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酒店
搜索文档
“沪上基因”酒店,何以激活区域核心城市酒店市场?
金投网· 2025-10-28 19:27
文章核心观点 - 白玉兰酒店凭借其“沪上基因”与“轻中端”定位,通过精致产品、低投资门槛和高投资回报,在区域核心城市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和有效下沉,成功平衡了品牌差异化与成本控制 [1][7][15] 品牌发展与规模 - 白玉兰酒店自2018年首家门店开业,已进驻超过180个城市,在营门店超470家,总规模超660家 [1] - 品牌在山东区域发展强劲,例如临沂市新签三家,山东区域在营门店已近百家 [1] 产品定位与目标客群 - 品牌精准服务20-45岁的年轻商旅客,该群体追求乐享轻奢,注重独特精致的住宿体验而非仅满足于“将就住” [1] - 酒店空间融合东方极简美学与西方时尚文化,打造大气简约的风格 [2] - 通过“灵动空间”概念,将公区变为融合人文艺术、轻社交的“城市会客厅”,提升旅居体验 [2] 服务体验与核心细节 - 品牌服务理念为“用心,为你更好”,聚焦住客核心需求 [3] - 强调“三B主义”:早餐、睡眠、沐浴,以及“三轻精神”:轻食、轻心、轻体 [3] - 客房配备定制香氛、玉兰花香洗沐产品、快速热水淋浴系统及梦百合零压床垫等细节提升舒适度 [3] 投资模型优势 - 品牌核心优势在于“低门槛+高品质”的造价把控,单房综合造价约7万元,与经济型酒店投入相当,但品质达到中端水平甚至携程3钻级别 [4][5] - 相比行业,经济型酒店单房造价约7万,传统中端酒店在8万-10万元区间,白玉兰实现了“降维突破” [4] - 遵循“less is more”理念,减少对客户体验无助益的投入,优化成本效益 [5] 成本控制与品质平衡的具体体现 - 在硬件上注重实用与维护,如走廊使用浅色长绒毛地毯便于行李拖拉和后期保养 [6] - 客房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如一体式衣柜储物柜,卫浴区干湿分离采用防滑吸水大理石地面以减少损耗 [6] - 睡眠体验选用芝华士、梦百合等知名床垫品牌,床品有白玉兰花暗纹压花提升精致感 [6] - 公区不追求挑高大堂,而是通过“灵动空间”、“兰选集”等优化布局提高坪效 [6] 差异化策略与品牌文化 - 以“一城一店一品”策略打破同质化,将城市历史、风物、艺术元素融入设计,如临沂店的“万‘理’长城”文化墙 [8] - 早餐供应融入在地文化,如临沂店提供当地特色炒鸡、糁汤等 [9] - 创建品牌IP人物“玉先生”和“兰小姐”,代表上海过去与现在,强化文化基因 [9] - 积极与流量IP跨界联动,如汪裕泰、老凤祥、大白兔等品牌合作,创造多元场景 [9] 市场下沉与定位契合 - “轻中端”定位精准契合区域核心城市市场需求升级与成本顾虑的矛盾,为消费者提供中端品质、亲民价格,为投资人提供轻投入、快回报模型 [11] - 例如上海奉城店投资人选择白玉兰,因其上海情调、轻奢设计能满足下沉市场商务住宿需求,并允许结合本地文化添加元素 [11] 投资回报与运营能力 - 以临沂双月园路店为例,65间客房总投资460万元,单房造价约7万,平均房价204元,入住率超70% [12] - 该店预估投资回报期约4年,优于传统中端酒店的5-6年和经济型酒店的4.5年 [12] - 品牌展现快速爬坡的运营能力,如东莞厚街店在5月底开业后一个月内迅速度过爬坡期,提前进入稳定运营 [13] 体系支持与可复制性 - 依托锦江酒店(中国区)的丰富管理经验和规模优势,为投资提供稳定性 [14] - 投资人可获得锦江近2亿会员的私域流量支持,以及锦江全球采购平台的采购服务,降低物资采购难度和时间成本,保证品质统一 [14] - 全链条“闭环支持”模式使产品在一线至三线城市均可稳定复制 [15]
中国连锁酒店30年
36氪· 2025-08-05 08:47
公司上市进程 - 锦江酒店于联交所披露上市聆讯资料 正式冲刺港股主板 有望成为酒店行业首家A+H企业 [1][6]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公司创立于1993年 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的锦江饭店 通过收并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团 [2] - 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企业之一 其店型与房型设计影响后来众多品牌 [3][12] - 1997年在上海开设首家经济型连锁酒店锦江之星 统一店招与品牌形象 以"二星级硬件 亲民价格"成为行业标杆 [12] 行业发展历程 - 国内经济型连锁酒店从萌发到壮大 反映终端市场需求兴起与变化 近30年发展后逐渐步入成熟期 [4][5] - 2000年后如家/7天/汉庭等品牌涌入赛道 开启行业黄金十年 2010年行业门店达5120家 客房56.4万间 但渗透率仅7%远低于欧美70%水平 [13][16] - 2016年经济型酒店增速放缓至12.4% 中高端酒店增速超25% 市场需求向中高端升级 [20] 商业模式演变 - 早期采用自建自营模式 后期转向租赁物业改造的快速复制模式 降低门槛并压缩回报周期 [15] - 租赁物业开设100间客房酒店平均投资约700万元 回本周期最多3年 丰厚回报推动加盟制盛行 [15][16] 资本化与并购整合 - 如家酒店2006年登陆纳斯达克募资1.09亿美元 上市后收购七斗星(3.4亿元)和莫泰168(4.7亿美元) 门店超1400家 [17] - 7天酒店获美林/德意志银行等注资9500万美元 2011年收购华天之星后门店达640家 [17][18] - 锦江酒店2016年耗资超百亿元收购铂涛集团81%股权 后续收购丽笙/卢浮酒店集团 跃居全球第二 [21] - 如家私有化并入首旅酒店 首旅旗下中高端酒店规模超520家 [21]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住集团(原汉庭)通过全季/禧玥/桔子水晶等多品牌布局三大市场 与雅高交叉持股形成合作效应 [20][23] - OYO以轻加盟模式快速扩张 18个月达50万间客房 但被质疑仅更换店招缺乏实质改造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