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文化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燕京八绝走进社区 非遗融入暑期生活
消费日报网· 2025-08-15 11:21
活动现场展示了多件传统景泰蓝工艺精品。这些作品造型别致、色彩鲜亮,每一处纹路都透着匠人的巧 思。孩子们围在展品旁认真观察,不时发出赞叹,对景泰蓝的兴趣愈发浓厚。 本报讯 (记者 贾淘文) 8月5日,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携手朝阳区小红门地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 燕京八绝非遗文化融入之"五进"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非遗文化普及,旨在让金漆 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等燕京八绝非遗技艺以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方式融入并添彩现代日常生活。 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景泰蓝传承人马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景泰蓝文化讲堂。他用生动的语 言,讲解了景泰蓝的起源、发展历程,细致介绍了"掐丝""点蓝""烧蓝"等独特制作工艺,以及技艺背后 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孩子们对这项古老技艺有了直观认识。 在马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制作景泰蓝创新工艺冰箱贴。从掐丝定型到点蓝上色,大家学得专注 又投入,遇到小难题时,在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一解决。当一个个带着童趣的冰箱贴完成时,孩 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成就感。 此次活动通过"文化讲堂+精品展示+工艺体验"的形式,让博物馆里的非遗技艺在社区里"活"了起来。北 京金漆镶嵌 ...
在黔山秀水之间,领略多彩文化魅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6:59
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 - 2025年"艺海流金·多彩贵州"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支持 [2] - 活动内容包括贵阳、安顺、黔东南等地文化和旅游推介会,非遗传承、景区建设、城市文化等主题交流工作坊,走访当地16个文化地标 [2] - "艺海流金"活动自2005年创办,20年来已走进山东、甘肃、浙江、海南、江西等多个省份 [2] 贵州旅游资源 - 贵州拥有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山水之美,多民族融合共居演绎的人文之美,以及现代化发展之美 [2] - 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包括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 [3] - 贵州"村超""村BA""村T"等"村字号"系列IP近年来十分火爆,群众文体活动释放出强劲吸引力,激活县城和乡村活力 [5] 港澳游客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贵州接待港澳游客达10.72万人次,同比增长74% [3] - 2024年香港、澳门和贵州成立了"贵港澳旅游联盟" [3] 文化合作项目 - 中央歌剧院与贵州省共同打造了原创歌剧《王阳明》,与安顺市共同打造了情景歌舞剧《屯堡长歌》 [3] - 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与重庆川剧院合作推出小剧场川剧《霸王别姬》,并探索与安顺地戏合作的可能性 [6] - 香港艺术节正在探讨将侗族大歌带去香港艺术节的可能性,并愿意与贵州合作探索非遗文化"走出去" [7] 文化特色 -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包括苗族银饰、侗族大歌等 [1][4] - 安顺高台地戏是民间古老戏剧安顺地戏的"变种",以八仙桌搭成金字塔状进行表演 [6] - 贵州桥梁别具一格,具有世界级桥梁之壮美 [5]
让文化传承成为非遗消费的核心价值
消费日报网· 2025-07-11 11:18
非遗传播现状 - 非遗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众门类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进入百姓生活 [1] - 过度商业化导致非遗沦为消费符号,传播核心偏离文化内涵传承 [1] - 部分景区将非遗技艺简化为流水线式手工制作,游客仅付费完成"非遗作品"而忽视文化价值 [1] - 某些非遗文创产品过度追求市场热度,随意篡改传统元素,消解文化独特性 [1] 非遗文化价值 - 非遗承载特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先辈智慧与精神的结晶 [2] - 京剧程式化表演和昆曲水磨唱腔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精神和审美哲学 [2] - 剪纸艺术纹样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吉祥寓意 [2] - 故宫博物院通过展览、讲座和纪录片等形式传播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 [2] 非遗传播策略 - 相关机构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非遗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 [3] - 设立非遗文化研究专项资金,支持系统性挖掘和整理非遗项目 [3] - 非遗传承人需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3] - 高校可组织非遗调研和文化传播实践活动,企业可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 [3] 非遗传播意义 - 非遗传播意义超越"网红效应"催生的单纯消费,核心在于文化传承 [4] - 当非遗文化魅力深入人心,消费将成为文化传播的副产品 [4]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非遗技艺绽新颜 以面承粹塑出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9 16:28
行业概况 - 面塑是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的民间传统艺术 具有千年历史 制作工艺复杂多样 塑形手法达数十种 [1][3] - 面塑在当地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古时用于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及对先人的纪念 每逢节庆会制作不同面塑并摆上街头形成"面塑长河" [3] - 随着时代发展 面塑从传统白色演变为彩色造型 新颖设计广受欢迎 制作一个含近百只小鸟的面塑需耗时一天 [7] 公司/传承人情况 - 袁建花为岚县面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家族世代擅长面塑技艺 其女儿刘丽丽从小学习并继承手艺 [3][5] - 制作工具包括剪刀、梳子、勺子、筷子等日常物品 通过指尖塑形使面团呈现鲜活生命形态 [5] - 传承人家庭三代同堂制作面塑 作品需经过蒸制、染色、组装等完整工序 [5][7] 行业发展 - 岚县已建立面塑一条街 体现当地政府对该文化传承的重视 [7] - 传承人通过参加各地展览、校园教学等方式向社会传播技艺 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 [9] - 传承模式从家庭内部扩展至社会爱好者 目标为普及面塑知识并培养兴趣人群 [9][11]
大运河滋养的非遗之花绽放欧洲——“运河非遗·绽放欧洲”文化展示活动在布鲁塞尔举行
新华日报· 2025-06-15 07:02
文化展示活动概况 - "运河非遗·绽放欧洲"文化展示活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以中国大运河文化为纽带,展示非遗技艺并促进文化交流 [1] - 活动由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提前到场,年轻观众参与度较高 [1] - 活动采用"可看、可玩、可体验"的互动模式,使非遗成为跨越国界的交流语言 [1] 非遗技艺展示 -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展示中,观众可亲手制作"连年有余"图,体验古代印刷技术 [2] - 苏绣展台展示丝线劈丝技艺,一根丝线可劈成300多根,观众对绣娘的精湛技艺表示惊叹 [2] - 扬州剪纸艺术家现场演示剪纸技艺,观众可尝试创作花鸟及吉祥纹样 [2] - 惠山泥人展台展示传统作品"阿福"和生肖吉祥物,深受观众喜爱 [2] 文化交流与对话 -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表示,活动旨在通过非遗拓展中欧人文交流新渠道 [2] - 中比艺术家文化沙龙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顾问Pick Keobandith博士主持,探讨中欧艺术与文化传承、保护及互鉴议题 [2] - 苏州刺绣传承人姚悦华分享个人传承经历,希望苏绣成为国际文明互动的纽带 [3] - 扬州剪纸传承人张震梅介绍南北方剪纸差异及推广非遗的创新实践,包括校园活动和线上教学 [3] - 扬州雕版印刷传承人陈美琦分享技艺历史及文创产品开发成果,如台灯、夜灯、冰箱贴等 [4] 国际反响与合作展望 -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前院长Bart'd Eyckermans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希望推动中欧艺术合作 [4][5] - Pick博士高度评价活动,认为中欧非遗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将丰富未来艺术发展 [5] -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龚毅强调活动让欧洲民众深度感知中国文化 [5] -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衔参赞马涛指出活动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促进文明互鉴 [5]
芜湖铁画,从古镇街巷走向国际展台(新国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9:33
芜湖铁画艺术特色 - 融合素描表现手法与铁艺锻造技术,形成半浮雕感的独特艺术形式 [2][4] - 采用"以铁作墨、以砧为纸、以锤代笔"工艺,结合国画新安画派冷峭奇崛风格 [4][5] - 核心技法包含锻造(一锤定音塑形)、焊接(铁线连画)、锤揲(立体景深)、錾刻(纹理层次)4项 [5] - 材质以黑/灰/银色为主,通过延展性展现"铁为肌骨画为魂"的意境张力 [6] - 突破平面限制,通过锤揲焊接实现近似浮雕的立体效果 [6] 非遗传承与创新 -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 储铁艺家族传承脉络:外公储炎庆创作人民大会堂《迎客松》,师从储金霞(国家级传承人) [5] - 制作工序达十余道,包含剪、绞、锻、焊、酸洗等复杂流程 [5] - 创作题材从传统山水花鸟拓展至人物肖像、纪念照等现代主题 [6] - 注册抖音账号单条获76万点赞,获评"十大人气匠人",推动年轻群体认知 [7] 教育融合与人才培养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铁画必修课,结合机械制造与工业设计专业 [7][8] - 蔡晓骝将油画艺术思维融入铁画教学,课程从选修升级为核心课 [8][9] - 教学模式强调"设计思维",解决传统艺人兼顾设计与制作的成长瓶颈 [9]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参展法国巴黎世博会、匈牙利艺术展等20多国活动 [9] - 2023年沙特展获中文教育机构定制鹰/马/熊猫主题作品,融入课堂教学 [10] - 海外华人定制文化象征作品(如马来西亚火车头铁画、芝加哥名犬铁画) [10] - 与国际设计师布拉德·戴维斯合作创作1.5-1.7米人物肖像,融合西方速写风格 [10] 市场规模与传播 - 鸠兹古镇巨幅铁画《天下徽商》面积超百平方米,吸引大量游客 [4] - 通过电商平台、跨国定制、艺术合作等多渠道探索商业化 [9][10] - 线下铁画博物馆结合工作室实景展示,增强游客体验 [6][7]
香包溢彩喜迎盛会 “光明驿站”暖心护航
中国能源网· 2025-05-31 00:08
活动概述 - 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于5月29日在庆阳市举行 该文化节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九届 成为展示黄土塬文化底蕴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平台 [1] 电力服务保障 - 国网庆阳供电公司通过"连心桥·光明驿站"提供综合服务 包括宣讲站 暖心站 补给站 充电站等十大功能 打造党联系群众的电力"连心桥" [1] - 开幕式现场服务队发放用电宣传彩页100余份 "爱心"矿泉水100余瓶 并解答新能源用电政策疑问 [3] - 针对高用电需求设备如舞台灯光 音响等 服务队提前进行线路红外测温和负荷测量 并制订详细保电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 [5] 行业融合与支持 - 公司通过"光明驿站"将电力保障与非遗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确保节会期间"零停电" [7] - 为庆阳香包产业的规模化 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7] - 未来将继续深化"连心桥·光明驿站"建设 以可靠电力和优质服务助推地方经济与传统文化协同发展 [7]
贵州玉屏箫笛:千年非遗焕发新生机
央视网· 2025-05-14 09:44
玉屏箫笛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玉屏箫笛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三大名箫"之一 [1] - 采用特有玉屏水竹制作,音韵清幽、形制典雅,曾被列为贡品 [1]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侗族文化符号和匠人精神 [1][4] 玉屏县的文化传承举措 - 实施"四大文化工程",涵盖组织引领、人才培育、品牌塑造、保护创新 [3] - 成立箫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和箫笛文化中心,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3] - 出台扶持奖励办法激励匠人,培养多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3] 教育与传播创新 - 将箫笛文化融入中小学课堂,自编教材《玉屏箫笛》,覆盖3万余名学生 [3] - 设立特色箫笛班和千人演奏团队,如印山民族小学的实践 [3] - 通过抖音直播"侗听音乐会"、原创音乐剧《平箫玉笛》扩大影响力 [3] 技术保护与产业融合 - 对传统技艺进行数字化记录,出版多本文史书籍 [4] - 升级改造玉屏箫笛博物馆,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所 [4] - 将箫笛元素融入城市设计,如街道命名、酒店装饰等 [4] 国际化发展 - 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国际乐器展览结合,推动玉屏箫笛走向世界舞台 [3][4]
逆水寒打造“零门槛”非遗体验场景,开启文化传承轻量化时代
第一财经· 2025-04-28 15:59
非遗文化数字化创新 - 公司通过国风手游《逆水寒》将戏曲、皮影傩面、闽南文化等非遗元素深度融入游戏内容,实现"可交互、可体验、可传承"的数字新生[2] - 新版本"国风民俗季"设计戏曲关卡"蝶梦三折",由曹禺剧本奖得主参与创作,玩家以第一视角参与《梁祝》故事互动[3] - 游戏中打造东方古典审美的场景【枫林小驻】,结合戏曲主题时装奖励增强文化沉浸感[3] 技术实现与用户体验 - 采用类影视级精细化资源,瓦砾、青苔等细节呈现IMAX级清晰度,配合写实光影技术提升场景真实感[6] - 通过碎片化、趣味化设计实现"无感化传播",例如主线剧情中玩家可化身皮影戏角色体验闽南语特色内容[7][8] 商业化策略与玩家福利 - 坚持"不肝不氪"模式,商城以免费及6元低价时装为主流,确保零付费玩家可体验完整内容[11] - 4月版本推出3款免费时装、10款免费坐骑(含戏曲主题),并发放半价券及代金券[11][16][27] - 首充重置活动加赠50%限定货币,通过小额付费策略巩固MMO市场地位[25][27] 版本内容更新 - 新增副本奖励包括时装【缘许长亭】【繁彩灿英】等,通过听戏、挑战等玩法获取[20][21] - 推出龙虾坐骑、技能皮肤【牵丝灼心】等超50款外观道具,丰富游戏收藏元素[23]
桂林航空与您共赴“云端非遗”之约:龙胜红瑶非遗主题航班启航
中国民航网· 2025-04-03 13:47
文章核心观点 桂林航空以广西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日为契机举办“桂林航空之云端非遗”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展示龙胜瑶族非遗文化,获旅客高度评价,为非遗文化传播架起空中桥梁 [1][8][9]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时间为2025年,主题是“三月三龙胜红瑶” [1] - 活动地点在青岛至桂林的往返航班上 [1] 活动筹备安排 - 特邀龙胜瑶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潘继凤登上航班 [3] - 在航班登机口摆放红瑶宣传展板,乘务员为旅客递上主题定制行李牌和宣传册,行李牌是与龙胜红瑶创意联名设计 [5] 活动现场情况 - 踏入客舱奏响《长发瑶》迎客音乐,飞机平飞后传承人潘继凤介绍红瑶历史、风俗和手工艺 [6] - 潘继凤与乘务员展示红瑶传统服饰、刺绣作品和虎头帽,潘继凤散开长发并讲解红瑶长发习俗 [6] - 乘务组围绕红瑶民俗知识设计问答,旅客踊跃抢答 [7] 活动意义与评价 - 桂林航空坚守推广地方文化与旅游资源初心,活动是响应国家非遗保护传承号召的实践 [8] - 活动融合非遗文化与航空服务,为旅客打造难忘体验,让红瑶文化走进更多人视野 [8][9] - 旅客李先生评价活动形式创新,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