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学旅游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研学旅游报告(2025)》发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4 13:55
行业现状与定位 - 研学旅游已从“旅游+教育”简单叠加演进为承载文化传播、实践育人、数字体验等多重价值的文旅业态[1] - 行业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共274家研学类企业的深入调研进行分析[1] - 研学基地数量稳步增长,各基地依托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1] 技术驱动与运营效率 - 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提升研学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关键驱动力[1] - 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逐步普及推动了课程定制、安全监控与反馈评估的全流程精细化运营[1] - 增强数字技术赋能可打造沉浸式研学场景,实现个性化课程推荐和研学效果智能分析[1] 未来发展建议 - 建议擦亮在地研学品牌以实现差异化竞争[1] - 应深度挖掘区域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在地化+教育化”课程[1] - 将研学与当地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结合可打造“研学+”消费闭环,提升体验完整性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
《中国研学旅游报告》发布
人民日报· 2025-10-23 04:26
行业现状与定位 - 研学旅游已从“旅游+教育”的简单叠加演进为承载文化传播、实践育人、数字体验等多重价值的文旅业态[1] - 研学基地数量稳步增长,各基地依托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1] - 数字化技术成为提升研学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关键驱动力[1] 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化管理平台逐步普及,推动了课程定制、安全监控与反馈评估的全流程精细化运营[1] - 行业正从“传统体验”向“数智化服务”转型,具体表现为打造沉浸式研学场景、实现个性化课程推荐和研学效果智能分析[1] 市场竞争与发展建议 - 建议擦亮在地研学品牌以实现差异化竞争[1] - 应深度挖掘区域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在地化+教育化”课程[1] - 将研学与当地餐饮、住宿、文创等产业结合,打造“研学+”消费闭环以提升体验完整性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
“一双手”打开振兴门道
经济日报· 2025-07-18 08:04
产业发展模式 - 河庄坪镇通过产业联盟整合11条产业链,包括窑洞民宿、研学旅游、花卉种植、瓜果采摘、菌菇培育等,每条产业链由龙头企业担任链长[2] - 产业联盟打通一二三产业,形成农文旅一条龙的完整闭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2] - 产业链内部共享技术、人才与直播渠道,解决小农户、小企业销售难题[2] 资源整合效应 - 产业联盟通过聚合力量、共享资源释放规模效应,弥补自然禀赋不足的劣势[1] - 单点产业叠加后形成联动效应,任一产业发展均可带动其他主体,增强整体竞争力[2] - 联盟模式提升农产品地域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和议价权[2] 产业升级路径 - 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通过第三产业实现更稳定的盈利模式[3] - 研学旅游等服务输出成为新增长点,吸引研修班学员消费并推广模式[3] - 农文旅融合实践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借鉴的乡村振兴方案[3] 政策背景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出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 - 乡镇级"链长制"创新性地将省市经验下沉至基层实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