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

搜索文档
智能化收购破解“人情粮”乱象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43
智能技术在粮食收购中的应用 - 智能技术通过精准质检和严格监管重构粮食收购生态,建立公平透明市场秩序[1] -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定级、数据存证、实时监控,规避人为干预[1] - 智能扦检系统实现自动化检测,算法决定粮食评级,质检员仅监督设备运行[3] 传统粮食收购存在的问题 - 人工质检主观裁量空间大,存在"压级压价""抬级抬价"等乱象[2] - 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户难以追溯问题,缺乏投诉证据[2] - 收购环节利益链条复杂,部分工作人员形成利益团体谋取私利[2] 智能扦检系统的技术特点 - 自动完成扦样和质检全流程,检测速度快且误差率低[3] - 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农户可通过APP实时查看数据[3] - 检测数据自动存档并同步至智能出入库系统,实现全程可追溯[3] 智能监控系统的监管机制 - 每个智能粮库配备100余个高清摄像头,结合AI行为识别技术捕捉异常行为[4] - 大数据平台智能筛查历史数据,自动生成预警并推送至管理人员[4] - 构建"数据感知—智能分析—自动阻断—溯源追责"的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4] 智能技术带来的行业影响 - 消除"人情粮"生存空间,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4] - 智能设备替代人工作业,形成"技防+制防+人防"的防御机制[4] - 从源头确保粮食质量,守护食品安全[1][4]
粮食减损过硬“新招”让颗粒归仓有保障 科技赋能夯实粮食安全
央视网· 2025-05-28 11:27
粮食科技创新成果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10项粮食流通科技创新成果,涉及粮食仓储、粮油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1][5] - 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储粮数量高精度监测、储粮物联追溯技术 [5] - 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已在湖南益阳应用,实现稻谷、玉米等粮食收购、出库环节自动扦样和22项质量指标无人化检验 [7]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7] - 四川小麦从田间收割到烘干入库实现"不过夜",科技赋能让"颗粒归仓"更有保障 [8] - 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广使用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 [19] 粮食烘干技术进展 - 小麦机收后直接运至烘干房,几小时内完成脱水,实现"即收即烘" [14] - "混流式"烘干技术确保受热均匀,小麦含水率控制在12.5%—13.5%之间,符合国家储备库入库标准 [16] - 三台县创新烘干"共享"模式,通过集体资金入股、资源整合等方式提供社会化服务 [18] 节粮减损成效 - 三台县已建成44个烘干中心,覆盖主要产粮乡镇,预计每年减少粮食霉变损失超3万吨 [18] - 政府为种粮大户提供每吨30元的烘干费用补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18] - 农民对产后节粮减损、烘干进仓服务需求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