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交易

搜索文档
碳中和|构建“能量+容量+辅助服务”多元市场体系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7 08:32
电力市场化改革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于2025年4月29日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和《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节奏,推进电力体系市场化进程[2] - 2022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目标[3] - 2023年9月出台《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10月发布进一步加快现货市场建设的通知,对各省现货市场建设进度提出具体要求[3] 电力市场体系架构演进 - 我国电力市场正从单一能量市场向"能量+容量+辅助服务"多元市场过渡,2015年"9号文"启动改革,2023年实现关键突破,2023年底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地标志进入2.0阶段[5] - 电力市场体系包含:电能量市场(中长期+现货)、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输电权市场,其中电能量市场是建设重点,容量市场尚未完全建立[11] - 现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2025年6月底前湖北转入正式运行,2025年底前浙江等16个地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3][9] 细分市场建设进展 - 中长期市场已较成熟,现货市场2023年以来在各省加速推进,2024年蒙西/山东/甘肃/山西/广东5地实现现货连续运行[6][7] - 辅助服务市场先于现货市场运行,《规则》要求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完善规则并放宽限价,促进与现货市场协同融合[4][6] - 容量补偿机制方面,抽水蓄能和火电容量成本回收文件已出台,未来需探索市场化容量定价机制[6] 新型主体投资机会 - 储能盈利模式拓宽:现货市场峰谷价差达0.212-0.465元/kWh,辅助服务市场借鉴美国PJM经验将提升盈利空间[7] - 电力IT企业直接受益于市场化进程加速,建议关注电力交易系统、大数据相关领域[8] - 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将受益于盈利模式拓宽,特高压等跨省输电基建是中长期明确趋势[8] 区域市场建设规划 - 现货市场建设分批次推进:第一批试点包括山西/广东/蒙西/山东/甘肃,第二批包括浙江/福建等,非试点地区逐步启动试运行[9] - 建设进度分为模拟试运行、短周期结算、长周期结算、连续结算和正式运行五个阶段,各省进度差异明显[9]
昱能科技2024年营收17.71亿元 连续三年实施分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9:0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1亿元、归母净利润1.40亿元 [1] - 工商储业务第一季度确收体量较小 微型逆变器需求稳中向好且毛利率保持高位 [1]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3.49亿元 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 合计派发6181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44.14% [1] 光储一体化战略 - 公司形成微光储、户用光储及工商业光储三大生态布局 产品矩阵丰富且协同效应凸显 [2] - 微光储场景推出新型光储混合逆变器EZHI 满足阳台及DIY应用场景 [2] - 户用光储场景中DS3和DS3D系列以高能量密度著称 ELS和ELT系列专为户用储能设计 [2] - 工商业光储场景自主研发Ocean系列 中标深州4.35亿元储能项目及老挝15MW光伏电站改造项目 [2] - 2024年参加20余次国际太阳能储能展会 业务覆盖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 [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4年新增申报知识产权63项 新增授权22项 累计拥有188项 其中发明专利91项 [3] - 研发费用达9405.91万元 不考虑股份支付影响下同比增长30.97% [3] - 研发人员新增56人 占员工总数比例达50% [3] - 应用AI技术开发"BESS AI"模型 优化家庭能源管理 推出"电力现货交易辅助决策平台"服务企业用电 [3] 未来规划 - 2025年贯彻"境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光储一体协同推进"目标 加大研发投入 [4] - 探索AI与电力电子技术融合 加速构建智慧能源生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