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那西普
icon
搜索文档
和铂医药上半年业绩预增47倍:“BD之王”能否持续盈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5:07
核心交易与业绩表现 - 阿斯利康以1.7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37%溢价入股和铂医药,获得9.15%股权 [1] - 和铂医药预期2025年上半年盈利6800万至7400万美元(约5.32亿至5.79亿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140万美元盈利同比增长超47倍 [1] - 业绩暴增核心驱动力为与阿斯利康的BD交易首付款,具有偶发性和不可持续性 [1][2] 战略合作与交易结构 - 与阿斯利康合作涵盖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多项目授权,阿斯利康支付1.05亿美元股权投资及1.7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达44亿美元 [3] - 与大塚制药就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HBM7020达成合作,首付款47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高达6.23亿美元 [4] - 两笔交易使公司成为国内BD出海交易最多企业,累计完成17次BD交易 [4] 技术平台与商业模式 - 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含H2L2平台)成为跨国药企合作核心,模式复刻2007年赛诺菲-再生元联盟 [3][6] - 技术平台驱动BD合作转化为常态化收入,上半年收取认购股份及首付款总额约1.75亿美元 [5] - 合作覆盖肿瘤、自免疾病、ADC、mRNA等多领域,与超10家国际药企达成授权 [6] 管线进展与竞争态势 - 核心自研产品巴托利单抗(FcRn单抗)处于国内重症肌无力治疗第一梯队,但面临再鼎医药、石药集团等同赛道竞争 [6] - 自有管线(如巴托利单抗、特那西普)尚未形成显著销售贡献,需持续资金投入并面临临床及市场风险 [7] - 国内差异化技术平台(双抗、ADC、细胞治疗)竞争加剧,国际巨头合作选择范围扩大 [7] 财务与资金状况 - 2024年公司收入3810万美元(同比降57.43%),净利润270万美元(同比降88%) [7] - 2024年底在手现金1.68亿美元,预计2025年底扩充至4亿至5亿美元 [7] 行业模式与长期挑战 - BD模式为创新药企提供快速成长路径,但存在业绩波动、依赖大药企、资产控制权稀释等挑战 [2][8] - 里程碑付款兑现取决于临床开发进度,后续数十亿美元付款存在不确定性 [6] - 长期价值需依靠成功商业化产品或高质量多频次BD输出能力,而非单次交易 [8]
Biotech产业链:康诺亚向右,百奥赛图向左,和铂在中间
雪球· 2025-05-01 09:32
核心观点 - 文章对比了三家生物科技公司(康诺亚、和铂医药、百奥赛图)的技术平台优势及BD交易策略 [5][6] - 康诺亚以IL-4Rα靶点为核心向BioPharma级别跃升,BD模式覆盖全授权类型 [7][8] - 和铂医药依托全球稀缺小鼠抗体平台,通过临床前阶段BD实现短闭环变现 [9][10][11] - 百奥赛图从模式动物延伸至抗体开发,采用"千鼠万抗"暴力筛选模式实现高速BD签约 [13][14] 公司分析 康诺亚 - 拥有单抗/双抗/ADC多技术平台,覆盖肿瘤和自免领域 [7] - IL-4Rα靶点商业化目标20亿规模,2-3年先发优势待验证 [7] - BD交易模式全面:国内权益授权、临床前合资、全球授权、NewCo孵化 [8] - 24年完成4笔NewCo交易,海外权益出售策略明确 [8] 和铂医药 - 全球稀缺小鼠抗体平台可高效产出双抗,拆分诺纳生物专注抗体技术服务 [10][11] - 临床推进策略保守:仅2个品种进入3期(巴托利单抗、特那西普),多数管线停留在1期 [10] - 23-24年完成重大BD交易:辉瑞间皮素ADC交易首付5300万美元+10.5亿里程碑,AZ单抗交易首付2900万+5.75亿里程碑 [11] - 24年账上净现金曾低于10亿,22年研发支出近10亿 [10] 百奥赛图 - 从模式动物起家延伸至抗体开发,采用"千鼠万抗"暴力筛选模式 [13] - 24年抗体开发收入3.2亿同比增80%,累计签署200项药物合作协议 [13] - 24年单年签约100项合作,通过祐和医药推进未BD项目临床 [13] - 业务模式类似和铂但发展路径相反(先有平台后建药企) [14] 行业模式对比 - 康诺亚代表BioPharma转型路径,核心关注康悦达商业化进展 [16] - 和铂医药采取"临床前BD+平台拆分"双轨策略,技术平台估值获市场认可 [11][16] - 百奥赛图展现CRO模式优势,签约速度成为关键指标 [13][16] - 三家公司均体现中国biotech靶点研发能力与BD策略灵活性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