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甬港安
icon
搜索文档
调费率、重预防 多地力推安责险为企业系好“保险带”   
北京商报· 2025-11-19 09:38
今年4月,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 各地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提供了明确指引。11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 多地正密集出台安责险新政,通过调费率、重预防、强监管,为企业系上一道更加坚实的"保险带"。以 山西省为例,当地要求在高危行业领域按照安责险实际收取保费的20%确定事故预防服务费用预算目 标,并明确每人死亡伤残责任限额不得低于4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地纷纷推出针对性政策,目的是推动安责险在企业安全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于 险企而言,产品开发应从"标准化"走向"定制化",深化行业研究,深耕熟悉的高危行业,开发行业专属 条款,扩大保障范围,使保障更贴心。在服务层面将事故预防服务从"虚"做到"实",从"有"做到"优", 真正建立服务闭环。 针对性升级进行时 与此同时,行业的服务重心也正在从"理赔"转向"风控"。崔春霞表示,政策强制要求事故预防服务,倒 逼保险机构必须建立和强化自己的风险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保险公司正在从单纯的"保险人"向企业 的"风险管理合作伙伴"转型,服务内容更具象、更前置,如宁波市提出的"风险减量"和 ...
调费率、重预防 多地力推安责险为企业系好“保险带”
北京商报· 2025-11-19 09:33
今年4月,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 各地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提供了明确指引。11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 多地正密集出台安责险新政,通过调费率、重预防、强监管,为企业系上一道更加坚实的"保险带"。以 山西省为例,当地要求在高危行业领域按照安责险实际收取保费的20%确定事故预防服务费用预算目 标,并明确每人死亡伤残责任限额不得低于4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地纷纷推出针对性政策,目的是推动安责险在企业安全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于 险企而言,产品开发应从"标准化"走向"定制化",深化行业研究,深耕熟悉的高危行业,开发行业专属 条款,扩大保障范围,使保障更贴心。在服务层面将事故预防服务从"虚"做到"实",从"有"做到"优", 真正建立服务闭环。 针对性升级进行时 "二是产品创新从'通用'走向'细分'和'精准'。"崔春霞表示,聚焦于细分领域的突破而言,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宁波市的"甬港安"。这表明险企不再满足于卖一张"万能"的安责险保单,而是开始深入不同行业 (如港口、建筑施工),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定制化产品,保障范围和服务内容更 ...
调费率、重预防,多地力推安责险为企业系好“保险带”
北京商报· 2025-11-18 21:11
针对性升级进行时 今年4月,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为各地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提供了明确指引。11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 现,多地正密集出台安责险新政,通过调费率、重预防、强监管,为企业系上一道更加坚实的"保险 带"。以山西省为例,当地要求在高危行业领域按照安责险实际收取保费的20%确定事故预防服务费用 预算目标,并明确每人死亡伤残责任限额不得低于40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地纷纷推出针对性政策,目的是推动安责险在企业安全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于 险企而言,产品开发应从"标准化"走向"定制化",深化行业研究,深耕熟悉的高危行业,开发行业专属 条款,扩大保障范围,使保障更贴心。在服务层面将事故预防服务从"虚"做到"实",从"有"做到"优", 真正建立服务闭环。 此外,陕西省应急管理厅近期召开的安责险工作推进会强调,安责险是政策性强制保险,必须高标准落 实。各承保机构要高度重视业务中承保不规范、事故预防服务不到位、系统数据维护滞后等问题短板, 做好承保、理赔、事故预防服务各环节工作。 在产品落地层面,宁波市率先在全国推出了首款 ...
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赔偿,港口安责险试点收效
第一财经· 2025-05-01 13:21
行业背景与政策推动 - 交通运输行业被列为国家八大高危行业之一,是安全生产责任险重点实施领域[1] - 新《安全生产法》2021年9月实施,强制要求高危行业投保安责险[2] - 2023年3月七部委联合修订《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制度[2] 试点创新与产品设计 - "甬港安"为全国首创港口专属安责险产品,覆盖客运/危货/普货3大类企业并细分为9个子项[4] - 创新引入"港口安全码"作为保费因子,安全信用等级越高保费越低[4] - 保障升级:单人死亡赔偿限额从50万提升至100万,累计赔偿限额从1500万增至6000万[4] - 建立快赔预付机制,覆盖第三者伤亡险及外包人员保障[4] 试点成效数据 - 宁波149家港口企业中危货企业58家、客运企业6家,规模居全国前列[3] - 截至2023年12月参保企业超70家,危货/客运企业参保率近100%,覆盖1.8万从业人员[5] - 总保费突破1200万元,实现危货/客运企业应保尽保[5] - 2024年隐患整改闭环率达100%,企业安全服务好评率100%[6] 技术支持与制度创新 - 编制全国首份港口安责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标准[5] - 开发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全流程闭环管理,集成政府/保险/企业数据[5] - 推行"一企一案"定制化服务,专家团队上门排查隐患[6] 未来推广建议 - 需加快培养专业化事故预防技术服务人才队伍[7] - 建议建立行业技术服务机构"蓄水池"以支撑全国推广[7] - 目标构建"保险兜底+技术防控+企业主动管理"三位一体安全格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