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

搜索文档
西语外教的相声情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9:12
今年36岁的吴瑞龙来自委内瑞拉,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0年,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现在是南开大学外国语 学院西班牙语系的外籍教师。2015年,受益于两国政府一起建设的文化交流项目,吴瑞龙首次来到中 国,在天津大学开启了7年留学时光。 天津作为相声的发源地之一,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在宽松闲适的人文环境中,吴瑞龙爱上了相声这种传 统曲艺形式。他向相声泰斗马三立之孙马小川先生请教,了解天津相声文化渊源;他经常走进相声茶馆 感受现场演出魅力,也借机和演员们交流学艺。 2023年,已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吴瑞龙加入了学校面向西班牙语世界的天津相声文化推广项目。他和同 事、学生一道将一些优秀相声作品改编成西语版本,通过互联网传播给世界各地的观众。为了实现东西 方幽默艺术的互通互鉴,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很多西班牙语的习惯表达,让诙谐效果融入西文语境 中。 (责编:李昉、郝孟佳) 吴瑞龙在家中练习快板。 在天津市红桥区谦祥益相声茶馆,吴瑞龙(左)和相声演 员在台上交流。 吴瑞龙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相声。他说,他喜欢的不仅是相声,更是中国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在 学习相声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逐渐与中华文化紧紧相连。"吴瑞龙说。 新华社记者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背面”
36氪· 2025-06-11 11:00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及0.37%的A类激励股收购喜马拉雅,总代价近29亿美元(约200亿元人民币)[1] - 交易宣布后腾讯音乐股价应声上涨[1] 战略意义分析 提升腾讯音乐的行业高度 - 喜马拉雅2023年移动端收听时长市场份额达60.5%,在线音频收入份额25%,月活用户3.03亿居行业第一[2] - 收购将显著提升腾讯音乐市值高度及用户规模,强化行业领先地位[2][3] 完善内容生态布局 - 喜马拉雅在有声书、广播剧等非音乐类音频内容占据优势,与腾讯音乐形成互补[4] - 交易可整合阅文集团IP资源,降低内容转化成本,增强"耳朵经济"服务能力[5] 赋能喜马拉雅商业化 - 腾讯生态流量可解决喜马拉雅用户增长瓶颈,推动订阅及广告业务扩张[6] - 腾讯AI技术将降低喜马拉雅研发成本(2023年研发支出9.3亿元占收入15.1%),加速"珠峰音频AI模型"落地[7][8] 协同效应评估 - 交易实现双赢:腾讯音乐获得内容与用户增量,喜马拉雅获得资金与腾讯技术/流量支持[9] - AI赋能是关键协同点,双方技术团队占比达44.3%,未来将推动个性化推荐等创新服务[7][8]
镜观·回响|津门文化万象新
新华社· 2025-06-10 21:06
城市文化特色 - 天津文化具有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独特气质,体现在三岔河口的地理特征和建筑风格上 [4][6] - 城市文化资源包含红色旅游景点(平津战役纪念馆)、非遗老字号聚集地(古文化街)、近代建筑群(五大道)三大核心板块 [8][9][12]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平津战役纪念馆2024年接待观众141万人次,同比增长50%,成为核心红色旅游景点 [8] - 五大道街区采用"一楼一策"模式,已完成200余幢历史建筑修复再利用,典型案例包括庆王府、先农大院等 [14] -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成效显著,天津第一机床总厂老厂房转型为工业博物馆和产业公园,保留工业元素并注入现代功能 [16][17] 文化产业发展 - 演艺市场呈现多元化,涵盖相声(名流茶馆)、戏曲(人民公园)、交响乐(津湾广场)、街头话剧(《钗头凤》《日出》)等多种形式 [18][19][21][22] - 商业与文化融合创新案例涌现,如解放北路T台走秀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24] 历史建筑保护 - 北安桥融合巴黎桥梁设计与中国传统雕塑元素,成为文化交融的实体象征 [13] - 梁启超纪念馆"饮冰室"经修缮后于2025年重新开放,完整保留1924年原始建筑格局 [14]
这些年轻人去小镇当“戏漂”
人民网· 2025-06-01 08:50
从繁华城市走向僻静小镇,戏剧带来最大吸引力 江西会昌是赖声川父亲的故乡。2015年起,赖声川及其团队每年都会带着作品到会昌演出,之后以 赖家老屋为起点,重新规划老屋周边区域,建立了会昌戏剧小镇。 江西会昌是诗礼传家的文化老城,而"会昌戏剧小镇"是很年轻的,以此为名的存在时间才500多 天。 但就在这500多天中,不少美妙已然发生。会昌戏剧季从001迈向003,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带着戏 剧作品来这座小镇,甚至驻地创排,当地观众能在这里见证一部戏的世界首演。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和小 镇居民在榕树下相聚,共创出有趣的作品。 还有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到小镇成为"会漂"。过去一年,会昌戏剧小镇有了自己的剧团—— 会剧团。 会昌戏剧季003开幕大典上,会剧团的3名青年演员冯飞、赵越、刘雨欣,用诗歌表达对这座小镇的 情感:"大幕就要拉开,舞台融汇了万千世界的喜怒哀乐,悲喜交集……站上舞台的四面八方,承接历 史的花开花谢,随着这里的清风,踩着心灵的节奏,我们思想,我们记录,我们凝望,我们歌唱……" 世界因为戏剧看向小镇,而那些为了戏剧成为"会漂"的年轻人,为何而来? 最近,在会昌戏剧季003开幕当晚,赖家老屋变身"剧场",上 ...
“老外”在中国|西语外教的相声情缘
新华社· 2025-05-17 19:46
文化交流项目 - 吴瑞龙受益于中委两国政府共同建设的文化交流项目,2015年首次来到中国留学[4] - 该项目促成他在天津大学完成7年学业,后成为南开大学西班牙语系外籍教师[4] 相声文化研究 - 吴瑞龙深入研究天津相声文化,向马三立之孙马小川请教渊源[7] - 频繁出入谦祥益相声茶馆观摩演出并与演员交流学艺[7][8][9] - 2023年参与南开大学西语版相声推广项目,改编作品融入西班牙语习惯表达[10] 文化传播实践 - 将中国传统相声作品翻译成西语版本,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10] - 在翻译中注重中西幽默语境融合,实现东西方文化互通[10] - 个人通过快板练习、研读《马三立相声选》深化专业素养[17][18] 文化认同 - 吴瑞龙表示学习相声使其与中华文化深度联结[12] - 专程探访马三立老人院并拍摄雕像,体现对相声文化的崇敬[14][15]
夜经济里看活力丨灯火亮起的“含金量”
河南日报· 2025-05-12 07:42
夜经济新业态发展 - 夜经济从传统购物餐饮拓展至潮玩、文创、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延长消费时间并拓展消费空间 [2] - 洛阳相声小剧场、郑州民谣酒吧等情绪消费场景成为都市人减压充电站 [2] - 河南通过"工业遗址美学+年轻社交"、文化IP开发等打造沉浸式夜游,重构消费场景 [3][4] 标杆城市经验借鉴 - 成都以锦里古街灯光演艺营造古蜀文化氛围,24小时健身房茶饮店构成夜经济矩阵 [4] - 长沙"一江两岸多商圈"格局培育出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新消费品牌,形成全国性打卡地 [4] - 两地经验显示历史文化赋能与新兴业态融合是提升夜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4] 河南夜经济升级路径 - 政策层面拟借鉴长沙协同机制,出台"1+N"政策矩阵并加强基建投入 [4] - 文化挖掘方向包括开发甲骨文文创、复原老郑州市井场景、全息投影重现清明上河图 [5] - 业态创新重点培育夜间研学/会展/诊疗,计划将北龙湖金融岛升级为"24小时活力区" [5] 科技与文化融合趋势 - AR导航、数字藏品等技术将深度融入消费场景,推动"城市记忆IP+国际潮牌"跨界联名 [6] - 未来呈现"深夜食堂—潮玩市集—主题酒店"全链条布局,实现时空消费闭环 [6] - 本土设计师与品牌推动"豫字号"时尚消费品牌全国化发展 [6]
赊店书会再开场
人民日报· 2025-05-08 07:00
赊店书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 赊店古镇拥有1000多年历史,因汉光武帝刘秀赊旗起兵得名,明清时期为万里茶道水陆中转站,民俗文化繁盛[1] - 赊店书会持续300余年,近代逐渐没落,2018年社旗县将其作为重振古镇文化的核心项目[1] - 书会传统形式包括月月有书会、天天听"大调",展现鼓书、三弦书等曲艺形式[1] 曲艺传承与艺人发展 - 南阳三弦书传承人侯红莲为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代表本地曲艺根脉[1] - 老艺人王书珍等通过基层演出、公益培训培养100多名曲艺人才,全县现有10余家专业/民间曲艺团队[2] - 曲艺团队年演出600多场,覆盖村组、企业等,观众达50万人次,2023年社旗县获"河南省曲艺之乡"称号[2] 2025年书会活动亮点 - 81岁评书艺术家刘兰芳表演《诸葛亮出山》展现贯口绝技,曲协副主席范军推出中原幽默相声[2] - 曲剧非遗传承人胡希华携10余名弟子同台,三代传承脉络清晰[2] - 书会创新活动包括书状元评选、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吸引36支专业团队、200多名民间艺人参与[2] 文化振兴举措 - 恢复大调曲、鼓儿哼等传统项目,通过惠民演出、小书场形式覆盖城乡[2] - 本地艺人队伍与群众基础构成书会重开的核心竞争力[1][2]
河畔“星光”点燃文旅商融合热浪
央广网· 2025-05-01 15:02
文旅活动与城市品牌建设 - 天津市文旅局主办的"海河之夜"演出展现城市文化气质,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以撬动消费升级 [2] - 2025桥边音乐汇将呈现从经典到现代的音乐作品,成为天津文化品牌的重要活动 [1][2] - 津湾广场通过举办体育赛事、音乐节、文化展览等活动六十余场,2024年吸引京津冀游客超200万人次 [3] 商业创新与首店经济 - 全国首家沉浸式相声互动体验馆"相遇相声社"落户津湾广场,为"首店经济"注入新活力 [6] - 津湾广场深化"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打造"策展式"互动街区,塑造"四个之城"品牌系列活动 [7] - 泥人张世家推出文创产品集章册、书签、冰箱贴等,2024年客流量增长40%,营业额显著提升 [15][18] 景区运营与收入增长 - "天津之眼"摩天轮景区2024年整体收入超过9000万元,接待游客超过110万人次,创运营以来历史新高 [11] - 景区与海河游船、周边酒店及餐饮等业态开展联票合作,并推出数字藏品和AR冰箱贴等文创产品 [11][12] - 古文化街2024年客流量达1350万人次,刷新纪录,非遗老字号与国潮新势力碰撞出火花 [13] 区域联动与文旅融合 - 津湾广场与京冀文旅部门联合设计文化游京津冀路线,实现"早看展、午游河、夜观演"的文旅闭环 [9] - 天津之眼景区积极融入三岔河口综合景区建设,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联动区域文旅商资源 [12] - 杨柳青画社加入电商行列,与文化IP联名推出咖啡、压缩毛巾、帆布包等文创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 [17] 旅游数据与消费趋势 - 2024年天津接待国内游客2.6亿人次,旅游收入达29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32.3% [17] - 2025年一季度天津在线旅游总人次2809.84万,在线旅游交易金额46.61亿元 [17] - "五一"天津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50%,助推国际消费再创新高 [17]
打开“假期游”的N种方式 各地“花式”文旅活动你PICK哪一个
央视网· 2025-04-28 13:57
青海海北州冰雪旅游 - 岗什卡雪峰景区利用高海拔冰雪资源,将登山、民俗体验与特色消费深度融合以提升游客体验[1] - 岗什卡雪峰因攀爬难度适中且距离城市近,吸引各地游客体验高原春景[3] - 当地配置73名专业登山向导(超50%为"00后"),并组织非遗文化展示和藏族民俗表演增强吸引力[5] 黑龙江五一旅游市场 - 哈尔滨火车站汽车租赁"五一"假期预订率达80%,同比增160%[8] - 中央大街商圈酒店亲子主题房型受青睐,整体订房率达60%[10] - 全省酒店订单量同比增18%,机票订单量同比增47%,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126%[12] - 景区门票预订集中于动物园类,前三热门为东北虎林园、龙沙动植物园、亚布力熊猫馆[12] 天津海河文旅创新 - 相声主题游船项目将传统曲艺与河岸风光结合,成为爆款旅游产品[13] - 同步推出津味早餐主题、音乐主题等特色观光项目,沿线码头消费场景升级[15] 银发旅游专列发展 - 武汉局"银发专列"载客600余人(60岁以上占比90%),开启鄂西四天三夜行程[16] - 3月中旬以来已开行15趟旅游专列(超半数为银发专列)[16] - 旅行社配套无缝接驳大巴与适老化线路设计,激活沿线城市文旅市场[16]
多地以“船”为媒“上新”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文旅市场潜力不断激活
央视网· 2025-04-27 16:02
哈尔滨:松花江哈尔滨段客船恢复通航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松花江的沿河游热闹起来。在黑龙江、吉林等地,客运游船陆续恢复,人气火爆。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即将到来,如果您想去天津,那么吃一顿津味儿的早点、听一段地道的相声就是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眼 下,"坐着游船听相声"在天津十分火爆,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游客体验到了天津人的生活乐趣。 这段快板可不是在传统的茶馆里,而是在海河的游船上。这是最近在天津特别火的旅游项目,相声主题游船特邀津门曲艺名家登船献艺, 将传统相声与海河风光巧妙融合,游客在欣赏两岸美景的同时,又可以感受曲艺的魅力,可谓一举两得。游客说:"在游船上听相声是不一样 的体验,上了游船,站在甲板上,看着两边的霓虹灯光,特别惬意。" 除了相声主题,津味早餐主题、音乐主题的航班也是特色观光项目。此外,在永乐码头、金阜码头等地,海河沿线的消费场景也纷纷升 级,商家推出各种服务和优惠,迎接假期游客到来。业内人士称,把天津市内最精华的景区串联起来,给大家推荐天津特色餐厅或者天津网红 打卡地点,有利于提振海河周边经济。 夜幕降临,松花江吉林市段灯光璀璨,临江门大桥、吉林大桥等著名地标显得格外壮观。游客从临江门码头登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