉汤跻身全省农产品公共品牌前列 [3] - 芍药鲜切花产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向全产业链融合跨越 [3][4] - 牡丹产业形成11大类260余种产品,涵盖牡丹籽油、茶、日化品、生物医药等,远销海内外 [4] - 菏泽拥有30余处牡丹芍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对全国牡丹苗木供给率超85%,出口量占全国90% [4] 曹县汉服产业 - 曹县是全国最大原创汉服生产基地,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占比超90%,从业者近10万人 [5] - 汉服产业形成方圆5公里的完整产业链,涵盖面料供应、设计打版、生产制作、电商销售、品牌孵化等环节 [5] - 全县汉服上下游企业达2753家,网店数量突破1.5万个 [5] - 2025年上半年汉服销售额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5] - 菏泽市推出"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累计发放贷款超268亿元,14.6万名从业者获得授信 [5] - 当地职业院校开设美学、服装设计、直播电商等定向专业,培养1100余名在校生作为产业升级生力军 [5]
菏泽|菏泽城市名片缘何熠熠生辉?
大众日报· 2025-07-16 08:44
牡丹产业 - 菏泽是全球最大牡丹种植与科研加工基地 拥有9大色系 10大花型 1308个品种 种植面积与品种数量居世界首位 [2] - 通过反季节催花技术实现"花开四季"供应 每年春节销售60余万盆牡丹 [2] - 构建全产业链条 拥有120余家生产企业 20所科研机构 开发260多种深加工产品 包括牡丹籽油 化妆品 保健品等 2023年总产值达130亿元 [2] 羊肉汤产业 - 单县羊肉汤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60亿元 区域品牌价值达366亿元 带动15万群众增收25亿元 [3] - 全国关联门店达3万家 年营业收入550亿元 [3] - 通过延长产业链 提升新质生产力打造产业优势 [3] 生物医药产业 - 未元大健康产业园创新"智能化柔性共享产业化平台" 拥有100多个标准化生产单元 可智能化组合生产线 [3] - 该平台将传统制药产业化周期压缩90%以上 节约2/3成本 突破"一品一线"生产限制 [3] - 已吸引湖北 海南 江苏等地多家知名药企项目落地 [3] 高端电子材料 - 天厚新材料自主研发20微米超薄导电布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 [4] - 通过"揭榜挂帅"机制联合山东大学突破技术瓶颈 从50微米提升至20微米 [4] - 孵化的PVD设备制造项目成立一年获1.3亿元订单 获多家投资机构青睐 [4] 城市配套服务 - 创新"菏泽智泊"小程序整合机关单位 商场闲置车位实现错时共享 [5] - 拆除街巷拦路杆 清理空中线缆等民生问题 [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后来居上”——重访边区看山东菏泽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7-11 20:51
红色基因传承 - 菏泽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三村"(刘岗村、曹楼村、伊庄村)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大本营[2] - 当地通过革命纪念馆、义务讲解等形式强化红色教育,新一代菏泽人持续传承奋斗精神[2][3] - 红色基因转化为新时代建设和美乡村的精神动力,基础设施全面升级[2] 黄河经济带发展 - 黄河菏泽段全长185公里,历史上既是抗战防线也是水患源头,近年通过滩区迁建工程解决民生痛点,1100余户居民实现从土坯房到现代化楼房的"三级跳"[3] - 沿黄产业布局加速,东明县运动鞋加工厂、郓城县月饼加工生产线等成为滩区发展新引擎[3] - 菏泽规划"七大品质提升工程",目标打造鲁苏豫皖四省交界中心城市[4] 绿色产业升级 - 菏泽经济总量从"全省垫底"跃升至"中游水平",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5] - 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龙蟠科技磷酸铁锂项目投产、"铁锂1号"正极材料量产,牡丹区78亿元超电动力电池、鲁西新区130亿元海辰零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5] - 传统牡丹产业向深加工转型,开发出籽油、化妆品、文创等衍生产品,产业链价值显著提升[5] 区域经济定位 - 菏泽通过"居住、交通、生态、风貌、管理、文明、安全"七大工程强化区域中心地位[4] - 绿色智能制造业集群初现规模,单县75亿元纺织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郓城县3亿元中储物流仓储项目等形成多产业协同格局[5]
安徽铜陵:一朵凤丹绽放亿元产业链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20:20
产业链发展 - 安徽铜陵凤丹已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涵盖观赏、药用、榨油、制茶、提露等多个环节,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 [1] - 凤凰山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4万元,显示产业链对当地经济的显著带动作用 [1] - 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发30余款凤丹衍生产品,覆盖药用和日化领域,其中牡丹籽油2023年产值达3000万元 [2] 旅游与业态创新 - 铜陵凤凰山景区通过"赏花 + 体验"复合业态实现转型,包括滴水崖咖啡屋、凤栖坪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以及萌宠乐园、露营基地等亲子项目 [1] - "五一"假期景区门票收入43万元,综合营收116万元,游客量同比增长240% [1] - 景区布局亲水夜游项目,将"白天赏花"延伸至"夜间消费",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1] 种植与加工 - 凤凰山村拥有2000亩凤丹种植基地,年产丹皮远销日韩,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达240万元 [2] - "凤丹产业联盟"计划5年内建成万亩种植基地,强化规模效应 [2] - 凤丹丹皮与白芍并称"安徽四大名药",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栽培系统跻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 政策与规划 - 铜陵市正打造全国南方牡丹产业示范区,目标203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2] - 凤凰山村精品示范村与江南铜谷风景道联动,总投资7423万元,串联5大景区,推动"一日游"向"深度游"转变 [1] 品牌与文化 - 凤丹是铜陵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1] - 凤凰山村既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
“好品山东”入湾区,2025港澳山东周诚邀您共品齐鲁风味
南方农村报· 2025-05-20 18:00
山东农业品牌建设 - 山东打造"好品山东"品牌矩阵,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8个,其中21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7][8] - 2023年24个农业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总数累计达到171个,构建"好品山东+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体系 [9][10] - 市级层面打造"泉水人家""青岛农品""产自临沂"等区域品牌,县级层面突出"一县一品",全省共有农产品地理标志351个 [11][12][16][17] 特色农产品与产值 - 章丘大葱年产值超10亿元,莱芜黑猪品牌价值突破50亿 [23] - 崂山绿茶、大泽山葡萄通过"农旅融合"模式带动10万农民增收 [30][31] - 沂源苹果出口30余国,高青黑牛品牌价值超百亿 [39][40] - 枣庄石榴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开发120余种深加工产品 [46][48] - 栖霞苹果年产值超百亿,莱阳梨古树梨膏成养生佳品 [56][57] - 寿光智慧大棚年产蔬菜450万吨,制定全国蔬菜价格指数 [59][60] - 金乡大蒜出口量占全国70%,济宁"一粒米一头蒜"经济年创汇超10亿美元 [71][72] - 乳山牡蛎年产量50万吨,文登西洋参占全国七成份额 [82][83] - 蒙阴蜜桃电商年销破10亿单,乐陵金丝小枣、德州扒鸡传承百年工艺 [88][90][91] - 冠县鸭梨年产量30万吨,沾化冬枣品牌价值超50亿 [93][102] 产业模式与创新 - 青岛构建"市级统筹、区市发力、企业创牌"三级联动体系,成立农产品品牌联盟整合头部品牌资源 [32][33] - 淄博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打造全产业链,成立"淄博农品"产业联盟整合7大区域品牌 [40][41] - 潍坊打造"潍坊农品"全球IP矩阵,2023年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67亿元,同比增长45% [65][68][69] - 济宁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出海体系,金乡大蒜在TikTok东南亚直播间创下5分钟售罄200吨纪录 [73][74][75] - 临沂依托"物流之都"优势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网络,助力革命老区农产品外销 [89] - 菏泽以"一朵花一根药"推动产业升级,牡丹籽油被誉为"液体黄金" [104][105][106]
一朵花开出无限可能——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③
河南日报· 2025-05-05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传统之美与现代思维创新碰撞,“以花为媒”产业逻辑清晰,一朵花能绽放无限可能 [4] 牡丹瓷行业 - 2025年央视春晚李子柒佩戴的牡丹瓷发饰引发热议,让牡丹瓷饰品走俏,其涵盖戒指、耳钉等,结合河洛文化与年轻人喜好成“国潮” [1] - 很多人从“国礼”认识牡丹瓷,如《和合共生》瓷盘曾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 [2] - 2007年李学武以唐白瓷为基础,融合多种技艺创造出洛阳牡丹瓷,还与清华美院合作设研究院,推动地方标准出台,去年公司生产近7万件产品 [2] 牡丹食品行业 - 洛阳万景祥公司马景帅所在团队2023年攻克去涩工艺,实现牡丹饼“纯牡丹”配方 [3] - 牡丹食品有牡丹饼、全花茶、白酒、籽油等,产业链延伸使产品发展到15个系列500多个种类,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 [4] 玫瑰产业 - 驻马店泌阳县付洼村是中香药业种植基地,采摘的玫瑰花制成护肤品,采用“公司 + 农户”模式,带动150余人就业,每亩增收3500元 [4]
繁花经济 要颜值更要产值
河南日报· 2025-05-01 07:31
河南花卉产业现状 - 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花卉产业发展优势,拥有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南阳月季、鄢陵蜡梅、周口荷花"五朵金花" [1] - 截止2024年底,河南花卉面积达136.3万亩,从业人员55.1万人,花卉市场168个 [15] - 花卉产业存在生产水平有待提高、交易模式亟待完善等问题 [1][15] 南阳月季产业 - 南阳是全国最大月季苗木繁育基地,拥有15.5万亩花田,年出圃16亿株苗木,占据全国60%市场份额 [2][4] - 南阳金鹏月季公司通过研发月季树使单株售价翻倍,并打造"月季大卖场"展示窗口,实现从销售苗木到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型 [2] - 产业面临二产加工能力薄弱、三产融合不足的挑战,专家建议深挖月季在药用、食用及工业领域的潜力 [4] 洛阳牡丹产业 - 洛阳已开发出牡丹画、牡丹瓷、牡丹籽油等15大系列500多种产品 [7] - 洛阳祥和牡丹公司通过新设备使牡丹花茶烘干效率翻倍,减少损耗 [7] - 洛阳宝芳生物科技开发出20余款牡丹类化妆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8] 鄢陵花木产业 - 河南四季春园林公司通过15年育种研发"四季春1号"紫荆树,售价达同规格苗木10倍 [9] - 该公司拥有12个《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自主知识产权紫荆新品种数量占全国85.7% [9] - 线上交易占比不足两成,鄢陵正推动与花易宝平台合作并建设花木数智化平台 [12]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从"种植热土"向"产业蓝海"跨越,延伸产业链至二产、三产 [4] - 从"遍地开花"到"精品绽放",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8] - 从"苗木大集"到"智慧花谷",利用电商和数字化平台升级交易模式 [12] 专家建议 - 打造郑州为全国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强化市场流通枢纽地位 [13] - 发展"数字农业",借助互联网技术赋能产业链各环节 [13] - 建设特色花卉种质资源库,提高品种自给率 [15] -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研发花卉衍生品,创新营销模式 [16]
一蕊芳华满城韵——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综述
河南日报· 2025-04-30 07:52
文旅活动创新 -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花YOUNG洛阳城"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包含10项主题活动和35项联动活动[5] - 线上开幕式通过10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45分钟内实现"烟火万象""迎宾盛启""牡丹狂欢"三大篇章展示[2] - "牡丹奇妙游"活动创新设计八位"牡丹仙君"IP形象,结合机甲门神等现代元素吸引年轻游客[4] - 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九大夜间消费片区通过光影秀、3D投影等形式展现差异化魅力[4]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采用防风支架、覆膜技术及600米挡风屏障保护牡丹,有效降低大风天气影响[7] - 启动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洛阳测试站建设,开展"牡丹组培"等核心技术攻关[11] - 牡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实现盆花90万盆、鲜切花2750万枝产销,并首次打入荷兰鲜花拍卖市场[11][15] - 开发牡丹精油面膜、"牡丹守护神"数字藏品等衍生产品,形成从观赏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15] 文化IP开发 - 打造"汉服友好城市"生态,提供妆造服务及古风体验场景,强化传统文化沉浸感[9] - 推出"Z世代周游记"等年轻化活动,结合街舞、蹦迪等现代形式实现文化破圈[9] - 牡丹产品向食品、化妆品领域延伸,形成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矩阵[15] - 龙门石窟等景区通过数字藏品开发实现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变现[15] 消费促进措施 - "全城碰好运"寻宝游戏覆盖42个点位,发放亿元消费券刺激文旅消费[4] - 地铁运营延长至23:00,增设临时停车场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7][9] - 河洛飞花牡丹市集整合非遗手作、牡丹美食等业态,形成消费聚集效应[4] - 各县区围绕汉服、音乐、非遗等板块培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差异化赏花场景[5]
鄂州花湖机场开通国内首条芍药鲜切花全货机航线
中国民航网· 2025-04-28 20:48
航空货运行业 - 顺丰航空开通菏泽至鄂州"鲜花航线" 由波音737全货机执飞 采用"恒温货舱+优先中转"定制化运输方案 实现"当日采、当日发、次日达"[1][5] - 鄂州花湖机场今年新增13条货运航线 目前货运航线总数达98条 其中国内货运航线58条通达53个国内航点 国际货运航线40条通达43个国际航点[5] - 鄂州花湖机场已累计保障20余架次国际"鲜花航班" 鲜花运输网络覆盖全球[6] 花卉产业 - 菏泽是全国最大芍药种植基地 栽培品种超600个 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 年销量达1.2亿枝 占全国市场份额超60%[5] - 菏泽花卉产业年产值超130亿元 包括60万盆催花牡丹 以及牡丹籽油 牡丹化妆品等260余种深加工产品 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5] - 通过航空运输 菏泽芍药可在24小时内实现从采摘到配送全国 较陆运提速2倍以上 绽放周期延长30% 预计每年为花农增收20% 增收规模超亿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