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突触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3
东吴证券· 2025-07-03 12:04
核心观点 - 本周以伊冲突与贸易谈判局势缓和令美股大涨,美债利率大幅走低,黄金与原油价格下跌,分析师大幅上修Q2美国GDP增速预期,维持美联储Q3首次降息、全年降息2次预期不变,特朗普《大美丽法案》本周进入参议院最终审议阶段,最终通过“Deadline”或为7月31日 [1][7] - 我国机构投资者在科创债市场择券以流动性优先,海外美、日、欧金融机构择券策略更激进,机构策略受市场结构现状和发展阶段影响,我国科创债市场机构投资思路有望随市场发展拓宽 [2][12] - 预计2026 - 2028财年德林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53/1.65亿港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81%/11.18%/7.84%,看好公司“AI + 家族办公室 + 跨境金融”三重驱动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4][14][15] 宏观策略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20250630 - 周度ECI供给指数为50.12%,较上周回落0.03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4%,较上周回升0.01个百分点;月度ECI供给指数为50.16%,较5月回落0.07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3%,较5月环比持平,6月工业生产景气度季节性回落,需求端平稳,关税对出口扰动减弱,消费和地产或成内需增长关注点 [5] - 内需中消费和地产分化,乘用车零售延续回暖,地产销售面积承压;外需方面,监测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小幅回落但仍为正增长,关税对出口扰动减弱 [5] - 本周ELI指数为 - 1.04%,较上周回落0.02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和相机抉择风格,后续或延续宽松状态,对“资金空转”关注度高,偏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海外周报20250629 - 以伊冲突与贸易谈判局势缓和令美股大涨,美债利率大跌,10年期美债利率下至4.277%,2年期美债利率降15.97bps至3.748%,美元指数跌1.32%至97.4,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分别收涨3.44%、4.25%,黄金和原油价格大幅走低 [7] - 分析师和美联储模型上调25Q2美国GDP增长预期,6月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降至93,制造业PMI录得52,服务业PMI录得53.1,5月新屋销售环比 - 13.7% [7] - 分析师小幅下修未来几个季度通胀预期,维持首次降息在2025Q3预测,交易员预期更鸽派 [7] - 《大美丽法案》进入参议院讨论阶段,最终通过日期或为7月31日前,参议院版本赤字可能在3.5万亿美元,悲观情况达4.2 - 4.5万亿美元,或将提升未来十年美国公共债务率 [7][9] 固收金工 固收深度报告20250701 - 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科创债机构持有人主要为基金和保险公司,评级分布广泛但以中高评级居多,剩余期限集中在中长期,发行主体集中在科技属性强的行业,票面利率处于存量中枢区间 [10] - 日本金融机构持有科创债主要配置力量为保险公司和基金,信用评级高度集中于BBB + 至BBB区间,剩余期限偏中长期,发行主体来自制药、电子硬件等领域,持仓票息中枢高于存量均值 [11] - 欧洲金融机构持有科创债主要由基金类机构和保险公司持有,信用评级分布跨度较大,集中于BBB + 至BB - 区间,剩余期限分布均衡,发行主体行业传统与新兴并重,票面利率分布总体均衡 [11] - 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科创债主要机构持有人为公募基金和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剩余期限集中在中短期,票面利率分布于3%以下区间,发行主体以传统产业为主 [12] 行业 德林控股(01709.HK) - 德林控股前身为德林证券,2020年借壳上市,持有香港证监会1、4、6类牌照,2025财年营业收入1.90亿港元,同比下降6.4%,归母净利润1.37亿港元,同比增长36.9% [14] - 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诉求拓展,香港有望成为家办枢纽,德林家办预计到2026年客户数量升至200户,资产管理规模达100亿美元 [14] - 德林控股致力于服务普惠化、智能化,2023年末推出亚洲首家人工智能家族办公室,2025年推出突触科技打造金融生态社区 [14]
德林控股(01709.HK):家办业务厚积薄发 AI金融探索持续深化
格隆汇· 2025-07-03 02:33
公司概况 - 德林控股前身为德林证券,成立于2011年,2020年借壳上市并更名,持续拓展服务品类,致力于打造高净值人群金融服务全场景生态 [1] - 持有香港证监会1、4、6类牌照,逐步拓展至全牌照金融服务与科技驱动的财富管理生态 [1] - 2025财年营业收入1.90亿港元(同比下降6.4%),归母净利润1.37亿港元(同比增长36.9%) [1] - 家族办公室业务业绩贡献逐步凸显,叠加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增加,长期发展趋势乐观 [1] 家族办公室业务发展 - 高净值人群数量逐年提升,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化,定制化服务价值凸显,拓宽家族办公室展业空间 [1][2] - 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AUM达9万亿港元(2023年),政策支持灵活,港府致力发展香港为家族办公室枢纽 [2] - 德林家族办公室2023财年投资管理服务费5808万港元(2022财年为1870万港元),预计2026年客户数量达200户,AUM达100亿美元 [2] 科技驱动战略 - 德林控股以AI+金融为核心战略,推出亚洲首家人工智能家族办公室(DLiFO),致力于服务普惠化、智能化 [3] - 2025年推出人工智能项目突触科技,打造全场景、智能化金融生态社区,持牌金融专家可通过AI虚拟数字分身分享专业知识 [3] - 突触科技结合AI智能分析工具,为用户定制个性化财富管理方案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6-2028财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1.53/1.65亿港元,同比增速0.81%/11.18%/7.84% [4] - 预计2026-2028财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9/0.10/0.11港元,对应PE为35/31/29倍 [4]
德林控股(01709):家办业务厚积薄发,AI金融探索持续深化
东吴证券· 2025-07-02 21: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9][6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德林控股是聚焦家办业务的亚太领先金融服务平台,虽当前业绩波动大,但未来成长可期,家办业务在高净值人群需求增长、香港政策支持等因素下大有可为,且公司以科技驱动服务普惠化,构建全方位财富管理生态,预计 2026 - 2028 财年业绩良好,看好其“AI + 家族办公室 + 跨境金融”三重驱动力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聚焦家办业务的亚太领先金融服务平台 - 财富管理版图持续扩展,借壳上市完成蜕变:德林控股是亚太领先联合家族办公室及投资平台,专注服务香港成长型上市公司及企业家族,截至 2023 财年家族办公室业务累积约 30 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其前身为德林证券,2020 年借壳上市更名,此后频繁收购扩充业务,现持有香港证监会 1、4、6 类牌照,业务涵盖证券、投资管理等;公司创始人及核心成员股权绑定,核心团队经验丰富 [9][14][15] - 盈利能力加速释放,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当前业绩波动大但未来可期,2025 财年实现营业收入 1.90 亿港元,同比降 6.4%,归母净利润 1.37 亿港元,同比增 36.9%;2025 财年末归母净资产 9.18 亿港元,ROA 达 11.6%,ROE 达 19.0%;业务以持牌金融服务及家族办公室业务为主,2025 财年二者收入占比分别为 57%、30% [9][26][34] 天时、地利、人和加持,公司家办业务大有可为 - 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诉求拓展,细分赛道潜力显现: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和财富质量提升,2022 年数量达 316 万人,可投资资产总额 101 万亿元;其财富管理需求多元,家族办公室定制化服务价值凸显 [38][42] - 国际金融中心定位叠加政策支持,香港有望成为家办枢纽: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基础深厚,2023 年管理规模 9 万亿港元;在港设家办条件宽松,政策利好频出,港府目标吸引家办落户,内地高净值人士赴港设家办热情高 [45][46][49] - 德林家办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德林控股完成德林家族办公室全部股权收购,有望加速布局联合家族办公室;德林家族办公室提供个性化方案,成长迅速,预计 2026 年客户达 200 户,AUM 达 100 亿美元 [54][56] 以科技手段驱动服务普惠化,构建全方位财富管理生态 - 德林控股致力于实现服务普惠化、智能化,AI + 金融成核心战略:推出标准化旗舰策略产品吸引超 5000 万美元投资,2023 年末推出亚洲首家人工智能家族办公室及 AI 数字人 [58] - 德林数字家办内部赋能德林证券,发挥业务协同效应:证券客户可享数字家办服务,产品库增加,开户流程简化 [61] - 打造旗舰项目突触科技,创造人工智能金融新生态:2025 年 2 月推出,目标实现金融投资平权普世化,具有社区发布者资质严格等差异化优势 [62][6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持牌业务的金融服务:预计 2026 - 2028 财年收入稳定增长,分部收入达 1.37/1.61/1.77 亿港元 [68] - 家族办公室业务:预计 2026 - 2028 财年 AUM 达 53/79/100 亿美元,分部收入达 1.65/2.47/3.14 亿港元 [68] - 借贷服务:预计 2026 - 2028 财年收入分别为 0.14/0.15/0.17 亿港元 [68] - 综合预测:预计 2026 - 2028 财年营业收入 3.32/4.41/5.27 亿港元,归母净利润 1.38/1.53/1.65 亿港元,每股收益 0.09/0.10/0.11 港元,对应 PE 为 35/31/29 倍,当前 PE 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