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储粮技术

搜索文档
从智能烘干到轮式吸粮机 节粮减损“黑科技”让粮食“常储常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4 14:13
夏粮收购与运输优化 - 国铁郑州局郑州北站作为中原重要铁路货运枢纽,平均每3分钟发运一列粮食等重点物资列车[4] - 国铁郑州局推广"一箱到底"全程物流方案和散粮入箱运输,降低运输损耗[6] - 货检环节对列车车顶等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体有效加固[8] 粮食产后处理与金融支持 - 安徽临泉粮食合作社新建智能烘干塔和加工车间,每日烘干粮食上百吨,将小麦水分控制在12.5%-14.5%区间[10] - 邮储银行临泉支行向粮食收购企业投放贷款2.3亿元,支持300余户粮食相关企业发展[12]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指导各地优化产后烘干等五项为农服务,推进全链条协同[14]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计划三年内建成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示范库点,构建"五位一体"技术体系[15][29] - 广东东莞直属库展示多项绿色储粮技术,包括轮式吸粮机等设备[17][19] - 轮式吸粮机采用负压环境工作,整合四种机械装备但仅需一人操作,提升效率并保证粮食完整性[21][23] 粮食减损数据与目标 - 全球粮食全环节损失约占产量14%,降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700万吨粮食[25]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将联合相关单位,围绕五大核心领域推进储粮技术升级[29]
绿色储粮技术赋能大国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4
夏粮收购进展 - 全国夏粮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收购工作正紧锣密鼓展开 [1] - 中储粮阜阳直属库新建11栋浅圆仓全面投入使用 单仓容量达1万吨 [1] - 浅圆仓机械化进粮方式将整体效率提高4倍至5倍 减少灰尘飞扬改善工作环境 [1] 储粮技术创新 - 公司已形成成熟技术路线 包括空调控温 内环流控温 氮气气调等 [2] - 北方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 冬季储存冷气形成"冷芯" 夏季循环降温 [2] - 南方广泛应用氮气气调技术 降低氧气含量减弱粮食呼吸代谢 [2] 新兴储粮技术 - 尝试使用二氧化碳气调储粮 要求35%以上浓度维持15天 [3] - 二氧化碳气调对仓房气密性要求较小 杀虫时间更快 [3] - 目前二氧化碳气源多为外部购入 存在来源不稳定 价格波动问题 [3]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陕西:打好粮食收购“组合拳”
陕西日报· 2025-06-26 06:35
夏粮收购总体情况 - 陕西夏粮收购进入尾声,全省设立881个收购网点,准备仓容27.5亿公斤,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提供信贷资金56亿元,保障收购顺利进行[1][4] - 宝鸡市作为小麦主产区,小麦质量总体较好,市场化收购企业如凤翔县恒业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已收购1.1万吨小麦,计划收购总量2万吨[2][3] - 政策性收储企业如陕西省储备粮咸阳直属库提前一周开秤收购,10天完成年度轮换任务的10%,单日卸车量达1000余吨,挂牌价2等粮每斤1.22元,3等粮每斤1.21元[3] 粮食经纪人的作用 - 粮食经纪人成为夏粮收购主力,如陕西祥茂合盛商贸有限公司日均收购小麦30吨,计划收购小麦2万吨、玉米4万吨,截至6月16日已收购小麦1000吨[6] - 粮食经纪人通过灵活高效的购销模式提升流通效率,缓解农户"卖粮难"问题,同时保障企业粮源稳定[6] - 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粮食经纪人轮训实训,计划两年内完成全省培训,提升政治法治、技术实操等能力,并出台"负面清单"和行业规范加强管理[7] 智慧粮库技术应用 - 陕西省储备粮杨凌直属库应用智慧粮库综合管理平台,通过虫害远程监测系统、270个测温点及物联网设备实现粮食全流程智能化监管[8][9] - 科技储粮技术包括氮气气调储粮、空调控温内环流储粮、可视化害虫检测等,使粮食"休眠"保鲜,仓内温度稳定在25℃左右[9][10] - "十四五"期间陕西新建改造仓容110万吨,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储备粮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全流程动态监管[10]
从田间到餐桌 夏粮收储加工一线追踪
新华社· 2025-06-23 21:36
夏粮收购 - 预计今年新季夏粮收购量将达到2000亿斤左右,其中小麦1700亿斤 [2] - 小麦收购价格平稳运行,质量整体好于常年,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2] - 国家在河南、安徽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政策性和市场性因素支撑后期麦价走势 [2] 粮食储存技术 - 中储粮集团采用"内环流控温"技术,实现冬季蓄冷夏季循环利用,能耗少且无污染 [3] - 应用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在粮堆内部创造低氧环境,抑制微生物繁殖 [3] - 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超过98%,粮食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4] - 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5] 粮食加工与节粮减损 - 中粮集团将小麦麸皮转化为全麦面粉原料,全麦粉加工得粉率达到97%以上 [7] - 各地推进小麦、稻谷等适度加工,应用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减少损失 [7] - 目标到2027年年底将粮食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 [7]
粮满仓、果飘香 希望的田野“智”绘三夏好“丰”光
央视网· 2025-06-22 16:37
新疆阿克苏小麦产区 - 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33万亩高标准农田采用大型收割机高效完成小麦收割和脱粒 [3] - 当地日照时间长达16小时 光热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生长 [3] - 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 但通过天山冰雪融水和滴灌技术实现精准灌溉 每亩用水量从550方降至400方 节水率达25% [5] - 节约的水资源用于种植梭梭树苗 每亩防沙林需水90方 与节水麦田形成水资源调配闭环 [7] 安徽天长粮库智能化 - 天长市大通镇坝田粮库采用低温通风 电子监测等技术存储2.3万吨新收小麦 [9] - 智慧平台通过温湿度感应器实时监测粮堆数据 异常情况自动预警 [11] - 全市建成7处绿色储粮粮库 总仓容40万吨 占全市仓储容量80%以上 [13] 云南陆良水生蔬菜种植 - 陆良县三岔河镇万亩茨菇田采用植保无人机播撒肥料 提升作业效率 [16] - 农技人员分组下田指导病虫害防治 实现早发现早处置 [16] - 全县1.84万亩水生蔬菜通过"农技+无人机"模式提高管护效率 [18] 重庆南川智慧农业 - 南川区蔬菜智慧工厂采用椰糠基质和智能水肥系统 保水效率比传统土壤提升45% [20] - 200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 形成作物"数字健康档案" [20] - 10亩智慧工厂亩产值达15万元 为传统模式2-3倍 并通过种植联盟带动300多户增收 [22]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休眠模式+勿扰模式 绿色优储让粮食“冻龄”保鲜
河南日报· 2025-06-13 08:07
粮食仓储技术升级 - 公司采用低温存储技术保持粮食品质 将温度维持在10℃至15℃以抑制营养物质活动和病虫害 减少化学药剂使用 [1] - 公司运用在线监测和电子测温等高科技手段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稳定 特别是在6-8月高温季节 [1] - 公司采用环流熏蒸杀虫技术保护存储粮食免受虫害侵扰 [1] 智能化粮库管理 - 粮库配备100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测温电缆 实时监测粮仓和粮堆内的湿度温度 数据同步显示到线上平台 [2] - 公司实现从"人管粮"到"云管粮"的转变 提升储粮效率并实现科学储粮与绿色储粮双重目标 [2] - 新型制冷设备正在安装 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仓储技术水平 [3] 基础设施升级 - 公司拥有12个高大平房仓库 单个粮堆高度达6.95米 重量达8000吨 [1] - 河南省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大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 包括制冷控温、内环流控温等技术 [2] - 省内新建或改造升级大批现代化高标准粮仓 包括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和楼房仓等类型 [2] 收储准备工作 - 公司于6月5日开仓收粮 已完成腾仓、清理和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3] - 公司统筹做好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3]
粮食减损过硬“新招”让颗粒归仓有保障 科技赋能夯实粮食安全
央视网· 2025-05-28 11:27
粮食科技创新成果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10项粮食流通科技创新成果,涉及粮食仓储、粮油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1][5] - 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储粮数量高精度监测、储粮物联追溯技术 [5] - 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已在湖南益阳应用,实现稻谷、玉米等粮食收购、出库环节自动扦样和22项质量指标无人化检验 [7] 绿色储粮技术应用 - 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7] - 四川小麦从田间收割到烘干入库实现"不过夜",科技赋能让"颗粒归仓"更有保障 [8] - 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广使用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 [19] 粮食烘干技术进展 - 小麦机收后直接运至烘干房,几小时内完成脱水,实现"即收即烘" [14] - "混流式"烘干技术确保受热均匀,小麦含水率控制在12.5%—13.5%之间,符合国家储备库入库标准 [16] - 三台县创新烘干"共享"模式,通过集体资金入股、资源整合等方式提供社会化服务 [18] 节粮减损成效 - 三台县已建成44个烘干中心,覆盖主要产粮乡镇,预计每年减少粮食霉变损失超3万吨 [18] - 政府为种粮大户提供每吨30元的烘干费用补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18] - 农民对产后节粮减损、烘干进仓服务需求显著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