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疾病检测
icon
搜索文档
“十年体检未检出癌症”引发信任危机,爱康集团否认“假体检”,与客户互诉公堂罗生门愈演愈烈
证券之星· 2025-08-04 11:12
事件核心争议 - 客户张晓玲在爱康国宾连续十年体检报告显示“无异常”后,于2024年确诊肾癌晚期并骨转移,质疑公司存在“误检、漏检”问题,并称体检为“假体检” [1] - 爱康国宾在媒体说明会上明确否认对客户的肾脏检查存在任何瑕疵,强调不存在漏诊、误诊及“假体检”问题 [1] - 事件已由客户单方面起诉升级为双方互相提起诉讼,法院均已立案受理 [1][3] 双方主要论点与证据 - 爱康国宾展示客户2023年体检报告,结论为“左肾错构瘤可能、右肾有钙化灶”,并建议“定期复查”及“做CT以除外其他肾脏占位性病变”,公司解释后者即提示存在癌症可能性 [2] - 针对客户质疑十年血液样本无法复检,公司回应称依据医疗行业规范,血清样本仅保存1-7天,但已将客户十年检测数据等相关资料提交主管部门 [2] - 客户方面强烈要求公司公开其十年体检数据、超声检查影像及操作人员信息,公司表示公开信息需要客户提供书面授权 [3] - 客户表示期待通过法庭质证看到相关证据,并透露北京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4] 行业背景与公司回应 - 中国体检服务市场2016年至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1.1%,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3943亿元 [5] - 公司创始人探讨体检与看病的边界,指出团队体检是单位选择的固定套餐,费用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而与针对特定疾病的诊断治疗(费用几千到几万元)存在明显差异 [6] - 公司澄清创始人言论旨在说明体检重在疾病预防和风险发现,而非彻底确诊和治疗,并强调绝不会因套餐金额不高而松懈服务专业性 [6][7] - 公司通过多个品牌在全国54大城市设有170家体检、齿科与医疗中心 [5]
沉迷于套路消费者,爱康国宾“失守”价值观
搜狐财经· 2025-06-09 19:4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4年前后,创始人张黎刚拥有互联网背景,擅长用户运营与资本运作,成立十年后成功IPO [5] - 2014年4月9日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健康体检第一股",上市首日收盘价15.2美元/ADS,较发行价上涨8.57% [7] - 2015年8月以17.8美元/ADS启动私有化,2019年1月18日以20.53美元/ADS完成私有化退市 [8][9]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14财年营收2.9亿美元(同比+43.7%),Non-GAAP净利润3630万美元(同比+60.9%),同期美年大健康营收14.3亿元、净利润1.4亿元均低于公司 [10] - 截至2024年11月在全国57个城市设有173家体检中心,较2018年的110家仅增长63家,年均增速约10家 [12] - 美年大健康2025年一季度体检中心达596家,是公司的三倍,但其商誉账面金额64.74亿元,减值准备14.03亿元导致业绩波动 [13] 战略布局与技术投入 - 2018年启动iKang AI+计划,将AI技术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提升体检准确性和风险预测能力 [4] - 2025年5月联合北京卫视推出《爱康AI焕燃之夜》综艺,展示"从检到管"的AI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4] - 现阶段AI技术仅在数据处理、效率提升等维度起辅助作用,难以根本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4] 行业竞争与市场表现 - 私有化期间美年大健康联合买方团提出最高25美元/ADS收购要约,公司通过"毒丸计划"抵御收购 [9] - 美年大健康通过并购慈铭体检等机构快速扩张,2017年营收62.33亿元(同比+102.25%)远超公司的35.46亿元 [10] - 美年大健康股价较十年前高点缩水76.38%,行业整体承压导致公司难以登陆中国资本市场 [15] 行业乱象与价值观挑战 - 2018年张黎刚曝光行业黑幕,包括护士假冒医生、废弃血样等乱象,实际癌症检出率仅0.3% [16] - 公司宣称"以质取信,客户至上"价值观,但仍频繁出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