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霉素软膏
icon
搜索文档
药品分拣项目金牌诞生 银河通用Galbot大比分领先夺冠
贝壳财经· 2025-08-17 16:09
赛事表现 - 银河通用Galbot以336分总成绩获得药品分拣项目金牌 远超亚军172.5分和季军141分 [1] - 赛事共有22支队伍参赛 绝大多数依赖人工遥操作完成任务 [2] - 银河通用机器人全程零遥操作完全自主运行 并在初赛中对高难度药品红霉素软膏仅用4分25秒完成全流程 远低于20分钟比赛限制 [2] 技术能力 - 药品分拣项目检验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抓取、分拣和放置能力 具有极高自主化操作难度 [2] - 机器人需处理种类繁多、形态复杂的药品 包括细小、易变形或光滑物品 对抓取精度和操作稳定性要求极高 [2] - 公司为应对比赛升级机器人视觉能力 使其能够扫描处方单后执行取药任务 [3] 商业化进展 - 公司已实现药品分拣场景商业化落地 北京十余家智慧药店使用其机器人进行常态化运营 [3] - 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外卖业务线上订单场景 工作店面较小且需24小时连续运营 [3] - 该场景因无法与人交流导致员工流失率高 机器人能有效替代人力完成分拣工作 [3]
你的药品“避暑”了吗?解锁家庭药箱的“保命”技巧 一文了解→
央视网· 2025-07-18 10:36
药品高温储存影响 - 高温高湿环境会导致片剂、胶囊剂、胶丸、颗粒剂吸潮软化 特别是已开封药物更易变质 如清咽滴丸、头孢克洛胶囊等明胶成分胶囊在高温下易渗漏[3] - 滴眼液、滴鼻液等液体制剂开封后建议使用不超过1个月 因高温高湿易滋生细菌 即使含防腐剂仍存在风险[3] - 散剂受潮后可能出现变色结块霉变 泡腾片受潮会提前膨胀破裂失效 栓剂超过30℃可能融化变形 药食同源中药材也易变质[5] 需冷藏药品分类 - 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胶囊需2~8℃冷藏保存 高温会使活性微生物失活[7] - 含蛋白质、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品需避光避冻 保存时需放置冰箱中层 避免紧贴内壁或门架位置[9] - 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需避光避热避潮避空气 开封后6个月失效 随身携带时避免贴身存放[11] 不宜冷藏药品 - 糖浆类低温会导致蔗糖结晶析出 使药物浓度不均匀 膏药低温会变硬影响粘贴效果[11] - 红霉素软膏、皮炎平等外用软膏及散剂、气雾剂、喷雾剂不宜冷藏 因冰箱湿度达70%~80%易导致药物结块[11]
全球与中国褥疮类药物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5-2031
QYResearch· 2025-04-28 17:30
褥疮类药物行业现状分析 - 市场需求增长:人口老龄化导致长期卧床患者增多,褥疮发生率上升,治疗药物和敷料需求持续增长[1] - 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分为敷料类(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银离子敷料等)和抗生素类药膏(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新型敷料如生物可降解敷料不断涌现[1] - 技术创新推动:水凝胶、泡沫敷料和银离子敷料等高科技产品提升吸湿性、抗菌性和创面保护性,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带来创新机会[1] - 医院与家庭护理市场并重:医疗机构占主要市场份额,但家庭护理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老年人和长期卧床患者[1] - 行业挑战:技术创新难度大、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压力大,疗效、质量和价格问题制约发展[1] 褥疮类药物发展趋势 - 个性化治疗: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提供精准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医疗成本[2] - 多模态综合治疗:结合药物、物理治疗和创面护理等多种手段,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2] - 营养与创伤愈合:未来治疗将更注重患者整体营养状态,结合高蛋白、高维生素补充促进伤口修复[3] - 家庭护理市场崛起: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增多推动家庭护理需求,敷料和药膏将更便捷、易用且价格更具竞争力[3] - 国际化与全球市场:全球老龄化问题加剧,亚洲、非洲等地区对褥疮治疗产品需求大幅增长[3] - 全产业链发展:企业可能扩展到护理方案设计、患者教育等服务领域,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链[3] 全球褥疮类药物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达16.49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20.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86%(2025-2031)[6]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为1.73亿美元,占全球10.49%,预计2031年达2.41亿美元,全球占比提升至11.74%[6] - 敷料类产品占据重要地位,预计2031年份额达73.59%,包括水凝胶敷料、泡沫敷料、纤维敷料等[6] - 医院和诊所为主要消费场所,2024年医院份额约49.36%,未来几年CAGR约2.73%,线上渠道逐步成为重要销售渠道[6]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核心厂商包括3M、Mölnlycke、Smith & Nephew、Convatec和B. Braun等[6] - 2024年第一梯队厂商(3M、Smith & Nephew、Glenmark Pharmaceuticals、Mölnlycke和中美天津史克制药)占49.23%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厂商(Convatec、Medline Industries等)占20.21%份额[6] - 主要厂商还包括Paul Hartmann、Coloplast、Urgo Group、Cardinal Health等[9]