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珠峰音频AI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腾讯音乐买了喜马拉雅,谁赚了?谁亏了?
36氪· 2025-06-11 19:23
并购交易核心信息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加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及创始股东分批获得不超过0.37%的A类普通股全资收购喜马拉雅 总交易成本约28.4亿美元(按腾讯音乐284亿美元估值计算股权价值15.82亿美元)[1] - 交易公布后腾讯音乐美股盘前大涨8% 采用现金+股票混合支付方式可减轻现金流压力(腾讯音乐2025Q1现金及等价物为51.9亿美元)[1][8] - 该价格较喜马拉雅2021年E4轮融资43.45亿美元投后估值缩量35% 较2021年IPO传闻的50亿美元估值缩量43% 较创始人曾期待的100亿美元估值缩量72%[2][7] 喜马拉雅经营状况 - 公司成立12年完成12轮融资累计近百亿元 但2018-2021年连续四年净亏损分别达7.56亿/7.48亿/5.39亿/7.59亿元 2023年通过裁员降本首次盈利(收入分成成本降4.1% 雇员福利降1.4%)[3][4] - 营收增速从2021年43.7%骤降至2023年1.7% MAU达3亿占移动端在线音频总时长60% 拥有4.88亿条音频覆盖459个品类[4][10] - 商业化依赖单一订阅模式(2021年占总收入51.1%) 教育业务受双减政策影响 AI战略落地受阻[15] 腾讯音乐战略动机 - 公司2025Q1毛利率提升至44.1% 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22.8% 但面临字节跳动汽水音乐竞争威胁 需巩固音频领域地位[5][6] - 此前通过酷我畅听与懒人听书合并投入长音频(耗资27亿元) 但2021年末MAU仅1.5亿远低于喜马拉雅2.68亿[5] - 收购可整合喜马拉雅在车载场景优势(合作95%汽车品牌)及UGC生态 形成音乐-长音频-直播闭环[10][13] 行业竞争格局 - 网络音频行业用户规模3.35亿远低于短视频/长视频/直播(均超7亿)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从2020年58分钟降至25分钟[15] - 字节跳动通过番茄畅听切入音频市场 已复制其在网络文学领域的成功路径[6] - 行业代表企业荔枝FM股价从峰值167.5美元跌至1.78美元 反映行业整体盈利困境[14] 交易后续影响 - 需通过反垄断审查 腾讯音乐曾因2017年合并中国音乐集团被处罚 被要求终止三大唱片独家版权[11][12] - 喜马拉雅承诺保持品牌独立运营 但腾讯过往收购案例显示后续可能进行人事与业务调整[13] - 战略意义大于财务收益 短期或拖累腾讯音乐报表 长期看用户价值整合空间[9][16]
喜马拉雅2024年净利润超5亿元,AI时代如何入局?
36氪· 2025-05-15 09:07
近日,喜马拉雅再次传出将要被收购,这次还是腾讯音乐,不过估值被砍不少。但双方都进行了否认,腾讯称此类消息早有传播,喜马拉雅称不知情。 一时间,关于喜马拉雅的内部真实情况,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喜马拉雅2024年净利润已破5亿元。2023年,其经调整净利润 为2.24亿元,刚好完成连续9个季度盈利。 实现持续性盈利,标志着喜马拉雅完成了商业进展中最重要的一步。这背后依靠的是其围绕音频构建的内容生态系统、多元的变现模式以及成本优化,如今 的喜马拉雅也已摸索13年。 纵观喜马拉雅的发展历程,也映射出国内音频市场的逐步成熟。后来者如腾讯音乐、字节系的番茄畅听、番茄小说等产品,大多沿袭喜马拉雅的发展路径, 凭借用户体量分食。 然而,当前的音频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业态不断挤压音频行业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用户增长的瓶颈也逐渐显现,各 平台之间的用户争夺愈发激烈,焦虑情绪随之加剧。 单纯的用户数量争夺无法衡量平台的价值,音频行业的下半场是平台生态的全方位竞争。对于喜马拉雅来说,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来临。它需要向市场证 明,音频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应仅仅是碎片化时间的填充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