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口秀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演出档 最火“三剑客” 音乐剧、脱口秀、舞剧三大品类增长迅猛
深圳商报· 2025-08-20 00:48
演出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剧场类演出票房收入达54.02亿元 音乐剧 脱口秀 舞剧是增长主力军 [1] - 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 女性观众占比82.9% 25-29岁群体占比30% [1] - 脱口秀票房同比激增134.9% 成为剧场演出第二大品类 "00后"观众占比23.2% [3] - 脱口秀演出场地占比从2024年2.1%跃升至20.9% 专业剧场开始常态化承接大型专场 [3] 音乐剧细分表现 - 新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开票首日售罄 吸引周边城市观众专程观看 [1] - 英文原版音乐剧《日落大道》《芝加哥》在深圳场场爆满 一票难求 [1] - 意大利音乐剧《神曲》累计观众140万 创下多个城市剧院售罄纪录 配备8位歌手 14位舞者及杂技演员 200余套服饰 [2] 脱口秀市场动态 - 深圳暑期档脱口秀演出密集排期 知名演员个人专场成为亮点 [2] - 粤语文化专场如"不如开心D"和"广东佬梓浩"展现方言喜剧魅力 [2] - 漫才专场和素描喜剧演出体现脱口秀与其他喜剧形式的创新融合 [2] 舞蹈与杂技演出 - 俄罗斯水舞剧《雨中》全球累计观众超200万 连续三年获俄罗斯"最佳演出项目" [3] - 当代杂技剧《站台》突破传统模式 结合现代舞 戏剧 肢体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3]
“能说会道”也是文化创造力(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8-19 07:12
从不善言辞到能说会道,我们看到越来越踊跃的大众创造,看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相向而行, 看到语言艺术经生活淬炼焕发出的新光彩 《论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似乎都给人留下只 顾埋头做事、不善言辞表达的印象。至于公共场合、镜头前、镁光灯下的言说与表达,就更为普通人所 不擅长了。 这样的情况如今正在发生改变。 脱口秀舞台上,农民、教师、空乘、公司职员、退伍老兵、外卖骑手纷纷亮相。"踏入社会才发现,会 做题也没什么用,因为很多重要的人生问题,参考答案都是'略'",年轻演员笑谈初出校门的青涩迷 茫,戳中无数同样年轻的网友内心;"生活给我关上一扇门,我给它开个脱口秀专场",残障演员这句潇 洒之言,又让多少人在笑声中感悟到不妨换个视角看人生。 短视频平台上,沂蒙二姐站在田埂里神采飞扬:"这是春吗?这不是春,这是年轮循环的波纹,这是大 地睡醒的动人","土味"诗歌之所以让人"上头",因为朴实中有着挡不住的执着与激情;"吉时已 到"的"吉时"是什么时候,为何古人说"宁舍一顿饭,不舍子时眠",读书博主一口气讲清古代的十二时 辰,让网友惊叹"这才是中国人独有的时序浪漫"。 伴随 ...
上半年剧场类演出票房收入超54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18
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总场次达16 05万场 票房收入54 02亿元 观众人数2055 01万人次 [1] - 票房收入前200名的剧场类演出IP在2025年场次 票房 观众人数较2024年均有显著提升 [1] - 口碑效应成为剧场类演出产品扩展观演人群的关键因素 [1] 品类分析 - 话剧保持演出品类优势地位 场次同比增长16% 票房同比增长3% [1] - 脱口秀因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 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 1% 票房同比增长134 9% 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1] - 音乐剧市场持续增长 票房同比增长15 1% [1]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 票房实现小幅增长 [1]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 票房收入54.02亿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5 11:29
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 [1] - 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场次、票房、观众人数较2024年同比均有显著提升 [1] 话剧品类表现 - 话剧保持所有演出品类中的优势地位,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 [1] 脱口秀品类表现 - 脱口秀在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1] 舞蹈演出市场表现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 [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保持较高热度,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效果显著 [1] 音乐剧市场表现 - 音乐剧市场增长持续,票房同比增长15.1% [1]
山东人,悄悄成为脱口秀扛把子
36氪· 2025-08-05 08:09
脱口秀行业中的山东现象 - 山东籍脱口秀演员在行业中占据显著比例,形成独特的地域现象,代表性人物包括徐志胜、何广智、孟川、唐香玉、程璐等[9][11][12] - 山东演员通过方言(如鲁西南口音、济普、淄博方言)和地域文化元素(倒装句、儿化音)增强表演效果,方言成为天然喜剧Buff[56][37] - 演员群体擅长将山东本土议题(考公热、酒桌文化、宗族观念、重男轻女)转化为全网共情的喜剧内容[29][54] 山东演员的创作主题与风格 - **苦难幽默化**:房主任将家暴经历提炼为"柯基丈夫"等自嘲段子,以喜剧形式解构悲剧[14][18][20] - **社会议题批判**:唐香玉以"全村首位女硕士"身份挑战传统性别规训,反对催婚和"女子读书无用论"[21][25][28] - **职场洞察**:程璐通过"向上管理""战略性节能"等梗精准解构职场文化,被观众称为"职场生存白皮书"[46][48] - **底层叙事**:何广智以"月薪1500"的穷小子形象展现城乡青年生存状态,耿直自嘲引发共鸣[43][44] 山东脱口秀产业生态 - **孵化中心**:济南作为重要基地,诞生泥乐脱口秀俱乐部(孟川创立)、段王爷俱乐部等厂牌,输出张灏喆、格子等签约演员[59][63][64] - **观众基础**:济南"曲山艺海"的曲艺传统(山东快书、梨花大鼓等)培育了高包容度的观众群体[64] - **人才流动**:尽管孵化能力强,但成熟演员如孟川、何广智多向上海等一线城市转移,本地面临人才留存挑战[66][67][68] 文化符号与行业影响 - **考公梗**:孟川调侃"全球山东化",建议山东人考国外公务员实现"美国鲁A,英国鲁B"[31] - **形象反差**:徐志胜利用"老实山东人"刻板印象与外貌自嘲(如"脱口秀花瓶")制造强烈喜剧效果[35][39][40] - **产业联动**:笑果文化将节目录制延伸至山东,程璐推动本地市场关注[65]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16.05万场
人民日报· 2025-08-05 03:07
演出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总场次达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1] - 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在2025年场次、票房、观众人数较2024年同比均有显著提升[1] 话剧品类表现 - 话剧保持所有演出品类中的优势地位,2025年上半年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1] 脱口秀品类表现 - 脱口秀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2025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1] - 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是脱口秀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1] 舞蹈演出品类表现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2025年上半年票房实现小幅增长[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保持较高热度,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1] 音乐剧品类表现 - 音乐剧市场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长15.1%[1]
全国剧场半年报发布:话剧票房占比最高,脱口秀增势迅猛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12: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专业剧场、小剧场新空间等剧场类演出总场次达16.05万场,票房收入54.02亿元,观众人数2055.01万人次 [1] - 票房收入前200的剧场类演出IP在场次、票房、观众人数方面较2024年同比均有显著提升 [1] 话剧品类 - 话剧保持演出品类优势地位,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 [1] 脱口秀品类 - 脱口秀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 [1] 舞蹈演出品类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 [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持续引领市场,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1] 音乐剧品类 - 音乐剧市场持续增长,票房同比增长15.1% [1] - 原创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引发观演热潮 [1] - 国际经典剧目引进加速,《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在巡演城市获多场次关注 [1] - 上海驻场音乐剧《SIX》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1] 消费趋势 - 剧场演出消费呈现高品质特点,消费者对艺术呈现、审美要求和消费需求均上行 [1] - 口碑效应成为扩展观演人群关键,社交媒体"种草"、剧评分享及线上互动对项目推广起重要作用 [1]
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票房同比增长134%
北京商报· 2025-08-04 10:44
话剧演出市场 - 话剧保持所有演出品类中的优势地位 [1] - 2025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16% [1] - 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长3% [1] 脱口秀演出市场 - 脱口秀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1] - 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整体票房显著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 [1] - 2025年上半年票房同比增长134.9% [1] 舞蹈演出市场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票房小幅增长 [1] - 精品舞剧《只此青绿》《红楼梦》《天工开物》《孔雀》等保持较高热度 [1] - 精品舞剧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效果显著 [1] 音乐剧演出市场 - 音乐剧市场增长持续,票房同比增长15.1% [1] - 原创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赵氏孤儿》等引起观演热潮 [1] - 国际经典剧目引进加速,《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等在巡演城市多场次赢得市场关注 [1] - 上海驻场音乐剧《SIX》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1]
进商场看戏、在有轨电车品咖啡,新潮流!沉浸式生活美学燃动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6-29 11:21
中小企业经济运行 - 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1] - 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保持增长 [1] - 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达32.6万亿元 [3] - 计算机及通信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 [3] 中小企业出口与RCEP贸易 - 5月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0.7%,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3] - 2025年1-5月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达5.5万亿元,同比增长3.9% [4] - 青岛港日均20艘货轮出港至RCEP国家,单次载货量超3000标箱 [6] - 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货运班列时效从8天压缩至5天,物流费用降低15% [8] RCEP政策红利与区域合作 - 广西1-5月进口东盟水果60.5万吨,货值46.4亿元 [13] - 75%受访企业认为RCEP改善营商环境,53%认可其对生产经营的积极影响 [13] - RCEP通关便利政策加速东盟水果入境,如榴莲、咖啡豆等 [11] 新型消费场景与商圈经济 - 上海商场打造5000平方米演艺空间,涵盖音乐剧、脱口秀等业态 [16] - "观演+消费"模式带动商圈夜间经济,餐饮店营业至深夜 [17] - 南京咖啡主题有轨电车入座率达80%-90%,融合城市文创与消费 [20] - 移动车厢串联商圈、公园等,提升出行体验与商业联动 [21]
“文化+商业”晋升新“顶流” “非传统”空间新业态“圈粉”年轻消费力
央视网· 2025-06-28 15:57
消费新业态 - "进商场看戏"成为新潮流 上海南京路商场7楼5000多平方米空间被分割成10多个演艺新空间 涵盖音乐剧、脱口秀等题材 [1] - "楼上观剧、楼下餐饮"模式激活商圈经济 年轻人观剧后带动咖啡、餐饮等二次消费 [1] - 商场未来计划开放天台空间 引入文化集市、剧迷互动空间、夜市餐饮等创新业态 [5] 演艺空间运营数据 - 上海南京路某商场已建成23个演艺空间 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 涵盖脱口秀、沉浸式音乐剧、话剧等多种形式 [8] - 累计接待观众30万人次 演出场次超5000场 形成"观剧+吃喝玩乐"业态联动 [8] - 徐汇西岸商圈艺术空间每年孵化3个全新艺术类项目 包括先锋话剧、多媒体艺术展等创新形式 [13] 创新演艺形式 - 徐汇西岸商圈推出360度环绕光影互动剧 观众可享受精致餐点并通过即兴互动影响剧情走向 [13] - 热门剧目"浓缩精华版"空降公共空间 打破传统剧场限制 成为年轻人打卡热点 [11] - 演艺场景形成多层次生态矩阵 大型剧院与小型互动剧场互补 延长消费链条激活夜间经济 [16] 跨界消费场景 - 南京推出咖啡主题有轨电车 车厢改造为沉浸式咖啡厅 串联商圈、社区、公园等消费节点 [17][19] - 移动车厢升级为"景点式"消费空间 突破传统咖啡馆物理限制 提升出行体验附加值 [19] - 咖啡专列线路整合城市消费资源 提升乘客出行舒适性和商业便利性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