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饭
搜索文档
「白人饭」减脂不可持续,中式沙拉开始流行
36氪· 2025-11-10 07:14
行业趋势:白人饭热度式微与中式轻食崛起 - “白人饭”作为一种以食材简单、做法简易、生冷少为特点的午餐“糊弄文学”曾快速流行,但其声量已式微[7] - 社交媒体上“黄人饭”热度开始赶上甚至取代白人饭,成为高点击量热议话题,指的是有中餐基因的减脂餐[14] - 新型中式低卡减脂餐饮形态重新崛起,减脂餐概念已从“只吃草的低卡沙拉”进阶为“兼顾口味的均衡营养搭配”[19] 消费者需求与行为转变 - 都市年轻人不再将白人饭奉为圭臬,开始从日常食物中寻找健康美味的选择,中国胃难以长期接受没有锅气的餐食[1][14] - 绝大多数中青年人至少尝试过一次轻食,核心痛点是追求健康减肥且不愿做饭,但上千年中华美食熏陶使中国胃无法彻底接受白人饭[14] - 对于中国胃来说,白人饭不能称为正经餐食,更像是糊弄填肚子,而黄人饭被认为是“白人饭是生存,黄人饭才是生活”[13][1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中式轻食市场逐渐受欢迎,如2022年初成立的简糖教授等品牌,其外卖平台销量迅速与西式沙拉平分秋色[17] - 沙野轻食推出三款“轻食粥”,李子白、亲觅轻趣等品牌推出清炒油麦菜、粗粮虾仁等中式热食,鸡丝荞麦面成为传统西式沙拉店推荐品类[17] - 减脂餐本质是碳水、蛋白质和绿叶菜的均衡搭配,白人饭没有更高贵,中餐同样可以做到控制摄入量、酱料和碳水后置等优点[15][21] 市场拓展与全球化 - 花样繁多的中餐挺进欧美市场,杨国福麻辣烫已在伦敦、鹿特丹、维也纳、巴塞罗那等欧洲城市开店,海底捞火锅扯面视频在海外出圈[5][17] - 照顾减脂的白人饭和兼顾口味的中餐都得到全球受众支持,中餐正在侵入白人食堂[5][17] 营养科学依据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需吃12种以上食物,包括至少3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200-300克谷类、120-200克鱼肉蛋类,白人饭很难满足[6] - 白人饭在营养学基础上可帮助稳定血糖、缓慢掉秤,但长期可能造成营养不充足,需更科学饮食而非几两生菜鸡蛋敷衍了事[6][19][26] - 可持续健康饮食应餐食适应中国胃而非规训中国胃,遵循中国居民膳食宝塔,通过多样化达到持续性[26]
饥饿感,中产们的新型自律
虎嗅· 2025-08-11 08:04
中产白领饮食趋势 - 中产白领流行"不吃太饱"的饮食方式,午间选择轻食咖啡、沙拉能量碗等高价低量餐食,定位上海陆家嘴或香港中环等高端商务区 [1][2] - 轻食品牌如Wagas、gaga、超级碗聚焦中产人群,一份近百元的混合生菜沙拉搭配美式咖啡成为典型选择 [2][12] - 中产食谱中适当饥饿被视为高级养生方式,认为7分饱状态可稳定血糖血脂血压及情绪激素水平 [3][7][10] 健康与饥饿感的关联 - 研究表明每天摄入75%能量的7分饱状态持续2年可改善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及情绪激素水平 [10][11] - 适度饥饿有助于脑力工作者保持清醒,饥饿时大脑会忽略睡眠需求,而饱食后血液涌入消化系统降低大脑效率 [23][24] - 英女王一日六餐定量饮食减少25%总摄入量,梅耶马斯克7分饱饮食维持70岁活力状态 [8][9] 中产饮食消费行为 - 中产白领购买50元/斤以上蔬菜、上千元/斤海鲜等高价食材自制"白人饭",符合996工作节奏 [15][16] - 61.5%受访者认为健康食品是奢侈品,高收入地区有机食品商店更密集且消费意愿更强 [16] - 社会学理论指出中产通过"保持饥饿感""不吃碳水""购买有机食品"等行为模仿上层阶级文化 [5][40] 饮食误区与极端现象 - 部分白领用一天3杯冰美式控制食欲或替代早餐,导致生理期紊乱等健康问题 [4][33][34] - 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模式引发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可能造成慢性炎症 [36] - 断碳、断食等极端方式偏离健康初衷,正确方法应是每餐7分饱而非彻底不吃 [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