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口秀
icon
搜索文档
进商场看戏、在有轨电车品咖啡,新潮流!沉浸式生活美学燃动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6-29 11:21
中小企业经济运行 - 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1] - 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 [1] - 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达32.6万亿元 [3] - 计算机及通信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3] 中小企业出口与RCEP贸易 - 5月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0.7%,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 - 2025年1-5月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达5.5万亿元,同比增长3.9% [4] - 青岛港日均20艘货轮出港至RCEP国家,单次载货量超3000标箱 [6] - 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货运班列时效从8天压缩至5天,物流费用降低15% [8] RCEP政策红利与区域合作 - 广西1-5月进口东盟水果60.5万吨,货值46.4亿元 [13] - 75%受访企业认为RCEP改善营商环境,53%认可其对生产经营的积极影响 [13] - RCEP通关便利政策加速东盟水果入境,如榴莲、咖啡豆等 [11] 新型消费场景与商圈经济 - 上海商场打造5000平方米演艺空间,涵盖音乐剧、脱口秀等业态 [16] - "观演+消费"模式带动商圈夜间经济,餐饮店营业至深夜 [17] - 南京咖啡主题有轨电车入座率达80%-90%,融合城市文创与消费 [20] - 移动车厢串联商圈、公园等,提升出行体验与商业联动 [21]
“文化+商业”晋升新“顶流” “非传统”空间新业态“圈粉”年轻消费力
央视网· 2025-06-28 15:57
消费新业态 - "进商场看戏"成为新潮流 上海南京路商场7楼5000多平方米空间被分割成10多个演艺新空间 涵盖音乐剧、脱口秀等题材 [1] - "楼上观剧、楼下餐饮"模式激活商圈经济 年轻人观剧后带动咖啡、餐饮等二次消费 [1] - 商场未来计划开放天台空间 引入文化集市、剧迷互动空间、夜市餐饮等创新业态 [5] 演艺空间运营数据 - 上海南京路某商场已建成23个演艺空间 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 涵盖脱口秀、沉浸式音乐剧、话剧等多种形式 [8] - 累计接待观众30万人次 演出场次超5000场 形成"观剧+吃喝玩乐"业态联动 [8] - 徐汇西岸商圈艺术空间每年孵化3个全新艺术类项目 包括先锋话剧、多媒体艺术展等创新形式 [13] 创新演艺形式 - 徐汇西岸商圈推出360度环绕光影互动剧 观众可享受精致餐点并通过即兴互动影响剧情走向 [13] - 热门剧目"浓缩精华版"空降公共空间 打破传统剧场限制 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 [11] - 演艺场景形成多层次生态矩阵 大型剧院与小型互动剧场互补 延长消费链条激活夜间经济 [16] 跨界消费场景 - 南京推出咖啡主题有轨电车 车厢改造为沉浸式咖啡厅 串联商圈、社区、公园等消费节点 [17][19] - 移动车厢升级为"景点式"消费空间 突破传统咖啡馆物理限制 提升出行体验附加值 [19] - 咖啡专列线路整合城市消费资源 提升乘客出行舒适性和商业便利性 [21]
酒店集体步入“大会员”时代,锦江荟打造会员价值新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00:17
"住酒店还能现场看脱口秀!" 上周末,锦江酒店(中国区)联合"会说笑喜剧俱乐部"打造的"悦见锦江·脱口秀漫游",在成都锦江都 城酒店春熙路太古里店爆笑开麦,现场汇聚了近百名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观演人数再创新高。 将酒店空间变成年轻人的社交场,这是锦江酒店(中国区)依托锦江国际集团旗下旅途价值会员平台 ——锦江荟推出的新玩法:通过会员专享"酒店+脱口秀"组合让旅行更有趣,持续增加年轻会员客群的 黏性。 近年来,酒店会员经济变得非常火热。去年,希尔顿集团与星巴克中国达成合作,酒店和咖啡连锁行业 的首次"破圈"引来市场关注。今年,万豪旅享家与美团推出联合会员,整合双方在住宿、餐饮、本地生 活等领域的资源……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各大酒店集团对会员体系的运营变得更加精细化和 全面化,力图筛选并留住高价值用户,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 积分兑换房、预订折扣等传统权益,已无法满足时下以年轻人为主的酒店会员群体,提供住宿以外的能 够有独特记忆点的体验权益成为新的吸引力所在。 2025年伊始,锦江荟就宣布全面焕新会员权益,通过提升锦江旗下所有酒店(含国内及海外酒店)的入 住获赠积分倍数,推出包括生日免费房在内的生日礼遇、升 ...
上城助力“一支麦”找“新家”
杭州日报· 2025-06-17 11:19
运河映巷 夜幕降临,城市渐渐褪去"班味"。上城湖滨in77六楼,"一支麦"喜剧剧场内升腾起一番热闹景 象。"众所周知,'一支麦'第一排不养闲人!"聚光灯下,演员手持麦克风妙语连珠,"热梗"频出,观众 席上掌声、笑声此起彼伏。 自去年入驻上城,这个杭州顶流脱口秀已月均演出50余场,累计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然而,人气 的飙升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一支麦"负责人李同焱说,现有场地容量已无法满足持续满座的观众 和企业发展需要。 为"一支麦"找一个更大、更优的"新家",迫在眉睫。带着这份急切,李同焱第一时间找到了上城区 文创发展中心,希望他们能为剧场找"新家"。 "三重需求",一揽子响应 "下班后约朋友看场脱口秀,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就像给心灵做了场按摩,现场的共鸣感远超线 上'冲浪'!"市民张女士的这番话,道出了无数观众对"一支麦"的喜爱。 如今,湖滨商圈凭借强大的"天然流量",成为杭州脱口秀的核心阵地。仅工联CC商场内,就扎堆 开了3家脱口秀俱乐部,周边商场更是"百花齐放"。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一支麦"想要持续领跑,场 地升级迫在眉睫。 "我们主要是三重需求。"李同焱说,第一重是空间要够"大",第二重是交通 ...
腾讯视频组织架构变阵:孙忠怀升任董事长,孙忠怀王娟马延琨组成高管三人组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35
公司管理架构调整 - 腾讯设立由孙忠怀、王娟和马延琨组成的在线视频BU执行委员会(OVBUEC),负责重大业务和管理决策 [2] - 孙忠怀升任在线视频BU董事长,王娟和马延琨升任联席总裁,分别兼任CCO和COO [2] - 此次管理升级反映腾讯视频近年表现获内部高度认可,旨在瞄准下一阶段发展目标 [2] 业务表现与战略 - 腾讯视频通过精品策略在长视频竞争中取得领先,推出《三体》《漫长的季节》等口碑影视作品,《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大会》等热门综艺,以及《不良人》《斗罗大陆》等知名动漫 [2] - 2025年一季度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达1.17亿 [2] - 公司强调内容力和商业效率显著突破,将加大AI技术投入并探索新机会 [2] 技术与国际化布局 - 成立AI影视表达工作室,服务于内容战略 [3] - 升级原海外业务中心为海外业务部,推动国际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3] - 未来将在内容品质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和AI技术应用方面加大投入 [3]
相聚现场,一起“嗨”(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6:56
观众在天津金街观看话剧《日出》片段。新华社记者 李然摄 演员在国家大剧院西咖啡厅前演奏。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5月2日,观众在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现场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肖潇摄 去听歌手的演唱会,感受现场"大合唱"的魅力;去看小剧场演出,近距离与演员互动;去参加户外音乐 节,跟着节奏尽情摇摆……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线下演艺市场的消费者,推动演艺消费形成新生 态。 演出市场 繁荣多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 增长7.61%。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 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对文旅消费产生明显拉动作用。业内人士有观点认为,演唱会经济有"1∶4.8"的拉动 效应,即花费1元门票能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演艺消费作为"流量入口",能够串起更多场景,延长 消费链条。 在山西上大学的温昀告诉笔者,她今年最开心的一次出游,是在年初奔赴广东广州,参加了自己偶像举 办的演唱会。"开票前,我请3个室友一起帮我抢票,最后很幸运地抢到了一张1580元的票。"温昀说, 当时,她选择乘坐动车往返,再加上住宿、餐饮等,两天的行程花费了约3 ...
南昌万寿宫挤到怀疑人生,但值得!| SAE逛吃指数之“老街”八方客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11:25
文旅市场复苏与老街热度 - 2025年"五一"期间全国国内出游3 14亿人次 同比增长6 4% 传统历史街区展现强劲动能[1] - 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10人 平方米客流密度成为全国最拥挤街区 超越上海外滩等一线城市商圈[1] - 昆明南强街街区以8 4人 平方米客流密度排名第二 成为当地"深夜食堂"和游客探寻云南风味的热点[1] 老街特色与游客体验 - 南昌万寿宫街区提供江西茶饮 辣味美食 音乐剧 脱口秀等多元化体验 保留45栋晚清赣派民居历史建筑[1][2] - 昆明南强街汇聚异域美食与地道云南风味 翻浆豆腐等特色小吃构成烟火气夜景[1] - 老街保留非遗项目体验 如赣发绣 洪洲茶艺 豫章刻瓷等传统文化展示[1] 老街历史与空间特征 - 南昌万寿宫街区形成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保留"三街五巷"传统格局[2] - 昆明南强街起源于清代初期驻军练武场所 清朝中期演变为珠宝交易市场 1926年基本成形[2] - 明清老街普遍街巷窄小 以"两辆马车会车"为标准规划 形成适合步行游览的舒适尺度[2] - 现代城市街道尺度随汽车普及而扩大 导致人与城市空间比例失衡[2]
南瓜:最适合我的工作,是送外卖和讲脱口秀|进击的脱口秀演员⑤
新浪财经· 2025-05-14 10:12
脱口秀行业发展 - 脱口秀在2024年已成为重要媒介 深入社交平台与短视频领域 跨界结合赋予新表达维度 [1] - 行业从小众地下文化跻身主流 成为解读当代生活的文化符号 [1] - 疫情封闭其他行业却让脱口秀在缝隙中热闹起来 线下演出逐渐铺开 [15] - 脱口秀行业仍处起步阶段 偏小众 主要受众为年轻人 [32] - 未来行业可能向"专场"方向发展 观众更愿看个人完整演出 [36] 脱口秀演员南瓜的职业发展 - 2019年从外卖员转型脱口秀演员 经历多次失败后成为西安商演场次最多演员 [3][13][17] - 2021年迁至上海发展 从补贴收入到全职演出 目前能靠演出维持生活 [21] - 首次电视录制《脱口秀大会》第五季第一轮淘汰 后调整状态继续发展 [22][23] - 创作素材主要来自亲身经历 如送外卖 体育生 戏弄老板等 [5][13] - 认为24岁是转型最佳时机 既被社会毒打过又无家庭负担 [17] 脱口秀内容创作特点 - 优秀演员能代表特定群体 将难处转化为段子引发共鸣 [32] - 创作最难在于体验新生活获取灵感 内容质量直接决定商业价值 [33] - 表演中好笑最重要 但舞台魅力和观众认同同样关键 [34] - 标签化是阶段性现象 随着认知变化创作内容会自然演进 [35] - 擅长从日常生活挖掘笑点 用简单手法抵达有趣 [25] 受众与市场特征 - 核心观众为大城市大学生和年轻白领 具备闲暇时间和消费能力 [18] - 同一段子在城乡演出效果差异显著 需适配城市语言体系 [24] - 线上传播推动行业 金句片段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15] - 部分专场已吸引年长观众 显示受众群体正在扩大 [36]
夜经济里看活力丨灯火亮起的“含金量”
河南日报· 2025-05-12 07:42
夜经济新业态发展 - 夜经济从传统购物餐饮拓展至潮玩、文创、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延长消费时间并拓展消费空间 [2] - 洛阳相声小剧场、郑州民谣酒吧等情绪消费场景成为都市人减压充电站 [2] - 河南通过"工业遗址美学+年轻社交"、文化IP开发等打造沉浸式夜游,重构消费场景 [3][4] 标杆城市经验借鉴 - 成都以锦里古街灯光演艺营造古蜀文化氛围,24小时健身房茶饮店构成夜经济矩阵 [4] - 长沙"一江两岸多商圈"格局培育出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新消费品牌,形成全国性打卡地 [4] - 两地经验显示历史文化赋能与新兴业态融合是提升夜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4] 河南夜经济升级路径 - 政策层面拟借鉴长沙协同机制,出台"1+N"政策矩阵并加强基建投入 [4] - 文化挖掘方向包括开发甲骨文文创、复原老郑州市井场景、全息投影重现清明上河图 [5] - 业态创新重点培育夜间研学/会展/诊疗,计划将北龙湖金融岛升级为"24小时活力区" [5] 科技与文化融合趋势 - AR导航、数字藏品等技术将深度融入消费场景,推动"城市记忆IP+国际潮牌"跨界联名 [6] - 未来呈现"深夜食堂—潮玩市集—主题酒店"全链条布局,实现时空消费闭环 [6] - 本土设计师与品牌推动"豫字号"时尚消费品牌全国化发展 [6]
一天8份工作,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搞副业?
36氪· 2025-05-07 15:29
斜杠青年现象 - 30岁的李政宁通过8份工作(包括陪爬、咖啡师、配音员等)实现日收入2500元,目标为攒钱去南极[2] - 当代职场人通过发展副业应对35岁危机、AI替代焦虑和经济波动,延伸职场生存曲线[4] - 短视频成为普通人快速成名和致富的途径之一,红利虽减但仍存在[5] 副业类型与案例 - 十八线演员周瑞利用短视频讲述影视圈内幕,积累粉丝后直播带货改善收入[5] - 名人如王琳、吴琼通过直播带货开启事业第二春[7] - 大学老师张宇识兼职脱口秀演员,内容聚焦科普,出场费从几百到十几万不等[9][11][12] 副业动机与价值 - 部分人发展副业为赚钱,如李政宁和周瑞[2][5] - 部分人将副业作为兴趣延伸,如张宇识通过脱口秀传播专业知识[12][14] - 副业可为主业赋能,提升社会接触面并可能反哺主业[14] 斜杠职业的极致案例 - 70岁的方励同时经营科技公司和影业公司,并参与救援工作,仅睡4小时以追求人生体验[15] - 斜杠身份跨越年龄代际,中青年群体中尤为普遍[15] 行业趋势与社会影响 - 短视频和直播行业为影视从业者提供收入补充渠道[5][7] - 脱口秀行业吸引高学历人群跨界,内容专业化趋势明显[11][12] - 多职业身份成为职场人构建生活支点、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主流选择[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