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
搜索文档
 高铁电气预中标6238.82万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7:47
高铁电气(688285)10月27日公告,预中标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工程专用回流轨项目,中标金 额6238.82万元;公司预计项目顺利验收后,将对主营业务市场影响力及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据披露,本次中标内容系杭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工程正线的起点亚太路站(含)至终点崇贤站 (含)以及蜀山南车辆基地、崇贤停车场专用回流轨及其附件。 上市公司表示,本次项目中标金额为6238.82万元,对公司2025年当期业绩影响具体取决于该项目合同 签订日期和履约期限。若本项目签订正式合同并顺利实施,经招标人验收后,将对公司主营业务市场影 响力及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高铁电气大股东为中铁电气,主营业务以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为核心,为该 领域细分龙头,并进一步拓展了轨外产品业务布局,涵盖副车架系列产品、汽车变速箱零部件产品、风 电系列产品、高压电气法兰产品、防复燃自激发式灭焰产品及防松紧固件等。 今年以来,高铁电气业绩逐步修复,第三季度盈利增长突出:公司营业收入实现2.77亿元,同比增长约 四成,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91.56万元,同比增长242.35%;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属净利润同 ...
 高铁电气: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3-25 20:06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证券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 与高铁电气签订持续督导协议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1] - 通过日常沟通 定期回访 尽职调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了解公司经营情况[1] - 督导公司及其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和交易所规则 切实履行各项承诺[2] - 督促公司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2] - 对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 实施和有效性进行核查 确认内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 - 督促公司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2] - 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事前审阅 对存在问题的文件督促更正或补充 必要时向交易所报告[2] - 2024年度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3] - 2024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 公司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信息不符的情况[3] - 2024年度公司不存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3]   重大风险事项 - 面临产品研发与技术更新风险 行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向简约化 轻量化 环保型 智能化方向发展 若新品不能满足技术变化需求 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4] - 客户集中度较高且关联交易占比较高 受产业投资主体特点影响 主要客户为各铁路局 铁路公司 铁路施工相关总包单位及城市轨道交通公司 隶属于中国中铁内的客户收入占比大[5] - 面临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性变动风险 建设受国家宏观政策 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及投资规划影响大 经济下行或政策调整时期 建设项目可能被延迟或削减[5] - 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采购价格大幅波动 影响成本控制[6] - 应收账款余额较大 周转率较低 若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导致客户资金紧张 可能出现重大应收账款不能收回的情况[6] - 存货余额较大及存在减值风险 由于发货到验收间隔时间较长 导致发出商品账面价值较大[6] - 面临毛利率降低风险 2024年轨道交通供电设备毛利率12.15% 轨外产品毛利率-14.2%[6] - 存在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行业发展对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依赖性较强 受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影响大[7]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008亿元 较2023年1.203亿元下降16.20%[8]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2.52万元 较2023年4596.77万元下降13.14%[9]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461亿元 较2023年末16.118亿元增长2.13%[9] - 2024年末总资产30.754亿元 较2023年末32.159亿元下降4.37%[9]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1199元 较2023年0.1465元下降18.16%[9]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77% 较2023年3.45%减少0.68个百分点[9]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17% 较2023年4.96%增加0.21个百分点[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 主要因公司进一步加强清理应收账款力度 经营性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9]   核心竞争力 - 公司秉承"技术创新 持续迭代 逐步突破"管理理念 采用自主研发为主 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10] - 作为行业龙头 通过技术创新 质量升级 社会责任履行 持续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和行业引领力[10] - 产品质量口碑过硬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 质量检测等各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10] - 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队伍[10] - 2024年度核心竞争力在技术 研发 品牌及人才等方面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11]   研发支出与进展 - 2024年度研发投入5213.60万元 占营业收入5.17%[11] - 2024年申请专利85件 其中发明专利57件 申请软件著作权1件 授权专利60件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件[11] - 截至2024年底 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316件 其中发明专利69件(含PCT3件) 软件著作权8件[11] - 公司持续推进相关研发工作 完善研发资源配置 加快重大 重点研发项目实施进度[12]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756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6.432亿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096亿元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余额2.484亿元(含现金管理收益和利息收入)[13] - 2024年度募集资金专户利息收入274.67万元 现金管理收益152.01万元 已使用金额1.3666亿元[13] - 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 不存在违规使用情形[13]   持股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控股股东中铁电气工业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6.25%[14] - 公司于2024年4月27日完成董事会 监事会换届工作 阙明 于迎丰不再担任公司董事 贺毅 刘海涛 杨均宽不再担任公司监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