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级抛光树脂

搜索文档
争光股份20250515
2025-05-15 23:05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争光股份 - 行业:离子交换树脂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基本情况与地位 - 争光股份成立于1996年,专注离子交换树脂领域,有宁波、金门和镇光三个生产基地,是国内该领域标准制定者之一,2021年上市后新产能逐步投放,处于快速放量阶段[4] 公司优势 - 在核工业和电子级应用方面表现突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还涉足芯片超纯水制备等高端细分市场,产品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等高端技术领域[5] 产能扩展情况 - 2024年投产2300吨大孔吸附树脂和1.5万吨食品级精处理树脂,2025年四季度金门项目新增5.5万吨,其中3.9万吨10月开始生产,2026年逐步放量,宁波老基地保持满产满销[6] 中美贸易战影响 - 对美销售额2000 - 3000万元左右,影响有限,国产替代趋势带来新增长机遇[7] 未来发展前景 - 新项目投产带来业绩增长,在多个高端细分市场推进国产替代,2026 - 2027年将迎来业绩快速放量期[8] 股权结构及管理团队 - 股权结构集中,大股东沈总持股约52%,核心管理团队持股60% - 70%,短期内无减持计划,未来可能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支持新项目和业务扩展[9] 产品种类及原材料成本 - 主要产品为丙烯酸树脂和苯乙烯系树脂,苯乙烯和丙烯酸是主要原材料成本,国内销售占70%左右,海外销售占20% - 30%,应用于多个高端技术领域[10] 宁波基地新增产能影响 - 新增1.5万吨产能是对已有产能的精加工,产品毛利率和牌号偏向中高端,新产能打满后预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毛利率和价格[11] 一期项目投资及扩展计划 - 一期项目投资约10亿元,一期8亿元用于工业工程和厂房建设,为二期做准备,达标后可灵活调配产能,后续扩展速度快[12][13] 各基地应用领域及收入占比 - 宁波基地主要用于工业水处理和食品饮用水,占大部分收入,其他领域各占3% - 8%;荆门基地偏向高端品种,如生物医药等占比更大,宁波实验室新产品可能转移到荆门量产[14] 国产替代进展 - 在火电、核电等领域实现对杜邦产品替代,食品级、电子半导体等方面也有进展,核工业表现强势但市场空间相对较小[15] 公司历年来收入与利润情况 - 2011年投放产能后逐步增长,2022年卖地致收入利润增长,目前宁波基地年收入5 - 6亿,利润1.1 - 1.3亿,主要业务集中于离子交换树脂,工业水处理及食品饮用水占大头,毛利率30% - 35%,其他业务占比小,毛利率3% - 5%[16][17] 离子交换树脂行业发展历史及竞争格局 - 最早用于工业水处理,后扩展到多个领域,竞争格局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海外老牌企业,第二梯队为国内部分上市公司和未上市公司,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企业[18] 湿法冶金技术前景及公司布局 - 前景广阔,包括提锂与提镓方向,争光股份规划提锂产能,布局提镓项目,但进度较慢[19] 离子交换树脂在各领域应用前景 - 电子领域用于超纯水制备,生物医药用于高附加值产品,核工业用于水处理,争光股份在核级树脂方面实力强劲,该领域竞争激烈且具战略意义[20][21] 公司在相关领域市场前景 - 国内高端超纯水设备替代空间大,公司与杭州超纯水设备公司合作,切入市场潜力大,国内超纯水设备市场空间约110亿元,高端市场占比约22%[22] 电子级抛光树脂战略布局 - 是2025年重点发力方向之一,用于面板和芯片领域,已实现面板稳定供货,向长江存储等送样测试,宁波基地新产能提升产品质量[23] 公司在核工业领域合作及业绩 - 2024年与中砂签订约3000万元提油订单,涉足一回路葫芦内水处理及军工相关产品[24] 生物医药领域对公司影响 - 是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宁波基地实验室产品样品送下游客户,反馈满意,新产能投放将推进发展[25] 产能扩展对业绩增长影响 - 宁波基地现有产能2.3万吨,一期投产后总产能达3.9万吨,利润更高,金门项目满产后业绩可能翻倍至2 - 3倍,中长期增长潜力大[26] 公司估值和盈利预测 - 2025年PE估值34倍高于行业平均23倍,2026年PEG估值0.3倍低于行业平均0.8倍,预计2026年开工率60%时业绩约2亿,2027年达2.6亿左右,中长期业绩增量显著[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宁波基地新产能是对已有产能的精加工,并非简单总量增加[11] - 争光股份一期项目中一期投资8亿元用于工业工程和厂房建设,为二期1.5万吨做准备,达标后可灵活调配新增产能,后续扩展速度较快[12][13] - 宁波基地一些在实验室中试的新产品未来可能会转移到荆门进行量产[14] - 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对杜邦开展反垄断调查,涉及其水处理业务,表明核工业离子交换树脂领域竞争激烈且具战略意义[20][21]
【争光股份(301092.SZ)】离子交换树脂龙头企业,新产能投产在即,国产替代主力军——首次覆盖报告(赵乃迪/蔡嘉豪/周家诺)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14 21:54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深耕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三十载,技术攻坚引领行业发展 公司成立于1996年,近三十年深耕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领域,形成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全方位布局。 公司现有控股子公司6个,主要生产基地3个。目前,公司已稳居国内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行业一线地位,主导 或参与起草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并作为中国膜工业协会离子交换树脂分会高级副会长单位,持续引领行业技 术升级。此外,公司作为国际水质协会(WQA)成员单位,技术实力与品牌影响力获国际权威认可。依托国产 替代趋势及高端领域产能扩张战略,公司正加速推进成为全球吸附分离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 公司目前拥有年产19750吨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2300吨大孔吸附树脂以及15000吨食品级精处理 ...
争光股份:首次覆盖报告:离子交换树脂龙头企业,新产能投产在即,国产替代主力军-20250514
光大证券· 2025-05-14 10: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8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领域近三十年,技术实力强,是国内行业一线企业,有望成为全球吸附分离材料领域领军企业 [1][16] - 荆门项目投产在即,新产能释放将提升公司市场地位,为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2][24] - 公司在电子、核工业等领域竞争优势显著,有望持续推进国产替代,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3][70]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8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领军企业,产能扩张彰显竞争优势 - 深耕行业三十年,技术引领发展:公司1996年成立,形成研产销一体布局,有6个控股子公司和3个主要生产基地,主导或参与起草多项标准,是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国际水质协会成员,正迈向全球领军企业 [1][16] - 多元化产品矩阵,助力国产替代:产品体系完整,应用领域广泛,远销多国,荆门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产能释放将扩大竞争优势,已在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23][24][26] - 业绩整体稳健增长,产品结构稳定:过去十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9%和18%,2024年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利润下滑,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是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工业水处理与食品及饮用水领域占比高,毛利率较高,注重研发投入 [28][30][36] 离子交换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国产替代未来可期 - 应用领域广泛,行业空间广阔: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多领域,有多种分类,中国是全球最大生产国,市场竞争分三个梯队,跨国企业占高端市场,国产阵营竞争力增强 [41][46][49] - 新兴领域需求增长,国产替代可期:新兴领域对新型吸附分离树脂需求大,树脂在湿法冶金、生物医药、电子、核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国内龙头企业产品高端化,进口替代空间大 [51][52][55] - 杜邦反垄断调查,超纯水领域替代空间广:中国对杜邦开展反垄断调查,有望推动离子交换树脂国产替代,超纯水处理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下游应用于高端市场,超纯水需求增长,公司有望布局超纯水设备业务 [62][64][66] 公司竞争优势显著,有望在电子、核工业等领域持续推进国产替代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规模化生产企业,产品替代部分进口产品,客户众多,获多项荣誉,掌握中高端树脂生产技术,是核电领域准入企业和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 [67] - 电子级抛光树脂市场增长快,公司产品系列丰富,推进半导体等领域国产替代 [70][71] - 全球核级树脂市场规模将增长,公司竞争优势显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研发产品提升性能 [7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关键假设及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总产量分别为3.70、5.65、7.16万吨,销售均价1.67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32%、35%、37%,其他业务营收和毛利率与2024年一致,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6.18、9.44、11.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1.96、2.65亿元 [78][79][82] - 相对估值:选取蓝晓科技等4家可比公司,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24倍,争光股份约为34倍,但2026年PEG约0.3倍,远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0.8倍 [83][84][85] - 估值结论:公司有望多领域发展,推进国产替代,新产能投产后业绩有望高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